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34645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顶出板、公模板、公模推板、弹性元件、顶出固定块、顶杆、顶出行程限位插销及滑动滚针。顶杆的下端定位于顶出板上,顶出行程限位插销的下端定位于公模板上。顶出固定块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及左右方向延伸的滑移孔,滑移孔与通孔连通。顶杆的上端和顶出行程限位插销的上端在左右方向上并列插设于顶出固定块的通孔内。滑动滚针位于滑移孔内且居于顶杆和顶出行程限位插销之间。顶杆的具有肩部,顶出行程限位插销具有自内侧边缘朝向外侧边缘斜向上延伸的斜坡。滑动滚针被顶杆内侧的肩部支撑且抵靠顶出行程限位插销的内侧边缘,滑动滚针能够在滑移孔内运动而被斜坡支撑。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节省空间且操作方便。
【专利说明】
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尤其是一种结构简洁、省空间的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对于塑料注塑模具来说,二次顶出机构被普遍运用于很多场合,例如:由于成品的形状特殊,或者是量产时的要求,如果在一次顶出后,成品仍然在模穴中,或者是无法自动脱落的情况。大多数二次顶出机构结构复杂,需在标准模具结构基础上增加很多附属零件,加大了模具成本。同时,受限于产品尺寸及结构限制,在很多场合,二次顶出机构因没有足够的空间而无法实施。
[000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简洁、省空间的二次顶出机构来解决此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所述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结构简洁、省空间且操作方便。
[0005]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顶出板、公模板、公模推板、弹性元件、顶出固定块、顶杆、顶出行程限位插销及滑动滚针,所述公模板位于顶出板的上方且弹性元件夹持于顶出板和公模板之间,所述公模推板位于公模板的上方,所述顶出固定块定位于公模推板上,所述顶杆的下端定位于顶出板上,所述顶出行程限位插销的下端定位于公模板上,顶出固定块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及左右方向延伸的滑移孔,所述滑移孔与通孔连通,所述顶杆的上端和顶出行程限位插销的上端在左右方向上并列插设于顶出固定块的通孔内,所述滑动滚针位于滑移孔内且居于顶杆和顶出行程限位插销之间,所述顶杆的内侧具有肩部,所述顶出行程限位插销具有面向顶杆的内侧边缘及远离顶杆的外侧边缘,所述顶出行程限位插销具有自内侧边缘朝向外侧边缘斜向上延伸的斜坡,所述滑动滚针被顶杆的肩部支撑的同时抵靠于顶出行程限位插销的内侧边缘,所述滑动滚针能够在滑移孔内运动从而被所述斜坡支撑。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出板上设有与公模板隔开一段距离的顶出限位柱,所述顶出限位柱能够与公模板的下缘抵靠。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出限位柱为两个且彼此分离。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元件为两个。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出限位柱在左右方向上位于两个弹性元件之间。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设有上下方向延伸的两个侧方固定板,所述公模板安装固定至所述两个侧方固定板之间。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设有左右方向延伸的下固定板及上下方向上位于下固定板和公模板之间的两个模脚,所述顶出板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下固定板和公模板之间且在左右方向上位于两个模脚之间。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设有若干定位销钉,所述顶出固定块通过定位销钉定位于公模推板上,所述顶杆的下端通过定位销钉定位于顶出板上,所述顶出行程限位插销的下端通过定位销钉定位于公模板上。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出板包括上下叠置的上顶出板和下顶出板,上顶出板和下顶出板之间通过螺丝固定。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具有顶出板、公模板、公模推板、弹性元件,顶出固定块、顶杆、顶出行程限位插销及滑动滚针,通过顶杆、滑动滚针及顶出行程限位插销之间的配合,顶杆先推动公模推板向上运动至第一顶出状态后,公模推板停止运动,改为顶杆向上运动至伸出公模推板的第二顶出状态而将成品从模具中最终脱出,本实用新型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结构简洁、省空间且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的第一次顶出状态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的第二次顶出状态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的顶杆、顶出固定块、顶出行程限位插销以及滑动滚针之间的位置关系图。
[0019]图5为图4另一角度的视图。
[0020]对照以上附图,作如下补充说明:
[0021]I顶出板2—公模板
[0022]3公模推板4弹性元件
[0023]5顶出固定块51通孔
[0024]52滑移孔6顶杆
[0025]61—肩部7—顶出行程限位插销
[0026]71内侧边缘72外侧边缘
[0027]712斜坡8滑动滚针
[0028]9---侧方固定板10---下固定板
[0029]11---模脚12定位销钉
[0030]13顶出限位柱14上顶出板
[0031]15下顶出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顶出板1、公模板2、公模推板3、弹性元件4、顶出固定块5、顶杆6、顶出行程限位插销7及滑动滚针8。所述公模板2位于顶出板I的上方且弹性元件4夹持于顶出板I和公模板2之间。所述公模推板3位于公模板2的上方,所述顶出固定块5定位于公模推板3上。所述顶杆6的下端定位于顶出板I上,所述顶出行程限位插销7的下端定位于公模板2上,顶出固定块5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51及左右方向延伸的滑移孔52,所述滑移孔52与通孔51连通。所述顶杆6的上端和顶出行程限位插销7的上端在左右方向上并列插设于顶出固定块5的通孔51内,所述滑动滚针8位于滑移孔52内且居于顶杆6和顶出行程限位插销7之间,所述顶杆6的内侧具有肩部61,所述顶出行程限位插销7具有面向顶杆6的内侧边缘71及远离顶杆6的外侧边缘72,所述顶出行程限位插销7具有自内侧边缘71朝向外侧边缘72斜向上延伸的斜坡712,所述滑动滚针8被顶杆6的肩部61支撑的同时抵靠于顶出行程限位插销7的内侧边缘71,所述滑动滚针8能够在滑移孔52内运动从而被所述斜坡712支撑。
[0033 ]顶出机构的初始状态是:顶出板I和公模板2之间的初始距离为LO,公模推板3抵靠于公模板2上,公模推板3和公模板2之间的初始距离DO为0,滑动滚针8位于滑移孔52的左侦U,滑动滚针8抵靠在顶杆6的肩部61的同时抵靠于顶出行程限位插销7的内侧边缘71,顶杆6的上端插设于顶出固定块5的通孔51内而未露出于该通孔51,滑动滚针8收容于滑移孔52内,滑移孔52仅允许滑动滚针8在左右方向上运动而上下方向受到顶出固定块5的限制,从而滑动滚针8被顶杆6向上推动时能够带动顶出固定块5上下移动。
[0034]顶出板I受到力的作用使得顶出板I和公模板2之间的距离减小为Ll(LKLO),顶出机构位于第一次顶出状态:由于滑动滚针8抵靠在顶杆6的肩部61上,与顶出板I连接的顶杆6向上推动滑动滚针8,滑动滚针8带动顶出固定块5向上运动,从而与顶出固定块5定位的公模推板3离开公模板2向上运动而与公模板2分开,公模推板3和公模板2之间的距离增大为DKDl=LO-Ll = 10MM>D0),则,不动的顶出行程限位插销7相对于运动的公模推板3做向下滑落的相对运动,顶出行程限位插销7的内侧边缘71即将离开滑动滚针8,顶出行程限位插销7对于滑动滚针8向左的作用力即将消失,此时,顶出机构尚未将成品从模具中完全脱出。[00;35]顶出板I进一步受到力的作用使得顶出板I和公模板2之间的距离减小为L2(L2〈L1〈L0),顶出机构位于第二次顶出状态:由于顶出行程限位插销7对于滑动滚针8向左的作用力消失,滑动滚针8在滑移孔52内向右滑动至抵靠于顶出行程限位插销7的斜坡712上,顶杆6的肩部61与滑动滚针8之间的作用力不复存在,从而顶杆6不能进一步向上推动公模推板3,公模推板3和公模板2之间的距离仍保持Dl,顶杆6的上端从顶出固定块5中伸出而最终将成品从模具中完全脱出。
[0036]在顶出机构从初始状态->第一次顶出状态->第二次顶出状态的过程中,由于顶出板I和公模板2之间的距离(L0->L1->L2)逐渐减小,在此过程中,弹性元件4逐步被压缩而具有弹力,因此,当顶出机构在第二次顶出状态将成品从模具中完全脱出后,顶出板I的作用力消失,弹性元件4的弹力释放,推动顶出板I回位,顶杆6及公模推板3自然回落,滑动滚针8从顶出行程限位插销7的斜坡712上滑落至顶杆6的肩部61上,使得顶出机构恢复至初始状
??τ O
[0037]所述顶出板I上设有与公模板2隔开一段距离的顶出限位柱13,所述顶出限位柱13能够与公模板2的下缘抵靠。第二次顶出状态时,所述顶出限位柱13与公模板2的下缘抵靠,顶出板I不能进一步向上运动,从而与顶出板I连接的顶杆6不能进一步向上伸出公模推板3。
[0038]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顶出限位柱13为两个且彼此分离。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顶出限位柱13也可以是一个。顶出限位柱13的设置仅是限位作用考虑,使得顶出机构在第二次顶出状态时能够停下来。
[0039]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元件4为两个,从而起到提供平衡力的作用。所述顶出限位柱13在左右方向上位于两个弹性元件4之间。
[0040]顶出机构设有上下方向延伸的两个侧方固定板9,所述公模板2安装固定至所述两个侧方固定板9之间。
[0041]顶出机构设有左右方向延伸的下固定板10及上下方向上位于下固定板10和公模板2之间的两个模脚11,所述顶出板I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下固定板10和公模板2之间且在左右方向上位于两个模脚11之间。模脚11是模具常用零件之一,主要的作用是使模具可以放平。
[0042]顶出机构设有若干定位销钉12,所述顶出固定块5通过定位销钉12定位于公模推板3上,所述顶杆6的下端通过定位销钉12定位于顶出板I上,所述顶出行程限位插销7的下端通过定位销钉12定位于公模板2上。
[0043 ]所述顶出板I包括上下叠置的上顶出板14和下顶出板15,上顶出板14和下顶出板15之间通过螺丝固定。上顶出板14和下顶出板15分开设置是为了满足其他元件设置于上顶出板14和下顶出板15之间的需要。
[0044]本实用新型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具有顶出板1、公模板2、公模推板3、弹性元件4、顶出固定块5、顶杆6、顶出行程限位插销7及滑动滚针8,通过顶杆6、滑动滚针8及顶出行程限位插销7之间的配合,顶杆6先推动公模推板3向上运动至第一顶出状态后,公模推板3停止运动,改为顶杆6向上运动至伸出公模推板3的第二顶出状态而将成品从模具中最终脱出,本实用新型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结构简洁、省空间且操作方便。
【主权项】
1.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顶出板、公模板、公模推板、弹性元件、顶出固定块、顶杆、顶出行程限位插销及滑动滚针,所述公模板位于顶出板的上方且弹性元件夹持于顶出板和公模板之间,所述公模推板位于公模板的上方,所述顶出固定块定位于公模推板上,其特征是:所述顶杆的下端定位于顶出板上,所述顶出行程限位插销的下端定位于公模板上,顶出固定块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及左右方向延伸的滑移孔,所述滑移孔与通孔连通,所述顶杆的上端和顶出行程限位插销的上端在左右方向上并列插设于顶出固定块的通孔内,所述滑动滚针位于滑移孔内且居于顶杆和顶出行程限位插销之间,所述顶杆的内侧具有肩部,所述顶出行程限位插销具有面向顶杆的内侧边缘及远离顶杆的外侧边缘,所述顶出行程限位插销具有自内侧边缘朝向外侧边缘斜向上延伸的斜坡,所述滑动滚针被顶杆的肩部支撑的同时抵靠于顶出行程限位插销的内侧边缘,所述滑动滚针能够在滑移孔内运动从而被所述斜坡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是:所述顶出板上设有与公模板隔开一段距离的顶出限位柱,所述顶出限位柱能够与公模板的下缘抵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是:所述顶出限位柱为两个且彼此分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弹性元件为两个。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是:所述顶出限位柱在左右方向上位于两个弹性元件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是:设有上下方向延伸的两个侧方固定板,所述公模板安装固定至所述两个侧方固定板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是:设有左右方向延伸的下固定板及上下方向上位于下固定板和公模板之间的两个模脚,所述顶出板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下固定板和公模板之间且在左右方向上位于两个模脚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是:设有若干定位销钉,所述顶出固定块通过定位销钉定位于公模推板上,所述顶杆的下端通过定位销钉定位于顶出板上,所述顶出行程限位插销的下端通过定位销钉定位于公模板上。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是:所述顶出板包括上下叠置的上顶出板和下顶出板,上顶出板和下顶出板之间通过螺丝固定。
【文档编号】B29C45/40GK205416262SQ201620142121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5日
【发明人】周正, 贺庆华, 苏从山
【申请人】昆山同寅兴业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