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型十字架模具开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7801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飞型十字架模具开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十字架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型十字架模具开模装置。



背景技术:

图1是飞型十字架模具100的示意图。对于这种飞型十字架模具100的开模,存在如下缺陷:首先,尼龙扣树脂开闭器易摩损,对模具定位孔精度要求很高;其次,开模装置的拉杆上面的等高螺丝在开模过程中受拉力的情况下易断裂。

具体地,图2是现有技术的飞型十字架模具开模装置的尼龙扣树脂开闭器200。其中,尼龙扣树脂开闭器200通过与A板导向孔的摩擦力达到延时开模的效果,长时间的运动,尼龙扣树脂开闭器200与导向孔均会受到磨损,导致尼龙扣树脂开闭器200失效,需要经常更换尼龙扣树脂开闭器200。

此外,具体地,图3是现有技术的飞型十字架模具开模装置的等高螺丝300。开模装置的拉杆上面的等高螺丝300在开模时在图中箭头处受力较大,长度较长受力较大,长时间的运动易于损耗断裂,需要进程拆模更换。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内部元件在长时间运动的情况下也不易摩损、不易断裂的飞型十字架模具开模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部元件在长时间运动的情况下也不易摩损、不易断裂的飞型十字架模具开模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飞型十字架模具开模装置,包括:顶部面板、布置在顶部面板下方的口水板、布置在口水板下方的母模板、布置在母模板下方的公模板、布置在公模板下方的方铁、布置在方铁下方的底板;其中,在母模板和公模板之间布置有尼龙扣树脂开闭器;其中,尼龙扣树脂开闭器是一个标准件锁模扣。

优选地,在所述的飞型十字架模具开模装置中,贯穿顶部面板、口水板和母模板布置有拉杆装置,所述拉杆装置包括拉杆件、附接在拉杆件顶部外侧的弹簧、套接至拉杆件顶部内部的螺丝、以及布置在螺丝顶部外侧的衬套。

优选地,在所述的飞型十字架模具开模装置中,尼龙扣树脂开闭器是一个标准件锁模扣。

优选地,在所述的飞型十字架模具开模装置中,锁模扣采用碟形弹片加滚轮式波珠的结构。

优选地,在所述的飞型十字架模具开模装置中,公模板和底板之间布置有顶针面板和顶针底板。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在本发明中,锁模扣采用碟形弹片加滚轮式波珠的结构,在开模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平稳性,长时间运动不易摩损。而且,在本发明中,拉杆装置采用衬套加螺丝与拉杆连接的结构,在开模过程中拉杆受力均匀,不存在产生应力的地方,长时间运动不易断裂。本发明的结构在成型过程中节省的模具维修成本,提高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飞型十字架模具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飞型十字架模具开模装置的尼龙扣树脂开闭器。

图3是现有技术的飞型十字架模具开模装置的等高螺丝。

图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飞型十字架模具开模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飞型十字架模具开模装置的另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注意,表示结构的附图可能并非按比例绘制。并且,附图中,相同或者类似的元件标有相同或者类似的标号。

具体实施方式

图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飞型十字架模具开模装置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飞型十字架模具开模装置的另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如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飞型十字架模具开模装置包括:顶部面板10、布置在顶部面板10下方的口水板20、布置在口水板20下方的母模板30、布置在母模板30下方的公模板40、布置在公模板40下方的方铁50、布置在方铁50下方的底板60。

其中,在母模板30和公模板40之间布置有尼龙扣树脂开闭器90;其中,尼龙扣树脂开闭器90是一个标准件锁模扣。

其中,公模板40和底板60之间布置有顶针面板70和顶针底板80。

而且,贯穿顶部面板10、口水板20和母模板30布置有拉杆装置,所述拉杆装置包括拉杆件11、附接在拉杆件11顶部外侧的弹簧12、套接至拉杆件11顶部内部的螺丝13、以及布置在螺丝13顶部外侧的衬套14。

可以看出,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尼龙扣树脂开闭器90是一个标准件锁模扣,而且拉杆上在的等高螺丝采用衬套与螺丝来取代。

优选地,锁模扣采用碟形弹片加滚轮式波珠的结构,在开模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平稳性,长时间运动不易摩损。

在本发明中,拉杆装置采用衬套加螺丝与拉杆连接的结构,在开模过程中拉杆受力均匀,不存在产生应力的地方,长时间运动不易断裂。本发明的结构在成型过程中节省的模具维修成本,提高的生产效率。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