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色模具中防止行位镶件后退的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54774发布日期:2019-12-10 19:03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双色模具中防止行位镶件后退的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色模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色模具中防止行位镶件后退的机构。



背景技术:

市面上双色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汽车的风门产品,中间是硬胶,周圈是软胶,如今这类产品以coreback的成型方式为主,由于在第一次成型时,在注塑压力作用下容易出现行位镶件后退的问题,行业内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注塑成本,通常采用自锁油缸来防止行位镶件的后退。但自锁油缸造价比较昂贵,而且油缸的动力传递介质毕竟是夜态的,在外力的作用下始终还是会有一定的压缩空间,仍不能完全解决行位镶件后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色模具中防止行位镶件后退的机构,旨在解决现有双色模具在第一次成型时,在注塑压力作用下容易出现行位镶件后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色模具中防止行位镶件后退的机构,包括:第一行位机构和第二行位机构,第一行位机构滑动设置在第二行位机构内部,且第二行位机构内部设有两平行设置的第一行位压条,第一行位机构滑动设置在两第一行位压条内。

第一行位机构包括:行位镶件固定块、第一转接块、第二转接块及油缸,行位镶件固定块的第一侧壁设有第一t型槽,第一转接块设有第一t型凸起部,第一t型凸起部滑动设置在第一t型槽内。行位镶件固定块的第二侧壁上垂直设有行位镶件,且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第一转接块上设有第二t型凸起部,第二转接块上设有第二t型槽,第二t型凸起部滑动设置在第二t型槽内,且第一t型凸起部与第二t型凸起部呈夹角设置。油缸固定在第二行位机构上,且油缸上的油杆与第二转接块连接。

第二行位机构包括:行位座和两平行设置的第二行位压条;两第一行位压条设置在行位座内,油缸固定在行位座上。行位座滑动设置在两第二行位压条内,两第二行位压条固定在模具的模板上,且两第二行位压条与两第一行位压条平行。行位座内还设有定位块,定位块与行位镶件固定块之间设有间隙。

行位座内设有斜孔,模具上的斜导柱插入斜孔内。

优选地,行位座底部设有固定板,两第一行位压条设置在固定板上。

优选地,行位座设有让位槽,行位镶件固定块滑动设置在让位槽内,行位镶件伸出让位槽,且定位块部分设置在让位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第一转接块和第二转接块,分解了大部分注塑压力,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采用自锁油缸的双色模具在第一次注塑成型时行位镶件后退的问题,而且降低了模具的制作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并大大降低了报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色模具中防止行位镶件后退的机构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行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转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行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色模具中防止行位镶件后退的机构。

参照图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色模具中防止行位镶件后退的机构一实施例的爆炸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行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转接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行位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另一截面示意图,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图。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双色模具中防止行位镶件后退的机构,包括:第一行位机构100和第二行位机构,第一行位机构100滑动设置在第二行位机构内部,且第二行位机构内部设有两平行设置的第一行位压条210,第一行位机构100滑动设置在两第一行位压条210内。

如图2所示,第一行位机构100包括:行位镶件固定块110、第一转接块120、第二转接块130及油缸140,行位镶件固定块110的第一侧壁设有第一t型槽,如图3所示,第一转接块120设有第一t型凸起部121,第一t型凸起部121滑动设置在第一t型槽内。如图1和图2所示,行位镶件固定块110的第二侧壁上垂直设有行位镶件111,且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相对设置,行位镶件111用于成型产品300。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转接块120上设有第二t型凸起部122,第二转接块130上设有第二t型槽,第二t型凸起部122滑动设置在第二t型槽内,且第一t型凸起部121与第二t型凸起部122呈夹角设置,如图1所示,油缸140固定在第二行位机构上,且油缸140上的油杆与第二转接块130连接。

如图4所示,当注塑压力作用在行位镶件111上时,行位镶件111抵压行位镶件固定块110,行位镶件固定块110再抵压第一转接块120,此时,第一转接块120受到的抵压力一部分沿第一t型槽滑动方向分解,另一部分抵压第二转接块130,其中,沿第一t型槽滑动方向分解的抵压力被第二行位机构阻挡而抵消。第二转接块130受到的抵压力一部分沿第二t型槽滑动方向分解,另一部分抵压油缸140的油杆,其中,沿第二t型槽滑动方向分解的抵压力再次被第二行位机构阻挡而抵消。经第一转接块120和第二转接块130分解注塑压力后,油缸140的油杆受到的抵压力已经很小,不足以推动油杆后退,因而有效解决了第二行位上的行位镶件111在注塑压力作用下后退的问题。

如图1所示,第二行位机构包括:行位座220和两平行设置的第二行位压条230。两第一行位压条210设置在行位座220内,油缸140固定在行位座220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将两第一行位压条210固定在行位座220内,行位座220底部设有固定板,两第一行位压条210设置在固定板上。且为方便行位镶件111成型产品300,以及方便行位镶件111及行位镶件固定块110在行位座220内滑动,如图5所示,行位座220设有让位槽221,行位镶件固定块110滑动设置在让位槽221内,行位镶件111伸出让位槽221,且定位块222部分设置在让位槽221内。

行位座220滑动设置在两第二行位压条230内,两第二行位压条230固定在模具的模板上,且两第二行位压条230与两第一行位压条210平行。

如图5-7所示,行位座220内还设有定位块222,定位块222与行位镶件固定块110之间设有间隙400,该间隙400为第二次成型软胶部分的厚度。应当说明的是,间隙的宽度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产品300需要的软胶厚度来设置。当成型硬胶部分时,定位块222与行位镶件固定块110之间存在此间隙400;当成型软胶部分时,油缸140驱动行位镶件固定块110后退至抵接定位块222,此时,行位镶件固定块110带动行位镶件111向后退的距离等于该间隙400的距离,即为软胶的厚度。

如图1所示,行位座220内设有斜孔,模具上的斜导柱500插入斜孔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当成型产品300的硬胶部分时,注塑压力作用在行位镶件111上,行位镶件111抵压行位镶件固定块110,行位镶件固定块110再抵压第一转接块120,此时,第一转接块120受到的抵压力一部分沿第一t型槽滑动方向分解,另一部分抵压第二转接块130,其中,沿第一t型槽滑动方向分解的抵压力被第二行位机构阻挡而抵消。此时,第二转接块130受到的抵压力一部分沿第二t型槽滑动方向分解,另一部分抵压油缸140的油杆,其中,沿第二t型槽滑动方向分解的抵压力再次被第二行位机构阻挡而抵消。经第一转接块120和第二转接块130换向分解注塑压力后,油缸140的油杆受到的抵压力已经很小,不足以推动油杆后退,因而有效解决了第二行位上的行位镶件111在注塑压力作用下后退的问题。当成型产品300的软胶部分时,油缸140驱动行位镶件固定块110后退至抵接定位块222,此时,行位镶件固定块110带动行位镶件111向后退的距离等于该间隙400的距离,即为软胶的厚度。开模时,斜导柱500向上运动带动行位座220后退,进而带动第一行位机构100上的行位镶件111也后退,从而完成退模。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最大限度的抵消注塑压力,第一t型凸起部121与第二t型凸起部122趋近于90°夹角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第一转接块120和第二转接块130,分解了大部分注塑压力,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采用自锁油缸的双色模具在第一次注塑成型时行位镶件111后退的问题,而且降低了模具的制作成本,提高了产品300的稳定性,并大大降低了报废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