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件注塑模具旋转式型芯脱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42196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管件注塑模具旋转式型芯脱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模机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管件注塑模具旋转式型芯脱模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弯管被普遍的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自来水管转弯处的连接,而弯管在加工的过程中通常都是由模具注塑成型,而由于弯管的结构的问题,在生产的时候,由于其无法正常脱模,因此目前的弯管都是专门配备一个旋转脱模机构。
[0003]如申请号为201420499436.5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双S弯旋转脱模机构,包括上支板、下支板和2个机构相同的上抽芯机构和下抽芯机构,所述的抽芯机构包括固定在上支板上的驱动机构、滑移连接在下支板上的传动机构、转动柱和滑移连接在上支板上的旋转机构,所述的转动柱转动的穿设在上支板上,所述的转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均与驱动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的转动柱包括第一转动柱和第二转动柱,所述的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一旋转机构通过第一转动柱连接,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二旋转机构通过第二转动柱连接,所述的第一旋转机构包括第一转台、第一滑动柱和第一半型芯,所述的第一转动柱与第一滑动柱均固定的穿设在第一转台上,所述的上支板上设有第一弧形槽,所述的第一滑动柱滑动的设置在第一弧形槽内,所述的第一半型芯与第一转台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二转台、第二滑动柱和第二半型芯,所述的第二转动柱与第二滑动柱均固定的穿设在第二转台上,所述的上支板上设有第二弧形槽,所述的第二滑动柱滑动的设置在第二弧形槽内,第二半型芯与第二转台固定连接。
[0004]而由于第一转台与第二转台分别靠第一滑动柱、第二滑动柱来实现与上支板的滑移运动,因此,如果第一滑动柱与第二滑动柱不与上支板接触,那么第一转台与第二转台的重力全都作用在第一转动柱、第二转动柱上,而为了节省材料和转台所占用的面积,因此第一转动柱与第二转动柱分别位于第一转台和第二转台的一侧,这样一来的话就会造成第一转台与第二转台的单边支撑,不利于第一转台和第二转台的长期使用,而且也会造成第一转台和第二转台的稳定性不高;而如果第一滑动柱、第二滑动柱与上支板接触的时候,由于第一滑动柱、第二滑动柱与上支板接触的时候,由于第一滑动柱与第二滑动柱的滑动摩擦运动,会造成第一滑动柱、第二滑动柱在滑动的过程中与上纸板存在较大的摩擦力,因此,长时间使用下会使第一滑动柱、第二滑动柱磨损,从而使第一滑动柱、第二滑动柱失去支撑的作用,造成第一转台和第二转台的稳定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件注塑模具旋转式型芯脱模机构,能够有效的减少第一滑动柱和第二滑动柱的磨损情况。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件注塑模具旋转式型芯脱模机构,包括上支板、下支板和抽芯机构,所述的抽芯机构包括旋转机构,所述的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所述的第一旋转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柱,所述的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二转动柱,所述的上支板上设有与第一转动柱配合的第一弧形槽、与第二转动柱配合的第二弧形槽,所述的第一转动柱与第二转动柱上均设有滚动装置,所述的第一转动柱通过滚动装置与第一弧形槽底部接触,所述的第二转动柱通过滚动装置与第二弧形槽底部接触。
[0007]优选的,所述的滚动装置包括滚珠,所述的第一转动柱与第二转动柱上均设有与滚珠配合的嵌槽,所述的滚珠通过嵌槽转动的固定在第一转动柱、第二转动柱上。
[0008]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转动柱与第一转动柱内均设有用于给滚动装置润滑的润滑装置。
[0009]优选的,所述的润滑装置包括弹性件和润滑块,所述的第一转动柱与第二转动柱内均设有与嵌槽相通的滑槽,所述的润滑块滑移设置在滑槽内,所述的弹性件的一端与润滑快背对嵌槽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槽底部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的润滑块与滑槽密封配合。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第一转动柱与第二转动柱通过滚动装置与上支板接触,从而能够起到对第一转台和第二转台的支撑作用,提高转台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而滚动装置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减少第一转动柱、第二转动柱与上支板之间的摩擦力,防止由于第一转动柱与第二转动柱出现磨损而导致的第一转动柱与第二转动柱失去对第一转台、第二转台的支撑作用,提高脱模机构工作的稳定性,延长脱模机构的使用寿命O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管件注塑模具旋转式型芯脱模机构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管件注塑模具旋转式型芯脱模机构实施例的结构图一;
[0014]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管件注塑模具旋转式型芯脱模机构实施例的结构图二;
[0016]图5为图4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6为第一转动柱的剖视图;
[0018]附图标记:1、上支板;11、第一弧形槽;12、第二弧形槽;2、下支板;3、第一旋转机构;4、第一转动柱;41、滑槽;42、嵌槽;5、润滑装置;51、推力弹簧;52、润滑块;6、润滑脂;
7、滚珠;8、第二旋转机构;9、第二转动柱;10、第一转台;101、第二转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参照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管件注塑模具旋转式型芯脱模机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20]一种管件注塑模具旋转式型芯脱模机构,包括上支板1、下支板2和抽芯机构,所述的抽芯机构包括旋转机构,所述的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机构3和第二旋转机构8,所述的第一旋转机构3包括第一转动柱4,所述的第二旋转机构8包括第二转动柱9,所述的上支板I上设有与第一转动柱4配合的第一弧形槽11、与第二转动柱9配合的第二弧形槽12,所述的第一转动柱4与第二转动柱9上均设有滚动装置,所述的第一转动柱4通过滚动装置与第一弧形槽11底部接触,所述的第二转动柱9通过滚动装置与第二弧形槽12底部接触,所述的滚动装置包括滚珠7,所述的第一转动柱4与第二转动柱9上均设有与滚珠7配合的嵌槽42,所述的滚珠7通过嵌槽42转动的固定在第一转动柱4、第二转动柱9上。
[0021]第一转动柱4与第二转动柱9通过滚珠7与上支板I接触,从而能够起到对第一转台10和第二转台101的支撑作用,提高转台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而滚珠7的设置,将第一转动柱4、第二转动柱9与上支板I之间的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大大减小第一转动柱4、第二转动柱9与上支板I之间的摩擦力,防止由于第一转动柱4与第二转动柱9出现磨损而导致的第一转动柱4与第二转动柱9失去对第一转台10、第二转台101的支撑作用,提高脱模机构工作的稳定性,延长脱模机构的使用寿命。
[0022]第一转动柱4与第一转动柱4内均设有用于给滚动装置润滑的润滑装置5,所述的润滑装置5包括弹性件和润滑块52,所述的第一转动柱4与第二转动柱9内均设有与嵌槽42相通的滑槽41,所述的润滑块52滑移设置在滑槽41内,所述的弹性件的一端与润滑快背对嵌槽42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槽4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润滑块52与滑槽41密封配合,在润滑块52相对滚珠7的端面上设置润滑脂6,而由于弹性件的存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将弹性件设置为推力弹簧51,推力弹簧51会将润滑块52朝着滚珠7的方向推动,从而使涂覆在润滑块52上的润滑脂6粘附在滚珠7上,这样能够有效的减小滚珠7与弧形槽底部的摩擦力,减小滚珠7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而通过设置润滑块52与滑槽41密封配合,能够有效的防止润滑脂6进入润滑块52滑槽41之间的间隙中。
[002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管件注塑模具旋转式型芯脱模机构,包括上支板、下支板和抽芯机构,所述的抽芯机构包括旋转机构,所述的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所述的第一旋转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柱,所述的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二转动柱,所述的上支板上设有与第一转动柱配合的第一弧形槽、与第二转动柱配合的第二弧形槽,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转动柱与第二转动柱上均设有滚动装置,所述的第一转动柱通过滚动装置与第一弧形槽底部接触,所述的第二转动柱通过滚动装置与第二弧形槽底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注塑模具旋转式型芯脱模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滚动装置包括滚珠,所述的第一转动柱与第二转动柱上均设有与滚珠配合的嵌槽,所述的滚珠通过嵌槽转动的固定在第一转动柱、第二转动柱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件注塑模具旋转式型芯脱模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转动柱与第一转动柱内均设有用于给滚动装置润滑的润滑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件注塑模具旋转式型芯脱模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润滑装置包括弹性件和润滑块,所述的第一转动柱与第二转动柱内均设有与嵌槽相通的滑槽,所述的润滑块滑移设置在滑槽内,所述的弹性件的一端与润滑快背对嵌槽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槽底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件注塑模具旋转式型芯脱模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润滑块与滑槽密封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件注塑模具旋转式型芯脱模机构,包括上支板、下支板和抽芯机构,所述的抽芯机构包括旋转机构,所述的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所述的第一旋转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柱,所述的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二转动柱,所述的上支板上设有与第一转动柱配合的第一弧形槽、与第二转动柱配合的第二弧形槽,所述的第一转动柱与第二转动柱上均设有滚动装置,所述的第一转动柱通过滚动装置与第一弧形槽底部接触,所述的第二转动柱通过滚动装置与第二弧形槽底部接触,能够有效的降低第一转动柱、第二转动柱与上支板之间的摩擦力,提高第一转动柱与第二转动柱的使用寿命。
【IPC分类】B29C45-33, B29C45-40
【公开号】CN204451087
【申请号】CN201520090487
【发明人】邬官军, 邬官江
【申请人】浙江天雁控股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2月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