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磨损还原炉自动送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8380发布日期:2018-09-14 23:3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还原炉装置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无磨损还原炉自动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舟皿输送方法是通过简单的履带输送,舟皿是靠着履带间的摩擦力进行传输的,所以履带输送存在着舟皿打滑的现象,从而无法保证舟皿顺利的输送至炉中,而且舟皿和履带之间的摩擦会造成舟皿的磨损,影响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无磨损还原炉自动送料装置,可延长舟皿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磨损还原炉自动送料装置,包括下料斗及固定架,所述下料斗位于所述固定架上方,所述下料斗的开口处设置有电磁阀;所述固定架包括两个互相平行设置的横梁,两个所述横梁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撑柱,两个所述横梁相对的侧面为倾斜面且形成底部开口的漏斗槽,两个所述倾斜面上分别设置有红外线感应装置及重力感应装置,所述红外线感应装置及所述重力感应装置相对设置,所述红外线感应装置、所述重力感应装置及所述电磁阀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横梁下方设置托板,所述托板底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托板下方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活塞杆的自由端上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可在所述滑槽上滑动;位于两个所述横梁同一侧的支撑柱上铰接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活塞杆的自由端与所述托板的一端铰接。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托板上表面密布设置有微型凸起。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槽设置有两条,且各所述滑槽下方均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气缸。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槽两端均设置有挡块。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料斗开口处设置有手动开关,所述手动开关位于所述电磁阀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磨损还原炉自动送料装置,其通过红外线感应装置及重力感应装置控制下料斗开关的开启与闭合;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的配合将舟皿往前运输;过程中下料斗自动下料,并且舟皿与横梁之间无摩擦作用,提高了舟皿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托板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托板的俯视图。

图中:

100、下料斗;110、电磁阀;120、手动开关;200、固定架;210、横梁;220、支撑柱;230、漏斗槽;240、红外线感应装置;250、重力感应装置;300、托板;310、滑槽;320、第一气缸;330、滑轮;340、第二气缸;350、微型凸起;360、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无磨损还原炉自动送料装置,包括下料斗100及固定架200,所述下料斗100位于所述固定架200上方,所述下料斗100的开口处设置有电磁阀110;所述固定架200包括两个互相平行设置的横梁210,两个所述横梁210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撑柱220,两个所述横梁210相对的侧面为倾斜面且形成底部开口的漏斗槽230,两个所述倾斜面上分别设置有红外线感应装置240及重力感应装置250,所述红外线感应装置240及所述重力感应装置250相对设置,所述红外线感应装置240、所述重力感应装置250及所述电磁阀110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横梁210下方设置托板300,所述托板300底部设置有滑槽310,所述托板300下方设置有第一气缸320,所述第一气缸320活塞杆的自由端上设置有滑轮330,所述滑轮330可在所述滑槽310上滑动;位于两个所述横梁210同一侧的支撑柱220上铰接设置有第二气缸340,所述第二气缸340活塞杆的自由端与所述托板300的一端铰接。

上述提供的一种无磨损还原炉自动送料装置,其通过所述红外线感应装置240及所述重力感应装置250控制所述下料斗100开关的开启与闭合;所述第一气缸320及所述第二气缸340的配合将舟皿往前运输;输送过程中,所述下料斗100自动下料,并且舟皿与所述横梁210之间无摩擦作用,提高了舟皿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

更具体地,将舟皿放置在所述漏斗槽230的所述红外线感应装置240及所述重力感应装置250位置上,舟皿外表面与所述漏斗槽230相贴合,所述红外线感应装置240感应到舟皿,通过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阀110开启,原料从下料斗100落到舟皿上,当重量达到所述重力感应装置250的预设值,所述重力感应装置250通过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阀110关闭,同时所述第一气缸320撑起所述托板300,随之所述第二气缸340伸出,使所述托板300和舟皿往前输送;所述第二气缸340伸出动作完毕后,所述第一气缸320收缩,舟皿重新放置于所述漏斗槽230上,继而所述第二气缸340收缩,将所述托板300拉回。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托板300上表面密布设置有微型凸起350;所述微型凸起350增加了所述托板300上表面的粗糙度,使舟皿与所述托板300在输送作动中不会发生滑动摩擦,降低了舟皿的磨损,提高了舟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滑槽310设置有两条,且各所述滑槽310下方均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气缸320;所述第一气缸320通过滑槽310支撑住所述托板300的四角,输送动作中,四个所述第一气缸320同步动作,保证了所诉托板300的平稳性。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310两端均设置有挡块360;输送过程中,所述挡块360可挡住所述滑轮330,防止所述滑轮330滑出所述滑槽310。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斗100开口处设置有手动开关120,所述手动开关120位于所述电磁阀110的下方;发生突发事件时,可使用所述手动开关120关闭所述下料斗100,防止原料继续下落,造成原料浪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