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内侧面大角度斜走顶块抽芯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67948阅读:971来源:国知局
注塑模具内侧面大角度斜走顶块抽芯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内侧面大角度斜走顶块抽芯机构,包括外斜顶杆(1)、内斜导杆(2)、平滑轨(3)、斜滑脚(4)、斜滑轨(5)、顶块(6)。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运动死角(自锁)局限的不足,采用“双杆、双滑、比例斜走”的技术方案,使顶块一边随制品前进,一边沿斜线比例斜走抽芯,机构中内斜导杆按θ角比例拖动斜滑轨沿平滑轨上运动的作用,使外斜顶杆、斜滑脚、顶块所构成机构的斜走角度获得更大的适应范围而无死角顾虑,达到了满足任意大角度倒勾特征的注塑件产品脱模的目的,并对于任意大角度倒勾特征的注塑产品的注塑模具的脱模设计,具有普适推广的意义。
【专利说明】注塑模具内侧面大角度斜走顶块抽芯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注射模具的一种脱模抽芯机构,具体是指应用在有倒勾特征的注塑产品的注射模具所使用的一种注塑模具内侧面大角度斜走顶块抽芯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参阅图4,一些具有倒勾特征的注塑件产品在成型脱模时,必须进行内侧面大角度斜走抽芯脱模,现有技术中,参阅图3,如标准件制造商DME、HASCO、MISUM1、正钢等所提供的斜顶块抽芯机构,采用单杆单滑机构实现斜走顶块抽芯,即该机构的斜滑轨5是固定在顶板8上的,只能满足一定范围(O?30° )角度的斜走抽芯,一旦角度超出允许范围30°,这些机构就会出现咬死(自锁)等各种不良现象。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运动死角(自锁)局限的不足,本发明采用“双杆、双滑、t匕例斜走”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内侧面大角度斜走顶块抽芯机构,旨在满足任意大角度倒勾特征的注塑件产品脱模要求的目的。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注塑模具内侧面大角度斜走顶块抽芯机构包括,外斜顶杆、内斜导杆、平滑轨、斜滑脚、斜滑轨、顶块,其中:所述的外斜顶杆为滑动于动模的外斜导孔中的圆柱形杆件,其上端与顶块固定相连,下端与斜滑脚的平上端固定相连,以底端为起点,其轴线向着定模方向与模具轴线向外夹α角;所述的内斜导杆为固定连接于动模与底板之间的圆柱形杆件,其中部穿越顶板,与位于顶板上的斜滑轨的内斜导孔滑动配合,以底端为起点,其轴线向着定模方向与模具轴线向内夹Θ角;所述的平滑轨为固定在顶板的凹槽内的,上端面设有平扣轨的矩形块状构件;所述的斜滑脚为上端平面,下端斜面,斜面端设有斜扣槽的楔形滑块,其斜面与模具横向平面所夹的斜角为β角;所述的斜滑轨为上端斜面,下端平面,其斜面与模具横向平面所夹的斜角为β角,斜面端设有斜扣轨,平面端设有平扣槽的楔形滑块,且楔形大头端上下设有贯通的内斜导孔,斜孔轴线向着定模方向与模具轴线向内夹Θ角;所述的顶块为嵌在动模槽中的,顶部设有塑件制品局部模型的,底部与外斜顶杆的上端固定连接的活动型芯镶件。
[0005]组装(各构件相互位置及关系):
[0006]斜滑轨的平扣槽滑动插入平滑轨的平扣轨连接,其内斜导孔滑动套入内斜导杆,内斜导杆的上端与动模的底部固定连接,内斜导杆的下端与底板固定连接;斜滑脚的斜扣槽滑动插入斜滑轨的斜扣轨连接,斜滑脚的平上端与外斜顶杆的下端固定相连。
[0007]工作原理:
[0008]注塑完成;模具开模后,顶板推动外斜顶杆以及其它塑件顶针向前顶动塑件制品脱模,此时,斜滑轨在随顶板向前移动的同时,受内斜导杆的斜拖作用,同时向模具轴心方向移动;与斜滑轨滑动连接的斜滑脚受斜扣槽轨啮合的作用,产生与向前移动相反的比例后缩运动,并带动外斜顶杆、顶块以相同方式向前移动;受动模的外斜导孔的作用,外斜顶杆上端的顶块在向前移动的同时逐步向外伸开;受上述边前进,边比例后缩和逐步向外伸开运动的叠加作用(该比例与α、β、Θ三个角度有关),顶块的合成运动轨迹为,随着塑件制品同步前进的同时,沿制品底部外缘弯曲面与模具横向平面所夹的斜角(Y角),即内侧面,逐步向外向下退出。
[0009]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机构中内斜导杆按Θ角比例拖动斜滑轨沿平滑轨上运动的作用,使外斜顶杆、斜滑脚、顶块所构成机构的斜走角度获得更大的适应范围而无死角顾虑。
[0010]本发明采用上述“双杆、双滑、比例斜走”的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注塑模具内侧面大角度斜走顶块抽芯机构,使顶块一边随制品前进,一边沿斜线比例斜走抽芯,同时兼顾到大角度倒勾特征的注塑件产品的内钩和弯曲的外缘内侧面脱模的特殊要求,达到了满足任意大角度倒勾特征的注塑件产品脱模的目的;显而易见,本发明的注塑模具内侧面大角度斜走顶块抽芯机构,对于任意大角度倒勾特征的注塑产品的注塑模具的脱模设计,具有普适推广的意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脱模时态局部剖视及其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发明的注塑模具内侧面大角度斜走顶块抽芯机构的脱模时态原理图;
[0013]图3是现有技术的斜走顶块抽芯机构的脱|旲时态原理图;
[0014]图4是大角度倒勾特征的注塑件产品的局部形状及其脱模要求示意图;
[001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求取诸角度参数的几何作图法示意图。
[0016]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0017]图中:外斜顶杆1、内斜导杆2、平滑轨3、斜滑脚4、斜滑轨5、顶块6、动模7、顶板8、底板9、塑件制品10、塑件顶针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阅图1、图2、图5,本发明的一种注塑模具内侧面大角度斜走顶块抽芯机构,包括外斜顶杆1、内斜导杆2、平滑轨3、斜滑脚4、斜滑轨5、顶块6,其中:所述的外斜顶杆I为滑动于动模的外斜导孔中的圆柱形杆件,其上端与顶块固定相连,下端与斜滑脚4的平上端固定相连,以底端为起点,其轴线向着定模方向与模具轴线向外夹ct角;所述的内斜导杆2为固定连接于动模7与底板9之间的圆柱形杆件,其中部穿越顶板8,与位于顶板8上的斜滑轨5的内斜导孔滑动配合,以底端为起点,其轴线向着定模方向与模具轴线向内夹Θ角;所述的平滑轨3为固定在顶板8的凹槽内的,上端面设有平扣轨的矩形块状构件;所述的斜滑脚4为上端平面,下端斜面,斜面端设有斜扣槽的楔形滑块,其斜面与模具横向平面所夹的斜角为β角;所述的斜滑轨5为上端斜面,下端平面,其斜面与模具横向平面所夹的斜角为β角,斜面端设有斜扣轨,平面端设有平扣槽的楔形滑块,且楔形大头端上下设有贯通的内斜导孔,斜孔轴线向着定模方向与模具轴线向内夹Θ角;所述的顶块6为嵌在动模槽中的,顶部设有塑件制品10局部模型的,底部与外斜顶杆I的上端固定连接的活动型芯镶件。[0019]组装(各构件相互位置及关系):
[0020]斜滑轨5的平扣槽滑动插入平滑轨3的平扣轨连接,其内斜导孔滑动套入内斜导杆2,内斜导杆2的上端与动模7的底部固定连接,内斜导杆2的下端与底板9固定连接;斜滑脚4的斜扣槽滑动插入斜滑轨5的斜扣轨连接,斜滑脚4的平上端与外斜顶杆I的下端固定相连。
[0021]工作原理:
[0022]注塑完成;模具开模后,顶板8推动外斜顶杆I以及其它塑件顶针11向前顶动塑件制品10脱模,此时,斜滑轨5在随顶板8向前移动的同时,受内斜导杆2的斜拖作用,同时向模具轴心方向移动;与斜滑轨5滑动连接的斜滑脚4受斜扣槽轨啮合的作用,产生与向前移动相反的比例后缩运动,并带动外斜顶杆1、顶块6以相同方式向前移动;受动模7的外斜导孔的作用,外斜顶杆I上端的顶块6在向前移动的同时逐步向外伸开;受上述边前进,边比例后缩和逐步向外伸开运动的叠加作用(该比例与α、β、Θ三个角度有关),顶块6的合成运动轨迹为,随着塑件制品10同步前进的同时,沿制品底部外缘弯曲面与模具横向平面所夹的斜角U角),即内侧面,逐步向外向下退出。
[0023]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机构中内斜导杆2按Θ角比例拖动斜滑轨5沿平滑轨3上运动的作用,使外斜顶杆1、斜滑脚4、顶块6所构成机构的斜走角度获得更大的适应范围而无死角顾虑。
[0024]α、β、Θ三个角度的选取,参阅图5,根据已知塑件制品底部外缘弯曲面的斜度(Y角)、模具的脱模行程L,考虑到顶杆受力强度,上述诸角的取值范围分别为,a:0?15° 、 β:0 ?25° 、 Θ:0 ?20° 。
【权利要求】
1.注塑模具内侧面大角度斜走顶块抽芯机构,包括外斜顶杆(I)、内斜导杆(2)、平滑轨(3)、斜滑脚(4)、斜滑轨(5)、顶块(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斜顶杆(I)为滑动于动模的外斜导孔中的圆柱形杆件,其上端与顶块固定相连,下端与斜滑脚(4)的平上端固定相连,以底端为起点,其轴线向着定模方向与模具轴线向外夹α角;所述的内斜导杆⑵为固定连接于动模(7)与底板(9)之间的圆柱形杆件,其中部穿越顶板(8),与位于顶板(8)上的斜滑轨(5)的内斜导孔滑动配合,以底端为起点,其轴线向着定模方向与模具轴线向内夹Θ角;所述的平滑轨(3)为固定在顶板(8)的凹槽内的,上端面设有平扣轨的矩形块状构件;所述的斜滑脚(4)为上端平面,下端斜面,斜面端设有斜扣槽的楔形滑块,其斜面与模具横向平面所夹的斜角为β角;所述的斜滑轨(5)为上端斜面,下端平面,其斜面与模具横向平面所夹的斜角为β角,斜面端设有斜扣轨,平面端设有平扣槽的楔形滑块,且楔形大头端上下设有贯通的内斜导孔,斜孔轴线向着定模方向与模具轴线向内夹Θ角;所述的顶块(6)为嵌在动模槽中的,顶部设有塑件制品(10)局部模型的,底部与外斜顶杆(I)的上端固定连接的活动型芯镶件; 斜滑轨(5)的平扣槽滑动插入平滑轨(3)的平扣轨连接,其内斜导孔滑动套入内斜导杆(2),内斜导杆(2)的上端与动模(7)的底部固定连接,内斜导杆(2)的下端与底板(9)固定连接;斜滑脚(4)的斜扣槽滑动插入斜滑轨(5)的斜扣轨连接,斜滑脚(4)的平上端与外斜顶杆(I)的下端固定相连; 所述的α、β、Θ三个角度的选取为,根据已知塑件制品底部外缘弯曲面的斜度(Y角)、模具的脱模行程L,取值范围`分别是,α:0~15°、β:0~25°、Θ:0~20°。
【文档编号】B29C45/40GK103817869SQ201210490390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7日
【发明者】王游 申请人:王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