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机用射胶压力双比例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8695阅读:1119来源:国知局
注塑机用射胶压力双比例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机用射胶压力双比例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注塑机的射胶压力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直接影响注塑制品的产品质量,因此提高射胶压力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对提升注塑机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伺服电机驱动油泵控制技术因为具有节能效果好,速度控制精准等优点,一经推出即获得了广泛应用,成为注塑机油泵电机组件的主流配置方案。但是该控制技术也存在较大的技术缺陷,由于伺服电机驱动油泵控制技术是通过油泵的正反转来实现系统压力的增压和泄压;然而油泵电机组件自身质量较大,因而其转动惯量较大,压力的响应速度相对较慢。相比之下,如果采用插装阀和比例压力阀来控制压力,因插装阀和比例溢流阀结构尺寸小而惯量也较小,因而此对压力的响应速度也较快。其次,伺服电机驱动油泵控制技术是通过油泵的反转来实现泄压,这不仅泄压慢,而且由于大部分油泵都不适合于反转工况,这会造成油泵容易产生气蚀等损伤,大大缩短油泵电机组件的使用寿命。

采用伺服电机油泵组控制压力的做法,使射胶压力控制由泵控改为阀控,这能弥补采用伺服电机油泵组控制压力造成压力响应慢,控制精度低的缺点,提高射胶压力控制响应速度和精度。同时能降低伺服油泵电机组件的反转冲击,延长油泵电机组件的使用寿命。

因此,目前的控制方式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压力响应快、射胶压力控制精度高的注塑机用射胶压力双比例控制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注塑机用射胶压力双比例控制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油泵电机组件、射胶进油插装阀、射胶回油插装阀和射胶压力双比例控制组件,及分别连接射胶进油插装阀和射胶回油插装阀的射胶油缸;油泵电机组件、射胶回油插装阀和射胶压力双比例控制组件分别连接油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射胶压力双比例控制组件包括低压比例溢流阀、方向控制阀和高压比例溢流阀,低压比例溢流阀两端分别连接方向控制阀和油箱组件,高压比例溢流阀两端分别连接方向控制阀和油箱组件,射胶回油插装阀连接方向控制阀。

低压比例溢流阀的进油端连接方向控制阀的B端,高压比例溢流阀的进油端连接方向控制阀的A端,射胶回油插装阀的出油端连接方向控制阀的P端,方向控制阀的T端连接油箱组件。

所述油泵电机组件包括油泵和电机,油泵通过法兰与电机连接。

所述油泵为定量柱塞泵。

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射胶压力双比例控制组件对注塑机的射胶压力进行控制,具体是通过高压比例溢流阀实现压力控制。本结构替代了传统采用伺服电机油泵组控制压力的做法,使射胶压力控制由泵控改为阀控,弥补了采用伺服电机油泵组控制压力造成压力响应慢,控制精度低的缺点,提高射胶压力控制响应速度和精度。同时能降低伺服油泵电机组件的反转冲击,延长油泵电机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油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本注塑机用射胶压力双比例控制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油泵电机组件1、射胶进油插装阀2、射胶回油插装阀3和射胶压力双比例控制组件4,及分别连接射胶进油插装阀2和射胶回油插装阀3的射胶油缸5;油泵电机组件1、射胶回油插装阀3和射胶压力双比例控制组件4分别连接油箱组件6;所述射胶压力双比例控制组件4包括低压比例溢流阀4.1、方向控制阀4.2和高压比例溢流阀4.3,低压比例溢流阀4.1两端分别连接方向控制阀4.2和油箱组件6,高压比例溢流阀4.3两端分别连接方向控制阀4.2和油箱组件6,射胶回油插装阀3连接方向控制阀4.2。

进一步说,低压比例溢流阀4.1的进油端连接方向控制阀4.2的B端,高压比例溢流阀4.3的进油端连接方向控制阀4.2的A端,射胶回油插装阀3的出油端连接方向控制阀4.2的P端,方向控制阀4.2的T端连接油箱组件6。

进一步说,所述油泵电机组件1包括油泵1.1和电机1.2,油泵1.1通过法兰与电机1.2连接。

进一步说,所述油泵1.1为定量柱塞泵。

进一步说,所述电机1.2为伺服电机。

工作原理:

射胶油缸5的射胶压力主要由高压比例溢流阀4.3来控制,熔胶背压压力由低压比例溢流阀4.1来控制。具体是:射胶时,油泵电机组件1输出的压力油经射胶进油插装阀2,再进入射胶油缸5,此时,射胶回油插装阀3的控制口通过方向控制阀4.2与高压比例溢流阀4.3相连接,因此,通过设定高压比例溢流阀4.3的压力就可以设定射胶回油插装阀3的溢流压力,从而控制射胶油缸5的压力。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