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内外涂非标钢塑复合管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0461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生产内外涂非标钢塑复合管的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塑复合管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内外涂非标钢塑复合管的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钢塑复合管行业对钢管直径小于DN200mm、长度小于1300mm生产内外涂PE粉末或EP粉末的钢塑复合管,基本是取长度定尺6000mm的内外涂塑复合管成品锯截而成。这些产品一般用于企业质量检验部门和送国家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内外涂塑复合管的涂层对钢管产生的附着力,一旦检验不合格,该批量生产的内外涂塑管就要报废,企业就遭受经济损失,GB/T28897—2012《钢塑复合管》标准里部分检验要求:1.压扁试验/管长50mm;2.弯曲试验/管长1200mm;3.冲击试验/管长100mm;4.高温试验/管长100mm,附着力试验/管长100mm。所有这些检验都与PE粉末或EP粉末对钢管的附着力有关联,现在国内钢塑复合管行业一般不配套生产粉末,企业所需的粉末均是外购。市场上有进口粉末,但价格高且货源供应不稳定,企业一般不选用。国产粉末品牌多,如何选择出适合企业自己的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用的粉末,就需要企业在批量生产前做好选择适合自己用的品牌粉末的准备工作,而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生产内外涂非标钢塑复合管的设备,能够适应企业在批量生产前选择粉末先做样管实验,检验粉末对钢管的附着力附合GB/T28897—2012标准要求,减少甚至杜绝废品,满足企业能稳定地生产出合格的内外涂复合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生产内外涂非标钢塑复合管的设备,包括进气管、阀门、压力表、底板、气罐、多孔板、粉桶及桶盖,所述气罐设置在底板的上方,进气管与气罐连通,阀门与压力表均设置在进气管上,所述粉桶与气罐通过多孔板相连接,粉桶为圆柱形,粉桶内装载有PE或EP粉末,桶盖安装在粉桶的顶端。

进一步的,所述多孔板为带通孔的网状通透板,通孔直径小于粉桶内装载的PE或EP粉末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粉桶包括上粉桶及下粉桶,所述上粉桶与下粉桶通过一可拆卸的法兰盘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粉桶的直径至少大于钢管直径10cm以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用于生产内外涂非标钢塑复合管的设备,能够根据生产需要选择适合自身工艺技术及设备的PE或EP粉末,适应企业在批量生产前选择粉末先做样管实验,减少甚至杜绝因粉末不对口而产生的质量亊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生产内外涂非标钢塑复合管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生产内外涂非标钢塑复合管的设备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生产内外涂非标钢塑复合管的设备,包括进气管1、阀门2、压力表3、底板4、气罐5、多孔板6、粉桶7及桶盖8,所述气罐5设置在底板4的上方,进气管1与气罐5连通,阀门2与压力表3均设置在进气管1上,所述粉桶7与气罐5通过多孔板6相连接,粉桶7为圆柱形,粉桶7内装载有PE或EP粉末,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身工艺技术及设备在粉桶7内放置PE或EP粉末,减少甚至杜绝因粉末不对口而产生的质量亊故,桶盖8安装在粉桶7的顶端。

所述多孔板6为带通孔的网状通透板,通孔直径小于粉桶内装载的PE或EP粉末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粉桶7包括上粉桶71及下粉桶72,所述上粉桶71与下粉桶72通过一可拆卸的法兰盘9连接,当生产长度500mm以下的管体时用下粉桶72,生产长度500mm-1300mm的管体时则上粉桶71与下粉桶72同时使用。

为防止钢管与粉桶7内壁接触影响粉末附着效果,所述粉桶7的直径至少大于钢管直径10cm以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备生产流程如下:经过压缩的空气进入到进气管1后,打开调节阀门2进入到压罐5,压罐5内的气压通过多孔板6进入到粉桶7里的PE或EP粉,粉末获得充分的流化,然后把已预热的钢管垂直放进桶内,按设定时间取出,再将钢管送固化即完成生产,可以进入下工序检验。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用于生产内外涂非标钢塑复合管的设备,能够根据生产需要选择适合自身工艺技术及设备的PE或EP粉末,适应企业在批量生产前选择粉末先做样管实验,减少甚至杜绝因粉末不对口而产生的质量亊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径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