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道优化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6842发布日期:2019-04-13 00:53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流道优化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流道优化模具。



背景技术:

塑料注塑模具是生产塑料制品的工具,应用非常广泛。在塑料制品注塑成型中,为了满足成型工艺的需要,常常需要同时注塑成型多个产品,为此,采用一出多的流道结构,如图1A、图1B所示,传统的一出多的流道结构大都采用八条米字型分流道10,用顶针20顶出废料30,该传统的结构存在主流道40与分流道10结合处流道废料30的料厚较厚,需要冷却时间较长,生产效率较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的流道优化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流道优化模具;包括下固定板、模脚、流道顶针板、顶针板、司筒针、司筒、可侧型板、可侧入块;所述的可侧入块固定安装在可侧型板的中央,可侧型板通过模脚固定安装在下固定板上,在可侧型板与下固定板之间形成一个容置空间;所述的流道顶针板和顶针板皆活动设置在容置空间内,司筒的下端固定在流道顶针板上,司筒的上端向上依次穿过顶针板、可侧型板伸入可侧入块内,司筒针的下端固定在下固定板上,司筒针的上端向上穿过司筒后伸入可侧入块内的流动冷却槽;所述的可侧入块的顶面设有一出四、四出八的分流道。

所述的分流道包括第一分流道、第二分流道、第三分流道;所述的第一分流道由四条十字形设置的内直流道构成,该四条内直流道的内端与主流道连通;所述的第二分流道为环形流道,其内侧与第一分流道连通,其外侧与第三分流道连通;所述的第三分流道由八条外直流道构成,其内端与第二分流道连通,其外端与型腔连通。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本实用新型设有司筒和司筒针,司筒针将流道内最厚的部位肉厚减薄;

2、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可侧入块的顶面设有一出四、四出八的分流道结构,流道中间最厚部位的厚度被进一步减薄,流道废料的冷却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减少了产品的生产周期。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A是现有流道的剖视图;

图1B是现有流道的俯视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司筒针与司筒配合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流道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流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流道优化模具;包括下固定板1、模脚2、可侧入块3、流道顶针板4、顶针板5、司筒针6、司筒7、可侧型板8。

所述的可侧入块3固定安装在可侧型板8的中央,可侧型板8通过模脚2固定安装在下固定板1上,在可侧型板8与下固定板2之间形成一个容置空间;所述的流道顶针板4和顶针板5皆活动设置在容置空间内,司筒7的下端固定在流道顶针板4上,司筒7的上端向上依次穿过顶针板5、可侧型板8后伸入可侧入块3内,司筒针6的下端固定在下固定板1上,司筒针6的上端向上穿过司筒7伸入可侧入块3内的流动冷却槽91;所述的可侧入块3的顶面设有一出四、四出八的分流道92。

如图4、图5所示,所述的分流道92包括第一分流道921、第二分流道922、第三分流道923;所述的第一分流道921由四条十字形设置的内直流道构成,该四条内直流道的内端与主流道93连通;所述的第二分流道922为环形流道,其内侧与第一分流道921连通,其外侧与第三分流道923连通;所述的第三分流道923由八条外直流道构成,其内端与第二分流道922连通,其外端与型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司筒7,司筒针6将流道上最厚的部位肉厚减薄;原分流道10的为八条米字型流道(如图1B所示),这种形状的流道中间最厚部位宽度H1为5.23毫米,该部位冷却时间较长;如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分流道92改为四条十字型放射型流道后,中间最厚部位宽度H2为3.4毫米,肉厚减少明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