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46958发布日期:2019-09-21 02:3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供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生产中,有很多不同的辅料贴合需求,大部分的辅料供料使用卷料的形式供料,辅料黏连在底纸上,底纸绕制成卷,辅料也随之弯曲形变。但是,对于硬度较大的辅料,若辅料弯曲形变则会损坏辅料,即辅料无法跟随底纸成卷,此时,辅料与底纸只能以片状的形式来料,卷料供料器无法实现这种辅料的供料需求。目前主要是通过手动供料解决,工作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供料装置,利用前夹料模组拉动底纸移动,并且配合后夹料模组将底纸拉直,再通过转向模组使得底纸转向并且迫使辅料从底纸上剥离,被剥离的辅料进入到承料模组中,完成辅料的供料。

一种供料装置,包括:

前夹料模组;前夹料模组包括:第一滑台、连接第一滑台的第一驱动器、连接在第一滑台上的升降座、连接升降座的第二驱动器、连接在升降座上的前夹爪、以及连接前夹爪的第三驱动器;第一驱动器用于带动第一滑台横移;第二驱动器用于带动升降座升降;第三驱动器用于带动前夹爪动作;

相对前夹料模组设置的后夹料模组;后夹料模组包括:相对第一滑台设置的第二滑台、连接在第二滑台上的后夹爪、以及连接后夹爪的第四驱动器;第四驱动器用于带动后夹爪动作;

位于前夹料模组与后夹料模组之间的转向模组;转向模组用于改变辅料所黏连的底纸的延伸方向;以及

位于转向模组背向后夹料模组的一端的承料模组;承料模组用于承载与底纸分离后的辅料。

上述供料装置,工作时,前夹料模组的前夹爪将底纸的一端夹住,而后夹料模组的后夹爪将底纸的另一端夹住。接着,前夹爪下移,使得底纸与转向模组紧贴,从而利用转向模组改变底纸的延伸方向。然后,前夹爪开始朝远离转向模组的方向横移,从而拉动底纸以及后夹料组件一起移动,并且底纸被拉直。随着底纸的移动,因为辅料的硬度较大,所以不会跟随底纸一起转向,而是保持直线运动,因此,黏连在底纸上的辅料在转向模组处与底纸分离,最后从底纸上剥离的辅料进入到承料模组等待取料。通过上述设计,利用前夹料模组拉动底纸移动,并且配合后夹料模组将底纸拉直,再通过转向模组使得底纸转向并且迫使辅料从底纸上剥离,被剥离的辅料进入到承料模组中,完成辅料的供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承料模组包括:承料台和连接在承料台上的承料板;承料台为可升降活动设置且位于转向模组背向后夹料模组的一端;承料板用于承载与底纸分离后的辅料。当前夹爪抬升时,承料台也随之抬升以避让前夹爪,使得前夹爪可以顺利地夹住底纸,并且当前夹爪下降后,承料台复位,使得承料板能够处于底纸转向前的高度位置以方便接收剥离后的辅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承料模组还包括:连接承料台的弹性件;承料台抵靠前夹爪以在前夹爪的带动下升降动作;弹性件用于为承料台提供复位的作用力。利用前夹爪的升降动作联动承料台,并且当前夹爪下降后,通过弹性件带动承料台自动复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承料板上还设有硅胶板;硅胶板用于承载与底纸分离后的辅料并且与辅料上的胶水不黏连。硅胶板能够确保剥离后的辅料不黏连在承料板上,便于取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供料装置还包括:连接后夹料模组的拉料模组;拉料模组连接第二滑台以提供推动第二滑台朝远离第一滑台的方向移动的作用力。为了确保底纸前移的过程中保持绷紧的状态,所以可以通过拉料模组为后夹料模组提供后移的作用力,使得底纸在前夹料模组和后夹料模组所提供的反向的作用力下拉到绷紧的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拉料模组包括:连接第二滑台的无杆气缸和连接无杆气缸的气阀;气阀用于控制无杆气缸的输出作用力以向第二滑台提供恒定的作用力。利用无杆气缸和气阀配合,为底纸提供恒定和精确的绷紧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转向组件包括:轴承座和穿设在轴承座上的辊轴。底纸紧贴辊轴的表面从而顺畅地实现转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供料装置还包括:位于承料模组朝向后夹料模组的一端的剥料板;剥料板设有朝向承料组件延伸的尖角部;尖角部用于引导底纸改变角度并且延伸向转向模组。利用带有尖角部的剥料板,可以配合转向模组,增大底纸的方向改变的幅度,使得辅料更容易地从底纸上剥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剥料板还设有供后夹爪的滑动的滑槽。滑槽可以供后夹爪滑动,使得剥料板不妨碍后夹爪跟随底纸横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供料装置还包括:电连接前夹料模组的物料感应器;物料感应器用于检测进入承料模组上的辅料并且发送暂停信号给第一驱动器。当辅料以阵列形式均匀分布在底纸上时,当底纸前端一排的辅料剥离并且进入到承料模组后,前夹料模组暂停前移,为后续工序的抓料设备或者工作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取走停留在承料模组上的辅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供料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供料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供料装置中的前夹料模组与转向模组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前夹料模组与转向模组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供料装置中的后夹料模组与拉料模组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供料装置中的承料模组、换向模组、剥料板、第一压板、以及第二压板的组合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供料装置中的承料模组、换向模组、剥料板、第一压板、以及第二压板的组合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的A局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6所示的剥料板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供料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100-供料装置;

10-前夹料模组,11-第一滑台,12-第一驱动器,13-升降座,14-第二驱动器,15-前夹爪,16-第三驱动器,17-第一直线导轨;

20-后夹料模组,21-第二滑台,22-后夹爪,23-第四驱动器,24-第二直线导轨;

30-转向模组,31-轴承座,32-辊轴;

40-承料模组,41-承料台,42-承料板,421-硅胶板,43-弹性件;

50-拉料模组,51-无杆气缸,52-气阀;

60-剥料板,61-尖角部,611-弧形面,62-滑槽;

71-第一压板,72-第二压板;

80-物料感应器;

201-底纸,202-辅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如图1至图10所示,其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供料装置100。

如图1和图2所示,该供料装置100包括:前夹料模组10、相对前夹料模组10设置的后夹料模组20、位于前夹料模组10与后夹料模组20之间的转向模组30、以及位于转向模组30背向后夹料模组20的一端的承料模组40。其中,前夹料模组10用于夹住底纸的一端并且带动底纸移动,后夹料组件用于夹住底纸的另一端并且跟随底纸移动。转向模组30用于改变底纸的延伸方向迫使辅料从底纸上剥离,承料模组40用于接收从底纸上剥离出来的辅料。

如图3和图4所示,前夹料模组10包括:第一滑台11、连接第一滑台11的第一驱动器12、连接在第一滑台11上的升降座13、连接升降座13的第二驱动器14、连接在升降座13上的前夹爪15、以及连接前夹爪15的第三驱动器16。第一驱动器12用于带动第一滑台11横移。第二驱动器14用于带动升降座13升降。第三驱动器16用于带动前夹爪15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器12为电机,并且通过丝杆和螺母与第一滑台11连接,可以实现第一滑台11的步进式横移。第二驱动器14和第三驱动器16均为气缸。在其他实施例中,在满足工作精度的要求的前提下,第一驱动器12、第二驱动器14、以及第三驱动器16均可以选用其他类型的驱动器,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前夹料模组10还设有滑动连接第一滑台11的第一直线导轨17,其用于导正第一滑台11的移动方向。

如图5所示,后夹料模组20包括:相对第一滑台11设置的第二滑台21、连接在第二滑台21上的后夹爪22、以及连接后夹爪22的第四驱动器23。第四驱动器23用于带动后夹爪22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驱动器23为气缸。在其他实施例中,在满足工作精度的要求的前提下,第四驱动器23也可以选用其他类型的驱动器,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后夹料模组20还设有滑动连接第二滑台21的第二直线导轨24,其用于导正第二滑台21的移动方向。

结合图3、图4、图6、图7、以及图8所示,转向模组30用于改变辅料所黏连的底纸的延伸方向。在本实施例中,该转向组件包括:轴承座31和穿设在轴承座31上的辊轴32。底纸紧贴辊轴32的表面从而顺畅地实现转向。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考虑采用串联的滚珠或者滚轮来替代上述的辊轴32。

如图6至图8所示,承料模组40用于承载与底纸分离后的辅料。在本实施例中,该承料模组40包括:承料台41和连接在承料台41上的承料板42。承料台41为可升降活动设置且位于转向模组30背向后夹料模组20的一端。承料板42用于承载与底纸分离后的辅料。当前夹爪15抬升时,承料台41也随之抬升以避让前夹爪15,使得前夹爪15可以顺利地夹住底纸,并且当前夹爪15下降后,承料台41复位,使得承料板42能够处于底纸转向前的高度位置以方便接收剥离后的辅料。

其中,该承料台41作为可升降活动设置的机构,其可以设置相应的升降驱动器,例如设置升降气缸,也可以采用从动的方式,借由前夹料组件的前夹爪15的升降来带动承料台41升降。

例如,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承料模组40还包括:连接承料台41的弹性件43。承料台41抵靠前夹爪15以在前夹爪15的带动下升降动作。弹性件43用于为承料台41提供复位的作用力。利用前夹爪15的升降动作联动承料台41,并且当前夹爪15下降后,通过弹性件43带动承料台41自动复位。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件43为弹簧,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用弹片或者弹性胶块。

另外,考虑到辅料黏连底纸的一面会残留有胶水,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承料板42上还可以设有硅胶板421。硅胶板421用于承载与底纸分离后的辅料并且与辅料上的胶水不黏连。硅胶板421能够确保剥离后的辅料不黏连在承料板42上,便于取料。

如图1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供料装置100还包括:连接后夹料模组20的拉料模组50。拉料模组50连接第二滑台21以提供推动第二滑台21朝远离第一滑台11的方向移动的作用力。为了确保底纸前移的过程中保持绷紧的状态,所以可以通过拉料模组50为后夹料模组20提供后移的作用力,使得底纸在前夹料模组10和后夹料模组20所提供的反向的作用力下拉到绷紧的状态。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拉料模组50的实现方式。该拉料模组50包括:连接第二滑台21的无杆气缸51和连接无杆气缸51的气阀52。气阀52用于控制无杆气缸51的输出作用力以向第二滑台21提供恒定的作用力。利用无杆气缸51和气阀52配合,为底纸提供恒定和精确的绷紧力。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底纸的拉扯承受能力的范围内,该拉料模组50也可以为气弹簧。

如图1、图6、图7、图8、以及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供料装置100还可以包括:位于承料模组40朝向后夹料模组20的一端的剥料板60。剥料板60设有朝向承料组件延伸的尖角部61。尖角部61用于引导底纸改变角度并且延伸向转向模组30。利用带有尖角部61的剥料板60,可以配合转向模组30,增大底纸的方向改变的幅度,使得辅料更容易地从底纸上剥离。

如图8所示,该尖角部61朝向转向模组30的一面可以设置弧形面611,其可以使得底纸更加顺畅地过渡到转向模组30。

如图1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剥料板60还可以设有供后夹爪22的滑动的滑槽62。滑槽62可以供后夹爪22滑动,使得剥料板60不妨碍后夹爪22跟随底纸横移。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供料装置100还可以包括:位于剥料板60一侧的第一压板71和位于剥料板60相对的另一侧的第二压板72,第一压板71和第二压板72相互平行。第一压板71和第二压板72用于限制底纸的两侧的浮起高度,提高底纸的平整度。

此外,如图1所示,该供料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电连接前夹料模组10的物料感应器80。物料感应器80用于检测进入承料模组40上的辅料并且发送暂停信号给第一驱动器12。当辅料以阵列形式均匀分布在底纸上时,当底纸前端一排的辅料剥离并且进入到承料模组40后,前夹料模组10暂停前移,为后续工序的抓料设备或者工作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取走停留在承料模组40上的辅料。

上述供料装置100,如图10所示,工作时,前夹料模组10的前夹爪15将底纸201的一端夹住,而后夹料模组20的后夹爪22将底纸201的另一端夹住。接着,前夹爪15下移,使得底纸201与转向模组30紧贴,从而利用转向模组30改变底纸201的延伸方向(例如图8所示的,底纸201的延伸方向从箭头N转向为箭头M)。然后,前夹爪15开始朝远离转向模组30的方向横移,从而拉动底纸201以及后夹料组件一起移动,并且底纸201被拉直。随着底纸201的移动,因为辅料202(图10中所示的L形块状物)的硬度较大,所以不会跟随底纸201一起转向,而是保持直线运动,因此,黏连在底纸201上的辅料202在转向模组30处与底纸201分离,最后从底纸201上剥离的辅料202进入到承料模组40等待取料。通过上述设计,利用前夹料模组10拉动底纸201移动,并且配合后夹料模组20将底纸201拉直,再通过转向模组30使得底纸201转向并且迫使辅料202从底纸201上剥离,被剥离的辅料202进入到承料模组40中,完成辅料202的供料。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