塑料颗粒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7240发布日期:2018-08-21 18:39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颗粒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颗粒,大致分为200多种,细分,几千种。常见的有几十种,通用塑料,在对塑料颗粒进行加热时,首先需要对塑料颗粒进行输送,传统的人力搬运的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在室内使用,成本低、环保节能的塑料颗粒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塑料颗粒输送装置,包括一加料漏斗,加料漏斗的任意一侧为一平面,平面上安装固定有一个以上的强力吸盘体;加料漏斗的底部设有一空心的圆柱体,圆柱体的表面设有螺纹,圆柱体通过螺纹连接输料管道;输料管道内壁的底部设有一弹性凸部,弹性凸部的顶部设有一凹部,凹部内储存有润滑油,弹性凸部的表面固定有一相匹配的防水的光滑膜,光滑膜覆盖凹部,弹性凸部自左往右向下倾斜,弹性凸部和凹部均连接输料管道的出料口,凹部位于出料口的一端被光滑膜包裹;输料管道内套入一个以上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一固定板,固定板的任意一侧设有两个吸盘体,固定板的中心设有一圆孔,圆孔内插入输料管道。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输料管道包括一金属套和一呈“L”型结构的pvc透明硬管,金属套的内壁设有与圆柱体表面螺纹相匹配的螺纹,金属套与圆柱体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出料口和弹性凸部均设置在pvc透明硬管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圆柱体与加料漏斗为一体式结构,均采用不锈钢制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固定板采用弹性橡胶制成,呈立方体结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pvc透明硬管的最左侧设有一通孔,通孔对准光滑膜,通孔内塞入密封橡胶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减少占地面积,安装方便,拆卸简单,适用于在室内使用;成本低,操作简单,减少了人工对塑料颗粒的搬运过程,便于塑料颗粒的运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所示,一种塑料颗粒输送装置,包括一加料漏斗1,加料漏斗的任意一侧为一平面,便于与墙体匹配,平面上安装固定有一个以上的强力吸盘体2,通过强力吸盘体固定在墙体上,拆卸简单,位置可调;加料漏斗的底部设有一空心的圆柱体3,圆柱体的表面设有螺纹,圆柱体通过螺纹连接输料管道,便于输料管道的拆卸安装。

进一步,圆柱体与加料漏斗为一体式结构,均采用不锈钢制成,结构强度高。

本实施例中,输料管道内壁的底部设有一弹性凸部4,弹性凸部的顶部设有一凹部,凹部内储存有润滑油5,弹性凸部的表面固定有一相匹配的防水的光滑膜7,光滑膜覆盖凹部,弹性凸部自左往右向下倾斜,弹性凸部和凹部均连接输料管道的出料口6,凹部位于出料口的一端被光滑膜包裹,出料口处可放置一些塑料颗粒搅拌机、加热机等

通过加料漏斗加热塑料颗粒,塑料颗粒通过光滑膜的表面不断自左往右流,光滑膜、乳化液和自左往右清洗的弹性凸部使得塑料颗粒便于便于自左往右输送。

进一步,输料管道包括一金属套8和一呈“L”型结构的pvc透明硬管9,便于观看,金属套的内壁设有与圆柱体表面螺纹相匹配的螺纹,金属套与圆柱体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出料口和弹性凸部均设置在pvc透明硬管处,一旦发生堵塞,可轻轻拍打pvc透明硬管,产生振动。

进一步,pvc透明硬管的最左侧设有一通孔,通孔对准光滑膜,通孔内塞入密封橡胶塞11,打开密封橡胶塞,可吹气或者插入打气筒,加速塑料颗粒的输送速度。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输料管道内套入一个以上的固定装置12;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一固定板13,固定板的任意一侧设有两个吸盘体15,固定板的中心设有一圆孔14,圆孔内插入输料管道,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住输料管道,吸盘体吸附墙体。

进一步,固定板采用弹性橡胶制成,呈立方体结构,便于输料管道的震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减少占地面积,安装方便,拆卸简单,适用于在室内使用;成本低,操作简单,减少了人工对塑料颗粒的搬运过程,便于塑料颗粒的运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