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擦条双色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92509发布日期:2020-10-13 08:04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擦条双色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擦条双色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防擦条是指安装于车身侧面腰部或保险杆上的构件,一般的轿车车身上都会配车身防擦条,目的是防止轻微的碰撞和刮蹭对车漆造成的伤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专利号为cn106827398a的公布了一种用于车门防擦条的注塑模具,提供一种不容易拉伤产品、可靠性高且占用空间小的用于车门防擦条的注塑模具。

上述注塑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1、上述注塑模具只能进行单色注塑,在对双色工件进行注塑时,需要先进行单次注塑,再人工移动至另一台注塑机进行二次注塑,工序繁杂,耗费人工;2、注塑模具长时间使用后,固定模内部容易残留有残存的漆渣,往往需要人工手动清理,费时费力,难以清理干净,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擦条双色注塑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擦条双色注塑模具,旨在可以自动化对工件进行移动以进行双色注塑,并可以自动清理固定模内侧壁的漆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擦条双色注塑模具,包括底座和气泵,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导轨,所述导轨顶部滑动连接有移动块且移动块为两个,所述底座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底座顶部左侧安装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动力输入端与注塑机动力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移动板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移动板通过滑块固定连接有移动模,所述固定板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模a,所述固定模a内部插接有注塑管a,所述固定板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模b,所述固定模b内部插接有注塑管b,所述移动块顶部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动力输出端连接至移动模底部,所述移动模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气泵输出端可拆卸连接有气管,所述气管远离气泵一侧配合连接有延伸至安装座内部的喷气嘴。

可选的,所述电动推杆表面一侧安装有控制器,所述电动推杆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信号输出端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气泵表面一侧安装有开关,所述气泵电流输入端通过开关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固定板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且限位杆为四个,所述限位杆远离固定板一侧贯穿移动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固定板的表面分别安装有固定模a和固定模b,在进行工件注塑时,注塑机推动移动板移动,使得移动模先与固定模a相接触,注塑管a先向模具内注塑,第一道注塑完成后电动推杆输出端下移,带动移动模和滑块顺着滑槽下移,进而移动移动模在移动板表面的位置,使得移动模下移位置与固定模b相对齐,在注塑机作用下,移动板推动移动模和固定模b接触,注塑管b进行注塑进而完成双色注塑工艺,自动化完成注塑流程,不用人工移动工件,精准度更高。

2、移动模顶部固定有安装座,安装座内部安装有喷气嘴,需要对固定模内部漆渣进行清理时,移动调整安装座的位置,使得安装座与固定模a或固定模b相对齐,开启气泵,气泵运行进行抽气并对气体进行加压,加压后的气体经过气管最终从喷气嘴喷出至固定模a和固定模b的内部,在高压气流的冲击作用下,可以对固定模a和固定模b内部的漆渣进行清除,不再需要人工清除,且清除效率更高,更加彻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防擦条双色注塑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防擦条双色注塑模具的移动板与移动模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防擦条双色注塑模具的内部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01、导轨;102、移动块;2、固定板;3、移动板;301、滑槽;302、滑块;4、固定模a;401、注塑管a;5、固定模b;501、注塑管b;6、移动模;7、电动推杆;701、控制器;8、安装座;9、气泵;901、开关;902、气管;903、喷气嘴;10、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防擦条双色注塑模具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擦条双色注塑模具,包括底座1和气泵9,所述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导轨101,所述导轨101顶部滑动连接有移动块102且移动块102为两个,所述底座1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所述底座1顶部左侧安装有移动板3,所述移动板3动力输入端与注塑机动力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移动板3内部开设有滑槽301,所述滑槽301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302,所述移动板3通过滑块302固定连接有移动模6,所述固定板2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模a4,所述固定模a4内部插接有注塑管a401,所述固定板2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模b5,所述固定模b5内部插接有注塑管b501,所述移动块102顶部安装有电动推杆7,所述电动推杆7动力输出端连接至移动模6底部,所述移动模6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8,所述气泵9输出端可拆卸连接有气管902,所述气管902远离气泵9一侧配合连接有延伸至安装座8内部的喷气嘴903。

示例的,在进行工件注塑时,注塑机推动移动板3移动,使得移动模6先与固定模a4相接触,注塑管a401先向模具内注塑,第一道注塑完成后电动推杆7输出端下移,带动移动模6和滑块302顺着滑槽301下移,进而移动移动模6在移动板3表面的位置,使得移动模6下移位置与固定模b5相对齐,在注塑机作用下,移动板3推动移动模6和固定模b5接触,注塑管b501进行注塑进而完成双色注塑工艺,需要对固定模内部漆渣进行清理时,移动调整安装座8的位置,使得安装座8与固定模a4或固定模b5相对齐,开启气泵9,气泵9运行进行抽气并对气体进行加压,加压后的气体经过气管902最终从喷气嘴903喷出至固定模a4和固定模b5的内部,在高压气流的冲击作用下,可以对固定模a4和固定模b5内部的漆渣进行清除,不再需要人工清除,且清除效率更高,更加彻底。

参考图1和图3所示,所述电动推杆7表面一侧安装有控制器701,所述电动推杆7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701信号输出端相连接。

示例的,通过控制器701可以控制和调节电动推杆7的运作状态,进而控制移动模6的上升和下移。

参考图1和图3所示,所述气泵9表面一侧安装有开关901,所述气泵9电流输入端通过开关901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示例的,通过开关901可以控制气泵9与外部电路的连接,进而控制气泵9的开启与关停。

参考图1和图3所示,所述固定板2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0且限位杆10为四个,所述限位杆10远离固定板2一侧贯穿移动板3。

示例的,固定板2表面固定有贯穿移动板3的限位杆10,在限位杆10的作用下可以保持移动板3和固定板2的位置的相对固定,避免移动板3运动过程中产生偏移。

使用时,底座1的顶部固定有导轨101并通过导轨101连接有移动块102,移动块102的顶部安装有电动推杆7,电动推杆7可以支撑住移动模6,移动块102和导轨101的相互配合可以不影响移动模6的正常移动,固定板2的表面分别安装有固定模a4和固定模b5,在进行工件注塑时,注塑机推动移动板3移动,使得移动模6先与固定模a4相接触,注塑管a401先向模具内注塑,第一道注塑完成后电动推杆7输出端下移,带动移动模6和滑块302顺着滑槽301下移,进而移动移动模6在移动板3表面的位置,使得移动模6下移位置与固定模b5相对齐,在注塑机作用下,移动板3推动移动模6和固定模b5接触,注塑管b501进行注塑进而完成双色注塑工艺,自动化完成注塑流程,不用人工移动工件,精准度更高,通过控制器701可以控制和调节电动推杆7的运作状态,进而控制移动模6的上升和下移,移动模6顶部固定有安装座8,安装座8内部安装有喷气嘴903,需要对固定模内部漆渣进行清理时,移动调整安装座8的位置,使得安装座8与固定模a4或固定模b5相对齐,通过开关901接通电路开启气泵9,气泵9运行进行抽气并对气体进行加压,加压后的气体经过气管902最终从喷气嘴903喷出至固定模a4和固定模b5的内部,在高压气流的冲击作用下,可以对固定模a4和固定模b5内部的漆渣进行清除,不再需要人工清除,且清除效率更高,提高了清洁质量,固定板2表面固定有贯穿移动板3的限位杆10,在限位杆10的作用下可以保持移动板3和固定板2的位置的相对固定,避免移动板3运动过程中产生偏移。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防擦条双色注塑模具,包括底座1、导轨101、移动块102、固定板2、移动板3、滑槽301、滑块302、固定模a4、注塑管a401、固定模b5、注塑管b501、移动模6、电动推杆7、控制器701、安装座8、气泵9、开关901、气管902、喷气嘴903、限位杆10,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其中电动推杆7、控制器701、气泵9和开关901都是常规的现有技术产品,电动推杆7的型号为xtl100型,控制器701的型号为kl-clkz02型,气泵9的型号为750w-30l型,开关901的型号为gyd20型,内部结构不做阐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