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成型螺牙的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54765发布日期:2019-12-10 19:03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二次成型螺牙的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模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二次成型螺牙的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螺牙产品无处不在,对模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的塑料模具只能解决一些内壁特征比较单一的螺牙产品,遇到产品内壁特征比较复杂且同时产品内部具有螺牙特征(比如产品内壁有筋位,且产品内部的口部有螺牙特征)时成型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次成型螺牙的模具结构,旨在解决现有塑料模具成型内壁特征比较复杂且同时内部具有螺牙特征的产品时比较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二次成型螺牙的模具结构,包括:第一行位机构、第二行位机构及传动机构。

第一行位机构包括:底座和固定杆,底座滑动设置在两平行设置的行位压条内,两行位压条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油缸,第一油缸的油杆与底座的第一端连接。底座上设有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及第一滑块,固定杆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块内,固定杆的第二端依次穿过第二固定块及第一滑块,且固定杆的第二端端部设有镶件。固定杆上套设有螺牙套,第二固定块内设有内螺纹,螺牙套的第一端外侧壁上设有第一外螺纹,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配合。螺牙套的第二端端部抵接在镶件上,且螺牙套的第二端外侧壁上设有第二外螺纹。

第二行位机构包括:第二油缸和第二滑块,第二油缸设置在第二滑块的上方,且第二油缸的油杆与第二滑块连接。第二滑块的底部设有插块,插块的底部设有半圆形缺口,第一滑块的顶部设有插孔,螺牙套的外侧壁上沿其周向设有第一卡槽,插块穿过插孔,且半圆形缺口卡入第一卡槽内。

传动机构包括:齿条、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及齿轮套。齿条固定在模具上,且齿条与第一齿轮轴啮合传动。第一齿轮轴与第二齿轮轴啮合传动,且第一齿轮轴与第二齿轮轴均转动设置在第三固定块内,第三固定块固定在两行位压条上。齿轮套与第二齿轮轴啮合传动,且齿轮套与螺牙套同轴设置,并固定在螺牙套上。

优选地,第一齿轮轴与第二齿轮轴均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第三固定块内。

优选地,第三固定块上设有第四固定块,第一齿轮轴与第二齿轮轴的第一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第三固定块内,第一齿轮轴与第二齿轮轴的第二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第四固定块内。

优选地,螺牙套上设有台阶,齿轮套的第一端抵接在台阶的第一端,台阶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内设有挡圈,齿轮套的第二端抵接在挡圈上。齿轮套的内壁沿其轴向设有第一限位槽,台阶上设有与第一限位槽对应的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内设有限位块,限位块的顶部卡在第一限位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有效解决了产品内部结构比较复杂且产品内部具有螺牙特征时注塑成型困难的问题;简化了模具的结构;且有效的解决了螺牙起止位置存在差异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二次成型螺牙的模具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行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行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螺牙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二次成型螺牙的模具结构。

参照图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二次成型螺牙的模具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行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截面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行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螺牙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二次成型螺牙的模具结构,包括:第一行位机构100、第二行位机构200及传动机构300。

如图2-4所示,第一行位机构100包括:底座110和固定杆120,底座110滑动设置在两平行设置的行位压条130内,两行位压条130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油缸140,第一油缸140的油杆与底座110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油缸140通过油杆驱动底座110在两行位压条130内滑动。

如图2所示,底座110上设有第一固定块111、第二固定块112及第一滑块113,如图3所示,固定杆120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块111内,固定杆120的第二端依次穿过第二固定块112及第一滑块113,且固定杆120的第二端端部设有镶件121,该镶件121用于成型产品内壁的筋条等特征。

如图4-5所示,固定杆120上套设有螺牙套150,第二固定块112内设有内螺纹112a,螺牙套150的第一端外侧壁上设有第一外螺纹151,内螺纹112a与第一外螺纹151配合,使得螺牙套150在螺纹传动力的作用下可沿固定杆120前进或后退。螺牙套150的第二端端部抵接在镶件121上,且螺牙套150的第二端外侧壁上设有第二外螺纹152,第二外螺纹152用于成型产品内部的螺牙特征。

如图6所示,第二行位机构200包括:第二油缸210和第二滑块220,第二油缸210设置在第二滑块220的上方,且第二油缸210的油杆与第二滑块220连接。第二滑块220的底部设有插块221,插块221的底部设有半圆形缺口221a,如图2所示,第一滑块113的顶部设有插孔113a,如图7所示,螺牙套150的外侧壁上沿其周向设有第一卡槽153,如图3所示,插块221穿过插孔113a,且半圆形缺口221a卡入第一卡槽153内。通过将半圆形缺口221a卡入螺牙套150上的第一卡槽153内,可有效防止第一滑块113在注塑成型时的高压力作用下后退,导致成型产品内部螺牙的起始位置不一致的问题发生。

如图8所示,传动机构300包括:齿条310、第一齿轮轴320、第二齿轮轴330及齿轮套340。

齿条310固定在模具上,且齿条310与第一齿轮轴320啮合传动。

第一齿轮轴320与第二齿轮轴330啮合传动,且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齿轮轴320与第二齿轮轴330均转动设置在第三固定块131内,第三固定块131固定在两行位压条130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为使得第一齿轮轴320与第二齿轮轴330传动时更加平稳顺畅,第一齿轮轴320与第二齿轮轴330均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第三固定块131内。在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使得第一齿轮轴320与第二齿轮轴330传动时更加平稳顺畅,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三固定块131上设有第四固定块132,第一齿轮轴320与第二齿轮轴330的第一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第三固定块131内,第一齿轮轴320与第二齿轮轴330的第二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第四固定块132内。

齿轮套340与第二齿轮轴330啮合传动,且齿轮套340套与螺牙套150同轴设置,并固定在螺牙套150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齿轮套340固定在螺牙套150上,如图5和图7所示,螺牙套150上设有台阶154,齿轮套340的第一端抵接在台阶154的第一端,台阶154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卡槽154a,第二卡槽154a内设有挡圈155,齿轮套340的第二端抵接在挡圈155上。齿轮套340的内壁沿其轴向设有第一限位槽,台阶154上设有与第一限位槽对应的第二限位槽154b,第二限位槽154b内设有限位块156,限位块156的顶部卡在第一限位槽内,从而实现将齿轮套340固定在螺牙套150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注塑成型时,固定杆120第二端端部的镶件121成型产品内部的筋条等特征,螺牙套150第二端外侧壁上的第二外螺纹152成型产品内部的螺牙特征。注塑成型完成且在开模前,第二油缸210首先驱动第二滑块220向上运动,使得第二滑块220底部的插块221脱离螺牙套150外壁的第一卡槽153。当第二滑块220向上运动到预定位置后,模具打开,传动机构300上的齿条310在开模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带动第一齿轮轴320、第二齿轮轴330及齿轮套340转动,齿轮套340的转动带动螺牙套150转动,螺牙套150转动时,使得螺牙套150第一端外侧壁上的第一外螺纹151与第二固定块112内的内螺纹112a产生螺纹传动力,在该螺纹传动力的作用下,螺牙套150沿固定杆120后退,从而完成产品内部螺牙特征部分的退模。当完成螺牙特征部分的退模后,第一油缸140驱动底座110向后运动,并带动固定杆120后退,从而完成产品内部筋条等特征的退模,进而完成产品内部整体特征的退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有效解决了产品内部结构比较复杂且产品内部具有螺牙特征时注塑成型困难的问题;简化了模具的结构;且有效的解决了螺牙起止位置存在差异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