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3693发布日期:2019-04-09 22:1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装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装机。



背景技术:

进入80年代,由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外贸易迅速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对产品的灌装要求越来越高,迫切要求灌装机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而大大地促进了灌装机械工业的发展,灌装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灌装机的应用可以实现食品、医药、日化企业的高量生产,进而帮助生产企业实现高速生产的目的。但是现有的灌装机采购成本高、设备大而重、安装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成本低、安装方便的分装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分装机,包括主机箱、定位模具、移液臂和灌装机构,所述移液臂安装在所述主机箱上并位于所述定位模具上方,所述灌装机构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设置于所述移液臂上,所述出料管相对于所述主机箱可水平移动。

优选地,所述定位模具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孔;或者,

所述定位模具包括有定位板和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定位板的下部,且所述底板与定位板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孔,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上下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移液臂包括横向臂和纵向臂,所述横向臂与所述纵向臂相连接,所述出料管设置于所述横向臂上。

优选地,所述出料管固定于所述横向臂上,所述横向臂沿纵向臂的长度方向可移动;或者,

所述出料管沿所述横向臂的长度方向可移动,所述横向臂固定连接于所述纵向臂;或者,

所述横向臂沿所述纵向臂的长度方向可移动,所述出料管沿所述横向臂的长度方向也可移动。

优选地,所述纵向臂包括纵臂电机、纵臂丝杆、纵臂导向杆和滑块座,所述纵臂丝杆与所述纵臂电机轴连接,所述纵臂导向杆与所述纵臂丝杆平行设置,所述纵臂丝杆和纵臂导向杆贯穿所述滑块座,且所述纵臂丝杆与所述滑块座螺纹连接,所述横向臂固定于所述滑块座上。

优选地,所述横向臂包括横臂电机、横臂丝杆、横臂导向杆和出液管固定支架,所述横臂电机轴连接于所述横臂丝杆,所述横臂丝杆与所述横臂导向杆平行设置,所述横臂丝杆和横臂导向杆贯穿所述出液管固定支架,所述出料管固定于所述出液管固定支架上;或者,

所述横向臂包括移动装置、出液管固定支架和防尘壳,所述移动装置位于所述防尘壳内,所述防尘壳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开口,所述出液管固定支架于所述第一开口内移动;或者,

所述横向臂包括移动装置、出液管固定支架、防尘壳和第一防尘带,所述移动装置位于所述防尘壳内,所述防尘壳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开口,所述出液管固定支架于所述第一开口内移动,所述第一防尘带的一端与所述防尘壳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液管固定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尘带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防尘带分别位于所述出液管固定支架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纵向臂位于所述主机箱内,所述主机箱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开口,所述横向臂贯穿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上设置有两个第二防尘带,所述两个防尘带分别位于所述移液臂的两侧,每个所述第二防尘带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移液臂,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主机箱。

优选地,所述灌装机构包括第一动力装置、活塞缸、阀芯和第二动力装置,所述阀芯的下端位于所述活塞缸内,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与所述活塞缸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带动活塞缸上下运动,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带动阀芯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为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轴连接有转臂,所述转臂通过第一关节轴承与活塞缸连接;或者,

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为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活塞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为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轴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传动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中心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连接有第二关节轴承,所述第二关节轴承的另一端与阀芯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工作台,所述定位模具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限位件,所述定位模具通过所述限位件固定于所述工作台上;或者,

还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块,所述定位模具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块配合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卡持在所述限位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设置灌装机构实现定量出料,设置移液臂,并将与灌装机构相连通的出料管设置于移液臂上,实现对位于定位模具上的容器进行分装,该分装机体积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的主旨。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主机箱和工作台的整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主机箱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纵向臂的整体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横向臂的整体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灌装机构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灌装机构的正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灌装机构的切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分装机,包括主机箱10、定位模具2、移液臂34和灌装机构5。移液臂34安装在主机箱10上,且位于定位模具2的上部。灌装机构5包括进料口541和出料口542,出料口542连通有出料管51,出料管51设置于移液臂34上,出料管51相对于主机箱10可水平移动。移液臂34和出料管51配合,使出料管51能够给位于定位模具2上的每个容器都能灌装料液。

参考图1,在优选实施例中,定位模具2包括定位板21,定位板2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孔211,容器卡持在第一定位孔211内实现定位,此时需要定位板21较厚。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定位模具2包括有定位板21和底板22,底板22位于定位板21的下部,且底板22与定位板21之间设置有连接柱,底板22和定位板21通过连接柱固定连接。定位板2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孔211,底板2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孔221,第一定位孔211与第二定位孔221上下对应设置。第一定位孔211为通孔,第二定位孔221可以为通孔也可以为盲孔。细长的容器由第一定位孔211和第二定位孔221卡持,更加稳固。此时,对定位板21的厚度没有要求,底板22需要有一定的厚度,

在优选实施例中,移液臂34包括横向臂4和纵向臂3,横向臂4与纵向臂3相连接,出料管51设置于横向臂4上。在优选实施例中,出料管51固定于横向臂4上,横向臂4沿纵向臂3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出料管51沿纵向臂3的长度方向移动,给沿纵向臂3方向排列的容器分别分装料液。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出料管51沿横向臂4的长度方向可移动,横向臂4固定连接于纵向臂3上,此时,出料管51沿横向臂4的长度方向移动,给沿横向臂4长度方向排列的容器分别分装料液。在其他优选实施例中,横向臂4沿纵向臂3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出料管51沿横向臂4的长度方向也可移动;此时,出料管51既可以沿横向臂4的长度方向移动,也可以沿纵向臂3的长度方向移动,给沿横向臂4长度方向排列和沿纵向臂3长度方向排列的容器分别分装料液。

参考图4,在优选实施例中,纵向臂3包括纵臂电机31、纵臂丝杆35、纵臂导向杆34和滑块座36。纵臂丝杆35与纵臂电机31轴连接,纵臂电机31优选步进电机。纵臂导向杆34与纵臂丝杆35平行设置,纵臂丝杆35和纵臂导向杆34贯穿滑块座36,且纵臂丝杆35与滑块座36螺纹连接。纵臂电机31带动纵臂丝杆35转动,纵臂导向杆34起到导向并固定滑块座36的作用。由于纵臂丝杆35与纵臂滑块座36螺纹连接,而滑块座36又无法随纵臂丝杆35的转动而转动,所以,纵臂丝杆35转动可以带动滑块座36沿纵臂丝杆35的长度方向移动。横向臂4固定于滑块座36上,横向臂4也就可以沿纵臂丝杆35的长度方向移动。该纵向臂3还包括安装座32,方便安装固定该纵向臂3。纵臂丝杆35和纵臂导向杆34远离纵臂电机31的一端还连接有固定座33,固定座33上设置有传感器38,滑块座36上设置有感应片37,传感器38和感应片37配合,滑块座36移动到固定座33的位置时,传感器38可以检测出来,使纵臂电机31反转,滑块座36向反方向移动。

参考图4和图5,在优选实施例中,横向臂4包括横臂电机41、横臂丝杆、横臂导向杆和出液管固定支架43,横臂电机41优选步进电机。横臂电机41轴连接于横臂丝杆,横臂丝杆与横臂导向杆平行设置,横臂丝杆和横臂导向杆贯穿出液管固定支架43。该横向臂4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上述纵向臂3的工作原理相同。横臂电机41带动横臂丝杆转动,横臂导向杆起到导向并固定出液管固定支架43的作用,由于横臂丝杆与出液管固定支架43螺纹连接,而出液管固定支架43又无法随横臂丝杆的转动而转动,所以,横臂丝杆转动可以带动出液管固定支架43沿横臂丝杆的长度方向移动。出料管51固定于出液管固定支架43上,所以,出料管51也就可以沿横向臂4长度方向移动。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横向臂4包括移动装置、出液管固定支架43和防尘壳44,移动装置位于防尘壳44内,防尘壳44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开口45,出液管固定支架43于第一开口45内移动,可以有效防尘。在其他优选实施例中,横向臂4包括移动装置、出液管固定支架43、防尘壳44和第一防尘带46,移动装置位于防尘壳44内,防尘壳44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开口45,出液管固定支架43于第一开口45内移动,第一防尘带46的一端与防尘壳4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出液管固定支架43固定连接,第一防尘带46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防尘带46分别位于出液管固定支架43的两侧。第一防尘带46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一开口45的长度。进一步的,移动装置和出液管固定支架43组成的结构即为上述包括横臂电机41、横臂丝杆、横臂导向杆和出液管固定支架43的横向臂4。

参考图6-8,在优选实施例中,灌装机构5包括第一动力装置、活塞缸54、阀芯55和第二动力装置。阀芯55的下端位于活塞缸54内,第一动力装置与活塞缸54连接,第一动力装置带动活塞缸54上下运动,第二动力装置带动阀芯55转动。阀芯55与活塞缸54的内径相同,阀芯55上远离活塞缸54开口的位置设置有缺口551,阀芯55转动可以将进料口541或者出料口542密封。当阀芯55将出料口542密封时,活塞缸54向下移动,活塞缸54内的压力变小,将料液吸入活塞缸54内。当阀芯55将进料口541密封时,活塞缸54向上移动,活塞缸54内的压力变大,将位于活塞缸54内的料液挤出活塞缸54。如此,便完成一次灌装,由于活塞缸54上下移动的行程不变,所述每次灌装的量相同。同时可以通过调节活塞缸54的行程改变灌装的量。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动力装置为第一电机51,第一电机51优选伺服电机。第一电机51轴连接有转臂52,转臂52通过第一关节轴承53与活塞缸54连接,第一电机51转动一个角度然后再倒转同样的角度,可以带动活塞缸54完成一次上下移动,即可完成一次抽料和压料。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动力装置为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与活塞缸54连接,气缸的活塞杆伸缩运动带动活塞缸54做上下移动。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动力装置为第二电机512,第二电机512优选步进电机。第二电机512轴连接有主动轮59,主动轮59传动连接有从动轮510,从动轮510的中心设置有连接轴511,连接轴连接有第二关节轴承56,第二关节轴承56的另一端与阀芯55连接。主动轮59带动从动轮510,从而带动阀芯55转动,使阀芯55能够密封进料口541或者出料口542。主动轮59和从动轮512可以为啮合传动,也可以通过皮带58传动。

参考图2,在优选实施例中,该分装机还包括工作台1,定位模具2固定在工作台1上,工作台1上设置有限位件,定位模具2通过限位件固定于工作台1上,使定位模具2的位置固定,方便操作。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该分装机还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块13,且多个限位块13不位于同一直线上,定位模具2上设置有与限位块13配合的限位槽,限位块13卡持在限位槽内,既可以将定位模具2固定。

参考图2,在优选实施例中,纵向臂3位于主机箱10内。主机箱10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开口1021,横向臂4贯穿第二开口1021,移液臂34于该第二开口1021内移动。第二开口1021上设置有第二防尘带102,第二防尘带102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二开口102的长度。第二防尘带102一端连接于移液臂34,另一端连接于主机箱10,第二防尘带102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防尘带102分别位于移液臂34的两侧,无论移液臂34怎么移动,第二防尘带102都可以将第二开口1021密封,防尘效果好。

在优选实施例中,工作台1包括机脚12和固定于机脚12上部的台面11。主机箱固定于该台面11上。

参考图1和图3,在优选实施例中,纵向臂3、第一电机51和第二电机512皆位于主机箱10内,从动轮510位于主机箱10的外部,且在主机箱10上设置有防护罩57,防护罩57罩住从动轮510,即可保护从动轮510又可以防止从动轮510伤害的使用者。主机箱10内还设置有步进电机驱动器104、PLC控制器105、电源108和伺服驱动器109;主机箱10的侧壁上设置有控制面板101、散热风扇103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设置灌装机构实现定量出料,设置移液臂,并将与灌装机构相连通的出料管设置于移液臂上,实现对位于定位模具上的容器进行分装,该分装机体积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成本低。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