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分装机称量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8631发布日期:2018-10-09 21:50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分装机称量料斗,属于调味品、食品称重封装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消费能力的持续提高,调味品、食品行业仍将会有较快速度的发展,我国调味品、食品行业已经连续7年保持10%以上的年增长率。调味品、食品作为日常烹饪的配料,市场需求稳定,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季节性特点,但由于不同区域饮食习惯的不同,对调味品、食品种类的需求会有所不同。

目前对调味品、食品封装设备的质量、精度要求也越来越严,在调味品、食品封装中称量是一个重要环节,若装置受力不平横,且设备空间有限时,会影响称重的精度,从而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体积小、灵敏度高的分装机称量料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分装机称量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称重传感器、拨动装置、料斗,所述支架包括左支架、右支架,所述支架的下端为立方柱,上端为L型支撑片,所述支撑片的另一端连接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为长方体状,且中间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称重传感器的另一端连接料斗,所述料斗包括固定门、活动斗、弹簧夹、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呈L形状,且连接片的另一边设有钻孔,此孔用于连接固定门、活动斗与弹簧夹,所述活动斗呈等腰三角形状,且底边设有传动杆;所述拨动装置包括拨动电机、拨动电机罩、拨动杆,所述拨动电机设置于拨动电机罩内,所述拨动电机罩呈正方体盒状,所述拨动电机的轴连接拨动杆,所述拨动杆设置为工形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拨动电机罩设置于所述左支架与右支架之间。利用多余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左支架与所述右支架分别连接称重传感器。使得称重时受力平衡。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门的下端设置为外翻结构。避免料斗留有余料。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杆设置在所述拨动杆上方。用于带动传动杆,使得活动斗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左支架、右支架设置为对称结构,且左支架与右支架的上端分别设有称重传感器,使得受力更加平衡,称重更加精确。

2、合理利用左支架与右支架之间的空间,安装拨动装置,与料斗的下端传动杆搭配,使得放料时,整个装置不会向外运动,能够适应较小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料斗结构图。

图中所示:

1为右支架、2为左支架、3为支撑片、4为称重传感器、5为拨动装置、6为料斗;

5-1为拨动电机罩、5-2为拨动杆;

6-1为固定门、6-2为活动斗、6-3为连接片、6-4为传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分装机称量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称重传感器、拨动装置、料斗,所述支架包括左支架、右支架,所述支架的下端为立方柱,上端为L型支撑片,所述支撑片的另一端连接称重传感器,所述左支架与所述右支架分别连接称重传感器,使得称重时受力平衡;所述称重传感器为长方体状,且中间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称重传感器的另一端连接料斗,所述料斗包括固定门、活动斗、弹簧夹、连接片,所述固定门的下端设置为外翻结构,避免料斗留有余料;所述连接片呈L形状,且连接片的另一边设有钻孔,此孔用于连接固定门、活动斗与弹簧夹,所述活动斗呈等腰三角形状,且底边设有传动杆;所述拨动电机罩设置于所述左支架与右支架之间,利用多余空间,所述拨动装置包括拨动电机、拨动电机罩、拨动杆,所述拨动电机设置于拨动电机罩内,所述拨动电机罩呈正方体盒状,所述拨动电机的轴连接拨动杆,所述拨动杆设置为工形形状,所述传动杆设置在所述拨动杆上方,用于带动传动杆,使得活动斗旋转。

称料前,拨动装置的拨动杆处于水平位置,此时活动斗与固定门处于关闭状态,来料从活动斗上端进料,称重传感器将斗内重量信号传输至计算机,然后电机启动,拨动杆旋转,当拨动杆处于竖直位置时,拨动杆带动传动杆,将活动斗沿钻孔旋转,从而活动斗与固定门打开,将斗内的料出下方卸出,料全部卸出后,拨动杆旋转至水平位置,活动斗与固定门关闭,此后重复以上步骤进行下一次称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分装机称量料斗的有益效果为:体积小,受力平衡,灵敏度高。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