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状水管浇口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63711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开口状水管浇口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开口状水管浇口套,包括第一浇口套、第二浇口套、第一防水胶圈、第二防水胶圈和主流道;第一浇口套包括一体成型的外柱和第一面板,外柱设有容置槽,第二浇口套包括一体成型的内柱和第二面板,内柱安插在容置槽内,内柱的底部和容置槽之间设有第一防水胶圈,容置槽的顶部和第二面板之间设有第二防水胶圈;内柱的外表面上设有多条凹型运水槽,凹型运水槽与外柱的内壁构成水路通道,第一面板上设有与水路通道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主流道贯穿第一浇口套和第二浇口套上。本实用新型采用直接冷却的方式进行模具冷却,解决了注塑过程中一直被忽视的主流道冷却问题,提高了产品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专利说明】开口状水管浇口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大型冷流道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0002]从现状的注塑模具的结构来看,主流道的四周,也就是浇口套部分往往是蓄熱现象最严重的。这是因为浇口套与高温的注塑机喷嘴直接接触,是模具中最初被注入高温熔融树脂的部位。尤其是遇到薄壁、小型产品的模具,由于难以对浇口套采取冷却措施,主流道部分常常比产品部分更为耗费冷却时间。
[0003]目前模具的冷却系统一般都开在A、B板上,有少数在浇口套上开有冷却系统,但是这些冷却系统通常都只是针对型腔内的冷却。目前为止,业界一直未重视对主流道的冷却,事实上,在整个注塑熔体流动的途径上,主流道温度最高,冷却时间最长,导致注塑成型周期长,此时,高温的主流道会导致其附近熔体温度过高,制品近浇口部位局部收缩大,变形严重,故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对主流道进行合理冷却,可缩短成型周期,减少制品内部及外观缺陷,以降低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上述技术中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对主流道直接冷却的水管浇口套,该水管浇口套的使用,可以缩短成型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口状水管浇口套,包括第一浇口套、第二浇口套、第一防水胶圈、第二防水胶圈和主流道;所述第一浇口套包括一体成型的外柱和第一面板,所述外柱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二浇口套包括一体成型的内柱和第二面板,所述内柱安插在容置槽内,所述内柱的底部和容置槽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一防水胶圈,所述容置槽的顶部和第二面板之间设有第二防水胶圈;所述内柱的外表面上设有多条凹型运水槽,所述凹型运水槽与外柱的内壁构成水路通道,所述第一面板上设有与水路通道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主流道贯穿第一浇口套和第二浇口套上,主流道位于第一浇口套和第二浇口套的轴线上。
[0006]其中,所述第一面板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面板设有与第一螺纹孔一一对应的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通过紧固螺钉连接,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之间设有第三防水胶圈。
[0007]其中,所述第一螺纹孔为通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为盲孔,所述紧固螺钉的尾部穿过通孔后固定在盲孔内。
[0008]其中,所述内柱的凹型运水槽的截面为半圆形。
[0009]其中,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上也设有与水路通道相匹配的螺旋形水路。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口状水管浇口套,在第一浇口套内部设置主流道,第一浇口套的内柱的外表面上设有多条凹型运水槽,凹型运水槽与外柱的内壁构成水路通道,对主流道直接冷却。采用直接冷却的方式进行模具冷却,解决了注塑过程中一直被忽视的主流道冷却问题,有利于缩短制品的成型周期,提高了生产加工的效率,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也减少机床的能源损耗,降低制品浇口附近的局部收缩,减少变形;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加工的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口状水管浇口套的剖面图。
[001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13]11、第一浇口套12、第二浇口套
[0014]13、第一防水胶圈14、第二防水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0016]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口状水管浇口套,包括第一浇口套11、第二浇口套12、第一防水胶圈13、第二防水胶圈14和主流道;第一浇口套11包括一体成型的外柱和第一面板,外柱设有容置槽,第二浇口套12包括一体成型的内柱和第二面板,内柱安插在容置槽内,内柱的底部和容置槽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一防水胶圈13,容置槽的顶部和第二面板之间设有第二防水胶圈14 ;内柱的外表面上设有多条凹型运水槽,凹型运水槽与外柱的内壁构成水路通道,第一面板上设有与水路通道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主流道贯穿第一浇口套11和第二浇口套12上,主流道位于第一浇口套11和第二浇口套12的轴线上。
[00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口状水管浇口套,在第一浇口套11内部设置主流道,第一浇口套11的内柱的外表面上设有多条凹型运水槽,凹型运水槽与外柱的内壁构成水路通道,对主流道直接冷却。采用直接冷却的方式进行模具冷却,解决了注塑过程中一直被忽视的主流道冷却问题,有利于缩短制品的成型周期,减少机床的能源损耗,降低制品浇口附近的局部收缩,减少变形;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加工的效率。
[00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口状水管浇口套,改善浇口套温度,提高产品品质,缩短注塑时间,防止流道拉丝等现象。通过缩短主流道的时间,大大降低了整个产品的注射时间,有利于降低工作成本,达到公司开源节流的号召,另外,该浇口套加工十分方便,无需通过3D打印等高成本技术加工,其加工方法简单,装配方便。
[001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面板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第二面板设有与第一螺纹孔一一对应的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通过紧固螺钉连接,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之间设有第三防水胶圈。具体来说,第一螺纹孔为通孔,第二螺纹孔为盲孔,紧固螺钉的尾部穿过通孔后固定在盲孔内。
[0020]第一浇口套11和第二浇口套12通过紧固螺钉固定连接,而且在连接处设置了第三防水胶圈,能有效保证连接处的密封性。第一防水胶圈13、第二防水胶圈14和第三防水胶圈,能有效防止第一浇口套11和第二浇口套12两者配合通水时溢水。
[0021]在本实施例中,内柱的凹型运水槽的截面为半圆形。将凹形水槽的截面设计为半圆形,此形状的水槽,利于加工,容易生产。当然,这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凹型运水槽的形状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为利于加工的U型槽。
[00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上也设有与水路通道相匹配的螺旋形水路。冷却水同时流过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可提高冷却效果。
[002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开口状水管浇口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浇口套、第二浇口套、第一防水胶圈、第二防水胶圈和主流道;所述第一浇口套包括一体成型的外柱和第一面板,所述外柱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二浇口套包括一体成型的内柱和第二面板,所述内柱安插在容置槽内,所述内柱的底部和容置槽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一防水胶圈,所述容置槽的顶部和第二面板之间设有第二防水胶圈;所述内柱的外表面上设有多条凹型运水槽,所述凹型运水槽与外柱的内壁构成水路通道,所述第一面板上设有与水路通道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主流道贯穿第一浇口套和第二浇口套上,主流道位于第一浇口套和第二浇口套的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状水管浇口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面板设有与第一螺纹孔一一对应的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通过紧固螺钉连接,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之间设有第三防水胶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口状水管浇口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孔为通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为盲孔,所述紧固螺钉的尾部穿过通孔后固定在盲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状水管浇口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柱的凹型运水槽的截面为半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状水管浇口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上也设有与水路通道相匹配的螺旋形水路。
【文档编号】B29C45/27GK204209916SQ201420654863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5日
【发明者】王志伟, 李朝辉, 杜亚飞 申请人:亿和塑胶电子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