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BS板材厚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3833发布日期:2020-01-21 22:08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ABS板材厚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材料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abs板材厚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abs板是板材行业新兴的一种材料,是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聚合物。它将ps、san、bs的各种性能有机地统一起来,兼具韧、硬、刚相均衡的优良力学性能实施。在abs板制造过程中,需要采用压延机将待加工材料进行处理。压延是高分子材料加工中重要的基本工艺过程之一,也是某些高分子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重要加工成型方法之一。

生产中常见的压延机大多为双辊式,包括上压辊和下压辊,且现有技术中大多数压延机的上压辊两端通过轴承连接在轴承座上,在机架对应轴承座的两端均设有螺杆,螺杆下端与轴承座连接,通过调节两侧螺杆的升降,从而调节两个压辊之间的间距。此外,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通常通过齿轮进行传动。

由于abs板的种类繁多,通常需要频繁改变上压辊与下压辊的间距,而上述调节的方式中,一方面很难保证两侧的螺杆升降一致,难以保持上下压辊平行,另一方面由于改变上压辊和下压辊的间距后,传动的两个齿轮的中心距发生改变。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压延机在每次调整压辊之间的间距后,都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多次调试,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abs板材厚度调节装置,使其便于通过调整上压辊与下压辊的间距,达到准确方便地改变abs板材厚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abs板材厚度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压延装置,所述压延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上压辊、位于所述上压辊正下方且与所述上压辊平行的和下压辊,所述压延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下压辊转动的驱动部件,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有至少三根竖直的立柱,所述立柱之间滑移设置有可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升降架,所述上压辊转动设置于所述升降架下部,所述下压辊转动设置于其中两根所述立柱之间,所述上压辊与所述下压辊之间设有至少一组传动装置;所述底座上还固定有竖直的增压缸,所述增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升降架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底座水平设置后,通过三根立柱配合升降架进行限位,使得升降架具有很高的水平度,由于下压辊转动连接于其中两个立柱之间并维持在与底座平行的平面内运动,通过改变升降架的高度,间接调节上压辊与下压辊的间距,该种调节方式不仅结构简单,并且调节方便,由于不是对上压辊的两端分别进行调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好的保持上压辊与下压辊的平行度,此外通过设置三根立柱,使得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增压缸的设置一方面便于控制,另一方面由于增压缸具有很好的承重能力,可以维持升降架的高度位置不变,达到精确控制上压辊和下压辊间距的目的,进而可以更加精确、方便的对待加工的abs板的厚度进行调整。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柱的横截面呈工字型,所述升降架固定有多个套环,所述套环开设有与所述立柱适配的滑道,每个所述套环分别沿不同的所述立柱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立柱设为工字型,一方面降低了结构的重量,另一方面使得立柱具有一定的复杂度,使得升降架与立柱滑动时能对其他方向的运动产生较好的限制效果,使得升降架能且仅能沿立柱的长度方向运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架下端固定有压辊架,所述压辊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安装板,所述上压辊转动设置于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其中一根与所述下压辊相邻的所述立柱上设有第一刻度,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刻度配合的探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在探针与刻度的配合作用下进一步的对上压辊进行准确的定位,使得加工abs板时可以更直观地对上压辊与下压辊的间距进行调节,并使得该压延机具有更好的精准度。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固定有竖直的内管,所述增压缸固定于所述内管内,所述升降架固定有朝向所述底座延伸的套管,所述套管沿所述内管的外周壁上下滑移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说明了内管和套管的设置,通过内管与套管的配合,以及立柱与套环的配合,进一步对升降架的运动进行了限制,并进一步增加了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的平行度。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管的外周壁设有于所述第一刻度相同的第二刻度,所述套管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刻度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套管与第二刻度的配合下以及探针与第一刻度的配合下,进一步提高了上压辊在运动状态下仍能保持与下压辊平行,增加了该压延机的精确度。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固定于其中一个所述立柱上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的转轴与所述下压辊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说明了下压辊的驱动方式为通过驱动电机进行驱动,由于下压辊能且仅能进行转动,因此以下压辊作为主动辊进行驱动,使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传送带、固定于所述上压辊一端的转盘和固定于所述下压辊端部的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转盘位于所述上压辊的同侧,所述传送带的内侧设有与所述齿轮配合的带齿,所述转盘与所述传送带的外侧抵接,所述立柱设有抵紧轮,所述抵紧轮与所述传送带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说明了传送带的设置,由于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的间距可调节,普通的齿轮传动在上压辊与下压辊的间距过大时将不能继续进行传动,因此设置传送带进行传动,并配合抵紧轮使得传送带保持张紧状态,起到传动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为:其中一个所述立柱固定有水平的轨道板,所述轨道板沿长度方向滑动设置有轮座,所述抵紧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轮座上,所述轨道板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轮座滑动的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说明了抵紧轮转动设置于轮座上,轮座滑动设置与轨道板上,由于轨道板上设有用于驱动轮座滑动的气缸,使得抵紧轮可以在上压辊运动的过程中保持与传送带抵接使得传送带保持张紧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三根立柱与套环配合以及内管和套管的配合,对升降架进行限位,使得升降架具有很高的水平度,由于下压辊转动连接于其中两个立柱之间并维持在与底座平行的平面内运动,通过改变升降架的高度,间接调节上压辊与下压辊的间距,该种调节方式不仅结构简单,并且调节方便,由于不是对上压辊的两端分别进行调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好的保持上压辊与下压辊的平行度,进而可以更加精确、方便的对待加工的abs板的厚度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底座;11、立柱;12、增压缸;13、内管;131、限位环;132、第二刻度;14、第一刻度;2、升降架;21、套环;22、滑道;23、套管;231、卡环;24、探针;3、压辊架;31、安装板;4、下压辊;41、驱动电机;42、齿轮;43、传送带;431、带齿;44、中转轮;5、上压辊;51、转盘;52、防滑条;6、轨道板;61、轮座;62、抵紧轮;63、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abs板材厚度调节装置,包括底座1和一组压延装置。底座1设有三根竖直的立柱11,三根立柱11之间滑移设置有可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升降架2。升降架2固定有压辊架3,压延装置包括转动设置于压辊架3下部的上压辊5,以及位于上压辊5正下方且与上压辊5平行的下压辊4。压延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下压辊4转动的驱动部件,和用于驱动上压辊5转动的传动装置。

立柱11的横截面呈工字型,升降架2固定有多个套环21,套环21开设有与立柱11适配的工字型的滑道22,每个套环21分别沿不同的立柱11滑动。

底座1上固定有竖直的增压缸12,增压缸12的活塞杆与升降架2固定连接。底座1还固定有竖直的内管13,增压缸12固定于内管13内,升降架2固定有朝向底座1延伸的套管23,套管23沿内管13的外周壁上下滑移设置。内管13沿顶部边缘固定有限位环131,套管23沿底部边缘固定有卡环231,卡环231的内周壁与内管13的外周壁抵接,限位环131的外周壁与套管23的内周壁抵接。使得套管23能且仅能沿内管13在竖直方向上滑动,且当限位环131与卡环231抵接时,套管23将不能继续上升。

参见图1,压辊架3固定于升降架2的下端,压辊架3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安装板31,上压辊5转动设置于两个安装板31之间,其中一根与下压辊4相邻的立柱11上设有第一刻度14,靠近该立柱11的一侧安装板31的底部设有与第一刻度14配合的探针24。内管13的外周壁设有于第一刻度14相同的第二刻度132,套管23的底部与第二刻度132配合。

参见图4和5,驱动部件包括驱动电机41,驱动电机41固定于标有第一刻度14的立柱11上,驱动电机41的转轴穿过立柱11并与下压辊4固定。在驱动电机41的带动下,下压辊4进行转动。

参见图4和5,传动装置包括固定于下压辊4远离驱动电机41的一端的齿轮42,与下压辊4相邻的另一根立柱11上转动设置有与齿轮42相同的中转轮44。传动装置还包括转动设置于齿轮42与中转轮44之间的传送带43,传送带43的内侧壁上均匀排列固定有多个与齿轮42啮合配合的带齿431。驱动电机41带动下压辊4转动后,下压辊4接着带动齿轮42转动,通过齿轮42与传送带43配合,接着带动中转轮44进行转动。

传动装置还包括固定于上压辊5一端的转盘51,齿轮42与转盘51位于上压辊5的同侧,转盘51与传送带43的外侧抵接,且转盘51与传送带43的外周面均设有防滑条52。

此外,其中一个立柱11固定有水平的轨道板6,轨道板6沿长度方向滑动设置有轮座61,轮座61转动设置有抵紧轮62,抵紧轮62与传送带43的外周面抵接。轨道板6设有用于驱动轮座61滑动的气缸63。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通过立柱11与套环21配合以及内管13和套管23的配合,对升降架2进行限位,使得升降架2可以保持较好的水平度,即与下压辊4之间保持较高的平行度。通过改变升降架2的高度,达到调节上压辊5与下压辊4间距的目的。该种调节方式不仅结构简单、调节方便,且由于不是对上压辊5的两端分别进行调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好的保持上压辊5保持水平状态下进行运动,进而可以更加精确、方便的对待加工的abs板的厚度进行调整。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