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位注胶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3984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位注胶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位注胶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现代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对大型高性能诊断及治疗设备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特别是引入计算机技术后使高档医疗设备又上新台阶。放射诊断及治疗设备正朝着放射剂量小和成像分析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这些医疗设备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放射量尽可能小,以尽量减少患者及医护人员受辐射的危害。

核磁共振成像是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的安全、快速、准确的临床诊断方法。随着超导、低温、磁体、射频及计算机图像处理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成像已成为当今医学领域最先进的诊断设备之一。由于超导磁体要求在超低温环境中使用(-267.8℃),对连接部件在该温下的强度、刚度、抗冲击性及其稳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传统金属材料部件已不能满足要求。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强度高、重量轻、抗冲击、耐低温等特性,从而成为核磁共振成像设备连接部件的不二选择。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产核磁共振成像设备迅速发展,而作为核心部件之一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悬挂环却依赖进口。医疗器械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悬挂环作为主承力件,是核磁成像设备的核心部件之一,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在成品碳环的使用过程中会在碳环上设置铜带做连接或其他的作用,目前,铜带与碳环通过注胶连接,而通过手动的注胶一方面加工效率比较低下,另一方面也无法保证注胶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位注胶模具,具体是一种将碳环定位、使之与缠绕在碳环上的铜带通过注胶方式进行连接的模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定位注胶模具,包括用于固定碳环的固定组件、用于对碳环和铜带进行注胶的注胶组件,所述的固定组件包括两块定位板,所述的定位板具有与碳环端部相匹配的第一定位部,碳环两端部分别固定在两块所述的定位板的第一定位部上,所述的注胶组件位于两块所述的定位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定位部为从所述的定位板表面向上凸出的凸部,碳环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的凸部的外周。

优选地,所述的固定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两块所述的定位板之间的定位块,所述的定位块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碳环的中部固定在所述的定位块的第二定位部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定位部为从所述的定位块表面向下形成的凹槽,碳环的中部固定在所述的凹槽内。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定位块设置有一块。

优选地,所述的注胶组件包括下压块、设置在所述的下压块上用于放置碳环和铜带的置放组件、设置在所述的置放组件上的上压块,所述的下压块、置放组件围合成用于连接碳环和铜带的注胶空间,所述的下压块上开设有注胶口,所述的注胶口与注胶空间相连通。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专用的固定组件、注胶组件对碳环进行固定后,使其和铜带进行注胶连接,模具本身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能够有效提高碳环和铜带的注胶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附图2为本实施例的主视图;

附图3为本实施例中注胶组拆分状态示意图。

其中:1、定位板;10、凸部;2、定位块;20、凹槽;3、下压块;30、注胶口;4、上压块;50、前挡块;51、后挡块;52、上挡块;53、左支撑块;530、左支撑部;54、右支撑块;540、右支撑部;6、前挡板;7、后挡板;8、碳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的一种定位注胶模具,包括用于固定碳环8的固定组件、用于对碳环8和铜带进行注胶的注胶组件。以下对两个组件做具体介绍:

固定组件包括两块定位板1,定位板1具有与碳环8端部相匹配的第一定位部,碳环8两端部分别固定在两块定位板1的第一定位部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为从定位板1表面向上凸出的凸部10,碳环8两端分别套设在凸部10的外周。

固定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两块定位板1之间的一块定位块2,定位块2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碳环8的中部固定在定位块2的第二定位部上。在本实施李忠:第二定位部为从定位块2表面向下形成的凹槽20,碳环8的中部固定在凹槽20内。

这样,通过两端的定位板1、中间的定位块2,将碳环8固定,并与放置平面之间形成一端距离。

如图3所示:注胶组件包括下压块3、设置在下压块3上用于放置碳环和铜带的置放组件、设置在置放组件上的上压块4,下压块3、置放组件围合成用于连接碳环和铜带的注胶空间,下压块3上开设有注胶口30,注胶口30与注胶空间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置放组件包括支撑组件、前挡块50、后挡块51以及上挡块52,具体的说:支撑组件包括用于支撑碳环的左支撑块53、右支撑块54,左支撑块53具有呈L型的左支撑部530,右支撑部54具有呈L型的右支撑部540,后挡块51与左支撑部530、右支撑部540之间形成U型的空间。

前挡块50设置在左支撑块530、右支撑块540之间,上挡块52压在放置在左支撑块53、右支撑块54上的碳环和铜带上方,下压块3、上挡块52、前挡块50以及后挡块51围合成注胶空间。

此外,模具还包括前挡板6、后挡板7,前挡板6、后挡板7分别连接在下压块3的前部和后部,置放组件位于下压块3上、前挡板6和后挡板7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下压块3、上压块4、前挡块50、后挡块51、左支撑块53、右支撑块54、前挡板6、后挡板7上均开设有用于进行连接的连接孔。

使用时先将后挡块51、左支撑块53、右支撑块54先固定到下压块3上形成U型的空间,将前挡块50固定在下压块上并位于左支撑块53、右支撑块54之间;将缠绕铜带的碳环8放置在U型空间内,将上挡块52压在左支撑块53、右支撑块54之间的碳环8上;将上压块4压在整个置放组件上并与置放组件固定;最后将前挡板6、后挡板7固定到下压板上;从注胶口30箱注胶空间进行注胶,使碳环8与铜带之间通过注胶块实现连接。取出时,依次拆下各压块、挡块即可。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