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7461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力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热力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某些生产工艺流程中对物料加温加热后,被排往大气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余热,而其工艺中还要消耗能源(煤或电)产生热量用于预热,这就造成了大量的浪费,提高了成本,大大的浪费了能源。目前,用于烟气(如锅炉等)余热回收的热交换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多数装置在回收余热时往往需要增加能耗才能达到热交换目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节省能源,节约成本的热力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热力回收装置,它包括壳体2,壳体2内设有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换热器内设有气流室10、液流室11,气流室10和液流室11间隔排列,液流室11由四周密封上下开口的换热板7构成,气流室10由上下密封左右开口的换热板7’构成,换热板7和换热板7’相连,气流室10内横向连接有气流隔板8,液流室11内纵向连接有液流隔板3,壳体2上设有气流出口1、气流进口9、液流出口6和液流进口5,气流出口1和气流进口9均与气流室10相通,液流出口6和液流进口5均与液流室11相通,在液流出口6和液流进口5之间壳体4内连接折流隔板4,折流隔板4与换热板7和换热板7’相连。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气流室10和液流室11均匀间隔排列。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气流室10内的气流隔板8均匀排列。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液流室11内的液流隔板3均匀排列。
本实用新型同已有技术相比可产生如下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是在类似玉米淀粉及饲料的生产工艺中,利用废气本身已具有的能量(静压和热量)对正常生产中必需的清水预热加温,只需在已有的正常生产管线中增加本装置,即可达到余热回收的目的,从而实现节省用于加热清水所必需的蒸汽量,节省了用于生产蒸汽的原煤消耗,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保证了气流和液流的畅通,热交换效率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K-K剖视图;图3为图2的N-N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热力回收装置(参见图1-图3),它包括壳体2,壳体2内设有由换热板7构成的换热器,换热器内设有气流室10、液流室11,气流室10和液流室11均匀间隔排列,每个液流室11由四周密封上下开口的换热板7构成,每个气流室10由上下密封左右开口的换热板7’构成,换热板7和换热板7’相连,气流室10内横向均匀连接有气流隔板8,液流室11内纵向均匀连接有液流隔板3,壳体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气流出口1和气流进口9,气流出口1和气流进口9均与气流室10相通,壳体2的上端设有液流出口6和液流进口5,液流出口6和液流进口5均与液流室11相通,在液流出口6和液流进口5之间壳体4内连接折流隔板4,折流隔板4与换热板7和换热板7’相连。使用时,余气经气流进口9进入气流室10内,水经液流进口5进入液流室11内,在上述过程中进行热交换,高温液体从液流出口6排出。
权利要求1.热力回收装置,它包括壳体(2),壳体(2)内设有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换热器内设有气流室(10)、液流室(11),气流室(10)和液流室(11)间隔排列,液流室(11)由四周密封上下开口的换热板(7)构成,气流室(10)由上下密封左右开口的换热板(7’)构成,换热板(7)和换热板(7’)相连,气流室(10)内横向连接有气流隔板(8),液流室(11)内纵向连接有液流隔板(3),壳体(2)上设有气流出口(1)、气流进口(9)、液流出口(6)和液流进口(5),气流出口(1)和气流进口(9)均与气流室(10)相通,液流出口(6)和液流进口(5)均与液流室(11)相通,在液流出口(6)和液流进口(5)之间壳体(4)内连接折流隔板(4),折流隔板(4)与换热板(7)和换热板(7’)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力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流室(10)和液流室(11)均匀间隔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力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流室(10)内的气流隔板(8)均匀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力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流室(11)内的液流隔板(3)均匀排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力回收装置,它包括壳体(2)、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换热器内设有间隔排列的气流室(10)、液流室(11),液流室(11)由四周密封上下开口的换热板(7)构成,气流室(10)由上下密封左右开口的换热板(7’)构成,换热板(7)和换热板(7’)相连,气流室(10)内横向连接有气流隔板(8),液流室(11)内纵向连接有液流隔板(3),壳体(2)上设有与气流室(10)相通的气流出口(1)和气流进口(9)及与液流室(11)相通的液流出口(6)和液流进口(5),在液流出口(6)和液流进口(5)之间壳体(4)内连接折流隔板(4),折流隔板(4)与换热板(7)和换热板(7’)相连;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节省能源,节约成本。
文档编号F28D9/02GK2800212SQ20052008227
公开日2006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8日
发明者赵建强 申请人:赵建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