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机螺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7097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机螺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注塑机螺杆。



背景技术:

随着塑料制品市场的环境变化,成本控制意识在企业中也是与日俱增,导致其在产品设计时考虑轻量化、结构简易化、从而导致对注塑机的高压力需求越来越大。螺杆是注塑机中直接承受高压的部分,如果螺杆强度低,例如38CrMoAl或42CrMoA等小企业常用低成本材料,容易导致螺杆压弯压变形,最终影响制品的成品率,而采用高强度材料如D2、SKD61等工具钢或粉末钢,则成本较高,小企业较难承受。传统螺杆、介子靠螺杆头拧入螺杆螺纹孔后一起压牢这样的结构对于介子与螺杆接触的两个端面的平行度要求很高,如平面度加工不好,原整个面受力变成了小面积接触或线接触,高压注射时会促使局部压应力过大,超过螺杆材料的屈服强度,从而导致变形。螺杆端面变形后塑料就容易藏在缝隙中,时间一长就容易导致发黄发黑,陆续带入透明、白色、浅色制品中后,就会导致制品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机螺杆,节省螺杆成本的同时增加其抗压和抗变形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新的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机螺杆,包括螺杆本体和依次连接在所述螺杆本体一侧端部的介子、止逆环和螺杆头,所述螺杆本体与所述介子上设置有使介子的轴心和螺杆本体的轴心处于同一轴心位置的定位结构,所述螺杆本体与介子在定位之后通过焊接固定,螺杆头包括外径大于止逆环内径的挤压头和直径小于挤压头的接插杆,所述螺杆本体相对螺杆头的端部设有接插孔,所述接插杆穿过止逆环之后过盈配合穿入所述接插孔并将止逆环和介子压紧。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介子和螺杆定位后焊接成一体结构,注射时直接将压力施加给介子,只要介子为屈服强度较高的材质,而螺杆本体的材质对屈服强度的要求较低,可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介子的焊接面设有多个等距环状间隔分布的凸起,所述螺杆与所述介子焊接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凸起相对的凹面,所述凸起与所述凹面卡合,所述螺杆本体与介子在定位之后通过焊接固定。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该设计定位方便,只要将其中一个凸起和凹槽相对后,其它凸起和凹槽均相对,可直接卡合进行焊接,焊接接口平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介子的焊接面设有圆形凸环,所述螺杆与所述介子焊接面设有与所述圆形凸环相卡合的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凸环和所述圆形凹槽卡合,所述螺杆本体与介子在定位之后通过焊接固定。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该设计直接将圆形凸环和圆形凹槽相卡和,达到定位后焊接,焊接接口平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杆本体从末端向所述螺杆头方向依次包括入料段、压缩段和均化段,所述螺杆本体各段表面设有深浅不一的螺纹槽。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由螺纹槽布设的不同来区分螺杆的不同段。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纹槽设置密度为入料段小于压缩段小于均化段。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螺杆本体在推料过程中,各段承受的压力不同,越靠近螺杆头所承受的压力越大,故在螺杆带螺纹槽后的直径相同情况下,螺纹槽密度越大强度越大,所能承受的压力越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纹槽的设置深度为入料段大于压缩段大于均化段。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纹槽从入料段至均化段由深至浅的设计,使螺杆本体得到一个合适的压缩比,从而使熔融的塑料在螺槽内加快推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入料段与所述均化段的螺纹槽深度固定不变,所述压缩段的螺纹槽沿所述入料段至所述均化段逐渐逐渐变浅。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压缩段在整个螺杆本体中起到将塑料原料进行熔融、混炼、剪切压缩与加压排气,塑料在此段进行熔解,体积减小,从而此段的压缩比尤为重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杆杆体本体表面涂覆有氧化锆陶瓷涂层。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氧化锆陶瓷涂层硬度高,能耐2500度的高温,隔热性能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陶瓷涂层厚度为0.05-1毫米等。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氧化锆陶瓷涂层在0.05-1毫米的厚度就具有非常良好的耐温性和高硬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杆本体的材料采用38CrMoAl或42CrMoA,所述介子的材料采用D2或SKD61。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38CrMoAl或42CrMoA材质成本低,螺杆和介接后,受力部为变为介子,对螺杆的材质要求降低,使得整体造价降低,D2或SKD61该材质屈服强度较高,与螺杆焊接后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不变形。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优点为:采用介子和螺杆定位后焊接的工艺,使直接施加于螺杆端面的压力改为施加在介子端面,螺杆采用低成本屈服强度较低的材料,介子的材料采用屈服强度较高的材料,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加抗压能力和强度,螺杆表面根据螺杆各段作用不同进行深度和密度不同的螺纹槽结构设计,设计出较合适的压缩比,螺杆表层涂覆有厚度为0.05-0.1毫米的氧化锆陶瓷涂层,具有良好的耐温性和高硬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1中一种注塑机螺杆的截面视图;

图2为本实施例1中介子与螺杆本体的定位结构的截面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2中介子与螺杆本体的定位结构的截面视图;

图4为本实施例3中一种注塑机螺杆的截面视图。

图中:1、螺杆本体;101、圆形凹槽;102、螺纹槽;103、均化段;104、压缩段;105、入料段;106、凹面;2、介子;201、圆形凸环;202、凸起;3、止逆环;4、螺杆头;5、挤压头;6、接插杆;7、接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和图2所示,一种注塑机螺杆,包括螺杆本体1和依次连接在所述螺杆本体1一侧端部的介子2、止逆环3和螺杆头4,该介子2的焊接面设有圆形凸环201,螺杆本体1与该介子2焊接面设有与圆形凸环201相卡合的圆形凹槽101,该圆形凸环201和圆形凹槽101卡合,所述螺杆本体1与介子2在定位之后通过焊接固定,螺杆头4包括外径大于止逆环3内径的挤压头5和直径小于挤压头的接插杆6,所述螺杆本体1相对螺杆头4的端部设有接插孔7,所述接插杆6穿过止逆环3之后过盈配合穿入所述接插孔7并将止逆环3和介子2压紧。介子2的材料采用D2或SKD61,螺杆本体1的材料采用38CrMoAl或42CrMoA。

本实施例将螺杆本体1与介子2在定位之后通过焊接固定,使焊接面更加平整,焊接后将施加在螺杆端面的力转接到介子2表面,介子2的材料采用屈服强度高的D2或SKD61,而螺杆本体1只要采用低成本屈服强度相对较低的38CrMoAl或42CrMoA,就能达到整体较强的屈服强度,节省了成本,焊接后可以避免螺杆端面变形导致的发黄发黑,从而带入透明、白色、浅色制品中后导致制品报废的情况发生。

实施例2

参照图1和图3所示,一种注塑机螺杆,包括螺杆本体1和依次连接在所述螺杆本体1一侧端部的介子2、止逆环3和螺杆头4,该螺杆本体1与介子2的连接方式为定位后焊接,该介子2的焊接面设有多个等距环状间隔分布的凸起202,螺杆与介子2焊接的端面上设有与凸起202相对的凹面106,凸起202与凹面106卡合,所述螺杆本体1与介子2在定位之后通过焊接固定,螺杆头4包括外径大于止逆环3内径的挤压头5和直径小于挤压头5的接插杆6,所述螺杆本体1相对螺杆头4的端部设有接插孔7,所述接插杆6穿过止逆环3之后过盈配合穿入所述接插孔7并将止逆环3和介子2压紧,介子2的材料采用D2或SKD61,螺杆本体1的材料采用38CrMoAl或42CrMoA。

本实施例将螺杆本体1与介子2在定位之后通过焊接固定,使焊接面更加平整,焊接后将施加在螺杆端面的力转接到介子2表面,介子2的材料采用屈服强度高的D2或SKD61,螺杆本体1只要采用低成本屈服强度相对较低的38CrMoAl或42CrMoA,就能达到整体较强的屈服强度,节省了成本,焊接后可以避免螺杆端面变形导致的发黄发黑,从而带入透明、白色、浅色制品中后导致制品报废的情况发生。

实施例3

参照图4所示,一种注塑机螺杆,包括螺杆本体1和依次连接在所述螺杆本体1一侧端部的介子2、止逆环3和螺杆头4,该螺杆本体1与介子2的连接方式为定位后焊接,焊接方式可参照实施例1和实施例2,螺杆本体1从其末端向螺杆头4方向依次包括入料段105、压缩段104和均化段103,螺杆本体1各段表面设有深浅不一的螺纹槽102,螺纹槽102设置密度为入料段105小于压缩段104小于均化段103;螺纹槽102的设置深度为入料段105大于压缩段104大于均化段103;入料段105与均化段103的螺纹槽102深度固定不变,压缩段104的螺纹槽102沿入料段105至均化段103逐渐逐渐变浅,螺杆表层涂覆有厚度为0.05-0.1毫米的氧化锆陶瓷涂层,介子2的材料采用D2或SKD61,螺杆本体1的材料采用38CrMoAl或42CrMoA。

本实施例将螺杆本体1与介子2在定位之后通过焊接固定,使焊接面更加平整,焊接后将施加在螺杆端面的力转接到介子2表面,介子2的材料采用屈服强度高的D2或SKD61,而螺杆本体1的材料只要采用低成本屈服强度相对较低的38CrMoAl或42CrMoA,就能达到整体较强的屈服强度,节省了成本,焊接后可以避免螺杆端面变形导致的发黄发黑,从而带入透明、白色、浅色制品中后导致制品报废的情况发生,螺纹槽102密度和深度的设计更好地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加强了螺杆本体1的强度,在螺杆表层涂覆氧化锆陶瓷涂层,在厚度极薄时就能产生良好的耐温性和高硬度,并且可以起到防腐蚀的作用。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