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模具薄壁纠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5838发布日期:2019-04-09 21:39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胶模具薄壁纠偏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塑胶模具薄壁纠偏结构。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塑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和通用与工程塑料在强度和精度等方面的不断提高,塑料制品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如:家用电器、仪器仪表,建筑器材,汽车工业、日用五金等众多领域,塑料制品所占的比例正迅猛增加。一个设计合理的塑料件往往能代替多个传统金属件。工业产品和日用产品塑料化的趋势不断上升。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所使用到的各种工具和产品,大到机床的底座、机身外壳,小到一个胚头螺丝、纽扣以及各种家用电器的外壳,无不与模具有着密切的关系。模具的形状决定着这些产品的外形,模具的加工质量与精度也就决定着这些产品的质量。因为各种产品的材质、外观、规格及用途的不同,模具分为了铸造模、锻造模、压铸模、冲压模等非塑胶模具,以及塑胶模具。

其中塑胶模具是一种用于压塑、挤塑、注射、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模具的简称。模具凸、凹模及辅助成型系统的协调变化,可以加工出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一系列塑件。

现有技术中的塑胶模具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在一些尺寸较长,壁面较薄的产品注塑过程中,容易在注塑过程中产生偏差,导致注塑完成的产品变形,偏心等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决了产品偏心,成型效果不好等情况的塑胶模具薄壁纠偏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胶模具薄壁纠偏结构,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所述上模体与下模体相连形成成型腔,设置于模具本体一侧的成型座,所述成型座设有滑块,与滑块相连的成型顶针,成型座驱动滑块活动于成型腔;所述成型腔靠近成型座一侧设有切刀口,所述模具本体远离成型座一侧设有纠偏组件,所述纠偏组件设有两组分别安装于上模体和下模体,并设有纠偏顶针连通至成型腔。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模具本体外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分别将上模体和下模体固定,两组纠偏组件穿过固定板分别安装于上模体和下模体。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成型座设有底座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滑块驱动相连,所述底座与下模体固定相连。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切刀口上下设有两组,分别设置在上模体和下模体靠近成型座一侧。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纠偏组件设有油缸,与油缸驱动相连的连接座,所述纠偏顶针安装于连接座。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连接座装设有复位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第一方面,设有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所述上模体与下模体相连形成成型腔,具体是通过上模体和下模体的配合的成型槽对产品注塑成型,成型效果好,注塑方便;第二方面,设置于模具本体一侧的成型座,所述成型座设有滑块,与滑块相连的成型顶针,成型座驱动滑块活动于成型腔,通过成型座和滑块的作用在成型腔内增压形成注塑产品,具体是通过成型顶针顶入成型腔内后充入原料后形成主轴产品,成型效果好,注塑方便;第三方面,所述成型腔靠近成型座一侧设有切刀口,通过切刀口的作用将注塑完成的产品水口切断,从而形成产品的定型,方便产品定型后取出;第四方面,所述模具本体远离成型座一侧设有纠偏组件,所述纠偏组件设有两组分别安装在上模体和下模体,并设有纠偏顶针连通至成型腔,在一些长度较大,壁面较薄的产品中,在注塑完成后容易出现偏心,成型效果不好的问题,在模具本体设置纠偏组件的作用,在注塑过程中通过纠偏顶针对成型顶针定位,在定位后再填入原料成型,可大大提高成型效果,防止成型顶针偏心,导致产品成型效果不好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在注塑射胶前,纠偏顶针在油缸的作用下将成型顶针顶住,在射胶完成后,保压前,油缸停止工作,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纠偏顶针退回产品表面封胶,然后在保压压力作用下顶针孔填满,从而解决了产品偏心,成型效果不好等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模具本体110、上模体111、下模体112、成型腔113、切刀口114、固定板115、成型座120、滑块121、成型顶针122、底座123、驱动组件124、纠偏组件130、纠偏顶针131、油缸132、连接座133、复位弹簧1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3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侧视示意图和剖面示意图。

一种塑胶模具薄壁纠偏结构,包括模具主体110,镶嵌于模具主体110至少一组的模具镶件120,所述模具镶件120包括嵌入模具主体110内部的嵌入座121,与嵌入座121一体成型的模座,设置于嵌入座121和模座内部的冷却水路 130,所述冷却水路130包括设置于模座内部的循环管道131,设置于嵌入座121 与循环管道131相连的接入端132和导出端133。

模具主体110包括下模体111和与下模体111固定相连的上模体112,所述上模体112开设有模槽,所述模具镶件120固定安装在下模体111,并嵌入模槽,通过上模体112和下模体111的固定相连形成模具主体110,制造方便,便于冷却水路130的设置连接使用,通过下模体111与模具镶件120的固定相连,使得模具镶件120安装更方便,通过上模体112将模具镶件120固定,固定效果好,便于塑胶产品的注塑成型使用。

嵌入座121固定在下模体111并嵌入上模体112,所述模座在上模体112表面露出,模座在表面露出的作用是便于塑胶产品的注塑定型使用,提高注塑成型的方便性。

模座包括上模座122和下模座123,所述上模座122和下模座123一体相连,所述冷却水路130连通于上模座122下模座123,所述下模座123沉入上模体 112,所述上模座122在上模体112表面露出,设置上模座122和下模座123的作用可便于冷却水路130的设置,为弯曲形状的循环管道131循环设置在上模座122和下模座123,提高对注塑产品的冷却和成型效率,成型效果好,提高生产效率。

上模座122由里到位依次包括基体层122a、导热层122b和包覆层122c,所述基体层122a与下模座123一体成型,所述导热层122b分别与包覆层122c和基体层122a焊接相连,具体是基体层122a为主体,而导热层122b为铜层,其开设有若干导热孔,通过焊接相连,提高连接效果和成型的一体性,通过设置导热层122b的作用提高塑胶产品注塑成型后的冷却效果,并且设置导热孔,能够快速的将热量导入至循环管道131上冷却散热,提高成型效率,设置包覆层 122c的作用可起到保护作用,提高整体的耐热性,包覆层122c为模具钢,表面抛光镀铬处理,可提高整体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模具主体110,镶嵌于模具主体110至少一组的模具镶件120,通过模具主体110起到整体的支撑连接作用,通过模具镶件120作用对注塑完成的产品起到固定冷却成型作用,在使用中可同时设置多个模具镶件120实现对产品的注塑成型,提高生产效率;第二方面,所述模具镶件120包括嵌入模具主体110内部的嵌入座121,与嵌入座121一体成型的模座,具体是通过嵌入座121嵌入模具主体110内部并与模具主体110固定相连,模座的作用是用于固定注塑产品成型,对产品注塑过程中起到定型作用,注塑效果好,成型效率高,提高生产效率;第三方面,设置于嵌入座121和模座内部的冷却水路130,具体是通过冷却水路130对模座起到冷却作用,使得注塑成型后的产品成型效率更高,冷却时间更短,提高生产效率;第四方面,所述冷却水路130包括设置于模座内部的循环管道131,设置于嵌入座121与循环管道131相连的接入端 132和导出端133,通过接入端132将冷却液接入,通过导出端133将冷却液导出,可实新循环冷却作用,冷却效果好,而管道为弯曲形状设置,可使得冷却范围更大,冷却的持续性更长。

本实用新型中,在塑胶产品注塑完成后在模座内部设置冷却水路130提高对塑胶产品的冷却成型效率,可节省冷却和成型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