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油机油路和加热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7839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油机油路和加热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油机油路和加热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冷油机用于产品进行冷却处理,例如在PVC透明膜制造领域中,将PVC透明膜压延出来后,需要通过纯净水定型以获得透明度极高的PVC透明膜。由于PVC透明膜经过纯净水定型后,表面存留了大量的水分,因此需要通过高温将其表面的水分蒸发。另外一方面,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还需要对去除水分后的PVC透明膜迅速冷却处理,然后经过降温处理后加压力收卷,便于运输和存储。另外,在某些应用场合中,也有可能需要直接对产品进行冷却处理。在现有的各种冷却系统中,中国专利CN 202006275U中公开了一种大型立式离心铸造机润滑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成为立式离心铸造机的组成部分。该离心铸造机润滑冷却系统能够通过润滑冷却部件和检测控制部件的工作使轴承室温始终保持在一设定范围内,以解决大型立式离心铸造机因轴承升温过快而不能正常运行的问题。该润滑油路装有油箱、过滤器、泵站、分流阀板、进油管,油箱上液位控制指示器和双金属温度计,过滤器上装有差压发讯器,进油管上装有电接点压力表和流量计,泵站有工作泵站和备用泵站。回油管路中装有回油过滤器、工业冷油机、冷油机供油泵站以及备用的列管式油冷却器和冷却水池。主机轴承室装有测温传感器,随时显示温度。从以上结构可以看出,该冷却系统可以降低轴承室温度,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中国专利CN 2494877Y中公开了一种冷油机,在高温环境下为机械设备在工作时或者连续工作不停机的情况下使用循环润滑油进行冷却。该冷油机主要为解决润滑油在冷却器内冷却至理想温度而设计,包括一冷却器,该冷却器主要由冷却油箱和安装于该冷却油箱之中的油液制冷管组成,该制冷管的两端穿过冷却油箱与汽液分离器、氟利昂压缩机、散热片、单向阀与油液制冷管的另外一端连接。箱体内还装有风扇,冷却油箱上的热油进油口和冷却油出油口分别对接设备润滑冷却系统中的油泵和设备上的润滑油进油口。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希望具有更多形式和功能的冷油机油路和相应的冷却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一方面要提供一种冷油机油路,包括若干中空的冷却轮,还包括流入第一流体的第一管路,以及流出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二管路;所述冷却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另外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本发明另外一方面要提供一种加热冷却装置,其具有上述的冷油机油路。本发明还要提供一种加热冷却装置,包括加热模组、冷却模组和降温模组,其中所述加热模组包括若干中空的冷却轮、与温度为100至200摄氏度的第一流体的入口连通的第一管路和与第一流体的出口连通的第二管路,所述冷却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另外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冷却轮与所述第一管路之间,以及所述冷却轮与所述第二管路之间分别设有开关阀;而且,所述加热模组还包括与第二流体的入口连通的第三管路和与第二流体的出口连通的第四管路,所述冷却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路连通,另外一端与所述第四管路连通;所述冷却轮与所述第三管路之间,以及所述冷却轮与所述第四管路之间均设有开关阀;所述冷却模组包括若干中空的冷却轮、第五管路和第六管路,所述冷却轮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管路和第三管路连通,另外一端与所述第六管路和第四管路连通;所述冷却轮与所述第五管路、第三管路,以及第六管路和第四管路连接的管路上均设有开关阀;所述冷却模组包括若干中空的冷却轮,以及与冷却液的入口连通的第七管路和与冷却液的出口连通的第八管路;所述冷却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七管路连通,另外一端与所述第八管路连通;所述冷却轮与所述第七、第八管路连接的管路上分别设有一开关阀;所述加热冷却装置还包括冷油箱和热交换机,所述冷油箱的入口分别经开关阀与所述第三管路和第五管路连通,出口经过液压泵与所述热交换机的热油入口连接;所述热交换机的冷油出口分别经一开关阀与所述第四管路和第八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和第六管路分别经一开关阀通入所述第一流体,所述第二管路和第五管路分别经一开关阀与外界连通,用于排除经所述冷却轮中流出的第一流体。下面对上述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论述。作为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冷油机油路,包括若干中空的冷却轮,还包括流入第一流体的第一管路,以及流出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二管路;所述冷却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另外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的“管路”和“流体”具有本领域公知的一般含义,即所述“管路”为传送流体的管道。所述的“流体”是气体和液体的总称,由大量的、不断作热运动而且无固定平衡位置的分子构成,其基本特征是没有固定形状和具有流动性。对于冷却轮的外形,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作出任意的变换,在此不作限制,然而,作为一种较佳的选择,该冷却轮的外形可以为圆柱体、多面体等等。上述冷油机油路中,至少两个所述冷却轮首尾连通从而形成一冷却轮组,所述冷油机油路具有若干冷却轮组,各冷却轮组并联于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上,所述第一流体从第一管路分别进入各冷却轮组的冷却轮中,从冷却轮中经所述第二管路流出。当第一流体从冷却轮组的第一个冷却轮进入并充满该冷却轮后,从该冷却轮的另外一端流入与其串联的冷却轮之中并充满该冷却轮,依次顺序直至第一流体充满最后一个串联的冷却轮,从该冷却轮中流出进入第二管路之中。上述第一方面的冷油机油路中,所述冷却轮与所述第一管路之间,以及所述冷却轮与所述第二管路之间分别设有开关阀。优选的,该开关阀可以是电磁阀、液压阀等。上述第一方面的冷油机油路还包括流入第二流体的第三管路和流出第二流体的第四管路;所述冷却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路连通,另外一端与所述第四管路连通;所述冷却轮与所述第三管路之间,以及所述冷却轮与所述第四管路之间分别设有开关阀。当第二流体从冷却轮组的第一个冷却轮进入并充满该冷却轮后,从该冷却轮的另外一端流入与其串联的冷却轮之中并充满该冷却轮,依次顺序直至第二流体充满最后一个串联的冷却轮,从该冷却轮中流出进入第四管路之中。上述第一流体的温度为100至250摄氏度,然而,发明人发现,利用温度为200摄氏度的第一流体,如使用温度为200摄氏度的锅炉导热油进行加热时,能够轻松将产品加热到150摄氏度;所述第二流体的温度为5至20摄氏度,优选为10到15摄氏度,因此,当冷却轮中通过第一流体时,冷却轮可以对其上的物件或者产品进行加热,而当冷却轮中通入第二流体时,冷却轮可以对其上的物件或者产品进行冷却处理。作为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加热冷却装置,具有上述的冷油机油路。上述第二方面的加热冷却装置还包括一热交换机和冷油箱,所述热交换机经开关阀与所述第三管路连接;所述冷油箱经开关阀与所述第四管路连接。作为上述第二方面的进一步改进,该加热冷却装置在所述冷油箱的入口附近的管路处,以及所述热交换机的出口附近的管路处均设有至少一温度保护开关。上述第二方面的加热冷却装置的冷油箱与所述热交换机连接,还包括一设于连接所述冷油箱和所述热交换机的管路上的泵,用于将冷油箱中的流体泵入热交换机中进行冷却降温。所述热交换机包括一中空的壳体和若干相互层叠设置的片状体,所述片状体将所述壳体内的容腔分成若干子空间,相邻的两个子空间中分别通入冷却流体和待冷却的流体。为了提高热交换的效率,形成冷、热流体的对流,冷却流体的流向与待冷却流体的流向相反。例如,所述冷却流体的入口低于其出口,且待冷却的流体的入口高于其出口 ;优选的,所述冷却流体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和顶部,且待冷却的流体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和底部。作为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加热冷却装置,上述片状体为不锈钢钢片,优选为304不锈钢片。该热交换机还包括一用于将所述壳体密封的且采用硅胶材料制作的密封垫片。本发明第三方面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加热冷却装置,包括加热模组、冷却模组和降温模组,其中所述加热模组包括若干中空的冷却轮、与温度为100至200摄氏度的第一流体的入口连通的第一管路和与第一流体的出口连通的第二管路,所述冷却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另外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冷却轮与所述第一管路之间,以及所述冷却轮与所述第二管路之间分别设有开关阀;而且,所述加热模组还包括与第二流体的入口连通的第三管路和与第二流体的出口连通的第四管路,所述冷却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路连通,另外一端与所述第四管路连通;所述冷却轮与所述第三管路之间,以及所述冷却轮与所述第四管路之间均设有开关阀;所述冷却模组包括若干中空的冷却轮、第五管路和第六管路,所述冷却轮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管路和第三管路连通,另外一端与所述第六管路和第四管路连通;所述冷却轮与所述第五管路、第三管路,以及第六管路和第四管路连接的管路上均设有开关阀;所述冷却模组包括若干中空的冷却轮,以及与冷却液的入口连通的第七管路和与冷却液的出口连通的第八管路;所述冷却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七管路连通,另外一端与所述第八管路连通;所述冷却轮与所述第七、第八管路连接的管路上分别设有一开关阀;所述加热冷却装置还包括冷油箱和热交换机,所述冷油箱的入口分别经开关阀与所述第三管路和第五管路连通,出口经过液压泵与所述热交换机的热油入口连接;所述热交换机的冷油出口分别经一开关阀与所述第四管路和第八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和第六管路分别经一开关阀通入所述第一流体,所述第二管路和第五管路分别经一开关阀与外界连通,用于排除经所述冷却轮中流出的第一流体。作为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加热冷却装置,上述冷却模块还包括一模温机,所述模温机分别通过一开关阀与所述第七管路和第八管路连接。术语“模温机”又叫模具温度控制机,最初应用在注塑模具的控温行业。后来随着机械行业的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在模温机一般分水温机、油温机控制的温度可以达到正负O.1度。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加热冷却装置的热交换机包括一中空的壳体和若干相互叠层设置的片状体,所述片状体将所述壳体内的容腔分成若干子空间,相邻的两个子空间分别通入冷却流体和待冷却的流体。在研究过程中,发明人发现所述热交换机中的流量为每小时40立方米将冷却液(如冷却水)将温度为30至40摄氏度的待冷却流体快速降低为10至15摄氏度。作为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加热冷却装置的一种改进,还包括一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冷却装置的控制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第一方面所述的冷油机油路向冷却轮持续通入,以对冷却轮上的产品进行加热或者进行冷却降温,而且通过多个冷却轮首尾连通可以增大加热或者降温的面积。本发明通过第三方面的加热冷却装置可以通过加热模组对产品进行加热,然后经过冷却模组进行冷却,在降温模组中对产品进行进一步降温,例如,可以冷却降温到50度以内在加压力收卷而成的产品。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向加热模组、冷却模组和降温模组中均通入第二流体对产品进行持续冷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热交换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权利要求
1.一种冷油机油路,包括若干中空的冷却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入第一流体的第一管路,以及流出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二管路;所述冷却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另外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路,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冷却轮首尾连通从而形成一冷却轮组,所述冷油机油路具有若干所述冷却轮组,各冷却轮组并联于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上,所述第一流体从第一管路分别进入各冷却轮组的冷却轮中,从冷却轮中经所述第二管路流出。
3.如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油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入第二流体的第三管路和流出第二流体的第四管路;所述冷却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路连通,另外一端与所述第四管路连通;所述冷却轮与所述第三管路之间,以及所述冷却轮与所述第四管路之间分别设有开关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的温度为100至250摄氏度,优选为200摄氏度;所述第二流体的温度为5至20摄氏度,优选为10到15摄氏度。
5.一种加热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冷油机油路,还包括一热交换机和冷油箱,所述热交换机经开关阀与所述第三管路连接;所述冷油箱经开关阀与所述第四管路连接;所述冷油箱与所述热交换机连接,还包括一设于连接所述冷油箱和所述热交换机的管路上的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机包括一中空的壳体和若干相互层叠设置的片状体,所述片状体将所述壳体内的容腔分成若干子空间,相邻的两个子空间中分别通入冷却流体和待冷却的流体。
7.一种加热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模组、冷却模组和降温模组,其中 所述加热模组包括若干中空的冷却轮、与温度为100至200摄氏度的第一流体的入口连通的第一管路和与第一流体的出口连通的第二管路,所述冷却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另外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冷却轮与所述第一管路之间,以及所述冷却轮与所述第二管路之间分别设有开关阀;而且, 所述加热模组还包括与第二流体的入口连通的第三管路和与第二流体的出口连通的第四管路,所述冷却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路连通,另外一端与所述第四管路连通;所述冷却轮与所述第三管路之间,以及所述冷却轮与所述第四管路之间均设有开关阀; 所述冷却模组包括若干中空的冷却轮、第五管路和第六管路,所述冷却轮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管路和第三管路连通,另外一端与所述第六管路和第四管路连通;所述冷却轮与所述第五管路、第三管路,以及第六管路和第四管路连接的管路上均设有开关阀; 所述冷却模组包括若干中空的冷却轮,以及与冷却液的入口连通的第七管路和与冷却液的出口连通的第八管路;所述冷却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七管路连通,另外一端与所述第八管路连通;所述冷却轮与所述第七、第八管路连接的管路上分别设有一开关阀; 所述加热冷却装置还包括冷油箱和热交换机,所述冷油箱的入口分别经开关阀与所述第三管路和第五管路连通,出口经过液压泵与所述热交换机的热油入口连接;所述热交换机的冷油出口分别经一开关阀与所述第四管路和第八管路连通; 所述加热模组、冷却模组和降温模组中的冷却轮至少两个一组形成一冷却轮组; 所述第一管路和第六管路分别经一开关阀通入所述第一流体,所述第二管路和第五管路分别经一开关阀与外界连通,用于排除经所述冷却轮中流出的第一流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模块还包括一模温机,所述模温机分别通过一开关阀与所述第七管路和第八管路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加热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机包括一中空的壳体和若干相互叠层设置的片状体,所述片状体将所述壳体内的容腔分成若干子空间,相邻的两个子空间分别通入冷却流体和待冷却的流体,所述热交换机中的流量为每小时40立方米。
10.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冷却装置的控制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油机油路和具有该冷油机油路的加热冷却装置,该冷油机油路包括若干中空的冷却轮,还包括与第一流体的入口连通的第一管路,以及与第一流体的出口连通的第二管路;所述冷却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另外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冷油机油路向冷却轮持续通入,以对冷却轮上的产品进行加热或者进行冷却降温,而且通过多个冷却轮首尾连通可以增大加热或者降温的面积。
文档编号B29C35/16GK103029240SQ20121043858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6日
发明者李永平 申请人:李永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