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合体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277653阅读:来源:国知局
据橡胶特性进行装卸的构造。
[0047]第二橡胶挤出机34将通过内置螺旋轴的汽缸筒3402提供的橡胶材料从挤出头的盖口挤出,从而将其挤出成为耳胶16。图6中,举例说明了从一台第二橡胶挤出机34中挤出两根耳胶16的情形,然而也可设置两台第二橡胶挤出机34,从这两台第二橡胶挤出机34中分别挤出一根耳胶16。
[0048]一对第一压延辊36、36上下具有间隔,轴线可沿水平方向旋转地受到支撑,且互相沿反方向旋转驱动,其对所述压延前的片状构件进行压延,形成第一片状构件SI。
[0049]一对第一压延辊36、36被构造成其间隙可通过压延辊间隙调整用致动器58来进行调整;通过调整间隙,调整第一片状构件SI的厚度。
[0050]一对第一压延辊36、36被构造成这些压延辊36、36的轴交角可通过未标示的交角调整用致动器来进行调整;通过调整交角,调整第一片状构件SI的平坦性。
[0051]压延辊间隙调整用致动器58以及交角调整用致动器,例如,可使用采用进给丝杠和电机的机构、以及采用油压汽缸的机构等以往众所周知的各种机构。
[0052]图中,符号37是将第一片状构件SI朝向一对第二压延辊38引导的导辊。
[0053]一对第二压延辊38、38上下具有间隔,轴线可沿水平方向旋转地受到支撑,且互相沿反方向旋转驱动,其通过将第一片状构件SI与原卷提供的第二片状构件S2互相重叠压延,连续制造由第一片状构件SI与第二片状构件S2层合的层合体。
[0054]图中,符号39是将一对第二压延辊38、38中送出的层合体引向下级的导辊。
[0055]一对第二压延辊38、38被构造成其间隙可通过未标示的压延辊间隙调整用致动器来进行调整;通过调整间隙,限制层合体片状构件(由第一片状构件SI与第二片状构件S2层合的层合体)的厚度。
[0056]一对第三压延辊40、40上下具有间隔,轴线可沿水平方向旋转地受到支撑,且互相朝反方向旋转驱动。
[0057]在制造层合耳胶16的层合体(传输带10)时,一对第三压延辊40、40用作将原卷提供的第二片状构件S2朝向一对第二压延辊38、38引导的导辊,同时将第二橡胶挤出机34挤出的耳胶16压延层合于第二片状构件S2上。
[0058]此外,在制造不层合耳胶16的层合体时,一对第三压延辊40、40仅用作将原卷提供的第二片状构件S2朝向一对第二压延辊38、38引导的导辊。
[0059]此外,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二压延辊38、38中的一个压延辊38和一对第三压延辊40、40中的一个压延辊40是共用的。
[0060]定位装置42针对图1中所示的第二片状构件S2的耳胶载置面1402,在第二包覆橡胶14B的宽度方向上对第二橡胶挤出机34中挤出的耳胶16进行定位。
[0061]定位装置42在结构上包含设置在制造装置30框架上且沿第二片状构件S2宽度方向延伸的轨道4202、沿轨道4202可滑动地设置的移动体4204、一体式安装于移动体4204上且引导耳胶16的导辊4206、以及滑动移动体4204的耳胶位置调整用致动器60。
[0062]耳胶位置调整用致动器60,例如,可使用采用进给丝杠和电机的机构、以及采用油压汽缸的机构等以往众所周知的各种机构。
[0063]切断装置44如图1(A)所示,利用切刀切断一对第二压延辊38、38中送出的层合体的宽度方向两侧端部B。图1(A)中,虚线表示切断部。
[0064]未标示的输送装置将切断的两侧端部B连续返回至第一橡胶挤出机32的上级一侦U。因此,切断的两侧端部B将通过第一橡胶挤出机32被用作橡胶材料。
[0065]第一厚度检测传感器46检测由一对第一压延棍36、36压延的第一片状构件SI的厚度dl。
[0066]第二厚度检测传感器48检测由原卷提供的第二片状构件S2的厚度d2。
[0067]第三厚度检测传感器50检测第二压延辊中送出的层合体的厚度d3。
[0068]作为第一至第三厚度检测传感器46、48、50,可使用接触式或非接触式等以往众所周知的各种传感器。
[0069]带芯位置检测传感器52检测即将被一对第三压延辊40、40压延的带芯12的宽度方向两侧端面位置。
[0070]耳胶位置检测传感器54检测即将被一对第三压延辊40、40压延的耳胶16的宽度方向位置。
[0071]作为带芯位置检测传感器52,可使用二维位移传感器,其与带芯12的宽度方向端面正交地照射线状检测光并检测其反射光,由此检测下表面橡胶片(第二包覆橡胶14B)与芯体(带芯12)的高度差,作为带芯12的宽度方向两侧端面位置。
[0072]耳胶位置检测传感器54亦与上述相同,可使用二维位移传感器,其与耳胶16的宽度方向端面正交地照射线状检测光并检测其反射光,由此检测耳胶16的端部位置,作为耳胶16的宽度方向位置。
[0073]如图2所示,控制装置56由微型计算机构成,其包含CPU、存储或记忆控制程序等内容的ROM、作为控制程序工作区域的RAM、可改写地保存各种数据的EEPR0M、以及与周边电路等连接的接口部等。
[0074]在控制装置56执行所述控制程序后,基于由第一厚度检测传感器46检测的第一片状构件SI厚度dl的检测结果、由第二厚度检测传感器48检测的原卷所提供第二片状构件S2厚度d2的检测结果、以及由第三厚度检测传感器50检测的一对第二压延辊38、38中所送出层合体厚度d3的检测结果,驱动压延辊间隙调整用致动器58,从而控制一对第一压延辊36、36的间隙。
[0075]由此,控制使一对第二压延辊38、38中送出的层合体的厚度d3成为目标值。
[0076]此外,控制装置56基于由带芯位置检测传感器52检测的即将被一对第三压延辊40、40压延的带芯12宽度方向两侧端面位置Pl的检测结果、以及由耳胶位置检测传感器54检测的即将被一对第三压延辊40、40压延的耳胶16宽度方向位置P2的检测结果,通过定位装置42控制耳胶16的定位。
[0077]由此,如图1(A)所示,耳胶16层合在第二包覆橡胶14B上,带芯12的宽度方向两侧端面1210与耳胶16之间不会形成间隙,且不会互相重叠。
[0078]接下来,按照上述I)制造带芯单体12A、2)制造带芯12、3)制造第一中间层合体、以及4)制造传输带10的顺序,对传输带10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
[0079]另外,以下所示图3至图5中,为简化图示,特将不会使用的定位装置42、切断装置44、带芯位置检测传感器52、耳胶位置检测传感器54、以及耳胶位置调整用致动器致动器60等图示予以省略。
[0080]I)制造带芯单体12A
[0081]准备好纤维增强层1202的原卷。
[0082]如图3所示,将第一橡胶挤出机32中挤出的橡胶材料由一对第一压延辊36、36进行压延,形成作为第一片状构件SI的第一覆层橡胶1204A (第一工序)。
[0083]将第一片状构件SI与原卷提供的作为第二片状构件S2的纤维增强层1202互相重叠,并利用一对第二压延辊38、38进行压延,由此连续制造由第一片状构件SI与第二片状构件S2层合的层合体Al (第二工序)。
[0084]此外,在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中,由控制装置56控制一对第一压延辊36、36的间隙。
[0085]层合体Al利用未标示的卷绕装置卷绕成原卷。
[0086]g卩,层合体Al将构成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