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色PVC管材生产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35904发布日期:2020-12-29 09:33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色PVC管材生产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pvc管材生产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双色pvc管材生产模具。



背景技术:

pvc管材的制造生产是通过将熔融的pvc材料挤压进入管材模具中,经过管材模具内的环状成型腔,从而形成中空结构的管材。传统的管材模具一般包括进料接头和模具体,其中,模具体由外成型块和内成型块组成,内成型块插接在外成型块内形成成型腔,熔融的pvc材料由进料接头进入到成型腔内,再从成型腔出口排出而得到pvc管。传统的pvc管材模具通常只能生产一种颜色的管材,使用局限性大,当需要两种颜色的pvc管材时,只能增加pvc材料混合的工序,将两种颜色的pvc材料混合后再使用,此方法延长了管材的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双色pvc管材生产模具,能够在一个模具上生产出两种颜色的管材,有效减少了生产工序,缩短了生产周期,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色pvc管材生产模具,包括内层进料接头和模具体,所述的模具体由外成型块和内成型块组成,所述的外成型块和内成型块之间设有环形的成型腔,所述的内层进料接头与模具体之间设有外层进料接头,所述的外层进料接头内设有将内层进料接头与成型腔连通的内进料通道,所述内进料通道外围的外层进料接头内还设有与成型腔连通的外进料通道。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外进料通道包括一个进料口、两个第一分流道和四个第二分流道,两个所述第一分流道的始端同时与进料口末端连通,每两个所述第二分流道的始端同时与其中一个第一分流道的末端连通,且每个所述第二分流道的末端均与成型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料口径向布置在外层进料接头的顶部,所述的第一分流道向两侧延伸,所述的第二分流道沿外层进料接头的轴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分流道均匀布置在内进料通道的外围。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分流道、第二分流道均为弯折延伸的弯曲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进料通道包括导流通道和位于导流通道两端的第一渐变通道和第二渐变通道,所述第一渐变通道为沿其进料方向逐渐收窄的锥形腔,所述第二渐变通道为沿其进料方向逐渐扩大的锥形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渐变通道的外侧一端还设有缓冲腔。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成型块一端设有插接在内进料通道内的扰流块。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层进料接头两端均通过螺栓分别与内层进料接头、模具体的外成型块可拆卸相连。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双色pvc管材生产模具,通过在现有的模具上增设外层进料接头,用于输送其他颜色的pvc材料,能够在一个模具上生产出两种颜色的管材,有效减少了生产工序,缩短了生产周期,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外进料通道包括一个进料口、两个第一分流道和四个第二分流道,采用一分二、二分四后再进入成型腔的结构,能够使出料压力更加均匀,生产出的管材颜色均匀度较好,确保产品的质量。

3、本实用新型的内进料通道包括导流通道、第一渐变通道和第二渐变通道,采用两端大中间小的结构,能够对流体起到缓冲的作用。

4、本实用新型的外层进料接头通过螺栓分别与内层进料接头和外成型块连接,其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便于拆装维护,使得模具可在单一颜色和双色生产中自由切换,使用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层进料接头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其中:1-内层进料接头、2-外成型块、3-内成型块、4-成型腔、5-外层进料接头、6-内进料通道、7-外进料通道、8-扰流块、61-导流通道、62-第一渐变通道、63-第二渐变通道、64-缓冲腔、71-进料口、72-第一分流道、73-第二分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阅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色pvc管材生产模具,包括内层进料接头1和模具体,其中,模具体由外成型块2和内成型块3组成,外成型块2和内成型块3之间设有环形的成型腔4,内层进料接头1与模具体之间设有外层进料接头5,外层进料接头5内设有将内层进料接头1与成型腔4连通的内进料通道6,内进料通道6外围的外层进料接头5内还设有与成型腔4连通的外进料通道7,在实际使用时,内进料通道6和外进料通道7可分别输送颜色不同的pvc材料,然后两种颜色的pvc材料在成型腔4中混合,最后被挤压形成双色管材,通过在现有的模具上增设外层进料接头,用于输送其他颜色的pvc材料,能够在一个模具上生产出两种颜色的管材,有效减少了生产工序,缩短了生产周期,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具体的,外进料通道7包括一个进料口71、两个第一分流道72和四个第二分流道73,其中,两个第一分流道72的始端同时与进料口71末端连通,每两个第二分流道73的始端同时与其中一个第一分流道72的末端连通,且每个第二分流道73的末端均与成型腔4连通,采用一分二、二分四后再进入成型腔的结构,能够使出料压力更加均匀,生产出的管材颜色均匀度较好,确保产品的质量。

优选的,其进料口71径向布置在外层进料接头5的顶部,第一分流道72向两侧延伸,第二分流道73沿外层进料接头5的轴向延伸,且第二分流道73均匀布置在内进料通道6的外围,使得pvc材料流动更为顺畅、均匀。

优选的,其第一分流道72、第二分流道73均为弯折延伸的弯曲通道,采用弯曲的通道输送pvc材料,起到对流体扰流的作用,有效防止流体凝固粘接的问题。

优选的,其内进料通道6包括导流通道61和位于导流通道61两端的第一渐变通道62和第二渐变通道63,其中,第一渐变通道62为沿其进料方向逐渐收窄的锥形腔,第二渐变通道63为沿其进料方向逐渐扩大的锥形腔,采用两端大中间小的结构,能够对流体起到缓冲的作用。

优选的,在第二渐变通道63的外侧一端还设有缓冲腔64,进一步对流体进行缓冲。

优选的,在内成型块3一端设有插接在内进料通道6内的扰流块8,该扰流块8为锥形体,且穿插在内进料通道6和外进料通道7的衔接处,一方面起到撞击流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对两种颜色的pvc材料导流的作用。

优选的,外层进料接头5两端均通过螺栓分别与内层进料接头1、模具体的外成型块2可拆卸相连,其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便于拆装维护,使得模具可在单一颜色和双色生产中自由切换,使用十分方便。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双色pvc管材生产模具,包括内层进料接头(1)和模具体,所述的模具体由外成型块(2)和内成型块(3)组成,所述的外成型块(2)和内成型块(3)之间设有环形的成型腔(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层进料接头(1)与模具体之间设有外层进料接头(5),所述的外层进料接头(5)内设有将内层进料接头(1)与成型腔(4)连通的内进料通道(6),所述内进料通道(6)外围的外层进料接头(5)内还设有与成型腔(4)连通的外进料通道(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色pvc管材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进料通道(7)包括一个进料口(71)、两个第一分流道(72)和四个第二分流道(73),两个所述第一分流道(72)的始端同时与进料口(71)末端连通,每两个所述第二分流道(73)的始端同时与其中一个第一分流道(72)的末端连通,且每个所述第二分流道(73)的末端均与成型腔(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色pvc管材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口(71)径向布置在外层进料接头(5)的顶部,所述的第一分流道(72)向两侧延伸,所述的第二分流道(73)沿外层进料接头(5)的轴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分流道(73)均匀布置在内进料通道(6)的外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色pvc管材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分流道(72)、第二分流道(73)均为弯折延伸的弯曲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色pvc管材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进料通道(6)包括导流通道(61)和位于导流通道(61)两端的第一渐变通道(62)和第二渐变通道(63),所述第一渐变通道(62)为沿其进料方向逐渐收窄的锥形腔,所述第二渐变通道(63)为沿其进料方向逐渐扩大的锥形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色pvc管材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渐变通道(63)的外侧一端还设有缓冲腔(64)。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色pvc管材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成型块(3)一端设有插接在内进料通道(6)内的扰流块(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色pvc管材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层进料接头(5)两端均通过螺栓分别与内层进料接头(1)、模具体的外成型块(2)可拆卸相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色PVC管材生产模具,涉及管材模具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管材模具难以生产双色PVC管材的问题。该模具包括内层进料接头和模具体,所述的模具体由外成型块和内成型块组成,所述的外成型块和内成型块之间设有环形的成型腔,所述的内层进料接头与模具体之间设有外层进料接头,所述的外层进料接头内设有将内层进料接头与成型腔连通的内进料通道,所述内进料通道外围的外层进料接头内还设有与成型腔连通的外进料通道。本实用新型的双色PVC管材生产模具,能够在一个模具上生产出两种颜色的管材,有效减少了生产工序,缩短了生产周期,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培明;彭龙;蔡建明;谢赟;扈廷勇;苏春明;陈潘耀;龙武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五一管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5
技术公布日:2020.1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