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箱装车载运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408644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果箱装车载运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果箱装车短距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果箱装车载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水果的公路运输的主要工具包括汽车、拖拉机、畜车、人力拖车工等;这些基本上以中短途运输为主,是水果销售、收购、批发、转运的主要交通工具;用敞棚车斗装货的卡车是我国中短途运输水果是常用的车辆;这种车在装卸货方法上十分灵活;但是,卡车对物理损伤无法提供任何防护作用,因为缺乏垂直支撑物,货物无法码高,所以在运输中高层货物晃动较大,用绳子将货物交叉捆住可以减轻一些晃动;但是,如拉绳子用劲很大容易损坏像纸箱那类比较脆的包装容器;如果在货车斗里加上坚固的框架可以为码货提供垂直的支撑力;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用敞棚车运输,产品暴露在太阳和雨水下会对产品带来严重损害;这时,要注意盖上防水帆布;在雨天泥泞的道路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卡车也容易对产品造成物理损伤;传送带输送机受到机械制造、电机、化工和冶金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断完善,逐步由完成车间内部的传送,发展到完成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甚至城市之间的物料搬运,成为物料搬运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传送带的适用范围广;除粘度特别大的物料外,一般固态物料和成件物均可用它输送;输送能力大;特别是鳞板板式输送机;牵引链的强度高,可用作长距离输送;输送线路布置灵活;与带式输送机相比,板式输送机可在较大的倾角和较小的弯曲半径的条件下输送,因此布置的灵活性较大;在输送过程中可进行分类、干燥、冷却或装配等各种工艺加工;运行平稳可靠。但是,在水果装车过程中,现在普遍采用人工搬运,人工搬运的成本高,劳动强度大,易损伤,效率极低。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采用传送带装置,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极大地提高了搬运效率;采用可移动滚轮,实现了传送带长度的改变,为自动堆码果箱的方案得以实现提供了前提;采用弹簧预紧,可以使传送带保持张紧状态;采用车轮,可使堆码果箱一层完成后移动堆码架,进行下一层的作业;采用移动支板,可使果箱自下而上依次堆码;采用齿轮齿条啮合,实现了堆码架装置稳定工作以及纵向移动;采用红外传感器;可以使果箱移动到预定位置时触发伺服电机工作;采用伺服电机和挡板,实现了果箱在预定位置翻落;采用两级转向传送带,实现了果箱的自动转向;采用控制器;实现了整个果箱堆码过程的自动化。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装置、主传送带装置、堆码架装置、汽车底板;底座装置包括左支板、右支板、C转轴;弹簧;左支板和右支板之间固定安装有A转轴、B转轴;左支板的内壁上和右支板的内壁上均开有凹槽;(:转轴设置于左支板和右支板之间,且C转轴的两端均设置有在凹槽内水平活动的滑块;A转轴的轴线和C转轴的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弹簧的一端和C转轴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和右支板连接'K转轴的一端设置有A电动机,且A电动机固定安装在右支板的内侧。
[0005]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主传送带装置包括A滚轮、B滚轮、C滚轮、D滚轮、E滚轮、F滚轮、A传送带、D转轴、E转轴、F转轴、A支杆、B支杆;A支杆的下端与汽车底板固定连接;A支杆的顶端与D转轴连接'k支杆的中部与E转轴连接;B支杆的一端与F转轴固定连接支杆的另一端与堆码架装置连接;A滚轮设置于A转轴的中部,且A滚轮的轴线与A转轴的轴线重合滚轮设置于B转轴的中部,且B滚轮的轴线与B转轴的轴线重合;C滚轮设置于C转轴的中部,且C滚轮的轴线与C转轴的轴线重合;D滚轮设置于D转轴的中部,且D滚轮的轴线与D转轴的轴线重合;E滚轮设置于E转轴的中部,且E滚轮的轴线与E转轴的轴线重合;F滚轮设置于F转轴的中部,且F滚轮的轴线与F转轴的轴线重合.’A传送带设置于A滚轮、B滚轮、C滚轮、F滚轮的外侧;A传送带设置于D滚轮、E滚轮的上方。
[0006]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堆码架装置包括支杆架、B传送带、移动支板、齿轮、控制器、红外传感器、挡板、电机转轴、平带、伺服电机、G转轴、H转轴、G滚轮、H滚轮、B电动机、C电动机、D电动机、C支杆、D支杆、E支杆;C支杆设置于支杆架的四周;D支杆设置于C支杆的底端,且D支杆把两根C支杆固定连接;C支杆的底端均设置有车轮;B电动机设置于D支杆的一侧上方;B电动机和车轮通过平带传动连接;C支杆的内侧均设置有齿条;移动支板的四个角上均安装有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配合;C电动机设置于移动支板的一侧;C电动机与齿轮配合;G转轴、H转轴分别设置于移动支板的两端;G滚轮设置于G转轴的中部,且G滚轮的轴线与G转轴的轴线重合滚轮设置于H转轴的中部,且H滚轮的轴线与H转轴的轴线重合;B传送带设置于G滚轮、H滚轮的外侧;D电动机设置于G滚轮的外侧,且D电动机的轴线与G滚轮的轴线重合;D电动机固定安装在移动支板上;移动支板的两端中部上侧均与E支杆的底端固定连接;E支杆的顶端与电机转轴固定连接;电机转轴的轴线方向上均匀设置多个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挡板;电机转轴的轴线方向上均匀设置多个红外传感器,且红外传感器与伺服电机连接;移动支板与B支杆固定连接;控制器设置于D支杆的一侧上方,且控制器与B电动机连接。
[0007]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A电动机、B电动机、C电动机、D电动机、红外传感器、伺服电机均与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
[0008]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堆码架装置中的车轮与汽车底板配合。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传送带装置,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极大地提高了搬运效率;2、采用可移动滚轮,实现了传送带长度的改变,为自动堆码果箱的方案得以实现提供了前提;3、采用弹簧预紧,可以使传送带保持张紧状态;4、采用车轮,可使堆码果箱一层完成后移动堆码架,进行下一层的作业;5、采用移动支板,可使果箱自下而上依次堆码;6、采用齿轮齿条啮合,实现了堆码架装置稳定工作以及纵向移动;7、采用红外传感器,可以使果箱移动到预定位置时触发伺服电机工作;8、采用伺服电机和挡板,实现了果箱在预定位置翻落;9、采用两级转向传送带,实现了果箱的自动转向;10、采用控制器;实现了整个果箱堆码过程的自动化。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果箱装车载运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底座装置结构不意图;
[0012]图3为堆码架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B支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底座装置;2、主传送带装置;3、堆码架装置;4、左支板;5、右支板;6、凹槽;7、滑块;8、弹簧;9、支杆架;10、汽车底板;11、A传送带;12、B传送带;13、移动支板;14、齿轮;15、齿条;16、控制器;17、红外传感器;18、挡板;19、电机转轴;20、平带;21、伺服电机;22、A支杆;23、B支杆;24、C支杆;25、D支杆;26、E支杆;27、A转轴;28、B转轴;29、C转轴;30、D转轴;31、E转轴;32、F转轴;33、G转轴;34、H转轴;35、A滚轮;36、B滚轮;37、C滚轮;38、D滚轮;39、E滚轮;40、F滚轮;41、G滚轮;42、H滚轮;43、A电动机;44、B电动机;45、C电动机;46、D电动机;47、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0016]【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4所示,包括底座装置1、主传送带装置2、堆码架装置3、汽车底板10 ;底座装置I包括左支板4、右支板5、C转轴29 ;弹簧8 ;左支板4和右支板5之间固定安装有A转轴27、B转轴28 ;左支板4的内壁上和右支板5的内壁上均开有凹槽6 ;C转轴29设置于左支板4和右支板5之间,且C转轴29的两端均设置有在凹槽6内水平活动的滑块7 'k转轴27的轴线和C转轴29的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弹簧8的一端和C转轴29连接;弹簧8的另一端和右支板5连接;A转轴27的一端设置有A电动机43,且A电动机43固定安装在右支板5的内侧;主传送带装置2包括A滚轮35、B滚轮36、C滚轮37、D滚轮38、E滚轮39、F滚轮40、A传送带11、D转轴30、E转轴31、F转轴32、A支杆22、B支杆23 ;A支杆22的下端与汽车底板10固定连接;A支杆22的顶端与D转轴30连接;A支杆22的中部与E转轴31连接;B支杆23的一端与F转轴32固定连接;B支杆23的另一端与堆码架装置3连接;A滚轮35设置于A转轴27的中部,且A滚轮35的轴线与A转轴27的轴线重合;B滚轮36设置于B转轴28的中部,且B滚轮36的轴线与B转轴28的轴线重合;C滚轮37设置于C转轴29的中部,且C滚轮37的轴线与C转轴29的轴线重合;D滚轮38设置于D转轴30的中部,且D滚轮38的轴线与D转轴30的轴线重合;E滚轮39设置于E转轴31的中部,且E滚轮39的轴线与E转轴31的轴线重合;F滚轮40设置于F转轴32的中部,且F滚轮40的轴线与F转轴32的轴线重合;A传送带11设置于A滚轮35、B滚轮36、C滚轮37、F滚轮40的外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