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梯拦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68024发布日期:2020-06-12 14:32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电梯拦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电梯拦截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等升降装置对于城市生活来说已经必不可少,电梯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考虑问题的重中之重。在电梯遇到意外情况时,如突然坠落,一个良好的缓冲装置有利于减小人员的超重伤害,有时候甚至能挽救人们的生命。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梯方面也在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其中电梯缓冲装置也在广泛使用中。

现在应用于电梯的缓冲器一般是弹簧和液压两种结构,弹簧缓冲器的吸收撞击能量差,反弹力大,容易折断;而液压缓冲器虽然吸收效果好,但是电梯坠落过程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力,这类缓冲器的强度不够大,安全性不够高,且缓冲器容易对较为脆弱的电梯结构造成二次伤害,这两种缓冲方式均具有较大的问题,安全性不足,现有技术存在可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缓冲效果较好的新型电梯拦截装置。

一种新型电梯拦截装置,包括电梯轿厢、设置在电梯轿厢两侧的导轨、位于电梯轿厢正下方的阻拦板及设置在地基下方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分别固定设置在导轨两侧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转动设置有两个滑轮,所述两个固定板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两个固定设置在地基上的套筒,所述套筒上开设有一个通孔,所述套筒的下方设置有一个冲击轴,所述滑轮上套设有一个缓冲绳,所述缓冲绳的一端穿过固定板、套筒内的通孔与冲击轴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绳的另一端穿过固定板固定设置在阻拦板的侧壁上,所述滑轮、套筒、冲击轴与缓冲绳一一对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冲击轴的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供缓冲绳穿过的开口。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滑轮的转动支架,所述转动支架与滑轮一一对应,所述转动支架位于上述开口的正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支架的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与转动支架垂直的加强板。

作为优选,所述滑轮外周开设有一圈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滑轮的周向设置,所述导向槽的宽度大于缓冲绳的宽度。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槽内固定设置有一圈橡胶。

作为优选,所述冲击轴的上端面从边缘至中心形成逐渐上突的冲击头,所述冲击头的的顶点向底部四周平滑过渡。

本实用新型在电梯轿厢失控下坠时,电梯轿厢冲击阻拦板,阻拦板通过缓冲绳带动冲击轴向上移动并穿过套筒,通过固定设置在地基上的套筒对电梯轿厢向下的冲击进行减缓,且通过开设在套筒内的通孔保证在对冲击轴进行缓冲的过程中能够保证冲击轴冲破套筒,在具有一定缓冲效果的前提下提高了缓冲距离,大幅减小电梯轿厢内人员收到的伤害,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视图;

图2是滑轮的结构视图。

图中:1、电梯轿厢;2、导轨;3、阻拦板;4、缓冲装置;5、固定板;6、滑轮;7、套筒;8、通孔;9、冲击轴;10、缓冲绳;11、开口;12、转动支架;13、加强板;14、导向槽;15、橡胶;16、冲击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电梯拦截装置,包括电梯轿厢1、设置在电梯轿厢1两侧的导轨2、位于电梯轿厢1正下方的阻拦板3及设置在地基下方的缓冲装置4,所述缓冲装置4包括分别固定设置在导轨2两侧的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上转动设置有两个滑轮6,所述两个固定板5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两个固定设置在地基上的套筒7,所述套筒7上开设有一个通孔8,所述套筒7的下方设置有一个冲击轴9,所述滑轮6上套设有一个缓冲绳10,所述缓冲绳10的一端穿过固定板5、套筒7内的通孔8与冲击轴9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绳10的另一端穿过固定板5固定设置在阻拦板3的侧壁上,所述滑轮6、套筒7、冲击轴9与缓冲绳10一一对应,所述通孔8的直径小于冲击轴9的直径。

所述固定板5上开设有供缓冲绳10穿过的开口11。

电梯轿厢1失控下坠时,电梯轿厢1冲击阻拦板3,阻拦板3通过缓冲绳10带动冲击轴9向上移动并穿过套筒7,通过固定设置在地基上的套筒7对电梯轿厢1向下的冲击进行减缓,且通过开设在套筒7内的通孔8保证在对冲击轴9进行缓冲的过程中能够保证冲击轴9冲破套筒7,在具有一定缓冲效果的前提下提高了缓冲距离,大幅减小电梯轿厢1内人员收到的伤害。

所述冲击轴9的上端面从边缘至中心形成逐渐上突的冲击头16,所述冲击头16的的顶点向底部四周平滑过渡。较为平滑过渡的冲击头16能够保证冲击轴9冲破套筒7,且避免冲击轴9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撞击在套筒7的端面上,大幅提升冲击轴9的撞击强度。

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板5上固定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滑轮6的转动支架12,所述转动支架12与滑轮6一一对应,所述转动支架12位于上述开口11的正上方。

所述转动支架12的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与转动支架12垂直的加强板13。所述滑轮6外周开设有一圈导向槽14,所述导向槽14沿滑轮6的周向设置,所述导向槽14的宽度大于缓冲绳10的宽度。所述导向槽14内固定设置有一圈橡胶15。将滑轮6设置在转动支架12上,保证了滑轮6的安装强度,且通过开设在滑轮6外周的导向槽14及设置在导向槽14内的橡胶15大幅提升缓冲绳10与滑轮6之间摩擦力,避免缓冲绳10拖动的过程中滑轮6打滑的情况出现,有效提升缓冲装置4的可靠性。

应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中,所有“包括……”均应理解为开放式的含义,也就是其含义等同于“至少含有……”,而不应理解为封闭式的含义,即其含义不应该理解为“仅包含……”。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电梯拦截装置,包括电梯轿厢(1)、设置在电梯轿厢(1)两侧的导轨(2)、位于电梯轿厢(1)正下方的阻拦板(3)及设置在地基下方的缓冲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4)包括分别固定设置在导轨(2)两侧的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上转动设置有两个滑轮(6),所述两个固定板(5)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两个固定设置在地基上的套筒(7),所述套筒(7)上开设有一个通孔(8),所述套筒(7)的下方设置有一个冲击轴(9),所述滑轮(6)上套设有一个缓冲绳(10),所述缓冲绳(10)的一端穿过固定板(5)、套筒(7)内的通孔(8)与冲击轴(9)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绳(10)的另一端穿过固定板(5)固定设置在阻拦板(3)的侧壁上,所述滑轮(6)、套筒(7)、冲击轴(9)与缓冲绳(10)一一对应,所述通孔(8)的直径小于冲击轴(9)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梯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5)上开设有供缓冲绳(10)穿过的开口(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梯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5)上固定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滑轮(6)的转动支架(12),所述转动支架(12)与滑轮(6)一一对应,所述转动支架(12)位于上述开口(11)的正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梯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架(12)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与转动支架(12)垂直的加强板(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梯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6)外周开设有一圈导向槽(14),所述导向槽(14)沿滑轮(6)的周向设置,所述导向槽(14)的宽度大于缓冲绳(10)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梯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14)内固定设置有一圈橡胶(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梯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轴(9)的上端面从边缘至中心形成逐渐上突的冲击头(16),所述冲击头(16)的顶点向底部四周平滑过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电梯拦截装置。它解决了现有缓冲器的强度不够大,安全性不够高,且缓冲器容易对较为脆弱的电梯结构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电梯轿厢失控下坠时,电梯轿厢冲击阻拦板,阻拦板通过缓冲绳带动冲击轴向上移动并穿过套筒,通过固定设置在地基上的套筒对电梯轿厢向下的冲击进行减缓,且通过开设在套筒内的通孔保证在对冲击轴进行缓冲的过程中能够保证冲击轴冲破套筒,在具有一定缓冲效果的前提下提高了缓冲距离,大幅减小电梯轿厢内人员收到的伤害,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实用性较强。

技术研发人员:毕成;朱俊华;郑亨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飞亚电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9
技术公布日:2020.06.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