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1247发布日期:2018-10-23 20:42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注射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成型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注射成型机具有:安装有定模的定模盘、安装有动模的动模盘及使动模盘相对于定模盘接近、分开的驱动部。驱动部具有:导杆,两端被肘节座与杆座支撑;十字头,设置成能够沿着导杆移动;及连杆机构,连结于十字头。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3208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以往,十字头的倾斜较大,且存在将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十字头的直线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因偏荷载而破损的担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十字头的倾斜且能够抑制运动转换机构的破损的注射成型机。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依本发明的一方式,可提供一种注射成型机,其具有:

肘节机构;马达,使所述肘节机构作动;运动转换机构,将所述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所述肘节机构的十字头的直线运动;及导件,引导所述十字头,其中,

所述肘节机构具有所述十字头及摆动自如地结合于所述十字头的连杆,

所述十字头具有:主体部,安装有所述运动转换机构;连杆结合部,摆动自如地结合有所述连杆;及被引导部,由所述导件所引导,

所述被引导部的引导方向的尺寸比所述主体部的引导方向的尺寸长。

发明效果

依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十字头的倾斜且能够抑制运动转换机构的破损的注射成型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开模完成时的状态的图。

图2是表示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合模时的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十字头的图。

图4是表示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十字头的图。

图5是表示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十字头及肘节座的图。

图6是表示基于第2实施方式的十字头及肘节座的图。

图7是从肘节座的后方观察基于第2实施方式的模厚调整机构的图。

图8是表示基于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十字头及肘节座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附图中,对于相同或相应的结构标注相同或相应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在各附图中,X方向、Y方向、Z方向是彼此垂直的方向。X方向表示模开闭方向。合模装置是卧式的情况下,Z方向表示上下方向,X方向及Y方向表示水平方向。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开模完成时的状态的图。图2是表示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合模时的状态的图。如图1及图2所示,注射成型机具有框架Fr、合模装置10、注射装置40、顶出装置50及控制装置90。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闭模时的可动压板13的移动方向(图1及图2中为右方向)设为前方,将开模时的可动压板13的移动方向(图1及图2中为左方向)设为后方进行说明。

合模装置10进行模具装置30的闭模、合模及开模。合模装置10是模开闭方向为水平方向的卧式。合模装置10具有固定压板12、可动压板13、肘节座15、连接杆16、肘节机构20、合模马达25及运动转换机构26。

固定压板12固定于框架Fr。固定压板12的与可动压板13对置的面上安装有定模32。

可动压板13沿着铺设于框架Fr上的导件(例如导轨)17移动自如,且相对于固定压板12进退自如。可动压板13的与固定压板12对置的面上安装有动模33。

通过使可动压板13相对于固定压板12进退来进行闭模、合模及开模。由定模32与动模33构成模具装置30。

肘节座15与固定压板12隔着间隔连结,且沿模开闭方向移动自如地载置于框架Fr上。另外,肘节座15也可以沿着铺设于框架Fr上的导件移动自如。肘节座15的导件可以与可动压板13的导件17通用。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压板12固定于框架Fr,肘节座15相对于框架Fr向模开闭方向移动自如,但也可以为肘节座15固定于框架Fr,固定压板12相对于框架Fr沿模开闭方向移动自如。

连接杆16隔着间隔连结固定压板12与肘节座15。可以使用多根(例如4根)连接杆16。各连接杆16与模开闭方向平行,且根据合模力伸展。在至少1根连接杆16上设有合模力检测器18。合模力检测器18通过检测连接杆16的变形来检测合模力,并向控制装置90发送表示检测结果的信号。

另外,合模力检测器18并不限定于应变仪式,也可以是压电式、电容式、液压式、电磁式等,且其安装位置也不限定于连接杆16。

肘节机构20使可动压板13相对于固定压板12移动。肘节机构20配设于可动压板13与肘节座15之间。肘节机构20由十字头21及一对连杆组等构成。各连杆组具有通过销等伸缩自如地连结的第1连杆22及第2连杆23。第1连杆22通过销等摆动自如地安装于可动压板13,第2连杆23通过销等摆动自如地安装于肘节座15。第2连杆23经由第3连杆24结合于十字头21。使十字头21进退时,第1连杆22及第2连杆23伸缩,且可动压板13相对于肘节座15进退。

另外,肘节机构2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图1及图2所示的结构。例如图1及图2中,节点的数量是5个,但也可以是4个,第3连杆24的一端部可以结合于第1连杆22与第2连杆23的节点。

合模马达25安装于肘节座15来使肘节机构20工作。合模马达25通过使十字头21进退来使第1连杆22及第2连杆23伸缩,且使可动压板13进退。

运动转换机构26将合模马达25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十字头21的直线运动。运动转换机构26包括丝杠轴27及螺合于丝杠轴27的丝杠螺母28。滚珠或滚子可以介于丝杠轴27与丝杠螺母28之间。

丝杠螺母28旋转自如地支撑于肘节座15,且与合模马达25的输出轴一起旋转。合模马达25的输出轴形成为圆筒状,丝杠轴27的一端部插入于内部。丝杠轴27的另一端部固定于十字头21。驱动合模马达25来使其输出轴旋转时,通过丝杠螺母28旋转且丝杠轴27进退,由此十字头21进退。

另外,丝杠轴27与丝杠螺母28的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配置。作为丝杠轴27与丝杠螺母28的配置,除了上述配置之外,例如,可举出下述(1)的配置或下述(2)的配置。

(1)丝杠螺母28固定于肘节座15,丝杠轴27的一端部花键结合于合模马达25的输出轴,且丝杠轴27的另一端部可以旋转自如地支撑于十字头21所保持的轴承。该情况下,驱动合模马达25使其输出轴旋转时,丝杠轴27旋转的同时进退,由此十字头21进退。

(2)丝杠轴27的一端部通过螺栓等固定于合模马达25的输出轴,且丝杠轴27的另一端部螺合于丝杠螺母28,丝杠螺母28可以安装于十字头21。该情况下,驱动合模马达25使其输出轴旋转时,丝杠轴27旋转且丝杠螺母28进退,由此十字头21进退。

合模装置10的动作通过控制装置90来进行控制。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装置90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91、存储体等存储介质92、输入接口93及输出接口94。控制装置90通过使CPU91执行存储于存储介质92中的程序来进行各种控制。并且,控制装置90通过输入接口93接收来自外部的信号,并通过输出接口94向外部发送信号。控制装置90控制闭模工序、合模工序、开模工序等。

闭模工序中,通过驱动合模马达25来使十字头21以设定速度前进至闭模完成位置,由此使可动压板13前进,且使动模33与定模32接触。十字头21的位置和速度例如使用合模马达25的编码器25a等来检测。编码器25a检测合模马达25的旋转,并向控制装置90发送表示该检测结果的信号。

合模工序中,通过进一步驱动合模马达25来使十字头21进一步从闭模完成位置前进至合模位置来产生合模力。合模时,在动模33与定模32之间形成型腔空间34,注射装置40向型腔空间34填充液态的成型材料。通过被填充的成型材料固化而得到成型品。型腔空间34的数量可以是多个,此时,能够同时得到多个成型品。

开模工序中,通过驱动合模马达25来使十字头21以设定速度后退至开模完成位置,由此使可动压板13后退,且使动模33从定模32分离。之后,顶出装置50从动模33顶出成型品。

图3是表示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十字头的图。图3(a)是从上方观察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十字头及肘节座的图。图3(b)是从侧方观察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十字头的图。图3(c)是表示由导件来抑制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十字头的倾斜的状态的剖视图。

合模装置10具有引导十字头21的导件19。其引导方向是X方向。为了抑制导件19的挠曲,导件19的两端部可以固定于肘节座15等。

如图3(a)所示,肘节座15具有肘节座主体部151及从肘节座主体部151向前方延伸且在中途向Y方向折弯的腕部152。肘节座主体部151与腕部152可以通过铸造等一体成型。导件19的后端部固定于肘节座主体部151,且导件19的前端部固定于腕部152的前端部。

肘节座主体部151具有在X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大致矩形状的板状部。板状部在中央部具有插穿有运动转换机构26的丝杠轴27的贯穿孔。另外,肘节座主体部151除了板状部之外,还可以具有从板状部的外周缘部向X方向单方向(前方)突出的筒状部。筒状部在X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四角框状,且在内部形成十字头21移动的空间。

在肘节座主体部151的与可动压板13对置的面(前表面)的Z方向中央部上沿Y方向隔着间隔设有一对腕部152。在肘节座主体部151的Y方向两端部设有一对腕部152。一对腕部152从肘节座主体部151向X方向单方向(前方)延伸,且在中途彼此向Y方向内侧折弯,通过前端部保持一对导件19的前端部。各导件19的后端部通过肘节座主体部151被保持。各导件19例如形成为圆柱状且向X方向延伸。

十字头21具有:主体部211,安装有运动转换机构26;连杆结合部212,从主体部211向Z方向延伸且摆动自如地结合有第3连杆24;及导件插穿部213,从主体部211向Y方向延伸且插穿有导件19。主体部211、连杆结合部212及导件插穿部213可以通过铸造等一体成型。

主体部211是安装有运动转换机构26的部件。例如,在主体部211固定有丝杠轴27。主体部211例如形成为相对于X方向垂直的板状,且在X方向观察时形成为矩形状。在X方向观察时,在主体部211的中心部中安装有运动转换机构26。

如图3(b)所示,连杆结合部212从主体部211向Z方向突出。在连杆结合部212的前端部通过销等摆动自如地安装有第3连杆24。连杆结合部212可以夹持主体部211而设置于Z方向两侧。

连杆结合部212沿Y方向隔着间隔具有多个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连杆安装板。各连杆安装板从主体部211的Z方向两端面向Z方向延伸。在各连杆安装板的前端部形成有向Y方向贯穿连杆安装板的贯穿孔。通过向该贯穿孔插穿销,第3连杆24经由销摆动自如地结合于连杆结合部212。

如图3(a)及图3(c)所示,导件插穿部213形成为向X方向延伸的筒状且具有插穿有导件19的导件插穿孔214,并沿着导件19滑动。导件插穿部213可以夹持主体部211而设置于Y方向两侧。导件插穿部213设置于主体部211的Y方向两端面的Z方向中央部。

但是,因为一对第3连杆24的平衡失衡等,合模时以Y轴为中心的力矩作用于十字头21。作为一对第3连杆24的平衡失衡的原因,可举出(1)第3连杆24的销孔的间距误差、(2)肘节座15的销孔的位移、(3)固定压板12的倾斜、(4)肘节座15的倾斜、(5)插入到销孔的销的磨损等。

本实施方式中,导件插穿部213的X方向尺寸L1比主体部211的X方向尺寸L2长。由于L1比L2长,因此相较于L1和L2为相同长度的情况,能够抑制相对于导件19的导件插穿部213的倾斜,且能够抑制主体部211的倾斜。因此,能够抑制安装于主体部211的运动转换机构26的挠曲,且能够抑制因运动转换机构26的偏荷载而引起的破损。

导件插穿部213的X方向尺寸L1以导件插穿部213的倾斜成为规定的容许范围内的方式,且以运动转换机构26的丝杠轴27的挠曲量成为规定的容许范围内的方式来设定。导件插穿部213的倾斜与导件插穿部213的X方向尺寸L1成反比,且与导件插穿孔214的直径和导件19的直径的差成正比。

例如,导件插穿部213的X方向尺寸L1以丝杠轴27的前端部相对于丝杠螺母28的倾斜成为规定的容许范围内的方式来设定。即,导件插穿部213的X方向尺寸L1以丝杠轴27的轴方向一端部与丝杠轴27的轴方向另一端部的倾斜成为规定的容许范围内的方式来设定。

可以以导件插穿部213的X方向中心位置作为旋转中心的、以十字头21的Y轴为中心的力矩的大小变得最小的方式来确定导件插穿部213的配置。能够减轻施加于导件插穿部213的负荷。导件插穿部213从主体部211向X方向两侧突出,但也可以从主体部211仅向X方向单侧突出。

(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

图4是表示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十字头的图。图4(a)是从上方观察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十字头及肘节座的图。图4(b)是从侧方观察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十字头的图。图4(c)是表示由导件来抑制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十字头的倾斜的状态的剖视图。

十字头21A具有:主体部211A,安装有运动转换机构26;连杆结合部212A,从主体部211A向Z方向延伸且摆动自如地结合有第3连杆24;及导件插穿部213A,从主体部211A向Y方向延伸且插穿有导件19。导件插穿部213A具有插穿有导件19的导件插穿孔214A,且沿着导件19滑动。以下,主要对与图3等所示的十字头2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主体部211A安装有运动转换机构26。例如,在主体部211A固定有丝杠轴27。主体部211A例如形成为相对于X方向垂直的板状,且在X方向观察时形成为矩形状。在X方向观察时,在主体部211A的中心部安装有运动转换机构26。

如图4(b)所示,连杆结合部212A从主体部211向Z方向突出,并且比主体部211更向X方向单侧(前侧)突出,并前倾。在连杆结合部212A的前端部摆动自如地安装有第3连杆24。如图4(b)所示,连杆结合部212A可以夹持主体部211而设置于Z方向两侧。

连杆结合部212A沿Y方向隔着间隔具有多个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连杆安装板。各连杆安装板可以从主体部211A的Z方向两端面向Z方向延伸,且在中途向X方向单方向(例如前方)倾斜,且比主体部211A更向X方向单方向突出。在各连杆安装板的前端部,形成有向Y方向贯穿连杆安装板的贯穿孔。通过向该贯穿孔插穿销,第3连杆24经由销摆动自如地结合于连杆结合部212A。

如图4(a)及图4(c)所示,导件插穿部213A形成为向X方向延伸的筒状,且具有插穿有导件19的导件插穿孔214A。导件插穿部213A从主体部211比连杆结合部212A更向X方向单侧(前侧)突出。因此,平衡较好。导件插穿部213A可以夹持主体部211而设置于Y方向两侧。导件插穿部213A设置于主体部211A的Y方向两端面的Z方向中央部。

(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

图5是表示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十字头及肘节座的剖视图。图5(a)是表示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十字头及肘节座的合模时的状态的图。图5(b)是表示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十字头及肘节座的开模完成时的状态的图。以下,主要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在图5中,以双点虚线来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肘节座主体部151的位置。

肘节座15B具有肘节座主体部151B及从肘节座主体部151B向前方延伸且在中途向Y方向折弯的腕部152B。导件19B的后端部固定于肘节座主体部151B,且导件19B的前端部固定于腕部152B的前端部。

肘节座主体部151B具有在X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大致矩形状的板状部。板状部在中央部具有插穿有运动转换机构26的丝杠轴27的贯穿孔。另外,肘节座主体部151B除了板状部之外,还可以具有从板状部的外周缘部向X方向单方向(前方)突出的筒状部。筒状部在X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四角框状,且在内部形成十字头21B移动的空间。

在肘节座主体部151B的与可动压板13对置的面(前表面)的Z方向中央部上沿Y方向隔着间隔设有一对腕部152B。在肘节座主体部151B的Y方向两端部设有一对腕部152B。一对腕部152B从肘节座主体部151B向X方向单方向(前方)延伸,且在中途彼此向Y方向内侧折弯,通过前端部保持一对导件19B的前端部。各导件19B的后端部通过肘节座主体部151B被保持。各导件19B例如形成为圆柱状且向X方向延伸。

十字头21B具有:主体部211B,安装有运动转换机构26(参考图1等);连杆结合部,从主体部211B向Z方向延伸且摆动自如地结合有第3连杆24(参考图1等);及导件插穿部213B,从主体部211B向Y方向延伸且插穿有导件19B。

主体部211B是安装有运动转换机构26的部件。例如,在主体部211B固定有丝杠轴27。主体部211B例如形成为相对于X方向垂直的板状,且在X方向观察时形成为矩形状。在X方向观察时,在主体部211B的中心部安装有运动转换机构26。

连杆结合部沿Y方向隔着间隔具有多个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连杆安装板。各连杆安装板从主体部211B的Z方向两端面向Z方向延伸。各连杆安装板可以从主体部211B的Z方向两端面向Z方向延伸,且在中途向X方向单方向(例如前方)倾斜,也可以比主体部211B更向X方向单方向突出。在各连杆安装板的前端部形成有沿Y方向贯穿连杆安装板的贯穿孔。通过向该贯穿孔插穿销,第3连杆24经由销摆动自如地结合于连杆结合部。

导件插穿部213B形成为向X方向延伸的筒状且具有插穿有导件19B的导件插穿孔214B,并沿着导件19B滑动。导件插穿部213B可以夹持主体部211B而设置于Y方向两侧,且设置于主体部211B的Y方向两端面的Z方向中央部。

为了抑制十字头21B的倾斜,导件插穿部213B以主体部211B为基准而向肘节座主体部151B侧(后侧)突出。导件插穿部213B可以以主体部211为基准而向与肘节座主体部151B相反一侧(前侧)突出,但是如图5所示,也可以不突出。

导件插穿部213B的X方向尺寸L1比主体部211B的X方向尺寸L2长。因此相较于L1和L2为相同长度的情况,能够抑制导件插穿部213B相对于导件19B的倾斜,且能够抑制主体部211B的倾斜。因此,能够抑制安装于主体部211B的运动转换机构26的挠曲,且能够抑制因运动转换机构26的偏荷载而引起的破损。

例如,导件插穿部213B的X方向尺寸L1以丝杠轴27的前端部相对于丝杠螺母28的倾斜成为规定的容许范围内的方式来设定。即,导件插穿部213B的X方向尺寸L1以丝杠轴27的轴方向一端部与丝杠轴27的轴方向另一端部的倾斜成为规定的容许范围内的方式来设定。

肘节座主体部151B的板状部具有插入有导件插穿部213B的插入部153B。图5中,沿Y方向隔着间隔设有一对插入部153B,且各插入部153B插入有不同的导件插穿部213B,但是也可以在一个插入部插入有多个导件插穿部213B。

插入部153B例如具有在肘节座主体部151B的板状部的与十字头21B对置的面154B上形成为凹状,且从该对置的面154B偏移至后方的导件安装面155B。在导件安装面155B固定有导件19B的后端部。在导件安装面155B与对置的面154B之间形成有段差面(台阶面)156B。

十字头21B的X方向可动范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在肘节座主体部151B设置插入部153B,如在图5中由箭头表示的那样,能够使肘节座主体部151B的位置向前方位移。因此,能够缩短肘节座主体部151B与固定压板12的间隔L(参考图1及图2),且能够缩短合模装置的X方向尺寸。

导件插穿部213B插穿于插入部153B,并且没有以主体部211为基准而向前侧突出。因此,十字头21B的X方向可动范围通过主体部211B的X方向可动范围来确定。因此,通过使导件插穿部213B的X方向尺寸L1比主体部211B的X方向尺寸L2长,能够抑制引起合模装置的X方向尺寸的扩展,且能够抑制合模装置的X方向的扩展。

(第2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基于第2实施方式的十字头及肘节座的图。图6的(a)是表示基于第2实施方式的十字头及肘节座的合模时的状态的图。图6的(b)是表示基于第2实施方式的十字头及肘节座的开模完成时的状态的图。图6的(c)是由导件来抑制基于第2实施方式的十字头的倾斜的状态的剖视图。在图6的(a)及图6的(b)中,省略图6的(c)所示的后方罩体161C及前方罩体162C的图示。

肘节座15C具有肘节座主体部151C及从肘节座主体部151C向前方延伸且在中途向Y方向折弯的腕部152C。肘节座主体部151C与腕部152C可以通过铸造等一体成型。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沿Y方向隔着间隔设有一对(在图6中只图示一个)腕部152C。

肘节座主体部151C具有在X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大致矩形状的板状部171C及从板状部171C的外周缘部向X方向单方向(前方)突出的筒状部172C。板状部171C在中央部具有插穿有运动转换机构26的丝杠轴27的贯穿孔。筒状部172C在X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四角框状,且在内部形成十字头21C的主体部211C移动的空间173C。

在肘节座主体部151C(更详细而言为筒状部172C)的与可动压板13对置的面(前表面)的Z方向中央部沿Y方向隔着间隔设有一对腕部152C。在肘节座主体部151C的Y方向两端部设有一对腕部152C。一对腕部152C从肘节座主体部151C向X方向单方向(前方)延伸,且在中途彼此向Y方向内侧折弯。

十字头21C具有:主体部211C,安装有运动转换机构26(参考图1等);连杆结合部,从主体部211C向Z方向延伸且摆动自如地结合有第3连杆24(参考图1等);及作为由设置于主体部211C的Y方向两端部的肘节座15C所引导的被引导部的轴部213C。十字头21C的连杆结合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连杆结合部212或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连杆结合部212A相同地构成,因此省略图示。

主体部211C是安装有运动转换机构26者。例如,在主体部211C固定有丝杠轴27。主体部211C例如形成为相对于X方向垂直的板状,且在X方向观察时形成为矩形状。在X方向观察时,在主体部211C的中心部安装有运动转换机构26。

连杆结合部沿Y方向隔着间隔具有多个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连杆安装板。各连杆安装板从主体部211C的Z方向两端面向Z方向延伸。各连杆安装板可以从主体部211C的Z方向两端面向Z方向延伸,且在中途向X方向单方向(例如前方)倾斜,也可以比主体部211C更向X方向单方向突出。在各连杆安装板的前端部形成有向Y方向贯穿连杆安装板的贯穿孔。通过向该贯穿孔插穿销,第3连杆24经由销摆动自如地结合于连杆结合部。

沿Y方向隔着间隔设有一对轴部213C(参考图7)。轴部213C插穿于向X方向贯穿主体部211C的Y方向两端部的Z方向中央部的贯穿孔,且固定于主体部211C。轴部213C在图6中与主体部211C分体形成,且与主体部211C连结,但也可以与主体部211C一体形成。

轴部213C贯穿肘节座15C,且被在肘节座15C沿X方向隔着间隔设置的第1轴承部157C及第2轴承部158C所引导。第1轴承部157C设置于肘节座主体部151C,第2轴承部158C设置于腕部152C的前端部。

导件单元159C由第1轴承部157C及第2轴承部158C构成。本实施方式中,第1轴承部157C及第2轴承部158C与申请专利范围中记载的导件相对应。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导件单元159C由2个导件构成,但也可以由3个以上的导件构成。本实施方式中,导件的与X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是连杆状,也可以是除去连杆的一部分的形状,例如可以是横U字状等。

轴部213C例如包括圆柱状的直线轴。第1轴承部157C及第2轴承部158C包括与直线轴接触的滑动轴承。另外,第1轴承部157C及第2轴承部158C可以与后述的变形例同样地包括滚动轴承。作为该滚动轴承,例如可使用与直线轴接触的滚珠衬套。

轴部213C贯穿第1轴承部157C及第2轴承部158C且向X方向延伸。第1轴承部157C在主体部211C的X方向单侧(后侧)与轴部213C接触并引导轴部213C。第2轴承部158C在主体部211C的X方向相反一侧(前侧)与轴部213C接触并引导轴部213C。

轴部213C的X方向尺寸L1比主体部211C的X方向尺寸L2长。并且,导件单元159C的X方向尺寸L3比主体部211C的X方向尺寸L2长。

在此,所谓导件单元159C的X方向尺寸L3是指,配置于最前侧的导件(图6中为第2轴承部158C)的前端与配置于最后侧的导件(图6中为第1轴承部157C)的后端之间的尺寸。在导件的数量是3个以上的情况下相同。

由图6(c)明确可知,轴部213C的倾斜由轴部213C与第1轴承部157C的径向的间隙、轴部213C与第2轴承部158C的径向的间隙及导件单元159C的X方向尺寸L3等来确定。

与轴部213C的倾斜相关的径向的间隙与以往相同时,由于与轴部213C的倾斜相关的导件单元159C的X方向尺寸L3比主体部211C的X方向尺寸L2长,因此比以往更能够抑制轴部213C的倾斜,且比以往更能够抑制主体部211C的倾斜。因此,能够抑制安装于主体部211C的运动转换机构26的挠曲,且能够抑制因运动转换机构26的偏荷载而引起的破损。

导件单元159C的X方向尺寸L3以轴部213C的倾斜成为规定的容许范围内的方式,且以运动转换机构26的丝杠轴27的挠曲量成为规定的容许范围内的方式来设定。

例如,导件单元159C的X方向尺寸L3以相对于丝杠螺母28的丝杠轴27的前端部的倾斜成为规定的容许范围内的方式来设定。即,以丝杠轴27的轴方向一端部与丝杠轴27的轴方向另一端部的倾斜成为规定的容许范围内的方式来设定导件单元159C的X方向尺寸L3。

由于轴部213C向X方向贯穿肘节座15C,因此轴部213C的X方向的移动不会受肘节座15C阻碍。因此,十字头21C的X方向可动范围由主体部211C的X方向可动范围来确定。因此,通过使轴部213C的X方向尺寸L1比主体部211C的X方向尺寸L2长,能够抑制与合模装置的X方向尺寸的扩展相关联的问题,且能够抑制合模装置的X方向的扩展。

轴部213C从肘节座主体部151C向后方顶出,该顶出量在开模完成时变得最大。如图6(b)所示,该最大顶出量E1被设为从合模马达25的肘节座主体部151C向后方的顶出量E2以下。由此,能够防止注射成型机的前后长度变长。

轴部213C从肘节座主体部151C向后方顶出,且在肘节座主体部151C的后方,轴部213C的后端部沿模开闭方向移动。因此,为了防止轴部213C的后端部与机械部件或用户的接触,可以在肘节座主体部151C设置后方罩体161C。后方罩体161C包括包围轴部213C的后端部的筒状部及塞住筒状部的开口部的盖部。从后方罩体161C的肘节座主体部151C向后方的顶出量E3被设为从合模马达25的肘节座主体部151C向后方的顶出量E2以下。由此,能够防止注射成型机的前后长度变长。

并且,轴部213C从腕部152C向前方顶出,且该顶出量在合模时变得最大。由于在闭模工序或合模工序中使可动压板13前进,因此轴部213C不会与可动压板13接触。并且,开模工序中可动压板13后退,但是由于轴部213C也后退,因此轴部213C不会阻碍可动压板13的后退。

轴部213C从腕部152C向前方顶出,且在腕部152C的前方,轴部213C的前端部沿模开闭方向移动。因此,为了防止轴部213C的前端部与机械部件或用户的接触,可以在腕部152C设置前方罩体162C。前方罩体162C包括包围轴部213C的前端部的筒状部及塞住筒状部的开口部的盖部。从前方罩体162C的腕部152C至前方的顶出量E4以不阻碍可动压板13的进退的方式设定。

图7是从肘节座的后方观察基于第2实施方式的模厚调整机构的图。在图7中,省略图6(c)所示的后方罩体161C的图示。以下,参考图7对模厚调整机构80C进行说明,但是在此之前参考图1及图2对通过模厚调整机构80C进行调整的肘节机构20的肘节倍率进行说明。

图1及图2所示的肘节机构20放大合模马达25的驱动力并向可动压板13传递。该放大倍率也被称为肘节倍率。肘节倍率根据第1连杆22与第2连杆23所成的角θ(以下,也称为“连杆角度θ”)进行变化。连杆角度θ由十字头21的位置求出。连杆角度θ为180°时,肘节倍率变得最大。

模具装置30的厚度由于模具装置30的交换或模具装置30的温度变化等而变化的情况下,进行模厚调整,以在合模时得到规定的合模力。模厚调整中,例如在动模33与定模32接触的模接触的时刻,以肘节机构20的连杆角度θ成为规定的角度的方式,调整固定压板12与肘节座15(更详细而言为肘节座主体部151)的间隔L。

图7所示的模厚调整机构80C通过调整固定压板12与肘节座15C的间隔L来进行模厚调整。模厚调整机构80C例如具有:丝杠轴81C,形成于连接杆16的后端部;丝杠螺母82C,旋转自如地保持于肘节座主体部151C;及驱动齿轮83C,与形成于丝杠螺母82C的外周的被动齿轮啮合。并且,模厚调整机构80C可以具有使驱动齿轮83C旋转的模厚调整马达。

丝杠轴81C及丝杠螺母82C按每一个连接杆16而设置。多个丝杠轴81C及多个丝杠螺母82C与多个连接杆16对应设置。形成于多个丝杠螺母82C的多个被动齿轮与驱动齿轮83C进行外接,且驱动齿轮83C旋转自如地保持于肘节座主体部151C。驱动齿轮83C形成为连杆状,且与驱动齿轮83C内接的多个滚子84C旋转自如地保持于肘节座主体部151C。

通过驱动模厚调整马达而使驱动齿轮83C旋转,使多个丝杠螺母82C进行同步旋转,且调整旋转自如地保持各丝杠螺母82C的肘节座15C的相对于固定压板12的位置,且调整固定压板12与肘节座15C的间隔L。间隔L利用模厚调整马达编码器来检测。模厚调整马达编码器检测模厚调整马达的旋转量和旋转方向,并向控制装置90发送表示该检测结果的信号。模厚调整马达编码器的检测结果用于监视或控制肘节座15C的位置和间隔L。

但是,本实施方式中,十字头21C的轴部213C贯穿肘节座主体部151C。

因此,在模开闭方向观察时,十字头21C的轴部213C可以配设于驱动齿轮83C的内侧。驱动齿轮83C的内径以十字头21C的轴部213C配设于驱动齿轮83C的内侧的方式来设定。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图8是表示基于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十字头及肘节座的图。图8(a)是表示基于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十字头及肘节座的合模时的状态的图。图8(b)是表示基于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十字头及肘节座的开模完成时的状态的图。图8(c)是基于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由导件来抑制十字头的倾斜的状态的剖视图。在图8(a)及图8(b)中,省略图8(c)所示的后方罩体161D及前方罩体162D的图示。以下,主要对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肘节座15D具有肘节座主体部151D及从肘节座主体部151D向前方延伸且在中途向Y方向折弯的腕部152D。肘节座主体部151D与腕部152D可以通过铸造等一体成型。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沿Y方向隔着间隔设有一对(图8中只图示一个)腕部152D。

肘节座主体部151D具有在X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大致矩形状的板状部171D及从板状部171D的外周缘部向X方向单方向(前方)突出的筒状部172D。板状部171D在中央部具有插穿有运动转换机构26的丝杠轴27的贯穿孔。筒状部172D在X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四角框状,且在内部形成十字头21D的主体部211D移动的空间173D。

在肘节座主体部151D(更详细而言为筒状部172D)的与可动压板13对置的面(前表面)的Z方向中央部上沿Y方向隔着间隔设有一对腕部152D。一对腕部152D从肘节座主体部151D向X方向单方向(前方)延伸,且在中途彼此向Y方向内侧折弯。

十字头21D具有:主体部211D,安装有运动转换机构26(参考图1等);连杆结合部,从主体部211D向Z方向延伸且摆动自如地结合有第3连杆24(参考图1等);及作为由设置于主体部211D的Y方向两端部的肘节座15D所引导的被引导部的轴部213D。十字头21D的连杆结合部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连杆结合部212或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连杆结合部212A相同的方式构成,因此省略图示。

主体部211D是安装有运动转换机构26者。例如,在主体部211D固定有丝杠轴27。主体部211D例如形成为相对于X方向垂直的板状,且在X方向观察时形成为矩形状。在主体部211D的中央部安装有运动转换机构26。

连杆结合部沿Y方向隔着间隔具有多个相对于Y方向垂直的连杆安装板。各连杆安装板从主体部211D的Z方向两端面向Z方向延伸。各连杆安装板可以从主体部211D的Z方向两端面向Z方向延伸,且在中途向X方向单方向(例如前方)倾斜,也可以比主体部211D更向X方向单方向突出。在各连杆安装板的前端部形成有向Y方向贯穿连杆安装板的贯穿孔。通过向该贯穿孔插穿销,第3连杆24经由销摆动自如地结合于连杆结合部。

沿Y方向隔着间隔设有一对轴部213D。轴部213D插穿于沿X方向贯穿主体部211D的Y方向两端部的Z方向中央部的贯穿孔,且固定于主体部211D。轴部213D在图8中与主体部211D分体形成,且与主体部211D连结,但也可以与主体部211D一体形成。

轴部213D贯穿肘节座15D,且由在肘节座15D沿X方向隔着间隔设置的第1轴承部157D及第2轴承部158D所引导。第1轴承部157D设置于肘节座主体部151D,第2轴承部158D设置于腕部152D的前端部。

导件单元159D由第1轴承部157D及第2轴承部158D构成。本变形例中,第1轴承部157D及第2轴承部158D与申请专利范围中记载的导件相对应。另外,本变形例的导件单元159D由2个导件构成,但也可以由3个以上的导件构成。本变形例中,导件的与X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是连杆状,也可以是除去连杆的一部分的形状,例如可以是横U字状等。

轴部213D例如包括滚珠花键轴。第1轴承部157D及第2轴承部158D包括与滚珠花键轴接触的滚珠花键轴承。滚珠花键轴承是滚动轴承的一种,且包括作为转动体的滚珠163D、164D。另外,滚动轴承作为转动体可以包括滚子。滚动轴承可以在内部具有多个转动体循环的循环路。

轴部213D贯穿第1轴承部157D及第2轴承部158D且沿X方向延伸。第1轴承部157D在主体部211D的X方向单侧(后侧)与轴部213D接触并引导轴部213D。第2轴承部158D在主体部211D的X方向相反一侧(前侧),与轴部213D接触并引导轴部213D。

轴部213D的X方向尺寸L1比主体部211D的X方向尺寸L2长。并且,导件单元159D的X方向尺寸L3比主体部211B的X方向尺寸L2长。

在此,所谓导件单元159D的X方向尺寸L3是指,配置于最前侧的导件(图8中为第2轴承部158D)的前端与配置于最后侧的导件(图8中为第1轴承部157D)的后端之间的尺寸。在导件的数量是3个以上的情况下相同。

由图8(c)明确可知,轴部213D的倾斜由轴部213D与第1轴承部157D的径向的间隙、轴部213D与第2轴承部158D的径向的间隙及导件单元159D的X方向尺寸L3等来确定。

依本变形例,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相同地,导件单元159D的X方向尺寸L3比主体部211D的X方向尺寸L2长。而且,依本变形例,第1轴承部157D及第2轴承部158D是滚动轴承,因此如图8(c)所示,能够缩小与轴部213D的径向的间隙。通过滚动轴承的转动体滚动,能够向第1轴承部157D及第2轴承部158D插穿轴部213D。

依本变形例,由于能够缩小与轴部213D的倾斜有关的径向的间隙,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轴部213D的倾斜,且能够进一步抑制主体部211D的倾斜。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安装于主体部211D的运动转换机构26的挠曲,且能够进一步抑制因运动转换机构26的偏荷载而引起的破损。

轴部213D从肘节座主体部151D向后方突出,且在肘节座主体部151D的后方,轴部213D的后端部沿模开闭方向移动。因此,为了防止轴部213D的后端部与机械部件或用户接触,可以在肘节座主体部151D设置后方罩体161D。

并且,轴部213D从腕部152D向前方顶出,且在腕部152D的前方,轴部213D的前端部沿模开闭方向移动。因此,为了防止轴部213D的前端部与机械部件或用户的接触,可以在腕部152D设置前方罩体162D。

(变形、改良)

以上,对注射成型机的实施方式等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等,在申请专利范围中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宗旨范围内可加以各种变形、改良。

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合模装置10,可使用模开闭方向为水平方向的卧式合模装置,也可以使用模开闭方向为上下方向的立式合模装置。立式合模装置具有下压板、上压板、肘节座、肘节机构及连接杆等。下压板与上压板中,任意一方可用作固定压板,且剩余的一方可用作可动压板。在下压板安装有下模,且在上压板安装有上模。下模与上模构成模具装置。下模可以经由转台安装于下压板。肘节座配设于下压板的下方。肘节机构配设于肘节座与下压板之间。连接杆沿铅垂方向平行,且贯穿下压板,连结上压板与肘节座。

上述实施方式的肘节机构20应用于合模装置10,但是也可以应用于顶出装置50。即,上述实施方式的肘节机构20放大合模马达25的推力,但是也可以放大顶出马达的推力。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6年3月25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062415号的优先权,并将日本专利申请2016-062415号的全部内容援用于本申请中。

符号说明

10-合模装置,12-固定压板,13-可动压板,15-肘节座,151-肘节座主体部,152-腕部,157C-第1轴承部(导件),157D-第1轴承部(导件),158C-第2轴承部(导件),158D-第2轴承部(导件),159C-导件单元,159D-导件单元,163D-滚珠(转动体),164D-滚珠(转动体),19-导件,20-肘节机构,21-十字头,211-主体部,212-连杆结合部,213-导件插穿部(被引导部),213C-轴部(被引导部),213D-轴部(被引导部),22-第1连杆,23-第2连杆,24-第3连杆,25-合模马达,26-运动转换机构,27-丝杠轴,28-丝杠螺母,30-模具装置,40-注射装置,50-顶出装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