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臂架变幅液压控制系统、变幅装置和起重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93119阅读:来源:国知局
被所述换向阀4的阀体封闭,所述第一工作油口与所述油箱T经所述第一环形槽16连通,所述第二工作油口与所述油箱T经所述第二环形槽17连通。在所述控制手柄I微动时,所述换向阀4能够通过所述换向阀的进油口 O控制进入所述有杆腔8的油液的流通面积。上述设置,保证了手柄微动时在变幅起微动区域内,主阀进油口少量油液通过换向阀无杆腔进油口的环形槽进入变幅缸无杆腔,环形槽在微动区域可以较好的控制油液的通流面积,从而提升变幅起的微动性。
[0031]为了使得变幅落的速度比较平稳,本实施例还还包括压力平衡阀10,所述换向阀4的第二工作油口经所述压力平衡阀10与所述变幅油缸9的无杆腔7连通,所述压力平衡阀10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手柄I连通,以通过平稳的先导油打开所述压力平衡阀10。
[0032]为了进一步地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还包括压力补偿阀5,所述压力补偿阀5设置在所述换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压力油源之间;所述换向阀4上设置有负载反馈压力油口,所述负载反馈压力油口与所述压力补偿阀5的弹簧侧的控制端连通,从而确保油缸大腔压力增大时,在一定的先导油压力下平衡阀开口有关小的趋势。
[0033]为了提升系统调速性,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分流阀3,所述分流阀3的一端与所述压力油源P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油箱T连通,且所述分流阀3弹簧侧的控制端与所述换向阀4的负载反馈压力油口连通;所述分流阀3弹簧侧的控制端和所述压力补偿阀5的弹簧测的控制端之间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入口与所述压力补偿阀5的弹簧测的控制端连通,所述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分流阀3的弹簧侧的控制端连通;以及单向溢流阀6,所述单向溢流阀6的入口与所述变幅油缸9的有杆腔8连通,所述单向溢流阀6的出口与所述油箱T连通。
[0034]同样为了确保系统安全性,本实施例还包括主溢流阀2,所述主溢流阀2并联在所述压力油源P和油箱T之间。
[0035]下面结合上述结构,对本发明的操作方式进行简要说明:
[0036]变幅起,手柄微开口时先导油使换向阀4阀杆左移,主阀进油口 14少量油液通过换向阀无杆腔进油口的环形槽18 (图4中两竖直实线之间)进入变幅油缸9的无杆腔7,变幅油缸9的有杆腔8油液经换向阀上的第一回油口 Tl流回油箱;在原有阀口的基础上增加该环形槽18,换向阀在该环形槽区域内左右移动时油液流量(即流速)基本保持不变,在微动区域可以较好的控制油液的通流面积,从而提升变幅起的微动性。
[0037]变幅落,手柄微开口时先导油使换向阀4阀杆右移,同时打开平衡阀10,无杆腔油液通过换向阀第二回油口 T2的环形槽回到油箱,此时P 口的油液不进入变幅缸的有杆腔8,通过吊臂的自重实现变幅落,变幅落的同时有杆腔通过第一回油口 Tl补油,如果该第一回油口 Tl补油不足则通过单向阀和溢流阀的集成阀6补油;在微动区域时如图5和图7所示换向阀4增加过渡位,此时第二回油口 T2打开,换向阀的进油口 O还没有打开,第一回油口 Tl 一直处于给有杆腔补油状态;在微动区域内,环形槽17可以较好的控制通流面积从而较好的控制变幅缸无杆腔的通流量,也起到一定的节流作用,提升了微动性;在该区域内主要通过换向阀的进油口 O在两虚线15之间的移动距离,以及无杆腔回油口位移虚线15’和左实线的移动距离之间来实现控制微动效果,使得换向阀的进油口 O不与变幅缸有杆腔导通,而第二回油口 T2与变幅缸无杆腔导通。换向阀4阀杆继续右移时,即微动区域的第二阶段,P 口油液经过换向阀的进油口 O后一部分经变幅油缸有杆腔进油口 11进入变幅缸有杆腔,另一部分油液经换向阀第一回油口 Tl流回油箱。过了微开口区域,随着换向阀4阀杆右移主阀进油口 14的高压油通过换向阀的进油口 O进入变幅缸有杆腔的过流面积不断增加,进入变幅缸有杆腔的流量即流速也不断增加,使有杆腔压力增大同时无杆腔的压力也增大,有效提升了变幅角度较大时变幅落的速度。在微动区域到手柄角度最大的操作过程中换向阀补油口逐渐关闭,换向阀的进油口 O和第二回油口 T2逐渐增大。如果有杆腔压力过大则通过溢流阀溢流6溢流,控制变幅缸有杆腔的最大压力。
[0038]本发明也提供一种起重机臂架变幅装置,其包括上述的液压控制系统。
[0039]本发明也提供一种起重机,其包括上述的起重机臂架变幅装置。
[0040]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起重机臂架变幅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油源(P)、控制手柄(I)、变幅油缸(9)、换向阀⑷、油箱(T),所述换向阀(4)的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分别与所述变幅油缸(9)的有杆腔(8)和无杆腔(7)连通,所述换向阀(4)的进油口与所述压力油源⑵连通,所述换向阀⑷的回油口与所述油箱⑴连通;所述控制手柄⑴与所述换向阀⑷两端的控制腔连通,以控制所述换向阀⑷换向; 其中,所述换向阀(4)包括过渡位,在该过渡位,所述变幅油缸(9)的有杆腔(8)与所述压力油源(P)不连通,所述变幅油缸(9)的无杆腔(7)通过所述换向阀(4)的第二工作油口和回油口与所述油箱⑴连通以实现回油,且所述变幅油缸(9)的有杆腔⑶通过所述换向阀(4)的第一工作油口和回油口与所述油箱(T)连通实现背压补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4)的回油口包括第一回油口(Tl)和第二回油口(T2),所述换向阀(4)的阀芯上靠近该第一回油口(Tl)的部分具有第一环形槽(16),所述换向阀(4)的阀芯上靠近该第二回油口(T2)的部分具有第二环形槽(17);在所述控制手柄(I)微动时,所述变幅油缸(9)的有杆腔(8)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环形槽(16)与所述油箱(T)连通,所述变幅油缸(9)的无杆腔(7)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环形槽(17)与所述油箱(T)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具有进油口(O),该进油口(O)位于所述第一环形槽(16)和所述第二环形槽(17)之间;所述换向阀的进油口(O)与所述第二环形槽(17)之间设置有第三环形槽(18); 在所述过渡位,所述换向阀的进油口(O)与所述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之间被所述换向阀⑷的阀体封闭,所述第一工作油口与所述油箱⑴经所述第一环形槽(16)连通,所述第二工作油口与所述油箱(T)经所述第二环形槽(17)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手柄(I)微动时,所述换向阀(4)的阀芯能够在微动区域内控制通过所述换向阀的进油口(O)进入所述有杆腔(8)的油液的流通面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平衡阀(10),所述换向阀(4)的第二工作油口经所述压力平衡阀(10)与所述变幅油缸(9)的无杆腔(7)连通,所述压力平衡阀(10)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手柄(I)连通,以通过平稳的先导油打开所述压力平衡阀(1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补偿阀(5),所述压力补偿阀(5)设置在所述换向阀的进油口(O)与所述压力油源之间;所述换向阀(4)上设置有负载反馈压力油口,所述负载反馈压力油口与所述压力补偿阀(5)的弹簧侧的控制端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阀(3),所述分流阀(3)的一端与所述压力油源(P)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油箱(T)连通,且所述分流阀(3)弹簧侧的控制端与所述换向阀(4)的负载反馈压力油口连通;所述分流阀(3)弹簧侧的控制端和所述压力补偿阀(5)的弹簧测的控制端之间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入口与所述压力补偿阀(5)的弹簧测的控制端连通,所述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分流阀(3)的弹簧侧的控制端连通;以及单向溢流阀(6),所述单向溢流阀(6)的入口与所述变幅油缸(9)的有杆腔⑶连通,所述单向溢流阀(6)的出口与所述油箱⑴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溢流阀(2),所述主溢流阀⑵并联在所述压力油源⑵和油箱⑴之间。
9.一种起重机臂架变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个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
10.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起重机臂架变幅装置。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起重机臂架变幅液压控制系统,包括压力油源、控制手柄、变幅油缸、换向阀、油箱;所述换向阀包括过渡位,在该过渡位,所述变幅油缸的有杆腔与所述压力油源不连通,所述变幅油缸的无杆腔通过所述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和回油口与所述油箱连通以实现回油,且所述变幅油缸的有杆腔通过所述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和回油口与所述油箱连通实现背压补油。本发明也涉及一种变幅装置和起重机。本发明能够提高臂架变幅控制的微动性和变幅落的液压效率。
【IPC分类】F15B13-04, B66C23-82, F15B11-04, B66C13-20
【公开号】CN104609321
【申请号】CN201510083964
【发明人】崔向坡, 李亚朋, 刘中兴, 张耀成, 仝猛, 吕传祥
【申请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