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中的气辅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7906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注塑模具中的气辅助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研究领域中的一种辅助结构,特别是一种注塑模具中的气辅助结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零配件生产中,前挡侧压条的厚度从一端往另一端逐渐增加,前挡侧压条中厚度最大的位置大于10mm。另外由于前挡侧压条的注塑生产时采用一模两件的,即注塑模具的上模和下模合拢之后形成两个前挡侧压条注塑腔。在产品的注塑成型中,对于一些产品肉厚大的产品,通过采用增加注塑保压使得产品不缩水,注塑完成后,还需要人工检查产品的外表面确保其质量问题。为了保证产品表面不缩水,注塑保压过大后,产品毛边严重,产品缩水还不易控制,产品刮毛边加大了人员操作,同而增加了人员,产品不良偏高,注塑产能偏低。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减少产品肉厚大缩水问题、降低产品不良率的注塑模具中的辅助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中的气辅助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注塑模具中的气辅助结构,包括布置在下模仁的两个进气孔,每一个所述进气孔分别直接或者间接连通一个前挡侧压条注塑腔,所述进气孔的出口端位于其所在的前挡侧压条注塑腔最厚处,每个进气孔的进口端分别通过进气管和进气阀与氮气供应装置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管的一端平行穿入下模仁内部后与进气孔连接,进气管的另一端穿出下模仁后固定在下模仁的侧端面,所述进气阀和进气管之间安装有泄压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孔的出口端前侧布置有模具镶块,所述模具镶块将进气孔的出口端部分或者全部遮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孔的出口端布置有直径依次增大的第一锥形孔、第二锥形孔以及第三锥形孔,所述第一锥形孔上任一截面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进气孔的直径,所述模具镶块将进气孔的出口端、第一锥形孔、第二锥形孔以及第三锥形孔部分或者全部遮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注入氮气时,通入所述进气口的氮气依次经由进气孔、第一锥形孔、第二锥形孔以及第三锥形孔的未遮挡部分或/和进气孔和模具镶块之间的间隙进去前挡侧压条注塑腔,氮气排出时,前挡侧压条注塑腔的氮气经由第三锥形孔、第二锥形孔、第一锥形孔以及进气孔的未遮挡部分或/和进气孔和模具镶块之间的间隙排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安装在下模仁侧端面的延时控制器,所述延时控制器通过电线分别与进气阀和泄气阀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管中伸入下模仁内部的一端布置有外径比进气孔的内径小的锥形连接管,进气管余下部分的外径大于进气孔的内径,所述锥形连接管过盈安装在进气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每一个前挡侧压条注塑腔最厚处布置一个进气孔,注塑时,先注入一定时间的塑料后,通过进气阀、进气管和进气孔往前挡侧压条注塑腔最厚处注入氮气,并且上模往下提高模具保压的压力,通过氮气的压力和保压的压力双层作用下,降低模具保压的压力值,减少注塑件出现毛边的现象,也保证前挡侧压条肉厚大位置的缩水状态,注塑过程稳定,产品外观缩水易控制,进而降低产品的不良率。由于毛边现象的减少,降低操作人员的去毛边的工序,减少其工作量,进而提高生产率。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前挡侧压条的注塑生产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下模仁上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前挡侧压条注塑腔上时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双点划线圆所框选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

参照图1~图3, 注塑模具中的气辅助结构,包括布置在下模仁的两个进气孔1,每一个所述进气孔1分别直接或者间接连通一个前挡侧压条注塑腔,所述进气孔1的出口端位于其所在的前挡侧压条注塑腔最厚处,进气孔1的出口端位于其所在的前挡侧压条注塑腔最厚处中央位置,便于氮气将其压力均匀布置在注塑件的外表面上,减少注塑件该处外表面各处的缩水情况,每个进气孔1的进口端分别通过进气管和进气阀2与氮气供应装置连接。

通过在每一个前挡侧压条注塑腔最厚处布置一个进气孔1,上模和下模合拢后,注塑时,先注入一定时间的塑料后,通过进气阀2、进气管和进气孔1往前挡侧压条注塑腔最厚处注入氮气,并且上模往下提高模具保压的压力,通过氮气的压力和保压的压力双层作用下,降低模具保压的压力值,减少注塑件出现毛边的现象,也保证前挡侧压条肉厚大位置的缩水状态,注塑过程稳定,产品外观缩水易控制,进而降低产品的不良率。由于毛边现象的减少,降低操作人员的去毛边的工序,减少其工作量,进而提高生产率。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气管的一端平行穿入下模仁内部后与进气孔1连接,进气管的另一端穿出下模仁后固定在下模仁的侧端面,所述进气阀2和进气管之间安装有泄压阀。进气时,泄压阀处于关闭状态,打开进气阀2后,氮气经进气阀2、进气管和进气孔1进入其所在的前挡侧压条注塑腔最厚处。进气孔1也是泄气孔。泄压时,关闭进气阀2,泄压阀打开,前挡侧压条注塑腔中的氮气进进气孔1、进气管和泄压阀排出。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气孔1的出口端前侧布置有模具镶块3,所述模具镶块3将进气孔1的出口端部分或者全部遮挡。注入氮气时,通入所述进气口的氮气依次经由进气孔1的未遮挡部分或/和进气孔1和模具镶块3之间的间隙进去前挡侧压条注塑腔,氮气排出时,前挡侧压条注塑腔的氮气经由进气孔1的未遮挡部分或/和进气孔1和模具镶块3之间的间隙排出。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气孔1的出口端布置有直径依次增大的第一锥形孔11、第二锥形孔12以及第三锥形孔13,所述第一锥形孔11上任一截面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进气孔1的直径,所述模具镶块3将进气孔1的出口端、第一锥形孔11、第二锥形孔12以及第三锥形孔13部分或者全部遮挡。直径依次增大的第一锥形孔11、第二锥形孔12以及第三锥形孔13便于从进气孔1进来的氮气快速扩散到注塑件的相应的外表面后,对注塑件的相应的外表面施加压力,减少其出现缩水的现象。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注入氮气时,通入所述进气口的氮气依次经由进气孔1、第一锥形孔11、第二锥形孔12以及第三锥形孔13的未遮挡部分或/和进气孔1和模具镶块3之间的间隙进去前挡侧压条注塑腔,氮气排出时,前挡侧压条注塑腔的氮气经由第三锥形孔13、第二锥形孔12、第一锥形孔11以及进气孔1的未遮挡部分或/和进气孔1和模具镶块3之间的间隙排出。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安装在下模仁侧端面的延时控制器,所述延时控制器通过电线分别与进气阀2和泄气阀连接。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气管中伸入下模仁内部的一端布置有外径比进气孔1的内径小的锥形连接管,进气管余下部分的外径大于进气孔1的内径,所述锥形连接管过盈安装在进气孔1中。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的过程,

1.将2LX前挡侧压条产品模具固定于注塑机台,进气阀2通过管道连接好氮气供应装置后,泄压阀也通过管道连接氮气供应装置的回收端;

2.按照注塑成型工艺参数进行注塑,设定好模具吹气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及根据工艺参数射胶段进行设置每段吹气的速度及压力;

3. 进行正常注塑启动,注塑射胶到一定时间后,氮气供应装置自动启动吹气,延时控制阀控制进气阀2打开,通入所述进气口的氮气依次经由进气孔1、第一锥形孔11、第二锥形孔12以及第三锥形孔13的未遮挡部分或/和进气孔1和模具镶块3之间的间隙进去前挡侧压条注塑腔,同而射胶持续进行到设定时间终止,吹气时间为设定吹气终止时间停止吹气,同而使产品中心为空心,使产品表面不产生缩水。

4. 完成射胶及吹气,产品冷却完,延时控制阀控制进气阀2关闭,泄压阀打开,前挡侧压条注塑腔的氮气经由第三锥形孔13、第二锥形孔12、第一锥形孔11以及进气孔1的未遮挡部分或/和进气孔1和模具镶块3之间的间隙排出,自动开模,并取出产品,完成产品生产。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