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顶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9870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顶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具顶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公知的注塑模具一般采用斜顶结构出模,由于斜顶结构占用空间较大,因而,在有限的空间内,需要将斜顶结构的尺寸做的相对较小,也就使得斜顶结构的强度较小,在顶模过程中,这种项出结构经常发生断裂,影响生产效率。并且顶杆大多是固定在顶针板组件上,其结构较为复杂,顶出机构包括面针板、位于面针板下表面的底针板,面针板和底针板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形成顶针板组件,顶杆的下端部固定在该顶针板组件上,面针板、底针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底板上,这种结构较为复杂,拆装过程费时费力,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模具顶出装置,其具有较高的强度,不易发生断裂并实现顶针的快速拆卸。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模具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顶块、上顶板、下顶板和压板,顶块与上顶板之间安装有一直顶杆及斜顶杆,项块与下顶板之间安装有一顶针,顶针穿过上顶板并可与上顶板相对滑动,其下端穿过下顶板,下端有一凸沿夹于下顶板与压板之间,压板通过螺栓固定于下顶板下方;下顶板的下表面与注塑机顶棍连接;斜顶杆通过万向节与上顶板连接;上项板的下表面有一沿本装置高度方向延伸的限位杆,限位杆与下顶板组成移动副连接,在上顶板与下顶板之间还安装有一复位弹簧。
[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强度较大,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不易断裂;2、项出过程不会偏离角度,能够准确定位;3、拆卸时,只需要将压板从下压板上拆卸,就可以快速的拆卸顶针,从而实现快速拆装,有利于提尚生广效率。
【附图说明】
[000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顶块1、上顶板2、下顶板3和压板4,顶块I与上顶板2之间安装有一直顶杆5及斜顶杆6,项块I与下顶板3之间安装有一顶针7,顶针7穿过上顶板2并可与上顶板相对滑动,其下端穿过下顶板3,下端有一凸沿夹于下顶板3与压板4之间,压板4通过螺栓固定于下顶板3下方;下顶板3的下表面与注塑机顶棍11连接;斜顶杆6通过万向节9与上顶板2连接;上项板2的下表面有一沿本装置高度方向延伸的限位杆8,限位杆8与下顶板3组成移动副连接,在上顶板2与下顶板3之间还安装有一复位弹簧10。
[0009]初始状态时,下顶板3未受到注塑机项棍11向上的推力,当注塑机顶棍启动,下顶板3受到向上的推力,复位弹簧1被压缩,则上顶板2受到弹簧1的推力,向上运动,此时,直顶杆5和斜顶杆6同时作用,将顶块I向上推,从而完成出模动作。
[0010]本实用新型只需要通过下顶板3和压板4来实现顶针7的固定,省略了传统的底针板,简化了模具结构,顶针7易于安装拆卸。
【主权项】
1.一种模具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顶块、上顶板、下顶板和压板,顶块与上顶板之间安装有一直顶杆及斜顶杆,项块与下顶板之间安装有一顶针,顶针穿过上顶板并可与上顶板相对滑动,其下端穿过下顶板,下端有一凸沿夹于下顶板与压板之间,压板通过螺栓固定于下顶板下方;下顶板的下表面与注塑机顶棍连接;斜顶杆通过万向节与上顶板连接;上项板的下表面有一沿本装置高度方向延伸的限位杆,限位杆与下顶板组成移动副连接,在上顶板与下顶板之间还安装有一复位弹簧。
【专利摘要】一种模具顶出装置,包括顶块、上顶板、下顶板和压板,顶块与上顶板之间安装有一直顶杆及斜顶杆,项块与下顶板之间安装有一顶针,顶针下端穿过下顶板,有一凸沿夹于下顶板与压板之间,压板通过螺栓固定于下顶板下方;下顶板的下表面与注塑机顶棍连接;斜顶杆通过万向节与上顶板连接;上项板的下表面有一沿本装置高度方向延伸的限位杆,限位杆与下顶板组成移动副连接,在上顶板与下顶板之间还安装有一复位弹簧。其优点是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不易断裂;能够准确定位;拆卸时,只需要将压板从下压板上拆卸,就可以快速的拆卸顶针,从而实现快速拆装,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IPC分类】B29C45/40, B29C45/33
【公开号】CN205310713
【申请号】CN201620057011
【发明人】李和菊
【申请人】李和菊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