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的真空辅助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9802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材料的真空辅助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材料的真空辅助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纤维增强树脂类复合材料越来越多应用到真空辅助成型。由于其整个工艺过程只需要借助能提供-0.08~ -0.1Mpa 的设备,在真空辅助成型过程中就可以完成树脂的渗透和固化,不需要投资成本巨大的热压罐、RTM设备和模具,具有制造成本低、成型效率高、孔隙率低和强度高等优点。

真空导入成型时:

1)表层纤维跨距、厚度、结构形式等不同时,真空吸附树脂走料速度不均匀,容易导致局部区域,树脂先吸至出料管端,形成反包和死角,导致局部干区浸润不透;;

2)当跨距较大时,树脂从一端浸润至另一端时,经过纤维布等重重阻力,吸附力过小,导流太慢,不利于操作。

中国专利 公开号为206154744U,发明名称为真空辅助双膜成型装置,公开了包括置于模具上的待注胶、固化的纤维预制体,模具上的纤维预制体依次由里向外铺放纤维布、脱模布、导流网和真空袋膜,真空袋膜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密封胶带用于密封真空袋膜,真空袋膜上设有用于抽真空的抽气口,出料管上设有用于抽真空的设备,真空袋膜还设有一层真空袋膜,所述真空袋膜之间设有导流网和抽气口。它也没有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发明提供了一种接力导胶、避免出现压痕和浸润不佳的真空辅助成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真空辅助成型装置,包括置于模具上的纤维布, 纤维布依次由里向外铺放脱模布、导流网和真空袋膜,真空袋膜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密封条带用于密封真空袋膜,出料口上设有用于抽真空的设备,导流网分段铺放,若干相邻的导流网之间铺敷有接力进料管;

接力进料管置于相邻导流网之间,同时接力进料管上对应的真空袋膜向上打褶。

进一步地,上述导流网分段铺放长度为500~8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一种梯度逐步接力进料方法,过渡梯度接料管,采用导流网断开形式布局,保证其同步进料;

通过接力成型,不受制品成型尺寸限制,能采用真空成型工艺制备大型制件产品;

在进料管区域,将真空袋膜打褶,并将接力进料管往上提少许,保证在真空吸附时,真空袋膜向下压力转变为侧向压力,不会对纤维布层产生压力,避免出现压痕和浸润不佳问题。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的真空辅助成型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改进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真空辅助成型装置接力进料管结构示意图;

1-进料管; 2-第1道接力进料管;3-最后1道接力进料管; 4-出料管;5-纤维布; 6-脱模布;7-导流网;8-密封条;9-真空袋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真空辅助成型装置,包括置于模具上的纤维布5, 纤维布5依次由里向外铺放脱模布6、导流网7和真空袋膜9,真空袋膜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密封条8带用于密封真空袋膜9,出料管4上有连通用于抽真空的设备(图中没画出),其中导流网7分段铺放,每相邻的导流网7之间铺敷有接力进料管。

参见图3,真空辅助成型装置接力进料管结构图(没有对应的图3)(未将密封条和真空袋膜画上,仅限纤维布5、脱模布6、导流网7、进、出料管布局),脱模布6上从进料管1到出料管4分段设有:第1道接力进料管2、……、最后1道接力进料管3;同时各接力进料管将导流网分割成若干段。

参见图2 ,在接力进料管区域,将真空袋膜9打褶,并将若干接力进料管往上提少许,保证在真空吸附时,真空袋膜向下压力转变为侧向压力,不会对纤维布层产生压力,避免出现压痕和浸润不佳问题。

本实施方案:

1) 按图纸铺好纤维布5、脱模布6、导流网7、进料管1和出料管4;

纤维布5按产品尺寸、厚度要求设计铺敷;脱模布6比纤维布各边放大约50mm铺敷;导流网7如图分段铺敷,间距约50mm;接力进料管如图分段接力铺敷;出料管4附近如图,导流网7比纤维布5缩小4~6cm;

2) 布好密封条8,真空袋膜9等;

3) 真空导入树脂成型

树脂初始从进料管1处进料,从出料管4处抽真空,当树脂向出料管4方向浸润第1道接力进料管2处,并完全浸润超过50mm以上后,改从第1道接力进料管2处进料,并夹死进料口1;同样,当树脂完全浸润第2道接力进料管处时,并超过50mm以上后,改从第2道接力进料管处进料,并夹死第1道接力进料管2;

依此类推,直至从最后1道接力进料管3进料,并夹紧前面其它所有进料口,并保证最后纤维全部浸润。

在该实施方案中,当树脂沿导流网导流至下一道管口处时,局部区域流速快会先达到,而由于导流网打断,无导流网区域流速流速大幅降低,树脂优先从侧边其它未抵达管口区域沿导流网快速导入,最后在断开导流网区域几乎能让树脂再次同步,避免局部先吸完到达终点,形成反包和死角,导致局部干区浸润不透。

图1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

1)通过接力进料,能成型大型制件产品;

当产品过大时,进出料管间跨距过大,树脂经过较大跨距阻力,吸附速率会非常慢,浸润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纤维布未完全浸润,树脂已固化现象;通过接力进料,保证每段间跨距在500-800mm,每一段都能良好进料、导流、润浸;

2)直接采用分段接力进料时,由于产品可能形状不规则,纤维层铺敷厚度不一致,导致各区域进料速率不一致,可能出现局部纤维已渗透完全,而另有部分区域未渗透情况发生,而最终造成树脂反包、局部形成死角无法彻底渗透等不利现象;

通过将每一接力进料管处,导流网打断,保证每一进料管段处,先浸润到接力管部分区域,由于导流网隔断,浸润速率大幅降低,未导流至接力管区域有导流网导流,速度快,能快速追上先浸润至接力管附近,最终在接力管附近,几乎形成齐头并进效果,通过各接力管区域树脂浸润速率保持平衡,以保证产品最终浸润速率几乎持平,防止局部先浸润完全形成反包,或局部形成死角无法彻底渗透等不利现象。

本申请人发明,图1中的真空袋压压在接力进管料上时,强大的压力会导致该区域形成很深的压痕,既影响产品外观质量,又可能导致该区域压力过大,树脂浸润不佳。

主要原因有:

1.真空袋膜给接力进料管压力,导致局部纤维布层受力不匀,产生压痕,影响产品质量;

2.真空袋膜给接力进料管压力,导致局部纤维布层受压力过大,导致该区域树脂浸润不佳。

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人进下改进在接力进料管区域,将真空袋膜打褶,并将接力进料管往上提少许,保证在真空吸附时,真空袋膜向下压力转变为侧向压力,不会对纤维布层产生压力,避免出现压痕和浸润不佳问题。

通过改进,能消除对接力进料管的压力,既能不产生压痕,又能避免受压导致纤维布浸润不佳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