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揉性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8186发布日期:2019-02-26 17:49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揉性吊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止口/管类零部件的吊装装备。



背景技术:

在加工一些带止口/管口的零部件(如飞轮壳、泵壳等)时,需要先将零部件吊装到设备机台上,通常的做法是使用吊绳穿过整个零部件的止口吊起,吊到机台上拆卸吊绳,在放平零部件进行装夹。这样很容易造成拆卸吊绳时零部件倾倒,引起质量和安全问题,同时整个装卸耗时较长,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一类止口零部件不易装夹转运的情况,提供了一种方便、快速装夹的揉性吊具,使吊装转运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包括吊装主杆、滑动套在吊装主杆上的滑套、伸缩杆组件,滑套可以自由的在吊装主杆上滑动,所述伸缩杆组件包括多个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包括两个相互套接的伸缩杆远端组件、伸缩杆近端组件,伸缩杆远端组件经伸缩杆销活动装于伸缩杆近端组件上的腰形孔处,伸缩杆远端组件中部与环绕设置于滑套外的多个支撑杆铰接,伸缩杆近端组件下端铰接于吊装主杆下端的吊装主杆止端组件上,吊装主杆上端设有吊环;所述伸缩杆远端组件上端为用于与待吊装零部件止口相适配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包括用于待吊装零部件止口下端面适配的与平面部、与平面部连接的用于与待吊装零部件止口内壁面适配的侧面部,平面部与侧面部之间的角度与待吊装工件止口下端面和内壁面之间的角度相同。

所述多个支撑杆均匀环绕设置于滑套外。

所述伸缩杆组件包括三个伸缩杆,所述支撑杆为三个。

所述卡接部表面设有弹性材质层。

所述侧面部表面设有弹性材质层。

所述伸缩杆远端组件、伸缩杆近端组件均为管状结构,伸缩杆销固定装于伸缩杆远端组件下端,腰形孔设置于伸缩杆近端组件上端。

本实用新型制作容易、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容易维护,适用广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备能够利用零部件本身的特点,快速进行吊装作业,且在吊装到机台后能够方便平稳的放下零部件,极大的改善了零部件在吊装过程中导致的质量和安全风险。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1.使用简单,在不用翻动零部件的情况下一个人就能方便的完成装卸操作;2.在最容易导致损伤零部件的地方,设计有柔软有弹性的组件,在整个装卸过程中不会因吊具损伤零部件;3.可靠性好,吊具的升缩杆能始终提供对抗零部件重力方向的力,减少了吊具的失效模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运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收起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展开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展开完毕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吊装示意图。

图中,1、伸缩杆近端组件,2、伸缩杆销,3、伸缩杆远端组件,4、伸缩杆末端组件,5、支撑杆,6、滑套,7、吊装主杆,8、吊环,9、上部转销,10、下部转销,11、吊装主杆止端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本实用新型由伸缩杆、支撑杆5、滑套6、吊装主杆7和吊环9组成;其中伸缩杆由伸缩杆近端组件1、伸缩杆销2、伸缩杆远端组件3、伸缩杆末端组件4组成。

吊环8挂在吊车挂钩上,下发固定连接了吊装主杆7,吊装主杆止端组件11固定在吊装主杆7的下发末端。

滑套6套在吊装主杆7上,可以自由的在吊装主杆7上滑动,滑套6外部固定有3个及以上的支撑杆5,滑套6带动支撑杆5沿着吊装主杆7上下滑动。

每个支撑杆5最外端和伸缩杆远端组件3中间侧的孔通过上部转销9连接,伸缩杆远端组件3可以通过上部转销转动。

伸缩杆远端组件3外侧的孔通过伸缩杆销2和伸缩杆近端组件1连接,伸缩杆近端组件1上设有两端封闭的腰型孔,当伸缩杆销2在伸缩杆近端组件1上的腰型孔内滑动时,实现了伸缩杆近端组件1和伸缩杆远端组件3最远端距离的变化,即实现了伸缩功能。

伸缩杆近端组件1与吊装主杆止端组件11通过下部转销10连接,可以实现伸缩杆近端组件1与吊装主杆止端组件11的相对转动。

伸缩杆远端组件3最外侧设有伸缩杆末端组件4,伸缩杆末端组件4即为用于与待吊装零部件止口相适配的卡接部,伸缩杆末端组件4质地软于零部件,且具备一定的弹性。

图2中,滑套6沿着吊装主杆7往下滑动,带动伸缩杆远端组件3转动并向下移动,滑套6与吊装主杆止端组件11之间的距离减小,伸缩杆销2在伸缩杆近端组件1上的腰型孔内滑动,随着下部转销10的作用,伸缩杆近端组件1与吊装主杆7间的角度变大,带动伸缩杆远端组件3的角度一起变化,伸缩杆末端组件4向原理吊装主杆7的方向移动。多个伸缩杆同步变化,伸缩杆末端组件4外侧组成的圆直径(以下简称吊具外侧圆直径)变大。

图3中,状态一:收起状态,即吊具上滑套6与吊装主杆止端组件11间的距离较大,吊具外侧圆直径小于零部件止口直径,吊车下降,吊具下移,伸缩杆末端组件4降到产品止口下。

图4中,状态二:展开过程中,即移除施加在滑套6上的外力,此时滑套6在重力作用下靠近吊装主杆止端组件11,吊具外侧圆直径逐渐增加。

图5中,状态三,随着施加在滑套6上的外力被移除后,滑套6继续靠近吊装主杆止端组件11,吊具外侧圆直径增大直到碰到零部件的内壁或增大到极限,滑套6停止运动,此时吊具外侧圆直径大于零部件止口口部直径。在该过程中,即使零部件内壁或止口直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吊具外侧圆直径也会在滑套6的作用下继续调整,直到滑套6停止运动。

图6中,伸缩杆末端组件4因比零部件软且具备一定弹性,外侧圆直径增大的过程中即使具备较大的速度致使伸缩杆末端组件4与内壁发生滑动或碰撞,伸缩杆末端组件4最外侧与零部件内壁接触后也不会损坏零部件和吊具。

图7中,吊车吊钩拉动吊环8向上提升,吊具整体上移,因吊具外侧圆直径始终大于零部件止口口部直径,伸缩杆远端组件3最外侧上部会贴合到位于零部件止口处下部的内壁面,零部件随着吊具的整体上移被提升,实现了吊装。

支撑杆5是本吊具中,确保了伸缩杆末端组件4远端的位置不会低于上不转销9,结合零部件在伸缩杆末端组件4远端施加的向下的力,保证了吊具在提升和转运的过程中不会回到收起状态。

当吊装完毕,零部件吊至指定位置之后,吊车吊钩下降,零部件对伸缩杆末端组件4远端施加的向下的力逐渐消失,吊具会转变为图5所示的状态,此时对滑套6施加一个向上的力,使滑套6远离吊装主杆止端组件11,吊具外侧圆直径逐渐减小,从图4的展开过程中状态,逐渐变为图3所示的收起状态,此时吊具外侧圆直径小于零部件止口处最小直径,提升吊具即可完全脱离零部件,整个吊装过程完成。

当需要吊装的零部件内壁是比较粗糙的铸造面时,由于伸缩杆末端组件4较柔软且具备一定的厚度,结合零部件自重可以对粗糙的内壁表面提供向上的摩擦力,当摩擦力足够大时,吊具也可以通过摩擦力提升零部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