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切机贴合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4034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模切机,涉及一种模切机贴合组件。



背景技术:

模切机又叫啤机、裁切机、数控冲压机,主要用于相应的一些非金属材料、不干胶、EVA、双面胶、电子、手机胶垫等的模切(全断、半断)、压痕和烫金作业、贴合、自动排废,模切机利用钢刀、五金模具、钢线(或钢板雕刻成的模版),通过压印版施加一定的压力,将印品或纸板轧切成一定形状。是印后包装加工成型的重要设备。

模切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模切刀、钢刀、五金模具、钢线(或钢板雕刻成的模版),通过压印版施加一定的压力,将印品或纸板轧切成一定形状。若是将整个印品压切成单个图形产品称作模切;若是利用钢线在印品上压出痕迹或者留下弯折的槽痕称作压痕;如果利用阴阳两块模板,通过给模具加热到一定温度,在印品表面烫印出具有立体效果的图案或字体称为烫金;如果用一种基材复在另一种基材上称为贴合;排除正品以外其余的部分称为排废;以上可以统称为模切技术。

模切工艺是包装印刷品最常用到的一道工艺,就是用模切刀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的图样组合成模切版,在压力的作用下,将印刷品或其他圈装坯料轧切成所需形状或切痕的成型工艺。压痕工艺则是利用压线刀或压线模,通过压力的作用在板料上压出线痕,或利用滚线轮在板按预定位置进行弯折成型。通常模切压痕工艺是把模切刀和压线刀组合在同一个模板内,在模切机上同时进行模切和压痕加工的工艺,简称为模切。工艺介绍模切压痕的主要工艺过程为:上板→确定规矩→粘贴基材辅料→试压模切→正式模切压痕→清废→成品收卷或切张成片→点数包装。

现有的工艺技术中,常常贴合工序,既覆膜,覆膜过程依据不同板材,其工序过程不一,现有的贴合技术,不易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切机贴合组件。

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模切机贴合组件,包括底座,该底座的下端设置有支撑腿,所述底座的上端依次设置有进料组件、第一调宽组件、第一覆膜组件、第二调宽组件、第二覆膜组件、第三调宽组件以及第三覆膜组件;

所述进料组件包括与支撑腿连接的左进料固定板和右进料固定板,所述左进料固定板和右进料固定板上分别设置有挡料板,进料辊穿过所述挡料板固定在左进料固定板和右进料固定板上,在进料辊的上方设置有压料杆,所述压料杆通过压料调节套与设置在压料杆后端的压料片固定杆连接,所述压料片固定杆的上方设置有压料片固定套,

所述第一调宽组件设置在所述压料片固定套后端的连续进料辊上,该第一调宽组件包括第一左调节滑块和第一右调节滑块,所述第一左调节滑块和第一右调节滑块分别固定在设置在连续进料辊上的第一左滑道和第一右滑道上,所述第一左滑道和第一右滑道的后端设置有匹配第一左滑道和第一右滑道的第一调节尺;

所述第一调节尺的后端设置有第一覆膜组件,第一覆膜组件的后端设置有第二压料杆,该第二压料杆的后端设置有第二调宽组件;

所述第二调宽组件包括第二左调节滑块和第二右调节滑块,所述第二左调节滑块和第二右调节滑块分别固定在设置在连续进料辊上的第二滑道上,所述第二滑道的后端设置有匹配第二滑道的第二调节尺;

所述第二调节尺的后端设置有第二覆膜组件,该第二覆膜组件的后端设置有第三压料杆,该第三压料杆的后端设置有第三调宽组件;

所述第三调宽组件包括第三左调节滑块和第三右调节滑块,所述第三左调节滑块和第三右调节滑块分别固定在设置在连续进料辊上的第三滑道上,所述第三滑道的后端设置有匹配第三滑道的第三调节尺;

所述第三调节尺的后端设置有第三覆膜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传动系统,该传动系统将电机与第一覆膜组件、第二覆膜组件以及第三覆膜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料杆的右侧与压料杆调节套连接,该压料杆调节套固定在右进料固定板上,所述压料杆的左侧与压料把手连接,所述压料把手固定在左进料固定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料杆设置在第二压料杆固定座上,该第二压料杆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二压料杆调节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压料杆设置在第三压料杆固定座上,该第三压料杆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三压料杆调节套。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宽度、压板均可以调节的贴合组件,该组件的每一道覆膜工序上,均设置有前置的宽度调节以及压板调节机构,提高了贴合机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切机贴合组件。

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模切机贴合组件,包括底座7,该底座7的下端设置有支撑腿,所述底座7的上端依次设置有进料组件4、第一调宽组件、第一覆膜组件3、第二调宽组件、第二覆膜组件2、第三调宽组件以及第三覆膜组件1;

所述进料组件4包括与支撑腿连接的左进料固定板43和右进料固定板49,所述左进料固定板43和右进料固定板49上分别设置有挡料板45,进料辊穿过所述挡料板45固定在左进料固定板43和右进料固定板49上,在进料辊的上方设置有压料杆44,所述压料杆44通过压料调节套47与设置在压料杆44后端的压料片固定杆41连接,所述压料片固定杆41的上方设置有压料片固定套40,所述压料杆44的右侧与压料杆调节套48连接,该压料杆调节套48固定在右进料固定板49上,所述压料杆44的左侧与压料把手42连接,所述压料把手42固定在左进料固定板43上。

所述第一调宽组件设置在所述压料片固定套40后端的连续进料辊上,该第一调宽组件包括第一左调节滑块32和第一右调节滑块30,所述第一左调节滑块32和第一右调节滑块30分别固定在设置在连续进料辊上的第一左滑道33和第一右滑道上31,所述第一左滑道33和第一右滑道31的后端设置有匹配第一左滑道33和第一右滑道31的第一调节尺;

所述第一调节尺的后端设置有第一覆膜组件3,第一覆膜组件3的后端设置有第二压料杆21,所述第二压料杆21设置在第二压料杆固定座23上,该第二压料杆固定座23上设置有第二压料杆调节套20。该第二压料杆21的后端设置有第二调宽组件;

所述第二调宽组件包括第二左调节滑块和第二右调节滑块,所述第二左调节滑块和第二右调节滑块分别固定在设置在连续进料辊上的第二滑道上,所述第二滑道的后端设置有匹配第二滑道的第二调节尺22;

所述第二调节尺22的后端设置有第二覆膜组件2,该第二覆膜组件2的后端设置有第三压料杆11,该第三压料杆11的后端设置有第三调宽组件;所述第三压料杆11设置在第三压料杆固定座13上,该第三压料杆固定座13上设置有第三压料杆调节套10。

所述第三调宽组件包括第三左调节滑块和第三右调节滑块,所述第三左调节滑块和第三右调节滑块分别固定在设置在连续进料辊上的第三滑道上,所述第三滑道的后端设置有匹配第三滑道的第三调节尺12;

所述第三调节尺12的后端设置有第三覆膜组件1。

所述底座7的一侧设置有传动系统6,该传动系统6将电机5与第一覆膜组件3、第二覆膜组件2以及第三覆膜组件1连接。

其原理为,传动系统6通过同步皮带分别与设置在第一覆膜组件3、第二覆膜组件2以及第三覆膜组件1上的传动轮连接,所述传动轮与第一覆膜组件3、第二覆膜组件2以及第三覆膜组件1上设置的下贴合辊连接,以下贴合辊作为主动轮,板材经进料辊进入至连续进料辊上,该组件的每一道覆膜工序上,均设置有前置的宽度调节以及压板调节机构,提高了贴合机的使用范围。在本实用新型中,示例性的描绘了第一覆膜组件3、第二覆膜组件2以及第三覆膜组件1,当然,这并不代表本实用新型按照该技术方案实施,凡是通过使用类似第一调宽组件、第二调宽组件、第三调宽组件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