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38335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解决了二次顶出机构结构复杂维修麻烦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由上之下依次叠加的上顶板、下顶板与底板且顶出施力于所述上顶板,所述上、下顶板均固定朝上的顶杆,包括滑移于所述下顶板的锁芯滑块、固定于上顶板且钩固于锁芯滑块以实现上顶板与下顶板固定的锁钩、固定于所述底板并设有第一斜导面的锁钥,所述下顶板上顶并驱动第一斜导面侧推所述锁芯滑块实现所述锁芯滑块滑脱锁钩;所述下顶板设有驱动所述锁芯滑块朝锁钩滑移并上锁的动,达到维修便捷的目的。
【专利说明】
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特别涉及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0002]自从塑料产品风靡全球起,注塑模具的崛起已经是不可挡,注塑模具的发展引来的高速发展期。
[0003]为了注塑模具,特别是卧式注塑机的快速稳定的脱模,采用了二次顶出机构。现检索到一篇该类的中国专利文件一种注塑模具简化二次自动顶出脱料装置,其公开号为CN103203847B。该专利文件中记载的注塑模具简化二次自动顶出脱料装置的顶板之间结构,维修时十分的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维修的注塑模具简化二次自动顶出脱料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由上之下依次叠加的上顶板、下顶板与底板且顶出施力于所述上顶板,所述上、下顶板均固定朝上的顶杆,包括滑移于所述下顶板的锁芯滑块、固定于上顶板且钩固于锁芯滑块以实现上顶板与下顶板固定的锁钩、固定于所述底板并设有第一斜导面的锁钥,所述下顶板上顶并驱动第一斜导面侧推所述锁芯滑块实现所述锁芯滑块滑脱锁钩;
[0007]所述下顶板设有驱动所述锁芯滑块朝锁钩滑移并上锁的动力源。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的顶出机构中,外加的顶出力(可以是油缸或气缸驱动)直接施力在上顶板,由于上下顶板之间的锁合关系,下顶板也同步上移实现下顶板的顶杆一次顶出;且下顶板上移过程中锁芯滑块向锁钥移动,使得锁钥抵触在第一斜导面上,锁芯滑块进一步上移,第一斜导面侧推(斜导面横向的作用力)锁芯滑块,使得锁芯滑块脱离锁勾,实现上下顶板的脱离;当外加顶出力进一步施加顶立时,上顶块的顶杆继续顶出,实现二次顶出。
[0009]而上顶板下移复位时,锁勾向下顶板移动并达到锁固位置,此时,动力源施加外力使得锁芯滑块再次滑入锁勾,实现上下顶板的锁固。该设计结构简单、便于拆出、维修。
[0010]较佳的,所述下顶板通过螺钉固定有滑座,所述滑座开设供所述锁芯滑块滑移的滑槽,所述滑槽开设有两个分别供锁钥与锁钩滑移的竖向滑道。
[0011 ]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座对锁芯滑块的移动轨迹进行限位,防止锁芯滑块在滑移过程中发生偏移。锁芯滑块在上锁与解锁时的滑移更加稳定、不易发生损坏。
[0012]较佳的,所述动力源为抵触于锁芯滑块与滑座之间的弹簧。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为常用件,易更换,损坏后可及时快速的维修,便于机构的维修。
[0014]较佳的,所述滑座沿滑槽方向固定有轴线水平的导向杆,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杆,且所述锁芯滑块套接并滑移于所述导向杆。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的设置对弹簧的弹力方向(及导向杆的轴线方向)进行限制,避免弹力方向与锁芯滑块的移动不一致而使得锁芯滑块发生滑移卡顿。且导向杆为可以为圆杆、方向杆,使得导向杆的更换、维修便捷。
[0016]较佳的,所述锁钩置于所述锁芯滑块的中间,所述锁钥与所述动力源置于所述锁芯滑块的两侧,所述锁钩上端通过螺钉固定于上顶板,锁钩中部开设有钩固锁芯滑块的方形切口,所述方形切口朝向动力源,所述锁芯滑块滑移于所述方形切口的底面。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芯滑块在锁钥与动力源的作用下两侧往返移动实现上锁与解锁动作。方形切口的底面较为平整,便于的锁芯滑块的滑入,使得锁芯滑块的上锁与解锁更加的流畅。方形切口朝向动力源,便于锁芯滑块在动力源作用下滑入方形切口并钩固。
[0018]较佳的,所锁钩下端开设第二斜导面,所述锁芯滑块的上方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斜导面滑移第二斜面,所述上顶板下移驱动所述第二斜导面侧推所述第二斜面,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锁芯滑块滑移至方形切口。
[0019]较佳的,所述锁芯滑块邻近锁钥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斜导面滑移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导面侧推所述第一斜面并驱动所述锁芯滑块滑脱所述方形切口。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钩下移时,锁勾的下端与锁芯滑块的进行抵触;第二斜导面推动第二斜面使得锁芯滑块再次达到开锁工位;使得方形切口下移动到锁芯滑块能够平稳的滑入或滑出。
[0021]较佳的,所述底板的两侧固定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形成供上、下顶板滑移的竖向滑口。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形成的竖向滑口对上下顶板的上顶轨迹进行了限制,防止上下顶板带动顶杆发生偏移,导致顶杆折断。
[0023]较佳的,所述下顶板沿限位板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上顶板限位板方向的宽度,所述限位板均开设有供下顶板滑移的限位切口,所述限位切口的上切面抵触于所述下顶板的上表面。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切口的作用限制下顶板的最大上顶位置。防止锁芯滑块故障未能有效解锁使得上下顶板同步上顶时,避免对注塑产片造成顶出时的磨损。
[0025]较佳的,所述顶杆包括分别固定于上、下顶板的上、下顶杆,所述上顶板包括上、下叠加的第一上分板与第二上分板,上顶杆卡于所述第一上分板且上顶杆的下端面抵触于所述第二上分板。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上定杆通过螺钉加以固定,但多次顶出后螺钉将发生松动,上顶杆的高度将随着螺钉旋松的位移大小发生下降,使得无法形成有效的二次顶出。本设计中通过第二上分板抵触在上顶杆的底端,避免了上顶杆随着螺钉松动而发生下降。
[002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锁芯滑块滑移实现上下顶板的上锁与解锁,结构简单、便于维修。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二次顶出机构的主视图(上下顶板上顶时的上锁状态);
[0029]图2是二次顶出机构的左视图;
[0030]图3是二次顶出机构的轴测视图;
[0031 ]图4是二次顶出机构的主视图(上下顶板解锁状态);
[0032]图5是二次顶出机构的主视图(上顶板下移时上锁状态);
[0033]图6是图2中A-A的剖视图;
[0034]图7是二次顶出机构中锁合构件装配示意图(显示锁芯滑块、锁钩、锁钥、座滑之间的装配关系);
[0035]图8是二次顶出机构中锁芯滑块、座滑、导向杆之间的位置关系图;
[0036]图9是二次顶出机构中锁芯滑块、锁钩、锁钥、动力源之间的位置关系图。
[0037]图中:
[0038]1、上顶板;11、第一上分板;12、第二上分板;2、下顶板;
[0039]3、底板;4、顶杆;41、上顶杆;42、下顶杆;51、锁芯滑块;511、第一斜面;512、第二斜面;52、锁钩;521、方形切口; 522、底面;513、第二斜导面;53、锁钥;531、第一斜导面;54、动力源;55、滑座;551、滑槽;552、竖向滑道;56、导向杆;6、限位板;61、限位切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1]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42]实施例1: 二次顶出机构,如图1与图2所示,底板3位矩形状的金属板,底板3的上表面通过螺钉固定有两块竖直的限位板6。限位板6也为矩形板,且限位板6对称布置在底板3的左右两侧,两块限位板6形成一个朝上的滑口。滑口内叠放矩形状上顶板1、下顶板2,下顶板2的宽度大于上顶板I的宽度。而限位板6的底部开有朝内的矩形状的限位切口 61,下顶板2的较宽的两边与限位切口 61的间隙配合,上顶板I沿着限位切口 61上移并通过抵触在限位切口 61的上端而停止。
[0043]参阅图6,上顶板I由两块相同的第一上分板11与第二上分板12叠而成,且第一上分板11、第二上分板12通过螺钉加以固定。第一上分板11插有上顶杆41。上顶杆41的下端卡在第一上分板11底部的沉孔处并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上分板11的下表面。且第二上分板12上表面将上顶杆41的底部抵触,防止了上顶杆41的下垂。而第二上分板12上插有下顶杆42,下顶杆42的底部通过下顶板2抵触。底板3与下顶板2开设有通孔,该通孔用于外加的施力装备对上顶板I进行外力顶出。
[0044]如图3与图7所示,下顶板2的侧面通过螺钉固定有滑座55,滑座55与下顶板2之间通过定位销定位。滑座55为矩形块,滑座55内开设有横向的滑槽551,滑槽551的长壁开有两个贯通的竖向滑道552,所述锁钥53与锁钩52在竖向滑道552内上下滑移。
[0045]图8所示,滑道内设有可左右滑移的滑移锁芯滑块51,锁芯滑块51的两端向外延伸有锁块,锁块的上端开设有同向的第一斜面511与第二斜面512,而两个锁块的之间的间隙形成供锁钩52滑移的通道。锁芯滑块51的右端插有导向杆56,导向杆56为圆柱形,导向杆56螺纹连接在滑座55的右端,锁芯滑块51可沿导向杆56左右滑移。而导向杆56上套设有动力源54(弹簧),弹簧置于滑槽551内,且弹簧的两端分别抵触锁芯滑块51与滑座55。在弹簧的作用锁芯滑块51将受到一个持久的外力,该外力推动锁芯滑块51朝左移动。
[0046]如图1、图7与图9所示,锁钩52与锁钥53都是类“L”状的金属块。锁钩52的上端通过定位销定位在上顶板I并通过螺钉固定,锁勾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方形切口 521,该方形切口 521朝向导向杆56。锁钩52的中间以及下端在锁芯滑块51的通道内上下滑移。当方形切口521与滑槽551对其时,锁芯滑块51沿着方形切口 521的底面522滑入,实现如图1中的上顶板
1、下顶板2的锁固。
[0047]锁钥53的下端通过定位销定位在底板3并通过螺钉固定。锁钥53的上端一体成型有朝向弹簧的凸块,该凸块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斜导面531。
[0048]如图4与图9所示,上顶板I在外力下上移,锁钥53在滑座55的左侧竖向通道内竖直移动。当上顶板I与下顶板2实现第一次顶出时,由于锁芯滑块51上移,使得锁芯滑块51的第一斜面511与第一斜导面抵触,锁芯滑块51继续上移,在第一斜导面531的侧推(向右横推)下,锁芯滑块51超右移动并使得右侧的锁块脱离锁钩52,实现上顶板1、下顶板2的脱离。而上顶板I此时能过继续上顶,实现顶杆的二次顶出。
[0049]如图5与图9所示,当上顶板I完成二次顶出动作后,锁钩52向下移动,锁钩5 2的下端开有第二斜导面513,第二斜导面513与第二斜面512贴合。并且第二斜导面513侧推锁芯滑块51向右移动使得滑座55上两个竖向通道打开,使得锁钩52与锁钥53在滑座55的竖向通道内顺畅的移动,当锁芯滑块51的方形切口 521与滑槽551对齐时,锁芯滑块51在弹簧的作用下朝方形切口 521移动,实现上顶板、下顶板2的上锁固定。
【主权项】
1.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由上之下依次叠加的上顶板(I)、下顶板(2)与底板(3)且顶出施力于所述上顶板(I),所述上、下顶板(I,2)均固定朝上的顶杆(4),其特征在于,包括滑移于所述下顶板(2)的锁芯滑块(51)、固定于上顶板(I)且钩固于锁芯滑块(51)以实现上顶板(I)与下顶板(2)固定的锁钩(52)、固定于所述底板(3)并设有第一斜导面(531)的锁钥(53),所述下顶板(2)上顶并驱动第一斜导面(531)侧推所述锁芯滑块(51)实现所述锁芯滑块(51)滑脱锁钩(52); 所述下顶板(2)设有驱动所述锁芯滑块(51)朝锁钩(52)滑移并上锁的动力源(5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顶板(2)通过螺钉固定有滑座(55),所述滑座(55)开设供所述锁芯滑块(51)滑移的滑槽(551),所述滑槽(551)开设有两个分别供锁钥(53)与锁钩(52)滑移的竖向滑道(5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54)为抵触于锁芯滑块(51)与滑座(55)之间的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55)沿滑槽(551)方向固定有轴线水平的导向杆(56),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杆(56),且所述锁芯滑块(51)套接并滑移于所述导向杆(56)。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钩(52)置于所述锁芯滑块(51)的中间,所述锁钥(53)与所述动力源(54)置于所述锁芯滑块(51)的两侧,所述锁钩(52)上端通过螺钉固定于上顶板(I),锁钩(52)中部开设有钩固锁芯滑块(51)的方形切口(521),所述第一斜导面(531)朝向动力源(54),所述锁芯滑块(51)滑移于所述方形切口( 521)的底面(52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锁钩(52)下端开设第二斜导面(513),所述锁芯滑块(51)的上方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斜导面(513)滑移第二斜面(512),所述上顶板(I)下移驱动所述第二斜导面(513)侧推所述第二斜面(512),所述动力源(54)驱动所述锁芯滑块(51)滑移至方形切口(52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滑块(51)邻近锁钥(53)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斜导面(531)滑移的第一斜面(511),所述第一斜导面(531)侧推所述第一斜面(511)并驱动所述锁芯滑块(51)滑脱所述方形切口(521)。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或7所述的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的两侧固定有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6)形成供上、下顶板(I,2)滑移的竖向滑口。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顶板(2)沿限位板(6)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上顶板(I)限位板(6)方向的宽度,所述限位板(6)均开设有供下顶板(2)滑移的限位切口(61),所述限位切口(61)的上切面抵触于所述下顶板(2)的上表面。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4)包括分别固定于上、下顶板(1,2)的上、下顶杆(41,42),所述上顶板(I)包括上、下叠加的第一上分板(11)与第二上分板(12),上顶杆(41)卡于所述第一上分板(11)且上顶杆(41)的下端面抵触于所述第二上分板(12)。
【文档编号】B29C45/40GK205522345SQ201620183111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0日
【发明人】饶有娇
【申请人】台州市黄岩宇亚模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