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物流用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0116发布日期:2019-06-14 22:46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慧物流用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慧物流用输送机。



背景技术:

物流输送设备是指进行各项物流活动所需的机械设备、器具等可供长期使用,并在使用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物质资料,不包括建筑物、装卸站台等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机械设备是物流劳动工具,是物流系统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的物流系统有不同的物流设备与之相匹配,用于完成不同的物流作业。物流设备是物流技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物流设备的普及程度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技术水平情况。物流机械设备是现代化企业的主要作业工具之一,是合理组织批量生产和机械化流水作业的基础。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物流设备又是组织物流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体现着企业的物流能力大小。物流设备是物流系统中的物质基础,伴随着物流的发展与进步,物流设备不断得到提升与发展。物流设备领域中许多新的设备不断涌现,如四向托盘、高架叉车、自动分拣机、自动引导搬运车(AGV)、集装箱等,极大的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了物流成本,在物流作业中起着重要作用,极大的促进了物流的快速发展。反过来,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快递分拣系统相较于传统人工快递分拣方式,其具备高效率,高准确度等优势,从而成为快递界的新宠。快递分拣输送设备是快递分拣系统里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将送往不同目的地的快递物件准确输送到其对应的位置出口,目前,市面上的快递分拣输送设备一般包括轨道以及可以沿轨道运行的若干快递分拣单元,每个快递分拣单元上均设有横向的传送带,当快递分拣单元沿轨道运行到指定位置时,通过传送带的运动可以把快递分拣单元上的快递输送到相应的位置,传送带的正反向运动通常是由快递分拣单元上设置的电机的正反转来带动的,这就需要在快递分拣输送设备上设置电轨道,安装复杂成本较高,而且带电操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7726198U,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输送设备,包括底架、轨道以及若干快递分拣单元,每个快递分拣单元均包括框架以及传送带,传送带包括第一滚筒、第二滚筒以及平皮带,其中,轨道的两侧设有多个相对应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每个第一气缸上均连接有第一齿条,每个第二气缸上均连接有第二齿条,框架上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通过第一齿轮组带动第一滚筒正向转动,框架上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通过第二齿轮组带动第二滚筒反向转动。但是现有的智慧物流用输送机还存在着不能够根据接货端设备的不同进行调节,卸货时导货不方便和在输送货物时缺少减震功能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智慧物流用输送机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慧物流用输送机,以解决现有的智慧物流用输送机不能够根据接货端设备的不同进行调节,卸货时导货不方便和在输送货物时缺少减震功能的问题。一种智慧物流用输送机,包括输送工作台,支撑柱,控制开关,挂环,支撑横板,可调节输送板结构,输送货物连接板结构,可减震移动轮结构,插槽,从动滚筒,输送带,固定轴,驱动滚筒,从动轮,驱动电机和驱动轮,所述的支撑柱分别螺栓连接在输送工作台的下表面四角位置;所述的控制开关镶嵌在输送工作台的正表面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挂环分别螺钉连接在输送工作台的左侧上下两部;所述的支撑横板横向螺栓连接在支撑柱和支撑柱的内侧下部之间;所述的可调节输送板结构安装在输送工作台的正表面右侧位置;所述的输送货物连接板结构安装在插槽内;所述的可减震移动轮结构安装在支撑柱的下端;所述的插槽开设在输送工作台的上表面左侧位置;所述的从动滚筒轴接在输送工作台的上表面左侧位置;所述的输送带套接在从动滚筒和驱动滚筒的外表面;所述的固定轴活动插接在输送工作台的正表面右侧位置;所述的驱动滚筒套接在固定轴的外表面后侧位置;所述的从动轮键连接在固定轴的外侧前部;所述的驱动电机螺栓连接在支撑横板的上表面右侧位置;所述的驱动轮键连接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的可调节输送板结构包括输送板,滚轴,不锈钢滚筒,支撑杆,支撑管,调节螺栓,支撑底座和固定吸盘,所述的滚轴活动插接在输送板的上部位置;所述的不锈钢滚筒套接在滚轴的外表面;所述的支撑杆一端轴接在输送板的下表面右侧位置,另一端插接在支撑管的内部上侧位置;所述的支撑管螺栓连接在支撑底座的上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调节螺栓螺纹连接在支撑杆和支撑管的相交处;所述的调节螺栓螺纹连接在支撑管的右侧上部位置;所述的固定吸盘胶接在支撑底座的下表面。

优选的,所述的输送货物连接板结构包括接物滑板,固定耳板,连接磁铁块,调节手柄,拉簧和支杆,所述的连接磁铁块螺钉连接在接物滑板的左侧;所述的调节手柄螺钉连接在接物滑板的下表面左侧位置;所述的拉簧挂接在调节手柄的右侧位置;所述的固定耳板焊接在接物滑板的下表面右侧位置;所述的支杆轴接在固定耳板的后表面下部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可减震移动轮结构包括固定套管,液压缸,活塞杆,连接块,减震弹簧和移动轮,所述的液压缸焊接在固定套管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活塞杆一端插接在液压缸的内部,另一端螺栓连接在移动轮的上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块横向焊接在活塞杆的正表面上部位置;所述的减震弹簧套接在活塞杆的外表面;所述的减震弹簧一端螺钉连接在连接块的下表面左侧位置,另一端螺钉连接在移动轮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的从动滚筒设置在插槽的右侧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从动轮和驱动轮之间V带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输送板具体采用不锈钢板;所述的输送板与输送工作台轴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支杆插接在插槽内;所述的拉簧具体采用不锈钢拉簧;所述的拉簧与挂环挂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套管螺栓连接在支撑柱的外表面下部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输送带具体采用不锈钢链带;所述的输送带的宽度设置在六十厘米至八十厘米。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吸盘具体采用真空橡胶吸盘;所述的固定吸盘的直径设置在八厘米至十厘米。

优选的,所述的从动轮具体采用带有刹车片的万向橡胶轮;所述的从动轮设置有四个。

优选的,所述的不锈钢滚筒设置有多个;所述的不锈钢滚筒的直径设置在十厘米至十五厘米。

优选的,所述的接物滑板的下表面设置在输送带的左上部;所述的接物滑板的下表面与输送带上表面之间的距离设置在三厘米至五厘米。

优选的,所述的控制开关电性连接驱动电机;所述的驱动电机具体采用型号为YS002的电机;所述的液压缸具体采用型号为ac2050-2的油液压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输送板,滚轴和不锈钢滚筒的设置,有利于起到输送货物的作用,方便送货的进行。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杆,支撑管和调节螺栓的设置,有利于根据输送货物接收装置高度的不同,进行调节。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底座和固定吸盘的设置,有利于起到吸附固定的作用,保证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接物滑板和连接磁铁块的设置,有利于与卸货装置相连接,方便货物的输送。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调节手柄,拉簧和支杆的设置,有利于进行角度的调节,方便货物输送的进行。

6.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从动轮具体采用带有刹车片的万向橡胶轮;所述的从动轮设置有四个,有利于输送机的移动和固定。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液压缸,活塞杆,连接块和减震弹簧的设置,有利于在输送过程中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保护输送机的安全。

8.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从动滚筒,输送带,固定轴,驱动滚筒,从动轮,驱动电机和驱动轮的设置,有利于起到输送货物的作用,同时方便工作人员在输送带上对货物进行分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输送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货物连接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减震移动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输送工作台;2、支撑柱;3、控制开关;4、挂环;5、支撑横板;6、可调节输送板结构;61、输送板;62、滚轴;63、不锈钢滚筒;64、支撑杆;65、支撑管;66、调节螺栓;67、支撑底座;68、固定吸盘;7、输送货物连接板结构;71、接物滑板;72、固定耳板;73、连接磁铁块;74、调节手柄;75、拉簧;76、支杆;8、可减震移动轮结构;81、固定套管;82、液压缸;83、活塞杆;84、连接块;85、减震弹簧;86、移动轮;9、插槽;10、从动滚筒;11、输送带;12、固定轴;13、驱动滚筒;14、从动轮;15、驱动电机;16、驱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慧物流用输送机,包括输送工作台1,支撑柱2,控制开关3,挂环4,支撑横板5,可调节输送板结构6,输送货物连接板结构7,可减震移动轮结构8,插槽9,从动滚筒10,输送带11,固定轴12,驱动滚筒13,从动轮14,驱动电机15和驱动轮16,所述的支撑柱2分别螺栓连接在输送工作台1的下表面四角位置;所述的控制开关3镶嵌在输送工作台1的正表面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挂环4分别螺钉连接在输送工作台1的左侧上下两部;所述的支撑横板5横向螺栓连接在支撑柱2和支撑柱2的内侧下部之间;所述的可调节输送板结构6安装在输送工作台1的正表面右侧位置;所述的输送货物连接板结构7安装在插槽9内;所述的可减震移动轮结构8安装在支撑柱2的下端;所述的插槽9开设在输送工作台1的上表面左侧位置;所述的从动滚筒10轴接在输送工作台1的上表面左侧位置;所述的输送带11套接在从动滚筒10和驱动滚筒13的外表面;所述的固定轴12活动插接在输送工作台1的正表面右侧位置;所述的驱动滚筒13套接在固定轴12的外表面后侧位置;所述的从动轮14键连接在固定轴12的外侧前部;所述的驱动电机15螺栓连接在支撑横板5的上表面右侧位置;所述的驱动轮16键连接在驱动电机15的输出轴上;所述的可调节输送板结构6包括输送板61,滚轴62,不锈钢滚筒63,支撑杆64,支撑管65,调节螺栓66,支撑底座67和固定吸盘68,所述的滚轴62活动插接在输送板61的上部位置;所述的不锈钢滚筒63套接在滚轴62的外表面;所述的支撑杆64一端轴接在输送板61的下表面右侧位置,另一端插接在支撑管65的内部上侧位置;所述的支撑管65螺栓连接在支撑底座67的上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调节螺栓66螺纹连接在支撑杆64和支撑管65的相交处;所述的调节螺栓66螺纹连接在支撑管65的右侧上部位置;所述的固定吸盘68胶接在支撑底座67的下表面;松动调节螺栓66调节支撑杆64的高度,进而改变输送板61与输送工作台1之间的夹角,调节完毕后拧紧调节螺栓66即可,并使固定吸盘68吸附在地面上,起到固定的作用。

如附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输送货物连接板结构7包括接物滑板71,固定耳板72,连接磁铁块73,调节手柄74,拉簧75和支杆76,所述的连接磁铁块73螺钉连接在接物滑板71的左侧;所述的调节手柄74螺钉连接在接物滑板71的下表面左侧位置;所述的拉簧75挂接在调节手柄74的右侧位置;所述的固定耳板72焊接在接物滑板71的下表面右侧位置;所述的支杆76轴接在固定耳板72的后表面下部位置;推动输送机在移动轮86的作用下,将输送机移动至需要使用的位置,并将连接磁铁块73与卸货装置相连接,调节接物滑板71的角度,并将拉簧75与挂环4相挂接设置,手握调节手柄74调节接物滑板71的角度,方便接货的进行。

如附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可减震移动轮结构8包括固定套管81,液压缸82,活塞杆83,连接块84,减震弹簧85和移动轮86,所述的液压缸82焊接在固定套管81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活塞杆83一端插接在液压缸82的内部,另一端螺栓连接在移动轮86的上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块84横向焊接在活塞杆83的正表面上部位置;所述的减震弹簧85套接在活塞杆83的外表面;所述的减震弹簧85一端螺钉连接在连接块84的下表面左侧位置,另一端螺钉连接在移动轮86的上表面;过控制开关3启动驱动电机15,在V带的作用下,驱动轮16带动从动轮14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固定轴12和驱动滚筒13进行转动,进而使输送带11带动从动滚筒10进行转动;将货物放置在接物滑板71的上表面,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落到输送带11的上表面,从左到右输送到不锈钢滚筒63的上表面,进而从输送板61上落入接货容器内即可。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从动滚筒10设置在插槽9的右侧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从动轮14和驱动轮16之间V带连接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输送板61具体采用不锈钢板;所述的输送板61与输送工作台1轴接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支杆76插接在插槽9内;所述的拉簧75具体采用不锈钢拉簧;所述的拉簧75与挂环4挂接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套管81螺栓连接在支撑柱2的外表面下部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输送带11具体采用不锈钢链带;所述的输送带11的宽度设置在六十厘米至八十厘米。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吸盘68具体采用真空橡胶吸盘;所述的固定吸盘68的直径设置在八厘米至十厘米。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从动轮14具体采用带有刹车片的万向橡胶轮;所述的从动轮14设置有四个。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不锈钢滚筒63设置有多个;所述的不锈钢滚筒63的直径设置在十厘米至十五厘米。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接物滑板71的下表面设置在输送带11的左上部;所述的接物滑板71的下表面与输送带11上表面之间的距离设置在三厘米至五厘米。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控制开关3电性连接驱动电机15;所述的驱动电机15具体采用型号为YS002的电机;所述的液压缸82具体采用型号为ac2050-2的油液压缸。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推动输送机在移动轮86的作用下,将输送机移动至需要使用的位置,并将连接磁铁块73与卸货装置相连接,调节接物滑板71的角度,并将拉簧75与挂环4相挂接设置,手握调节手柄74调节接物滑板71的角度,方便接货的进行;然后,松动调节螺栓66调节支撑杆64的高度,进而改变输送板61与输送工作台1之间的夹角,调节完毕后拧紧调节螺栓66即可,并使固定吸盘68吸附在地面上,起到固定的作用;最后,接通外部电源,通过控制开关3启动驱动电机15,在V带的作用下,驱动轮16带动从动轮14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固定轴12和驱动滚筒13进行转动,进而使输送带11带动从动滚筒10进行转动;将货物放置在接物滑板71的上表面,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落到输送带11的上表面,从左到右输送到不锈钢滚筒63的上表面,进而从输送板61上落入接货容器内即可。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