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绕机的绕线管保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0063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卷绕机的绕线管保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同时对多个绕线管进行保持的卷绕机的绕线管保持装置。
通常,对合成纤维的丝条来说,为提高生产率,是对多条丝进行纺丝,并使用在1个绕线管保持装置上保持着多个绕线管的卷绕机而进行卷绕的。
作为上述绕线管保持装置,其构成例如具有下列这些例子。如在“实公平7-8519号”公报上所述的那样,在可以自由转动地被支持在机架上的支架本体的外周部上相嵌着保持环和衬套;且通过由安装在上述圆筒部件或轴部件的前端部上的致动装置对上述保持环和衬套进行按压,使保持环沿直径方向突出,而对绕线管进行保持;如在“特公平6-79958号”公报上所述的那样,在机架上支持着可以自由转动的轴体,在该轴体上安装着支架本体,在该支架本体的外周部上嵌装着保持环和衬套;且通过由安装在上述圆筒部件或轴部件的前端部上的致动装置对上述保持环和衬套进行按压,使保持环沿直径方向突出,而对绕线管进行保持;如在“特公昭48-26102号”公报上所述的那样,在可以自由转动地被安装在由机架所支持着的轴体上的支架本体的外周部上,嵌装着保持环和衬套;且通过由安装在上述圆筒部件或轴部件的前端部上的致动装置对上述保持环和衬套进行按压,使保持环沿直径方向突出,而对绕线管进行保持。
而且,作为在绕线管保持装置上所使用着的保持环,其构成具有下列这些例子。如在“实公平7-8519号”公报等上所述的那样,通过在弹性体的两侧上接合上金属板而形成保持环。如在“特开昭64-17779号”公报上所述的那样,由圆筒状的弹性部件而形成保持环。如在“特许第2598320号”公报上所述的那样,由第1倾斜部件和第2倾斜部件构成把持部件,其中该第1倾斜部件具有与支架本体相卡合的内面和倾斜面,而该第2倾斜部件具有可以与该第1倾斜部件相卡合的倾斜面和与绕线管内面相卡合的外面;并且,第1倾斜部件沿圆周方向上实质上被分离成多个小片,同时第2倾斜部件由沿圆周方向实质上受到分离了的多个小件所构成;进一步,在该部件的两倾斜面为相互接触着的状态时,在第1倾斜部件的各小片上分别卡合着第2倾斜部件的各小件;然后通过由插着在支架本体上的圆筒部件对第1倾斜部件沿支架本体的轴方向进行按压,使该把持部件产生扩开动作,而保持绕线管。以及如在“特公昭48-26102号”公报上所述的那样,通过用金属材料形成“U”字形的连续的环状而形成保持环。
当上述保持环由橡胶等弹性体所形成时,由于由保持环所产生的沿直径方向的突出不会均匀,或得不到必要的突出量,所以存在不能可靠地紧固多个绕线管的问题。
又,还存在下列这些问题由于为了可以顺利地进行对空绕线管的插入和满卷绕线管的取出操作,必须涂覆上润滑脂等润滑材料,所以存在导致丝条受到污染的问题;必须定期进行对润滑材料的补给作业的问题;以及由于橡胶产生永久变形而使满卷绕线管不能拔出的问题。
由于使该保持环为下列构成第1倾斜部件沿圆周方向上实质上被分离成多个小片,同时第2倾斜部件由沿圆周方向实质上被分离了的多个小件所形成;且在该部件的两倾斜面为相互接触着的状态时,在第1倾斜部件的各小片上分别卡合着第2倾斜部件的各小件。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不能设置较多的保持用爪数,有时会得不到必要的紧固;并且,由于其构成复杂,在进行操作时有时会产生破损;进一步,在该爪部上挂扯上丝条屑而进行卷绕。
当保持环为由金属材料所制成时,存在因保持环的外周部陷入到绕线管内周面上而使解除紧固的操作不能顺利进行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卷绕机的绕线管保持装置,该绕线管保持装置可以由构成简单的保持环而对多根绕线管可靠地进行解除紧固的操作。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卷绕机的绕线管保持装置具有如下的构成在保持环上,在其一个侧面的外周侧部上设有沿轴心长度方向突出且断面为圆弧状的环状突部、而在另一侧面的内周侧部上设有沿轴心长度方向突出且断面为基本呈矩形状的环状突部,同时,在两侧面部的多个部位上设有具有规定宽度和深度的狭缝槽,且该两侧的狭缝槽以相互间不重合的方式而具有规定的间隔,还设有通过使在设置着基本呈矩形状的环状突部的侧面侧上的内周面向外侧直径变大的圆锥部;而在上述衬套上,形成有与上述保持环的圆弧状的环状突部相接触的圆锥面,且在形成于该衬套上的圆锥面的内径侧面上设有与保持环的一个内周侧部相接触的按压限制突部,而在上述圆锥面形成侧的相对侧上设有与保持环的另一外周端部相接触的按压限制突部。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卷绕机的绕线管保持方法还可以是下列这些构成。该卷绕机的绕线管保持方法由衬套和止动环所构成;其中,在形成于衬套上的圆锥面的内径侧面上设有与保持环的内周侧部相接触的按压限制突部,同时在上述圆锥面形成侧的相对侧上设有相对于轴方向基本为直角的面;而在该止动环上,形成有与保持环的另一端部相接触的按压限制突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止动环上形成有爪部,该爪部可以插入到形成于保持环上的狭缝槽中,并可以与形成于保持环的内周侧部上的环状突部相卡合。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保持环的外周部上形成有U字状的槽,在该槽中安装着O形环。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保持环上,使基本为矩形状的环状突部的外周侧端部形成为圆弧状;同时在衬套上,在其形成有用于与保持环的圆弧状的环状突部相接触的圆锥面一侧的相对侧的端面上,同样地使其形成为圆锥面。


图1是显示了本发明的卷绕机绕线管保持装置的构成的1实施例的概略图。
图2是显示了图1中的保持环的构成的1实施例的概略断面图。
图3是图2中的I-I方向的视图。
图4是图1中的保持环插着部的概略放大图。
图5是图2中的II-II方向的视图。
图6是图5中的III-III方向的视图。
图7是显示了图1中的衬套的构成的1实施例的概略断面图。
图8是显示了绕线管保持状态的概略放大图。
图9是显示了在没有插入绕线管时的绕线管保持状态的实施例的概略放大图。
图10是显示了取代现有的保持环而将本发明的保持环和衬套作为一个单元使用的实施例的概略断面图。
图11是显示了在本发明的保持环的其它实施例中的绕线管保持状态的概略放大图。
图12是止动环的概略图。
图13是图12中的P-P方向的视图。
图14是在本发明的保持环的其它实施例中的保持环插着部的概略构成图。
图15是在本发明的保持环的其它实施例中的、在没有插入绕线管时的绕线管保持状态的概略放大图。
图16是显示了本发明的保持环和衬套的其它实施例的概略断面图。
图17是显示了本发明的保持环的其它实施例的概略断面图。
图18是图17中的保持环的概略断面图。
图19是图17中的O型环的概略斜视图。
图20是显示了由图17中的保持环保持的绕线管保持状态的概略放大图。
图1是显示了本发明的卷绕机的绕线管保持装置的构成的1实施例的概略断面图,该绕线管保持装置包括在机架1上经轴承3而可以自由转动地安装着的支架本体2;在支架本体2的外周部上相嵌着保持环4(4-1~4-4)和衬套5(5-1-5-3);以及在支架本体2的前端部上安装着致动装置6,并通过由该致动装置6沿轴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使保持环4和衬套5受到按压,而使保持环4向半径方向突出。
在支架本体2上,沿其轴心长度方向穿设有压缩空气供给用孔2a,并接续着具有压力调节阀和电磁阀等装置的压缩空气供给用管(图中未示),从而可以对形成于该压缩空气供给用孔2a的端部上的缸部2b进行压缩空气的供给和排出操作。又,在支架本体2的支持侧外周端部上,形成有用于接触绕线管的突缘部2c和用于接触保持环的突缘部2d。
致动装置6具有下列构成在支架本体2的前端外周部上沿轴长度方向可以自由移动地安装着的帽罩7;经轴体8而与该帽罩7连结成一体的活塞9;在支架本体2的缸部2b的前端侧上经螺钉11而安装着固定环10;以及在该固定环10和活塞9之间安装着弹簧12,该弹簧12与活塞9一起对帽罩7沿图1中的右方向进行按压。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上述保持环4具有下列构成在其一侧面的外周侧部上设置有沿轴心长度方向突出且断面为圆弧状的环状突部4b,而在其另一侧面的内周侧部上设置有沿轴心长度方向突出且断面基本为矩形状的环状突部4c;同时,在该环状突部4b侧上基本等间隔地设置有狭缝槽4d(4d-1~4d-6),该狭缝槽4d的深度尺寸为在保持环4的宽度方向的厚度尺寸(L1)中除去环状突部4c的壁部尺寸(L2)后的尺寸;在环状突部4c侧上,设置有狭缝槽4e(4e-1~4e-12),该狭缝槽4e具有在环状突部4c的厚部尺寸(L2)上相加上槽重叠部分尺寸(L3)后的深度尺寸,且沿圆周方向上在狭缝槽4d与狭缝槽4e之间具有间隔尺寸(T4);进一步,还形成有使位于设有环状突部4c的侧面侧上的孔4a的内周面向着外侧方向仅以尺寸(T2)增大直径的圆锥部4f。又,在保持环4的外周部上,沿圆周方向以规定的间距形成有如图5、图6所示的槽4p,以使在绕线管内周面上不会产生滑动。该槽4P的断面形状可以是矩形、梯形、凵字形、和V字形中的任何一种形状。
而且,最好是在以下的各尺寸范围内,并以使关系式L2/L1-T2/T1成立的方式,确定各尺寸的值上述保持环4的宽度方向的厚度尺寸(L1)为8mm~20mm,环状突部4c的厚部尺寸(L2)为2.0mm~8.0mm,槽重叠部尺寸(L3)为0.5mm~1.5mm,在保持环4的基本为矩形状的环状突部上的厚部尺寸(L4)为0mm~1.0mm,绕线管30的内径尺寸(D1)与保持环4的外径尺寸(D3)之间的间隔尺寸(T1)为0.5mm~1.5mm,环状突部4c的直径方向的厚部尺寸(T3)为1.0mm~3.0mm,圆锥部4f的增大直径尺寸(T2)为0.15mm~0.30mm,狭缝槽4d与狭缝槽4e之间的间隔尺寸(T4)为2.0mm~4.0mm,以及保持环4的外径尺寸(D3)与帽罩7和衬套5的外径尺寸(D2)之间的间隔尺寸(T5)为0mm~0.3mm。
又,将环状突部4b的外周侧的圆弧部4g的半径尺寸(R1)设定为0.3mm~1.0mm,且最好为0.5mm;将其内周侧的圆弧部4h的半径尺寸(R2)设定为0.5mm~3.0mm,且最好为2.0mm。
该保持环4由聚酰胺树脂(尼龙6)和聚酯树脂等合成树脂、或复合材料而被加工成规定的形状。
作为复合材料,最好使用高弹性碳纤维、以芳香族聚酰胺等为主要成分的高弹性有机纤维、玻璃纤维等强化纤维和作为基质树脂的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酰亚胺等热固性树脂、聚砜树脂等热塑性树脂。
如图4、图7所示,在衬套5上形成有圆锥面5a,该圆锥面5a使与保持环4的圆弧状的环状突部4b相接触着的侧面部向着内周侧以角度(α)而产生倾斜;在形成有该圆锥面5a的侧面的内周侧部上,设有与形成着保持环4的圆弧状的环状突部4b的侧面部相接触的按压限制用突部5b;而在另一侧的内周侧部上,形成有环状突缘部5e,由该环状突缘部5e而形成着用于安置保持环4的大致为矩形状的环状突部4c的环状凹部5c。上述倾斜角(α)被设定在15°~25°的范围内,且最好被设定为20°。
也可以不设置上述按压限制用突部5b,而是使圆锥面5a一直延长到孔部,由此形成与环状突部4b的内周侧面4j相接触的按压限制部。
当在该绕线管保持装置上没有插入绕线管时,形成该环状凹部5c的环状突缘部5e在保持环4为被紧固着的状态时可以对保持环4的异常扩张进行限制,同时该环状突缘部5e还起着对大致为矩形状的环状突部4c进行覆盖的罩子的作用。
对该衬套5,由于不需要产生弹性变形,所以可以由不锈钢、铝合金、或与在上述保持环4中所述的复合材料相同的复合材料等所形成。
当上述支架本体2的外径尺寸(D4)为80mm,而绕线管30的内径尺寸(D1)为94mm时,保持环4以下述的尺寸关系由聚酰胺树脂(尼龙6)所形成保持环4的厚度尺寸(L1)为12.5mm,环状突部4c的厚部尺寸(L2)为3.0mm,槽重叠部尺寸(L3)为1.0mm,环状突部4c的厚部尺寸(L4)为0.5mm,绕线管30的内径尺寸(D1)和保持环4的外径尺寸(D3)之间的间隔尺寸(T1)为0.9mm,衬套5、帽罩7的外径尺寸(D2)和保持环4的外径尺寸(D3)之间的间隔尺寸(T5)为0.15mm,环状突部4c的厚部尺寸(T3)为2.0mm,圆锥部4f的增大直径尺寸(T2)为0.23mm,在圆周方向上的狭缝槽4d和狭缝槽4e之间的间隔尺寸(T4)为3.0mm,以及环状突部4b的外周侧圆弧部4g的半径尺寸(R1)为0.5mm、而内侧圆弧部4h的半径尺寸(R2)为2.0mm。同时,以圆锥面5a的倾斜角度(α)为20°、按压限制用突部5b与保持环4之间的间隔尺寸(L5)为1.3mm的方式,使衬套5由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组成的复合材料所形成。
作为上述帽罩7的对保持环4的按压部,形成有与衬套5相同的圆锥面7a和按压限制用突部7b。并以使帽罩7的移动行程为“1.0mm×保持环4的个数”的方式对致动装置6的各部件进行装配。该帽罩7的移动行程最好被设定在“1.0mm~1.6mm×保持环4的个数”的范围内。
在上述绕线管保持装置上,在为解除了对绕线管的紧固状态的场合,当从支架本体2的压缩空气供给用孔2a中对缸部2b供给压缩空气时,使活塞9向左方向移动。由此,弹簧12受到压缩,使帽罩7向左方向产生移动;当帽罩7对保持环4和衬套5的按压力消失时,保持环4回复到图4所示的原来的状态,此时,该保持环4的外周部从绕线管的内周面上离开,并在其间具有规定的间隔。
在由上述绕线管保持装置而紧固着绕线管30的场合,当切断对支架本体2的压缩空气供给用孔2a的压缩空气的供给,且通过该压缩空气供给用孔2a而将供给到缸部2b中的压缩空气去掉时,由弹簧12的伸展会使活塞9向右方向移动。由此,使帽罩7向右方向移动;当由该帽罩7而使保持环4-1受到按压时,按压力就会依次作用到衬套5-1、保持环4-2、衬套5-2、保持环4-3、衬套5-3、和保持环4-4上。
当由形成于帽罩7上的圆锥面7a而使保持环4-1的外周侧的环状突部4b受到按压时,如图2、图8所示,在位于环状突部4b侧的狭缝槽4d-1和位于环状突部4c侧的狭缝槽4e-1、4e-2之间的厚部上位于环状突部4b侧的狭缝槽4d-6和位于环状突部4c侧的狭缝槽4e-11、4e-12之间的厚部上,会产生弹性变形,并使保持环4-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使内周侧的环状突部4c的圆锥部4f与支持架本体2的外周面相接触,同时使保持环4-1的环状突部4b的外周侧圆弧部4g与绕线管30的内周面相接触。然后,在将保持环4-1按压到预先设定了的位置的过程中,首先环状突部4c的圆锥部4f按压在支持架本体2的外周面上,然后环状突部4b的外周侧圆弧部4g按压在绕线管30的内周面上。
当由上述帽罩7所产生的按压力依次作用到衬套5-1~5-3、和保持环4-2~4-4上时,在该保持环4-2~4-4上,由形成于衬套5-1~5-3上的倾斜面5a使保持环4-2~4-4的外周侧的环状突部4b受到按压,使该保持环4-2~4-4沿顺时针方向产生转动,从而使内周侧的环状突部4c的圆锥部4f按压在支架本体2的外周面上,而环状突部4b的外周侧圆弧部4g按压在绕线管30的内周面上。
这样,就可以成为一种由保持环4-1~4-4而使支架本体2的外周面和绕线管30的内周面受到按压的状态。但由于该保持环4-1~4-4是由聚酰胺树脂等所形成的,所以由帽罩7的按压力,在使绕线管30向支架本体2的支持侧移动的同时,绕线管30的侧面会与支架本体2的绕线管接触用的突缘部2c相接触。然后,当因保持环4-4的环状突部4c与支架本体2的突缘部2d相接触而停止移动时,若在该状态下进一步施加按压力时,则就成为一种下列的状态以预先设定了的按压力,使保持环4-4的环状突部4c的圆锥部4f对支架本体2的外周面、而环状突部4b的外周侧圆弧部4g对绕线管30的内周面分别进行紧固。当该保持环4-4成为紧固状态时,以保持环4-3,保持环4-2和保持环4-1的顺序,依次成为紧固状态。
在没有将绕线管插入到该绕线管保持装置上的状态下,当上述保持环4-1~4-4为紧固状态时,形成于帽罩7上的按压限制用突部7b和形成于衬套5上的按压限制用突部5b会分别与保持环4-1~4-4的形成有环状突部4b侧的内周侧部4j相接触,所以不会出现由于帽罩7的圆锥面7a和衬套5的圆锥面5a而使环状突部4b过分受到按压的情况,从而不会使保持环4-1~4-4受到破损。
如图9所示,在形成于帽罩7和各个衬套5上的按压限制用突部7b、5b与保持环4-1~4-4的内周侧部4j相接触的同时,若为一种保持环4-1~4-4的外周端部4m与形成着衬套5的环状凹部5c的环状突缘5e的端面5f相接触的构成时,就可以使保持环4-1~4-4的环状突部4b不会产生异常扩张地受到限制,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保持环4-1~4-4产生破损。
在上述保持环4上,是以下述方式形成狭缝槽4e的使位于外周侧环状突部4b上的绕线管内周面的按压部4b形成为6个,而使位于内周侧环状突部4c上的对支架本体外周面的按压部形成为12个。但根据绕线管的内径尺寸、绕线管保持装置的转动速度、以及材质等情况,也可以适当地将对绕线管内周面的按压部设定为12个,而将位于内周侧环状突部4c上的对支架本体外周面的按压部设定为24个等。
不用说,本发明的绕线管保持装置可以适用于下列场合支架本体被安装在可以自由转动地支持在机架上或在转台部件上的轴体上;以及支架本体可以自由转动地被安装在支持于机架上或在六角转头部件上的轴体上。
又,如图10所示,上述衬套5和帽罩7可以是这样一种构成将图8中的衬套5的一端部的环状突缘部5e切除,并将另一端部的圆锥面5a和按压限制用突部5b也切除;然后设置相当于环状突缘部5e和环状凹部5c的环状止动环14,以及设置具有圆锥面15a和按压限制用突部15b的锥形套环15。
当将该保持环4、锥形套环15、和止动环14形成为一个单元,并使该单元的宽度尺寸与现有的绕线管保持装置上的保持环的宽度尺寸为相同时,就可以不必对现有的绕线管保持装置全体进行更换或改造,而是可以仅仅通过将由该保持环4、锥形套15和止动环14所形成的单元与现有的保持环进行交换,就得到与图1所示的绕线管保持装置具有相同效果的绕线管保持装置。
在止动环14上,最好形成有如图11、图12、和图13中所示的爪部14a。通过将该爪部14a插入到保持环4的狭缝槽4d中,而可以防止在卷绕丝条时在止动环14的相对于保持环4的插着部上出现滑动,同时可以追随保持环4的转动而产生转动;并且,在解除对绕线管30的保持状态时,可以防止从保持环4上产生脱离。
在将止动环14、锥形套环15和保持环4作为一个单元而与在现有的绕线管保持装置上的保持环进行了交换时,就成为一种如图14所示的构成在被插着在现有的绕线管保持装置的帽罩7′和衬套5′之间的现有的保持环的宽度尺寸部位上,插入该锥形套环15、该保持环4和被插在该保持环4的环状突部4c的外周部上的该止动环14。这时,止动环14的爪部14a被插入到保持环4的狭缝槽4d中,且该瓜部14a与环状突部4c的垂直面相卡合着。
在被插在该保持环4上的止动环14上,为尽量减少该保持环4的环状突部4c的外周面与止动环14之间的在圆周方向上的偏离,最好是尽量降低止动环14的内周与该保持环4的环状突部4c的外周径向之间的间隙。
又,在将绕线管30插入到该绕线管保持装置上或将卷满了的丝线捆拔出时,会使绕线管内周面的多个部位与帽罩7′和衬套5′的外周面产生接触。在这样的场合,为在该绕线管30与止动环14和锥形套环15之间不产生挂扯现象,最好是将止动环14和锥形套环15的外形尺寸设定得比帽罩7′和衬套5′的外形尺寸要小一些。
在上述绕线管保持装置上,当帽罩7′和衬套5′向右方向移动时,如图11所示,由形成于锥形套环15上的圆锥面15a会使保持环4的外周侧的环状突部4b受到按压;由此,使保持环4的内周侧环状突部4c的圆锥部4f与支持架本体2的外周面相接触,同时使保持环4的环状突部4b的外周侧圆弧部4g与绕线管30的内周面相接触。然后,在保持环4被一直按压到预先设定了的位置的过程中,首先,环状突部4c的圆锥部4f对支架本体2的外周面进行按压,然后环状突部4b的外周侧圆弧部4g对绕线管30的内周面进行按压,由此成为紧固状态。
在绕线管保持装置上没有插入绕线管的状态下,当上述保持环为紧固状态时,如图15所示,如果锥形套环15的按压限制突部15b与保持环4的内周侧部4j相接触,同时,保持环4的外周端部4m与止动环14的一端部侧面14e相接触并且,止动环14的另一端部侧面14f与衬套5′的一端部侧面5′d相接触,那么,可以使保持环4的环状突部4b受到限制,使之不会产生异常的扩张,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保持环4的破损。
使保持环4为一种这样的形状具有如图16所示的、形成于基本为矩形状的环状突部4c的外周端部上且与圆弧部4h大致同样的圆弧部4 k;同时使衬套5为一种这样的形状在其设置有用于与保持环4的圆弧状的环状突部4b相接触的圆锥面5a一侧的相对侧的端面内径侧上,形成有以与圆锥面5a的倾斜角度(α)基本相同的角度(β)而向内周侧陷入的圆锥面5d,那么,可以从圆锥面5a、7a两侧,产生一种使衬套5全体和帽罩7保持在与支架本体2为同轴心的位置上的作用,使不平衡程度减轻,振动减少,从而可以对应高速度化的需要。
本发明的绕线管保持装置也可以是这样一种构成如图17、图18、和图19所示,在保持环4的外周部上形成有宽度尺寸为(L7)、谷径尺寸为(D5)、且断面形状为凵字状的槽4n,该槽4n位于从环状突部4c的厚部尺寸(L2)位置经间隔尺寸(L6)后的位置上;在该槽4n中安装着断面形状为圆形的O形环13,该O形环13的直径尺寸为(d1)、环状的内径尺寸为(D6)、并由硬度为60度~90度(最好为70度)的丁腈橡胶(ニトリルブヲルゴム、NBR)所制成。也可以取代该丁腈橡胶,而使用硅橡胶或氟橡胶等材料。
保持环4的谷径尺寸(D5)与O形环13的内径尺寸(D6)之间的关系被设定为(D5)/(D6)=1.2~1.3。又,对间隔尺寸(L6),在保持环4的刚性可以得到保证的范围内,最好是尽可能设定得大一些,且其最佳尺寸为3~4mm。又,在凵字状的槽中,自然是一种凹形状。
在保持环4的外周部上,在从环状突部4c的厚部尺寸(L2)位置经3mm的间隔尺寸(L6)后的位置上,形成有内径尺寸(D5)为88mm、宽度尺寸(L7)为2.0mm、且在底部具有半径为1mm的圆弧的槽4n;在该槽4n中安装着直径尺寸(d1)为1.8mm、内径尺寸(D6)为70mm的O形环13;然后在此构成下,反复进行对绕线管30的保持动作(图20)和解除动作(对保持环4的按压力的作用和按压力的解除动作)。但由于在进行对绕线管30的保持动作时,由于O形环13对保持环4总是作用着一种收缩力,使在解除绕线管的保持状态的同时,保持环4会回复到原来的形状,所以可以使该保持环4不会产生永久变形,从而可以可靠地进行对绕线管的保持和解除的动作。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卷绕机的绕线管保持装置具有下列效果,在保持环上,在其一侧面的外周侧部上设有向轴心长度方向突出且断面为圆弧状的环状突部、而在另一侧面的内周侧部上设有向轴心长度方向突出且断面基本为矩形状的环状突部,同时,在两侧面部的多个部位上设有具有规定的宽度和深度的狭缝槽,且该两侧的狭缝槽以相互间不重合的方式而具有规定的间隔,进一步,还设有通过使在设置着大致为矩形状的环状突部的侧面侧上的内周面向外侧直径增大的圆锥部;而在上述衬套上,为一种为了与上述保持环的圆弧状的环状突部相接触而形成有圆锥面的形状。所以,当对保持环作用按压力时,保持环会以对绕线管的内周面和支架本体的外周面的多个部位进行均匀的按压的方式而产生变形,且当按压力被解除时保持环可以立即回复到原来的形状,从而可以可靠地进行绕线管的紧固和解除的动作;同时,可以使保持环具有一种简单的形状,防止在分解和组装作业时产生破损。进一步,由于在衬套上,在其形成于该衬套上的圆锥面的内径侧面上设有与保持环的一内周侧相接触的按压限制突部,同时在上述圆锥面形成侧的相对侧上设有与保持环的另一外周端部相接触的按压限制突部,所以可以使保持环的环状突部的扩张受到限制,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保持环的破损。
如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那样,使衬套为一种由下述的衬套和止动环所组成的构成该衬套在其形成于衬套上的圆锥面的内径侧面上设有与保持环的一内周侧部相接触的按压限制突部,并在上述圆锥面形成侧的相对侧上设有相对于轴方向大致为直角的面;而在止动环上,设有与保持环的另一端部相接触的按压限制突部。由此,可以不必对现有的绕线管保持装置全体进行更换或改造,而是仅仅通过更换现有的保持环,就可以被改造成具有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的效果的绕线管保持装置。
如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那样,在止动环上形成有爪部,该爪部可以插入到形成于保持环上的狭缝槽中,并可以与形成于保持环的内周侧部上的环状突部相卡合。于是,在丝线的卷绕过程中,可以防止止动环相对于保持环的插着部上的滑动,从而可以追随保持环的转动而进行转动;并且在解除对绕线管的保持状态时,可以防止从保持环上脱离。
如本发明第四方面所述那样,在保持环的外周部上设有U字状的槽,在该槽中安装着O形环。于是,在解除对保持环的按压力时,就可以由O形环对该保持环的外周部作用着收缩力,使之回复到原来的形状,从而可以防止在保持环上产生永久变形。
如本发明第五方面所述那样,在保持环上,使其基本为矩形状的环状突部形成为圆弧状;同时在衬套上,在其形成有用于与保持环的圆弧状的环状突部相接触的圆锥面一侧的相对侧的端面上,也同样地使之形成为圆锥面。于是,有一种使衬套和帽罩与支架本体成为相同轴心的作用,以减轻不平衡的程度,减少振动,从而可以对应高速度化的需要。
权利要求
1.一种卷绕机的绕线管保持装置,在可以自由转动地被支持在机架或转台部件上的支架本体的外周部上,嵌装着保持环和衬套,并通过由安装在支架本体的前端部上的致动装置对上述保持架和衬套进行按压,使保持环沿直径方向突出而保持绕线管,该卷绕机的绕线管保持装置的特征是在上述的装置上进一步具有下列构成在上述保持环上,在其一侧面的外周侧部上设有沿轴心长度方向突出且断面为圆弧状的环状突部、而在另一侧面的内周侧部上设有沿轴心长度方向突出且断面基本为矩形状的环状突部,同时,在两侧面部的多个部位上设有具有规定的宽度和深度的狭缝槽,且该两侧的狭缝槽以相互间不重合的方式而具有规定的间隔,还设有通过使在设置着基本为矩形状的环状突部的侧面侧上的内周面向外侧增大直径的圆锥部;而在上述衬套上,形成有与上述保持环的圆弧状的环状突部相接触的圆锥面,且在该衬套的内径侧面上设有与保持环的一内周侧部相接触的按压限制突部,而在上述圆锥面形成侧的相对侧上设有与保持环的另一外周端部相接触的按压限制突部。
2.一种卷绕机的绕线管保持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衬套和止动环,该衬套在其形成于衬套上的圆锥面的内径侧面上设有与保持环的内周侧部相接触的按压限制突部,同时在上述圆锥面形成侧的相对侧上设有相对于轴方向基本为直角的面;而在该止动环上,形成有与保持环的另一端部相接触的按压限制突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绕机的绕线管保持装置,其特征是在止动环上形成有爪部,该爪部可以插入到形成于保持环上的狭缝槽中,并可以与形成于保持环的内周侧部上的环状突部相卡合。
4.如权利要求1、2或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卷绕机的绕线管保持装置,其特征是在保持环的外周部上形成有U字状的槽,在该槽中安装着O形环。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卷绕机的绕线管保持装置,其特征是在保持环上,使其基本为矩形状的环状突部的外周侧端部形成为圆弧状;同时在衬套上,在形成有用于与保持环的圆弧状的环状突部相接触的圆锥面侧的相对侧上,也同样地使之形成为圆锥面。
全文摘要
卷绕机的绕线管保持装置,包括:保持环、衬套、致动装置,其中,保持环在其一侧面的外周侧部上设有沿轴心长度方向突出且断面为圆弧状的环状突部、而在另一侧面的内周侧部上设有沿轴心长度方向突出且断面为大致的矩形状的环状突部,在两侧面部的多个部位上以大致相等的间隔设置有具有规定的宽度和深度的槽,且侧面部的狭缝槽位于另一侧的槽之间;在衬套上,具有通过使与上述保持环的圆弧状的突部相接触着的侧面部向内周侧突出而形成的圆锥面。
文档编号B65H54/54GK1266810SQ9911883
公开日2000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16日
发明者藤敦胜 申请人:东丽工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