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轮胎硫化机上的卸胎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36386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轮胎硫化机上的卸胎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胎硫化机,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轮胎硫化机上的卸胎机构,
将硫化完的轮胎从主机上卸到输送带上。
背景技术
轮胎硫化机是汽车外胎硫化专有设备,在同一机台上可完成装胎、寇型、硫化、卸 胎及之后的充气冷却,其中卸胎机构以实现把硫化完的轮胎从主机上卸到输送带上,以便 进入下一充气冷却的工艺流程。 现有的卸胎机构主要包括移动支架,升降水缸(或气缸),升降翻转装置,进出水 缸(或气缸),导向轴,存胎臂等,该机构的动作过程为当轮胎硫化结束后,主机开模,下环 升起,使轮胎与下模剥离;上升到位后,卸胎机构在进出水缸(或气缸)的拉动下,沿导柱运 动到机座后侧,存胎臂插入轮胎下侧,到位后下环下降,轮胎停放在存胎臂上;升降翻转装 置在升降水缸(或气缸)的推动下,带动存胎臂和轮胎沿着导向轮上升,上升到一定高度后 限位板碰到翻转滚轮,并在滚轮的限制下和升降水缸(或气缸)的推动下带动存胎臂及轮 胎翻转,到位后轮胎滑入输送带。存胎臂在水缸(或气缸)的拉动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下 降到原位,进出水缸(或气缸)推动卸胎机构退回原位,等待下一个循环。 如上所述过程,本机构存在的缺陷是升降翻转装置的翻转芯轴14与存胎臂支撑 轴的中心不在同一条中心线上(参见图l所示),有98mm的偏心距离,因而当轮胎卸完下降 时,由于两中心位置有偏心而产生偏重,限位板常常会卡在翻转轮上,下降不顺畅,经常需 要操作人员的干预,严重影响用户的自动化生产;否则,就必须加大水缸拉力,造成较大的 冲击振动,机器损耗较大,同时,在这种拉力及冲击振动下,不适于使用气缸作为驱动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轮胎硫化机上的卸胎机构,通过对结构的改进, 使卸胎工序更为流畅,减小冲击与振动,减少机器损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轮胎硫化机上的卸胎 机构,包括移动支架,安装于支架上的升降装置及翻转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中的提升杠杆与 翻转装置连接,所述翻转装置包括翻转芯轴、转动块及固定于转动块一侧的限位板,所述限 位板的外侧设有一沿所述提升杠杆方向设置的导向轴,该导向轴近顶端一侧设有翻转轮, 所述限位板外侧表面上的凸块与该翻转滚轮配合,所述翻转芯轴的两端分别与分布于其两 侧的第一、第二存胎臂支撑轴连接,且三者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芯轴线上,所述转动块环套 且固定于所述翻转芯轴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装置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水缸或气缸,其提升杠杆与 翻转装置连接,随提升杠杆上下运动;所述翻转装置与存胎臂支撑轴连接,而存胎臂支撑 轴上安装有存胎臂,供放置硫化完成后的轮胎,翻转装置随着提升杠杆上升,带动存胎臂一 并提升,翻转装置包括了翻转芯轴、转动块和限位板,限位板上设有用于作为翻转支点的凸
3块,在提升到一定位置时,即凸块碰触到位于限位板一侧的导向轴上的翻转轮时,翻转装置 在提升杠杆的提升力下,继续向上运动,从而形成以凸块为支点的翻转,转动块带动翻转芯 轴、翻转芯轴带动存胎臂支撑轴一并翻转,使安装于存胎臂支撑轴上的存胎臂倾斜,放置于 存胎臂上的轮胎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滑到输送带上,完成卸胎;随后,升降装置下降,由于翻 转芯轴、第一、第二存胎臂支撑轴为同心轴(中心轴线在同一芯轴线上),因而在提升杠杆 的推力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三轴绕同一芯轴线旋转,复位,并回至翻转装置的底部初始位 置,进入下一循环。在此过程中,三轴同一轴芯线,弥补了以往翻转芯轴与两侧的存胎臂支 撑轴不同轴而造成翻转回位不畅的缺陷,无需人工干预,或是提高升降装置拉力的解决方 式,减小冲击与振动,适用水缸及气缸作为升降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存胎臂支撑轴近所述翻转装置端向翻转装置内延伸, 其延伸段构成所述翻转芯轴,所述第二存胎臂支撑轴经法兰与定位止口与所述翻转芯轴固 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动块与所述翻转芯轴通过键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轴相对于所述翻转轮的另一侧上,沿其延伸方向分布
有复数个导向轮,该导向轮与所述限位板外表面配合。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1、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翻转芯轴与第一、第二存胎臂支撑轴的中心轴线为同一轴
线,三轴合一,转动块套设于翻转芯轴上,在提升杠杆的拉力下,以限位板上凸块为支点,转
动块转动并带动翻转芯轴,由翻转芯轴带动第一、第二存胎臂支撑轴转动,而复位时,由于
三轴为绕同一轴线旋转回位,相较于以往带有偏心距的翻转装置来说,复回更为顺畅,避免
限位板与翻转轮的卡死现象,无需操作人员干预,实现自动化卸胎作业; 2、由于翻转芯轴与第一、第二存胎臂支撑轴三轴合一,使翻转装置下降复位更为 顺畅,从而无须增大升降装置的拉力,减小冲击与振动,减少对机器的损耗及噪音的产生; 3、由于升降装置无须增加拉力,冲击力与振动也相应减小,因此升降装置既可使 用水缸,也可以使用气缸。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后视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升降装置提升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图3中翻转装置的局部剖示放大示意图。 其中1、支架;2、升降装置;3、提升杠杆;4、存胎臂;6、导向轴;7、进出水缸;8、第 一存胎臂支撑轴;9、第二存胎臂支撑轴;10、导向轮;11、限位板;12、转动块;13、翻转轮; 14、翻转芯轴;15、键;16、法兰;17、限位端子;18、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2至图7所示,一种用于轮胎硫化机上的卸胎机构,包括移动支 架l,安装于支架1上的升降装置2及翻转装置,所述升降装置2中的提升杠杆3的底端与 翻转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翻转装置包括翻转芯轴14、转动块12及固定于转动块12 —侧的 限位板ll,所述限位板11的外侧设有一沿所述提升杠杆3方向设置的导向轴6,该导向轴 6近顶端一侧设有翻转轮13,另一侧沿其延伸方向分布有4个导向轮IO,该导向轮10与所 述限位板11外侧表面配合,所述限位板11外侧表面上的凸块与所述翻转轮13配合,所述 翻转芯轴14的两端分别与分布于其两侧的第一、第二存胎臂支撑轴连接,且三者的中心轴 线位于同一芯轴线上,所述转动块12环套且固定于所述翻转芯轴14上。 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存胎臂支撑轴8近所述翻转装置端(右端)向翻转装置内延 伸,其延伸段构成所述翻转芯轴14,使翻转芯轴14与第一存胎臂支撑轴8合二为一,同时, 所述第二存胎臂支撑轴9经法兰16与定位止口与所述翻转芯轴14固定连接,形成三轴的 中心轴线在同一中心轴线上,取消了以往翻转芯轴14与支撑轴的偏心。所述转动块12与 所述翻转芯轴14通过键15固定连接,参见图4所示。 使用时,当轮胎硫化结束后,主机开模,下环升起,使轮胎(未画出)与下模剥离; 上升到位后,本实施例在进出水缸7 (或气缸)的拉动下,沿导柱运动到机座后侧,存胎臂插 入轮胎下侧,到位后下环下降,轮胎停放在存胎臂4上;升降水缸(或气缸)的上升,提升杠 杆3带动翻转装置、存胎臂4和轮胎沿着导向轮上升,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限位板11上的凸 块18碰到翻转轮13,限制了限位板11再向上移动,而此时升降水缸(或气缸)仍在拉动提 升杠杆3,从而使转动块12带动翻转芯轴14、存胎臂支撑轴一并翻转,如图6所示,当限位 板ll的顶部倒于限位端子17上时,停止翻转,存胎臂4上的轮胎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滑入 输送带上,完成卸胎。随后,升降水缸(或气缸)下降,翻转装置在水缸(或气缸)的拉动 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下降到原位,进出水缸7 (或气缸)推动卸胎机构退回原位,等待下一 个循环。由于翻转芯轴14与存胎臂支撑轴三轴合一,复位翻转所需的力矩大大减小(克服 阻力),升降运动比较顺畅,可以减少升降装置2的拉力,适用水缸或是气缸,运动冲击大大 减 。
权利要求一种用于轮胎硫化机上的卸胎机构,包括移动支架(1),安装于支架(1)上的升降装置(2)及翻转装置,所述升降装置(2)中的提升杠杆(3)与翻转装置连接,所述翻转装置包括翻转芯轴(14)、转动块(12)及固定于转动块(12)一侧的限位板(11),所述限位板(11)的外侧设有一沿所述提升杠杆(3)方向设置的导向轴(6),该导向轴(6)近顶端一侧设有翻转轮(13),所述限位板(11)外侧表面上的凸块(18)与该翻转轮(13)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芯轴(14)的两端分别与分布于其两侧的第一、第二存胎臂支撑轴连接,且三者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芯轴线上,所述转动块(12)环套且固定于所述翻转芯轴(14)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轮胎硫化机上的卸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存胎 臂支撑轴(8)近所述翻转装置端向翻转装置内延伸,其延伸段构成所述翻转芯轴(14),所 述第二存胎臂支撑轴(9)经法兰(16)与定位止口与所述翻转芯轴(14)固定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轮胎硫化机上的卸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块 (12)与所述翻转芯轴(14)通过键(15)固定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轮胎硫化机上的卸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轴(6) 相对于所述翻转轮(13)的另一侧上,沿其延伸方向分布有复数个导向轮(IO),该导向轮 (10)与所述限位板(11)外表面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轮胎硫化机上的卸胎机构,包括移动支架,安装于支架上的升降装置及翻转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中的提升杠杆与翻转装置连接,所述翻转装置包括翻转芯轴、转动块及固定于转动块一侧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外侧设有导向轴,该导向轴近顶端一侧设有翻转轮,所述限位板外表面上的凸块与该翻转轮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芯轴的两端分别与分布于其两侧的第一、第二存胎臂支撑轴连接,且三者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芯轴线上,所述转动块环套且固定于所述翻转芯轴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翻转芯轴与两侧存胎臂支撑轴三轴轴线合一,使翻转装置复位下降时更为顺畅,避免卡死现象出现,实现自动卸胎,适用水缸及气缸作为升降装置。
文档编号B29C35/02GK201446643SQ20092004658
公开日2010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2日
发明者黄桂强 申请人:华澳轮胎设备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