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模具开模出模机构及其出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892783发布日期:2020-11-10 18:3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壳体模具开模出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滑块(1)、第二滑块(2)、第三滑块(3)、第四滑块(4)、上板、第一油缸(71)及第二油缸(72),前述第一滑块(1)和第三滑块(3)相对设置,前述第二滑块(2)和第四滑块(4)分别设置于第一滑块(1)和第三滑块(3)的两侧,前述第一滑块(1)、第二滑块(2)、第三滑块(3)、第四滑块(4)依次呈环形布置;

前述第一滑块(1)的前端形成有与壳体(1a)前端内腔适配的第一凸部(12);

前述第三滑块(3)的前端形成有与前述壳体(1a)后端内腔适配的第二凸部(32);

前述第二滑块(2)和第四滑块(4)的内侧面与壳体(1a)外侧面适配;

前述第一滑块(1)上端面具有第一斜块(11);前述第三滑块(3)上端面具有第二斜块(31);

前述第二滑块(2)上开设有第一斜孔(21),前述第四滑块(4)上开设有第二斜孔;

前述上板向下设置有第一铲机(51)、第二铲机(52)、第一斜导柱(61)及第二斜导柱;

前述的第一铲机(51)与第一斜块(11)接触配合能驱动第一滑块(1)向后移动;

前述的第二铲机(52)与第二斜块(31)接触配合能驱动第三滑块(3)向后移动;

前述第一斜导柱(61)与第一斜孔(21)接触配合能驱动第二滑块(2)向后移动;

前述第二斜导柱(62)与第二斜孔接触配合能驱动第四滑块(4)向后移动;

前述的第一油缸(71)与第一滑块(1)驱动连接;

前述的第二油缸(72)与第三滑块(3)驱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模具开模出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滑块(1)上设有能调整配合间隙的第一调整组件(9),所述的第三滑块(3)上设有能调整配合间隙的第二调整组件(9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模具开模出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1)具有安装腔,所述的第一调整组件(9)包括

弹簧(92),设于前述第一滑块(1)的安装腔内;

弹块(91),设于前述弹簧(92)的外端;以及

定位构件(93),依次贯穿前述弹块(91)的中孔及弹簧(92)后定位于第一滑块(1)的安装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模具开模出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斜导柱(61)与第一斜孔(21)之间及第二斜导柱(62)和第二斜孔之间均具有延迟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模具开模出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油缸(71)通过连接杆(8)与第一滑块(1)连接,该连接杆(8)呈包括与第一滑块(1)连接的水平部(81)及与第一有供动力输出端连接的竖直部(82)。

6.一种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模具开模出模机构的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开模时上板上升带动第一铲机(11)和第二铲机(31),从而驱动第一滑块(1)和第三滑块(3),第一调整组件(9)辅助第一滑块(1),第二调整组件(9b)辅助第三滑块(3)同步向后运动一段距离,使第一滑块(1)与第三滑块(3)相反方向移动先脱松壳体(1a);

同时第一斜导柱(61)因延迟间隙存在延迟后驱动第二滑块(2)和第四滑块(4)来脱模;

随后第一油缸(71)和第二油缸(72)同时带动第一滑块(1)和第三滑块(3)脱模。


技术总结
一种壳体模具开模出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第四滑块、上板、第一油缸及第二油缸,前述第一滑块上端面具有第一斜块;前述第三滑块上端面具有第二斜块;前述第二滑块上开设有第一斜孔,前述第四滑块上开设有第二斜孔;前述上板向下设置有第一铲机、第二铲机、第一斜导柱及第二斜导柱。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出模方法。采用先第一滑块和第三滑块松脱,然后第二滑块和第四滑块松脱并管住壳体产品,最后再第一滑块和第三滑块同步完全脱开,由于松脱后产品没有抱紧第一滑块和第三滑块,遇空气后自然收缩,不会因抱紧力大而产生拉伤产品的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陈科;余周波;郑文闯;张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福尔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8
技术公布日:2020.11.1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