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上下移动式输送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79169发布日期:2018-07-20 19:46阅读:8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电镀及铝氧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上下移动式输送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表面处理行业逐步向工业4.0方向发展,大型龙门式电镀及铝氧化自动生产线规模越来越大,单个槽体容积达到10000L以上,工件高位离地面有2-3米,生产线总长度达到300多米,为提高生产效益,减少劳动力,设计将生产完成后的工件直接从生产线自动输送到成品质检和包装车间的工件下挂区,然后自动下降到工人可操作位子,工人移除工件后,向上升回原位,把导电梁、挂具送回到工件上挂区进行上挂,避免在空气中停留时间过长及人工输送所造成的质量问题,为了实现此操作方式,亟需要一种解决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上下移动式输送车装置,生产线与上下挂区之间设置有行车轨道,输送车通过行走组件在行车轨道上运行,到达上下挂工位后通过升降组件实现自动下放到工人可操作高度,然后工人下挂,完成工件下挂/上挂工序,本实用新型兼具智能性、安全性,稳定性,操作性与生产效益于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上下移动式输送车装置,包括主体车架、设置于主体车架的行走组件和设置于主体车架的升降组件,所述行走组件用于驱动主体车架水平移动,所述行走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主体车架的第一转动轮和用于驱动第一转动轮转动的行走驱动电机,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设置于主体车架的升降电机、装设于升降电机的输出端的第二转动轮、用于驱动传动齿轮转动的驱动链条、转动设置于主体车架的传动齿轮、转动设置于主体车架的从动轮以及用于升降工件的升降传动链条,传动齿轮并列设有第一轮齿和第二轮齿,驱动链条分别与第二转动轮和第一轮齿啮合连接,升降传动链条分别与第二轮齿和从动轮啮合连接。

其中,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用于调节驱动链条张紧程度的张紧轮。

其中,所述主体车架设置有用于防止主体车架偏离输送轨道的水平导向轮。

其中,所述主体车架设置有用于调节升降传动链条的张紧度的链条张紧装置,所述链条张紧装置包括用于装设从动轮的安装块、固定于主体车架的固定块以及用于调整安装块与固定块之间距离的若干垫片,若干垫片装置于安装块与固定块之间。

其中,所述主体车架包括水平钢架、连接于水平钢架的升降轨道以及用于增加升降轨道稳定性的加固板。

其中,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传动联轴器和两个升降传动轴,两个升降传动轴分别设置于水平钢架的两端,升降传动轴与升降电机的输出端同轴连接。

其中,所述升降轨道设置有运行状态声光警示灯和第一行程限位装置。

其中,所述水平钢架设置有用于感应行走过程中障碍物的超声波感应装置和第二行程限位装置。

其中,所述可上下移动式输送车装置还包括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分别与行走组件、升降组件、运行状态声光警示灯和超声波感应装置电连接。

其中,所述升降轨道上设有升降滑板,所述升降滑板上设有用于承载导电梁及工件的挥巴座,所述升降滑板与升降传动链条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上下移动式输送车装置,生产线与上下挂区之间设置有行车轨道,输送车通过行走组件在行车轨道上运行,到达上下挂工位后通过升降组件实现自动下放到工人可操作高度,然后工人下挂,完成工件下挂/上挂工序,本实用新型兼具智能性、安全性,稳定性,操作性与生产效益于一体。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主体车架;11——水平导向轮;12——链条张紧装置;121——安装块;122——固定块;123——垫片;13——水平钢架;131——超声波感应装置;14——升降轨道;141——运行状态声光警示灯;15——加固板;2——行走组件;21——第一转动轮;22——行走驱动电机;3——升降组件;31——升降电机;32——第二转动轮;33——驱动链条;34——传动齿轮;35——从动轮;36——升降传动链条;37——张紧轮;38——传动联轴器;39——升降传动轴;41——第一行程限位装置;42——第二行程限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上下移动式输送车装置,包括主体车架1、设置于主体车架1的行走组件2和设置于主体车架1的升降组件3,所述行走组件2用于驱动主体车架1水平移动,所述行走组件2包括转动设置于主体车架1的第一转动轮21和用于驱动第一转动轮21转动的行走驱动电机22。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组件3包括设置于主体车架1的升降电机31、装设于升降电机31的输出端的第二转动轮32、用于驱动传动齿轮34转动的驱动链条33、转动设置于主体车架1的传动齿轮34、转动设置于主体车架1的从动轮35以及用于升降工件的升降传动链条36,传动齿轮34并列设有第一轮齿和第二轮齿,驱动链条33分别与第二转动轮32和第一轮齿啮合连接,升降传动链条36分别与第二轮齿和从动轮35啮合连接。对工件进行升降处理时,升降电机31工作,第二转动轮32转动驱动传动齿轮34转动,传动齿轮34并列设有第一轮齿和第二轮齿,第一轮齿和第二轮齿同步转动,使升降传动链条36在第二轮齿和从动轮35的作用下进行上下升降,使工件能够升降。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组件3还包括用于调节驱动链条33张紧程度的张紧轮37,张紧轮37设置于第二转动轮32与传动齿轮34之间,改变驱动链条33的弯曲程度,从而使驱动链条33张紧程度,使升降电机31传动效率更好。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车架1设置有用于防止主体车架1在外界的输送轨道中偏离的水平导向轮11。外界的输送轨道为工字钢轨,水平导向轮11设置有两个,水平导向轮11于主体车架1的下端并分别位于工字钢轨的两边,使主体车架1稳定地沿着工字钢轨移动。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车架1设置有用于调节升降传动链条36的张紧度的链条张紧装置12,所述链条张紧装置12包括用于装设从动轮35的安装块121、固定于主体车架1的固定块122以及用于调整安装块121与固定块122之间距离的若干垫片123,若干垫片123装置于安装块121与固定块122之间。链条张紧装置12用于调节垂直传动齿轮与从动轮35的距离,达到链条的合适紧张度。升降传动链条36分别与第二轮齿和从动轮35啮合连接,第二轮齿设置于升降轨道14的上端,从动轮35设置于升降轨道14的下端,从动轮35距离第二轮齿距离越远,升降传动链条36越紧,通过调节从动轮35与第二轮齿的距离,使升降传动链条36的张紧度更合适。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车架1包括水平钢架13、连接于水平钢架13的升降轨道14以及用于增加升降轨道14稳定性的加固板15。水平钢架13水平设置,升降轨道14与水平钢架13垂直,加固板15分别于水平钢架13和升降轨道14连接,从而使水平钢架13和升降轨道14的牢固性更好。升降轨道14上设有升降滑板,所述升降滑板上设有用于承载导电梁及工件的挥巴座,所述升降滑板与升降传动链条固定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组件3还包括传动联轴器38和两个升降传动轴39,两个升降传动轴39分别设置于水平钢架13的两端,升降传动轴39与升降电机31的输出端同轴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车架1相对较大,呈矩形,长边5米,短边2-3米,水平钢架13的两个短边均设置有用于驱动传动齿轮34转动的驱动链条33、转动设置于主体车架1的传动齿轮34、转动设置于主体车架1的从动轮35以及用于升降工件的升降传动链条36,传动齿轮34并列设有第一轮齿和第二轮齿,驱动链条33分别与第二转动轮32和第一轮齿啮合连接,升降传动链条36分别与第二轮齿和从动轮35啮合连接,驱动电机设置于水平钢架13的其中一个短边,通过传动联轴器38和两个升降传动轴39,实现一个驱动电机驱动两个短边实现升降,便于工件上挂与卸料。优选地,升降传动轴与升降电机31的输出端用传动联轴器38同轴连接。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升降轨道14设置有运行状态声光警示灯141和第一行程限位装置41。运输车在正常运行状态,运行状态声光警示灯141显示绿灯亮,提醒周边工作人员避让;运输车为非正常运输状态时,运行状态声光警示灯141显示为红灯,并发出警报声音,提醒工作人员;第一行程限位装置41能够防止输送车脱离轨道运行。升降轨道14上设有升降滑板,所述升降滑板上设有挥巴座,用于承载导电梁及工件,所述升降滑板与升降传动链条36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水平钢架13设置有用于感应行走过程中障碍物的超声波感应装置131和第二行程限位装置42,超声波感应装置131与第二行程限位装置42配合使用。可上下移动式输送车装置在水平移动时,超声波感应装置131能够感应前方是否存在障碍物。同时,能够感应到输送车是否水平移动至左右边缘处,防止输送车脱离轨道运行。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上下移动式输送车装置还包括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分别与行走组件2、升降组件3、运行状态声光警示灯141和超声波感应装置131电连接。操作员通过控制机构,能够监控与控制加工中的情况,使可上下移动式输送车装置顺利流畅地完成加工。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