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往复注塑、吹塑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1535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整体式往复注塑、吹塑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 及一种整体式往复注塑、吹塑成型机,属于塑料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生产塑料中空容器,如饮料瓶、矿泉水瓶和化妆品瓶等,一般采用两步法生产,即将注塑和吹塑分开,工作时首先由注塑机将塑料原料注制成瓶胚,瓶胚再经加热器加热,而后将加热后的瓶胚放到拉吹机的拉吹模具中拉吹成型,这样的缺点是瓶胚异地注塑、吹塑,需要多次搬运,耗费工时,并且瓶胚容易受污染,特别是需要加热器再次加热,能耗大,增加了生产成本。所以本发明人曾设计了一种“连续注塑、吹塑成型机”,并申请了中国专利号为ZL96240410. 1,主要包括一套注塑部分配合有两套吹塑部分,注塑部分的注塑模具两侧等距离各设置一套吹塑部分的吹塑模具,各吹塑模具的中心构成的中心线为一直线,所述的注塑模具与注塑活塞之间,吹塑模具与吹塑活塞之间设置有双工位机构,即沿中心线横向设计移动模具(即螺口),移动模具滑动地穿在前后2根导杆上,移动模具的中间固定在两边的驱动机构的驱动活塞的活塞杆上,导杆和驱动活塞一起固定在2块支板上, 支板连接有起落机构的起落活塞。该方案通过采用双工位连动机构,使移动模具既适用于注塑成型,也能进行吹塑成型,减少了异地注塑和吹塑,人工搬运,再加热器加热的繁琐过程,避免瓶胚二次污染,缩短生产时间,节省能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所述的移动模具(螺口)滑动地穿在前后2根导杆上,移动模具的中间固定在两边的驱动机构的驱动活塞的活塞杆上,移动模具没有支撑件,移动过程容易产生振动, 使移动模具定位不准确,造成无法吹塑;另一方面,该方案没有机械取瓶装置,需要人工取瓶,效率低,不适合自动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在机架上滑动设置推料板, 推料板下连接螺口,推料板带动螺口移动平稳,定位准确,生产顺利,并且设计有自动取瓶装置,提高生产效率的整体式往复注塑、吹塑成型机。本发明整体式往复注塑、吹塑成型机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安装在注塑机上的下模板,下模板经导柱连接上模板,下模板上安装注塑模具型腔,注塑模具型腔有注塑进料口, 上模板下连接注塑模具型芯,注塑模具型芯与注塑模具型腔相配合,在注塑模具型腔的两侧分别设置甲吹塑模具和乙吹塑模具,甲、乙吹塑模具的上方各自有甲拉伸机构和乙拉伸机构,甲、乙拉伸机构由拉伸气缸带动拉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柱中部设置支框,支框下滑动设置推料板,推料板中制有甲、乙两组定位孔,甲、乙定位孔下各自连接甲螺口和乙螺口,甲、乙螺口由移动装置带动往复移动,分别与甲吹塑模具、乙吹塑模具及注塑模具型腔和注塑模具型芯相配合,甲、乙螺口有开合模机构和自动取瓶装置。本发明的整体式往复注塑、吹塑成型机,生产时,首先注塑模具型芯与注塑模具型腔及甲吹塑模具和乙吹塑模具合模,注塑模具型芯与注塑模具型腔将塑料原料注制成瓶胚,甲螺口位于注塑模具型芯与注塑模具型腔中,瓶胚挂在甲螺口中,乙螺口位于甲吹塑模具或者乙吹塑模具中,将已经注制好的瓶胚由拉伸机构拉伸吹塑成瓶子,接着,注塑模具型芯与注塑模具型腔及甲吹塑模具和乙吹塑模具开模,动力带动支框上升,支框带动推料板, 推料板带动甲、乙螺口上升,甲螺口带着瓶胚上升离开注塑模具型腔,乙螺口带着成型瓶子上升离开甲吹塑模具或者乙吹塑模具,在上升过程中,乙螺口在开合机构的作用下打开,成型瓶子脱出乙螺口由自动取瓶装置取走,再移动装置带动推料板移动,推料板带动甲螺口及注塑好的瓶胚移动到甲吹塑模具或者乙吹塑模具的上方,乙螺口位于注塑模具型腔的上方,再注塑模具型芯与注塑模具型腔及甲吹塑模具和乙吹塑模具合模,动力带动支框和推料板下降,推料板带动甲、乙螺口下降,乙螺口与注塑模具型芯和注塑模具型腔配合注塑, 甲螺口带着注塑好的瓶胚与甲吹塑模具或者乙吹塑模具配合将瓶胚吹塑成瓶子,如此周而复始。本方案将甲、乙螺口连接在推料板下,推料板滑动设置在支框下,由移动装置带动推料板,推料板带动甲、乙螺口左、右往复移动,有了推料板,甲、乙螺口在移动过程中非常的平稳,不产生振动,甲、乙螺口定位准确,生产顺利。本发明的整体式往复注塑、吹塑成型机,所述的推料板中制有甲组导向孔和乙组导向孔,上模板下连接导向杆,导向杆分别与甲组导向孔和乙组导向孔相配合。有了导向杆与导向孔相配合,推料板沿导向杆开合模上升和下降定位准确。所述的移动装置包括在推料板上安装滑块,支框底面安装滑条,支框的一侧连接移动油缸,移动油缸的活塞杆连接推料板,推料板带动滑块在滑条上往复移动平稳。所述的开合机构包括在导柱或者下模板两侧安装支架,支架连接V形插杆,所述的甲、乙螺口各自由左半另螺口和右半另螺口组成, 左、右半另螺口两侧各安装复位弹簧,左、右半另螺口的结合处制有V形缺口,V形缺口与V 形插杆相配合,开模时由动力带动支框上升,支框带动推料板中的甲、乙螺口上升与V形插杆接触,将左、右半另螺口打开。但是也可以由动力带动V行插杆下降将左、右半另螺口打开。复位时推料板下降,带动左、右螺口与V形插杆脱离接触,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左、 右半另螺口复位。所述的自动取瓶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有多种,例如采用机械手取瓶,包括在甲螺口和乙螺口外侧的支框下各连接机械手,机械手的夹口与成型瓶子相接触,夹住成型瓶子并送出吹塑模具外。或者所述的自动取瓶装置包括在甲螺口和乙螺口外侧的支框下各连接吸瓶板,吸瓶板与成型瓶子的底面相接触,吸瓶板上安有档杆,档杆与成型瓶子瓶体相接触,吸瓶板将成型瓶子吸住并送出吹塑模具外,有了档杆,防止成型瓶子在送出时因送出动作的惯性而倾倒。或者所述的自动取瓶装置包括在甲螺口和乙螺口的一侧或者两侧各自安装气咀,气咀与成型瓶子相对应,由气咀吹气将成型瓶子吹出吹塑模具外,非常简单。 所述的甲吹塑模具和乙吹塑模具,以及注塑模具型腔和注塑模具型芯的模位数为1个或者 1个以上,对应的甲螺口和乙螺口的个数为1个或者1个以上,多个模位生产效率高。


图1是本发明整体式往复注塑、吹塑成型机结构示意
图2是本发明整体式往复注塑、吹塑成型机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开模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合模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开合机构结构示意图6是本发明的开合机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的移动装置和机械手取瓶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的自动取瓶装置为吸瓶板吸瓶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涉及一种整体式往复注塑、吹塑成型机,如图1-图8所示,包括安装在注塑机上的下模板1,下模板1经导柱2连接上模板3,下模板上安装注塑模具型腔4,注塑模具型腔4有注塑进料口 5,上模板3下连接注塑模具型芯6,注塑模具型芯6与注塑模具型腔 4相配合,在注塑模具型腔4的两侧分别设置甲吹塑模具7和乙吹塑模具8,甲、乙吹塑模具 7、8的上方各自有甲拉伸机构9和乙拉伸机构10,甲、乙拉伸机构9、10由拉伸气缸11带动拉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柱2中部设置支框12,支框下滑动设置推料板13,推料板13中制有甲、乙两组定位孔14、15,甲、乙定位孔14、15下各自连接甲螺口 16和乙螺口 17,甲、乙螺口 16、17由移动装置带动往复移动,分别与甲吹塑模具7、乙吹塑模具8及注塑模具型腔 4和注塑模具型芯6相配合,甲、乙螺口 16、17有开合机构和自动取瓶装置。生产时,首先注塑模具型芯6与注塑模具型腔4及甲吹塑模具7和乙吹塑模具8合模,注塑模具型芯6与注塑模具型腔4将塑料原料注制成瓶胚39,甲螺口 16位于注塑模具型芯6与注塑模具型腔 4中,瓶胚39挂在甲螺口 16中,乙螺口 17位于甲吹塑模具7或者乙吹塑模具8中,将已经注制好的瓶胚由拉伸机构拉伸吹塑成瓶子40,接着,注塑模具型芯6与注塑模具型腔4及甲吹塑模具7和乙吹塑模具8开模,动力带动支框12上升,支框12带动推料板13,推料板 13带动甲、乙螺口 16、17上升,甲螺口 16带着瓶胚39上升离开注塑模具型腔4,乙螺口 17 带着成型瓶子40上升离开甲吹塑模具7或者乙吹塑模具8,在上升过程中,乙螺口 17在开合机构的作用下打开,成型瓶子脱出乙螺口 17由自动取瓶装置取走,再移动装置带动推料板13移动,推料板13带动甲螺口 16及注塑好的瓶胚39移动到甲吹塑模具7或者乙吹塑模具8的上方,乙螺口 17位于注塑模具型腔4的上方,再注塑模具型芯6与注塑模具型腔4 及甲吹塑模具7和乙吹塑模具8合模,推料板13带动甲、乙螺口 16、17下降,乙螺口 17与注塑模具型芯6和注塑模具型腔4配合注塑,甲螺口 16带着注塑好的瓶胚39与甲吹塑模具7或者乙吹塑模具8配合将瓶胚39吹塑成瓶子40,如此周而复始。本方案将甲、乙螺口 16、17连接在推料板13下,推料板13滑动设置在支框12下,由移动装置带动推料板,推料板带动甲、乙螺口 16、17左、右往复移动,有了推料板,甲、乙螺口 16、17在移动过程中非常的平稳,不产生振动,甲、乙螺口 16、17定位准确,生产顺利。所述的推料板13中制有甲组导向孔22和乙组导向孔24,上模板3下连接导向杆23,导向杆23分别与甲组导向孔22和乙组导向孔24相配合,有了导向杆与导向孔相配合,推料板沿导向杆开合模上升和下降定位准确。所述的移动装置包括在推料板13上安装滑块131,支框12底面安装滑条121,支框12的一侧连接移动气缸21,移动气缸21的活塞杆连接推料板13,推料板带动滑块在滑条上往复移动平稳。所述的开合机构包括在导柱2或者下模板两侧安装支架19,导柱2外可有导套18,支架安装在导套上,支架19连接V形插杆31,所述的甲、乙螺口 16、17各自由左半另螺口 161和右半另螺口 171组成,左、右半另螺口 161、171两侧各安装复位弹簧33, 左、右半另螺口 161、171的结合处制有V形缺口 32,V形缺口 32与V形插杆31相配合,开模时由动力带动支框上升,支框带动推料板中的甲、乙螺口上升与V形插杆接触,将左、右半爿螺口打开。 但是也可以由动力带动V行插杆下降将左、右半另螺口打开。复位时推料板下降,带动左、右螺口与V形插杆脱离接触,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左、右半另螺口复位。 所述的自动取瓶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有多种,例如采用机械手取瓶,包括在甲螺口 16和乙螺口 17外侧的支框12下各连接机械手41,机械手41的夹口 42与成型瓶子40相接触,夹住成型瓶子并送出吹塑模具外。或者所述的自动取瓶装置包括在甲螺口 16和乙螺口 17外侧的支框12下各连接吸瓶板51,吸瓶板51与成型瓶子40的底面相接触,吸瓶板51上安有档杆52,档杆52与成型瓶子瓶体相接触,吸瓶板将成型瓶子吸住并送出吹塑模具外,有了档杆,防止成型瓶子在送出时因送出动作的惯性而倾倒。或者所述的自动取瓶装置包括在甲螺口 16和乙螺口 17的一侧或者两侧各自安装气咀61,气咀61与成型瓶子40相对应,由气咀吹气将成型瓶子吹出吹塑模具外,非常简单。所述的甲吹塑模具7和乙吹塑模具8,以及注塑模具型腔4和注塑模具型芯6的模位数为1个或者1个以上,对应的甲螺口 16和乙螺口 17的个数为1个或者1个以上,多个模位生产效率高。
权利要求
1.整体式往复注塑、吹塑成型机,包括安装在注塑机上的下模板(1),下模板(1)经导柱(2)连接上模板(3),下模板上安装注塑模具型腔(4),注塑模具型腔(4)有注塑进料口 (5),上模板(3)下连接注塑模具型芯(6),注塑模具型芯(6)与注塑模具型腔(4)相配合, 在注塑模具型腔(4)的两侧分别设置甲吹塑模具(7)和乙吹塑模具(8),甲、乙吹塑模具 (7,8)的上方各自有甲拉伸机构(9)和乙拉伸机构(10),甲、乙拉伸机构(9,10)由拉伸气缸(11)带动拉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柱(2)中部设置支框(12),支框下滑动设置推料板 (13),推料板(13)中制有甲、乙两组定位孔(14、15),甲、乙定位孔(14、15)下各自连接甲螺口(16)和乙螺口(17),甲、乙螺口(16、17)由移动装置带动往复移动,分别与甲吹塑模具 (7)、乙吹塑模具(8)及注塑模具型腔(4)和注塑模具型芯(6)相配合,甲、乙螺口(16、17) 有开合机构和自动取瓶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往复注塑、吹塑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料板(13) 中制有甲组导向孔(22)和乙组导向孔(24),上模板(3)下连接导向杆(23),导向杆(23) 分别与甲组导向孔(22)和乙组导向孔(24)相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往复注塑、吹塑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装置包括在推料板(13)上安装滑块(131),支框(12)底面安装滑条(121),支框(12)的一侧连接移动油缸(21),移动油缸(21)的活塞杆连接推料板(1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往复注塑、吹塑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合机构包括在导柱(2)或者下模板两侧安装支架(19),支架(19)连接V形插杆(31),所述的甲、乙螺口(16、17)各自由左半爿螺口(161)和右半爿螺口(171)组成,左、右半爿螺口(161、171) 两侧各安装复位弹簧(33),左、右半另螺口(161、171)的结合处制有V形缺口(32),V形缺口(32)与V形插杆(31)相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往复注塑、吹塑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取瓶装置包括在甲螺口(16)和乙螺口(17)外侧的支框(12)下各连接机械手(41),机械手(41) 的夹口(42)与成型瓶子(40)相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往复注塑、吹塑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取瓶装置包括在甲螺口(16)和乙螺口(17)外侧的支框(12)下各连接吸瓶板(51),吸瓶板(51) 与成型瓶子(40)的底面相接触,吸瓶板(51)上安有档杆(52),档杆(52)与成型瓶子瓶体相接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往复注塑、吹塑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取瓶装置包括在甲螺口(16)和乙螺口(17)的一侧或者两侧各自安装气咀(61),气咀(61)与成型瓶子(40)相对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往复注塑、吹塑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甲吹塑模具 (7)和乙吹塑模具(8),以及注塑模具型腔(4)和注塑模具型芯(6)的模位数为1个或者1 个以上,对应的甲螺口(16)和乙螺口(17)的个数为1个或者1个以上。
全文摘要
整体式往复注塑、吹塑成型机,包括下模板,下模板经导柱连接上模板,下模板上安装注塑模具型腔,注塑模具型腔有注塑进料口,上模板下连接注塑模具型芯,注塑模具型芯与注塑模具型腔相配合,在注塑模具型腔的两侧分别设置甲吹塑模具和乙吹塑模具,甲、乙吹塑模具的上方各自有甲拉伸机构和乙拉伸机构,甲、乙拉伸机构由拉伸气缸带动拉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柱中部设置支框,支框下滑动设置推料板,推料板中制有甲、乙两组定位孔,甲、乙定位孔下各自连接甲螺口和乙螺口,甲、乙螺口由移动装置带动往复移动,分别与甲吹塑模具、乙吹塑模具及注塑模具型腔和注塑模具型芯相配合,甲、乙螺口有开合模机构和自动取瓶装置。
文档编号B29C49/32GK102371671SQ20101025611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3日
发明者蔡业 申请人:浙江宏振机械模具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