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漆治具上连接板块注塑成型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7015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喷漆治具上连接板块注塑成型用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涉及一种喷漆治具上连接板块注塑成型用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键帽喷漆一般是将键帽安装在喷漆治具上,然后通过喷漆机对治具上的键帽进行喷漆作业,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键帽喷漆用治具,该治具包括基板以及多块由塑胶材料制成的连接板块1,连接板块1根据形状的不同可分为第一板块101和第二板块102,第一板块101和第二板块102的下表面都一体成型有定位柱103,定位柱103与基板上的插接孔插接配合,可将第一板块101和第二板块102拼接插装在基板上,一般第一板块101和第二板块102均由注塑模具注塑生产出来,现有的注塑模具包括用于第一板块101成型的注塑型腔和注塑型芯,合模时,型腔和型芯相配合,将注塑料注塑到型腔和型芯配合形成的注塑腔内,从而注塑成型出上述第一板块101。

然而,现有的用于注塑生产上述第一板块101和第二板块102的注塑模具,第一板块101和第二板块102都是由独立分开的两个模具注塑出来的,由于每一台注塑模具的型腔只有一个,每一次注塑仅能注塑出一块连接板块1,这样导致连接板块1的生产效率比较低,不利于连接板块1的量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漆治具上连接板块注塑成型用模具,使注塑模具的生产效率提升一倍,本实用新型可用于连接板块的批量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喷漆治具上连接板块注塑成型用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下模具上设置有第一型芯,所述上模具上设置有与第一型芯相配合的第一型腔,所述第一型芯与所述第一型腔之间形成有用于第一板块注塑成型的第一注塑腔,所述下模具上设置有第二型芯,所述上模具上设置有与第二型芯相配合的第二型腔,所述第二型芯与所述第二型腔之间形成有用于第二板块注塑成型的第二注塑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模具上设置有第一型腔,下模具上设置有第一型芯,第一型芯和第一型腔形成用于第一板块注塑成型的第一注塑腔,另外,上模具上设置有第二型腔,下模具上设置有第二型芯,第二型芯和第二型腔形成用于第二板块注塑成型的第二注塑腔,模具合模时,通过第一注塑腔和第二注塑腔,一次成型出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使注塑模具的生产效率提升一倍,本实用新型可用于连接板块的批量生产。

优选的,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上设置有连通第一注塑腔和第二注塑腔的注塑流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注塑料通过注塑流道注入到第一注塑腔和第二注塑腔内,通过该注塑流道,可同时向第一注塑腔和第二注塑腔内注塑,使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同步实现注塑成型,大大节约了一次注塑成型的时间。

优选的,所述上模具上设置有用于向注塑流道内注料的浇口,所述浇口位于第一注塑腔和第二注塑腔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浇口位于第一注塑腔和第二注塑腔之间,浇口可向注塑流道内注料,将浇口设置在第一注塑腔和第二注塑腔之间,可使注塑流道内的注塑料左右均匀分散流入第一注塑腔和第二注塑腔内,使注塑料流入到第一注塑腔内和第二注塑腔内的时间相同,注塑料流动比较直接、均匀。

优选的,所述注塑流道包括主流道和位于主流道两侧的分流道,所述主流道的一端与浇口连通,所述主流道的另一端与分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分流道与第一注塑腔、第二注塑腔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注塑料先流入到主流道,再流入到分流道内,注塑料顺着分流道分别流入第一注塑腔和第二注塑腔,通过分流道的设置,对注塑流道内的注塑料起到分流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分流道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所述分流道与第一注塑腔连通,另外两个所述分流道与第二注塑腔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双分流道用于向第一注塑腔和第二注塑腔内注塑,可使单位时间内通过分流道的注塑料比较多,从而使注塑的过程比较快速,且互不影响,有利于第一注塑腔和第二注塑腔内的注塑件快速成型。

优选的,所述主流道内开设有凹陷于主流道内壁的第一缓冲腔,所述分流道内开设有凹陷于分流道内壁的第二缓冲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注塑料通过浇口进入到主流道内,然后流入到第一缓冲腔内,再流入到分流道内,第一缓冲腔对进入到主流道内的注塑料起到缓冲的作用,使后续温度比较稳定的注塑料从主流道流入到分流道内,进入到分流道内的注塑料先进入到第二缓冲腔内,第二缓冲腔对注塑料起到缓冲的作用,第二缓冲腔与第一缓冲腔配合,可对注塑料的流动起到双重缓冲的作用,得到缓冲后的注塑料更加稳定的流入到第一注塑腔和第二注塑腔内,从而提高了连接板块注塑成型的质量。

优选的,所述下模具上嵌设有下模仁,所述下模仁上表面的一角设置有凹陷于下模仁上表面的下L型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下模仁上表面的一角设置下L型槽,下L型槽起到标识的作用,避免下模仁安装到下模具上出现安装反向的现象,从而保障下模仁安装的准确性。

优选的,所述上模具上嵌设有上模仁,所述上模仁下表面的一角设置有凹陷于上模仁下表面且与下L型槽相对的上L型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L型槽与下L型槽上下相对,安装上模仁时,通过上、下L型槽相对,来确保上模仁和下模仁的安装方向正确且保持一致,避免出现上模仁上的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与下模仁上的第一型芯、第二型芯相互错开的问题,从而确保模具合模生产的安全、稳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型芯上设置有用于第一板块上定位柱成型的第一成型孔,所述第二型芯上设置有用于第二板块上定位柱成型的第二成型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成型孔和第二成型孔分别用于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上定位柱的成型,通过该模具生产出来的连接板块,可与基板上的定位孔相互插接配合,从而使注塑模具生产出来的连接板块具有更佳的安装性。

优选的,所述下模仁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的下嵌槽,所述下嵌槽的侧内壁凹陷形成有插槽,所述插槽内插接有两侧分别与第一型芯远离第二型芯的一侧侧面、插槽内壁抵触贴合的加固插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放置在下嵌槽内,然后将加固插板插到插槽内,加固插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型芯远离第二型芯的一侧侧面、插槽内壁抵触贴合,从而使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安装在下嵌槽内比较稳固,不易左右松动移位,在本实用新型中,加固插板加固了下嵌槽对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的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一次成型出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使注塑模具的生产效率提升一倍,本实用新型可用于连接板块的批量生产;

2、单位时间内通过分流道的注塑料比较多,从而使注塑的过程比较快速,且互不影响,有利于第一注塑腔和第二注塑腔内的注塑件快速成型;

3、第二缓冲腔与第一缓冲腔配合,可对注塑料的流动起到双重缓冲的作用,得到缓冲后的注塑料更加稳定的流入到第一注塑腔和第二注塑腔内,从而提高了连接板块注塑成型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连接板块的爆炸示意图,用于体现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一,用于体现上模具、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的结构位置;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二,用于体现下模具、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的结构位置;

图4是图3中A部放大示意图,用于体现第一型芯和第一成型孔的位置形状;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用于体现第一注塑腔和第二注塑腔的位置形状。

附图标记:1、连接板块;101、第一板块;102、第二板块;103、定位柱;2、上模具;3、上安装腔;4、上模仁;5、第二型腔;6、第一型腔;7、贯穿孔;8、浇口;9、上L型槽;10、下模仁;11、下模具;12、第一型芯;13、第二型芯;14、下嵌槽;15、插槽;16、加固插板;17、第二成型孔;18、下L型槽;19、第一成型孔;20、注塑流道;2001、主流道;2002、分流道;21、第一缓冲腔;22、第二缓冲腔;23、第一注塑腔;24、第二注塑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喷漆治具上连接板块注塑成型用模具,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上模具2和下模具11,上模具2上设置有上安装腔3,在上安装腔3内嵌设上模仁4,上模仁4面向下模具11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型腔6和第二型腔5,第一型腔6内部表面形状与第一板块101上表面的形状相配合,第二型腔5内部表面形状与第二板块102上表面的形状相配合,上模仁4面向下模具11的下表面上凹陷形成有上L型槽9,上L型槽9位于上模仁4的一角;上模具2上设置有浇口8,上模仁4上设置有贯穿上模仁4上下表面的贯穿孔7,贯穿孔7位于第一型腔6和第二型腔5之间,浇口8的一端插入贯穿孔7内,浇口8与贯穿孔7过盈配合,插入后的浇口8正好位于第一型腔6和第二型腔5之间。

如图1和图3所示,下模具11上设有下模仁10,下模仁10上设置有从下模仁10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的下嵌槽14,第一型芯12和第二型芯13放置安装于下嵌槽14内,下嵌槽14的左侧内壁向左凹陷形成有插槽15,插槽15从下嵌槽14的上表面垂直于下模仁10向下延伸形成,插槽15内插接有左右两侧表面分别与第一型芯12的左侧面、插槽15内壁抵触贴合的加固插板16,先将第一型芯12和第二型芯13安装至下嵌槽14内,第一型芯12位于第二型芯13的左侧,第一型芯12和第二型芯13相贴合,接着将加固插板16插入到插槽15内;第一型芯12的上表面形状与第一板块101的下表面形状相配合,第二型芯13的上表面形状与第二板块102的下表面形状相配合,第一型芯12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第一板块101上定位柱103成型的第一成型孔19,第一成型孔19从第一型芯12的上表面垂直于第一型芯12表面向下延伸,第一成型孔19的形状与第一板块101上定位柱103的形状相配合,第二型芯13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第二板块102上定位柱103注塑成型的第二成型孔17,第二成型孔17从第二型芯13的上表面垂直于第二型芯13表面向下延伸,第二成型孔17的形状与第二板块102上定位柱103的形状相配合;下模仁10上表面的一角设置有凹陷于下模仁10上表面的下L型槽18,下L型槽18与上L型槽9上下相对;

如图5所示,上模具2和下模具11合模时,第一型芯12和第二型腔5之间形成用于第一板块101注塑成型的第一注塑腔23,第二型芯13和第二型腔5之间形成用于第二板块102注塑成型的第二注塑腔24。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上模具2和下模具11上设置有连通第一注塑腔23和第二注塑腔24的注塑流道20,在本实用新型中,注塑流道20包括开设在上模仁4和模仁之间的主流道2001以及分流道2002,主流道2001由位于上模仁4上的上半部分流道2002槽和位于下模仁10上的下半部分流道2002槽组成,同样,分流道2002由位于上模仁4上的上板部分流道2002槽和位于下模仁10上的下板部分流道2002槽组成,分流道2002的数量为四个,两两分布于主流道2001的左右两侧,位于主流道2001左侧的分流道2002的两端分别与主流道2001的下端、第一注塑腔23内部连通,位于主流道2001右侧的分流道2002的两端分别与主流道2001的下端、第二注塑腔24内部连通,另外,浇口8的下端与主流道2001上端内部连通,经过浇口8的注塑料流入主流道2001内,待主流道2001内流满之后,注塑料流入到分流道2002内,并通过分流道2002分别进入第一注塑腔23和第二注塑腔24内;

主流道2001内开设有向下凹陷于主流道2001内壁的第一缓冲腔21,第一缓冲腔21从主流道2001的内壁延伸至下安装腔14内壁上,第一缓冲腔21的上端口位于浇口8下端端口的正下方,从流道的内壁上开设有向下凹陷于从流道内壁的第二缓冲腔22,第二缓冲腔22垂直于下模仁10上表面向下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上模具2和下模具11进行合模,注塑料通过浇口8流入到主流道2001内,先将主流道2001上的第一缓冲腔21注满,接着注塑料流入到主流道2001两侧的分流道2002内,将分流道2002内的第二缓冲腔22注满,分流道2002内的注塑料流入到第一注塑腔23和第二注塑腔24内,注塑料在第一注塑腔23和第二注塑腔24内分别成型出第一板块101和第二板块102,从而完成同时注塑出两块连接板块1的工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