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输送设备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382363阅读:来源:国知局
a、和用来将用于固定分接板19的螺母等连结件21从台车前后方向X的端部插入的连结件用燕尾槽20b形成。
[0067]板用燕尾槽20a以向下方开口的状态形成在台车主体6上。连结件用燕尾槽20b形成在板用燕尾槽20a的上侧,以与板用燕尾槽20a连通的状态形成在台车主体6上。
[0068]并且,向板用燕尾槽20a插入分接板19,使用插入在连结件用燕尾槽20b中的连结件21将分接板19固定到台车主体6上。
[0069]连结件用燕尾槽20b在台车横宽方向Y上形成有多个,使用该多个连结件用燕尾槽20b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连结件用燕尾槽20b,将分接板19固定到台车主体6上。顺便说一下,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件用燕尾槽20b形成有3处,仅使用该3处连结件用燕尾槽20b中的位于中央的连结件用燕尾槽20b将分接板19固定在台车主体6上。
[0070]在台车主体6的后端部设置有配线固定用的框架22。该框架22以从前后框15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状态设置在前后框15的后端部,在台车前后方向X上观察形成为倒U字状。并且,通过将跨越本车和在后侧相邻的其它输送台车I配设的供电用的供电线或通信用的通信线等配线穿过该框架22内配设,使得配线在上下方向及台车横宽方向Y上不易散乱。
[0071]〔连结部〕
输送台车I与在前侧相邻的其它输送台车I及在后侧相邻的其它输送台车I用连结单元24连结。该连结单元24由连结到输送台车I的前端部的第I连结部10和连结到输送台车I的后端部的第2连结部11构成。
[0072]S卩,通过将连结单元24的第I连结部10连结到本车的前端部,并将连结单元24的第2连结部11连结到在前侧相邻的其它输送台车I的后端部,将本车与在前侧相邻的其它输送台车I连结。此外,通过将连结单元24的第2连结部11连结到本车的后端部,并将连结单元24的第I连结部10连结到在后侧相邻的其它输送台车I的前端部,将本车与在后侧相邻的其它输送台车I连结。
[0073]并且,连结单元24的第I连结部10与第2连结部11绕沿着上下方向的第I台车摆动轴心Pl及沿着台车横宽方向Y的第2台车摆动轴心P2摆动自如地连结。因此,连结在本车的前端部的第I连结部10与在前方相邻的其它输送台车I的第2连结部11绕第I台车摆动轴心Pl及绕第2台车摆动轴心P2摆动自如地连结。另外,第I台车摆动轴心Pl相当于本发明的沿着上下方向的台车摆动轴心。
[0074]第I连结部10装备在台车主体6中的台车横宽方向Y的中央部且是台车前后方向X的前端部的位置,连结在横框14中的台车横宽方向Y的中央部的上表面上。这样设置的第I连结部10以与多个磁铁17中的位于最前方的磁铁17在上下方向观察重叠的状态设置。
[0075]此外,第2连结部11装备在台车主体6中的台车横宽方向Y的中央部且是台车前后方向X的后端部的位置,连结在前后框15的后表面上。
[0076]第I连结部10构成为,在车轮8与第I台车摆动轴心Pl在台车横宽方向观察重叠的范围内,能够将相对于台车主体6的前端部的连结位置沿台车前后方向X调节。
[0077]如果加以说明,则在连结单元24的第I连结部10上形成有当使用螺栓或螺母等连结到台车主体6的前端部时使用的连结孔(未图示)。该连结孔形成在相对于第I台车摆动轴心Pl沿台车前后方向X偏移的位置。具体而言,连结孔的中心相对于第I台车摆动轴心Pl沿台车前后方向X偏移0.5mm。
[0078]此外,连结单元24在从图8所示的状态(称为通常状态)使连结单元24的整体绕第2台车摆动轴心P2旋转180°且仅使第2连结部11绕第2台车摆动轴心P2旋转了 180°的状态(称为反转状态)下,也能够将第I连结部10连结到本车的台车主体6的前端部,并将第2连结部11连结到在前侧相邻的其它输送台车I的台车主体6的后端部。
[0079]并且,为了成为反转状态,通过使连结单元24的整体(第I连结部10)绕第2台车摆动轴心P2旋转,使得连结孔沿台车前后方向X移动。因此,在通常状态和反转状态下,第I连结部10相对于台车主体6的位置在台车前后方向X上不同,通过将连结单元24在通常状态和反转状态之间切换,能够将第I连结部10相对于台车主体6的前端部的连结位置沿台车前后方向X调节。
[0080]通过将第I连结部10的连结位置沿台车前后方向X调节,使得第I台车摆动轴心Pl的位置也沿台车前后方向X移动,但该第I台车摆动轴心Pl的移动量是第I台车摆动轴心Pl相对于连结孔的中心的偏移量的2倍,在本例中是1_,所以第I连结部10的连结位置的调节在车轮8与第I台车摆动轴心Pl在台车横宽方向观察重叠的范围内进行。
[0081]〔车轮〕
输送台车I包括脚轮框25,在输送台车I处于水平姿势的状态(位于直线水平部分Rl上的状态)下,脚轮框25绕沿着上下方向的车轮摆动轴心P3旋转自如地连结于台车主体
6。并且,在作为车轮8的旋转轴心的车轮旋转轴心P4相对于车轮摆动轴心P3沿水平方向位于不同位置的状态下,脚轮框25将车轮8旋转自如地支承。这样,车轮8的车轮旋转轴心P4相对于车轮摆动轴心P3在水平方向上成为不同的位置,所以随着输送台车I的俯视中的行进方向在直线水平部分Rl和曲线倾斜部分R2中变化,来变更车轮8的朝向。
[0082]并且,脚轮框25及支承在其上的车轮8设置在台车主体6的台车前后方向X的前端部且是台车横宽方向Y的两端部的每个端部的位置。
[0083]这样,脚轮框25及车轮8在台车主体6上设置有一对,供车轮8滚动的行进轨道26也对应于一对车轮8设置有一对。一对行进轨道26分别沿着行进路径R设置,由行进轨道26的上表面形成供车轮8滚动的行进表面26a。
[0084]脚轮框25设置为,在车轮旋转轴心P4位于比车轮摆动轴心P3靠后方的位置且车轮旋转轴心P4处于沿着台车横宽方向Y的姿势的直进行进状态(图2及图3中的姿势)下,车轮8与第I连结部10的第I台车摆动轴心Pl在台车横宽方向观察重叠(参照图8)。SP,在直进行进状态下,在俯视中车轮8的车轮旋转轴心P4位于第2台车摆动轴心P2的延长线上,第I台车摆动轴心Pl与车轮8在台车横宽方向观察重叠。S卩,在直进行进状态下,第I台车摆动轴心Pl的台车前后方向X的位置包含在车轮8的台车前后方向X的配置区域内。
[0085]这样,通过将车轮8设置在台车主体6的前端部,使得即使在与在前侧相邻的其它输送台车I的连结脱离的情况下,通过利用车轮8支承台车主体6的前端部,也能够避免台车主体6的前端部下落。此外,在与在后侧相邻的其它输送台车I的连结脱离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由于台车主体6的姿势成为后倾姿势,所以在台车主体6的前端部经过后,通过台车主体6的后端部架到地面上的凹凸等上,使得即使台车主体6与凹凸等接触,也能够避免台车主体6以顶出的状态接触。
[0086]并且,车轮8与第I连结部10的第I台车摆动轴心Pl在台车横宽方向观察重叠,当输送台车I在直线水平部分Rl与曲线倾斜部分R2的连接部处行进时,能够使车轮8经过连接部的时刻与第I连结部10的第I台车摆动轴心Pl经过连接部的时刻接近,所以第I连结部10不易相对于行进表面26a上下运动,能够使输送台车I稳定性良好地行进。
[0087]〔限制体〕
在输送台车I上设置有限制体9,限制体9与行进轨道26接触来限制输送台车I向台车横宽方向Y的移动。
[0088]该限制体9由绕沿着上下方向的限制旋转轴心P5旋转自如的旋转体构成,以与行进轨道26的台车横宽方向Y的内侧的面接触的状态设置。另外,行进轨道26相当于沿着行进路径R设置的导轨。
[0089]限制体9相对于台车主体6拆装自如地设置,在台车主体6上沿前后方向形成有多个用来安装限制体9的孔27。并且构成为,在将限制体9相对于台车主体6装配的情况下,通过选择装配对象的孔27,将台车前后方向X上的限制体9的位置在直进行进状态下在台车横宽方向观察与车轮摆动轴心P3重叠的摆动重叠部位(在图8 Ca)及图9中表示的部位)、在直进行进状态下在上下方向观察与车轮旋转轴心P4重叠的旋转重叠部位(在图10中表示的部位)、和在直进行进状态下在台车横宽方向观察位于车轮摆动轴心P3与车轮旋转轴心P4之间且与这些车轮摆动轴心P3和车轮旋转轴心P4都不重叠的中间部位(省略图示)之间变更自如。即,在限制体9安装在摆动重叠部位的状态下,在直进行进状态下,车轮摆动轴心P3的台车前后方向X的位置包含在限制体9的台车前后方向X的配置区域内。此外,在限制体9安装在旋转重叠部位的状态下,在直进行进状态下,车轮旋转轴心P4的台车前后方向X的位置包含在限制体9的台车前后方向X的配置区域内。
[0090]限制体9绕沿着上下方向的限制体旋转轴心P5旋转自如地设置。
[0091]并且,如图9所示,通过将限制体9安装到摆动重叠部位,使得限制体9与车轮摆动轴心P3接近,即使在输送台车I的行进方向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脚轮框25的绕车轮摆动轴心P3的摆动量。因此,车轮8不易在台车横宽方向Y上振动,车轮8不易从行进轨道26脱轮。
[009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