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带式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7469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带式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散热器,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使用的管带式散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重型汽车发动机冷却使用的散热器都是铜制管带式,这种结构和这种加工工艺的散热器在国内已应用多年。从它的加工工艺来说,采用的是铅锡合金焊接方式,而铅锡合金的熔点低,同时传热效率也低,这也就导致了整个铜制散热器的传热效率低;另外在低熔点下的焊接出来的强度也不是很高,所以我们通常看到许多车上的散热器都很大,也经常看到散热器出现漏水现象。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铜的密度大,单位体积的重量大,不符合车辆轻量化的潮流;另外,铜制散热器的价格较高,使整车成本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冷却性能高、成本低、重量轻、强度大的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用管带式散热器,包括散热器芯体、与芯体相连的上下水室,上下水室上分别带有进出水口,整体的外部设有金属框架,所述散热器芯体包括主片及固定在主片上的水管和散热带,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水管和散热带所用材料为铝合金,采用硬钎焊方式焊接在主片内侧。
本实用新型的管带式散热器,所述上下水室为非金属材料,分别安装于主片外侧,上下水室与主片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圈。上下水室为铸塑成形,并定型处理;它们与芯体部分的连接方式是在中间安装橡胶密封圈,利用芯体上的主片将上下水室和芯体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金属框架与上下水室连接处设有缓冲垫。为芯部的受热膨胀留有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冷却用散热器有如下优点1.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性能。虽然铜的导热系数比铝合金大,但铜散热器的加工在焊接过程中使用了铅锡合金,而铅锡合金的导热系数比铝合金要小的多;另外由于焊接工艺的改变,铝散热器的水管和散热带的厚度可以比相应的铜散器薄的多,所以同样的散热器,散热性能铝制的要高的多。
2.提高了结构强度。由于铜散热器使用的是锡焊加工艺,而锡焊的金属填料熔点在450℃以下;而铝散热器使用的是硬钎焊加工艺,钎焊温度在500℃左右,所以铝散热器的强度更大。
3.减轻了重量。由于散热器的上下水室使用了非金属材料,而且芯部的水管和散热带都是铝合金,所以大大减轻了散热器的重量。
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冷却性能高、重量轻、强度大的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示意图。
图中1、缓冲垫,2、上水室,3、主片,4、橡胶密封圈,5、金属框架,6、下水室,7、水管,8、散热带。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散热器芯体、与芯体相连的上下水室2、6,上下水室2、6上分别带有进出水口,整体的外部设有金属框架5,散热器芯体包括主片3及固定在主片3上的水管7和散热带8,水管7和散热带8所用材料为铝合金,采用硬钎焊方式焊接在主片3内侧;上下水室2、6为非金属材料,分别安装于主片3外侧,上下水室2、6与主片3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圈4;金属框架5具有一定的挠度,与上下水室2、6连接处为缓冲垫1。其制作过程如下铝合金材料的水管7和铝合金材料的散热带8固定在主片3上构成散热器的芯体部分,采用硬钎焊工艺焊接后,将上水室2和下水室6(上下水室上分别带有进出水口)分别安装在芯体的主片3上,中间加橡胶密封圈4密封,然后对主片3敛缝。将缓冲垫1分别置于上下水室的顶部后安装金属框架5,完成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用管带式散热器,包括散热器芯体、与芯体相连的上下水室(2、6),上下水室(2、6)上分别带有进出水口,整体的外部设有金属框架(5),所述散热器芯体包括主片(3)及固定在主片(3)上的水管(7)和散热带(8),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水管(7)和散热带(8)所用材料为铝合金,采用硬钎焊方式焊接在主片(3)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带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水室(2、6)为非金属材料,分别安装于主片(3)外侧,上下水室(2、6)与主片(3)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圈(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带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框架(5)与上下水室(2、6)连接处设有缓冲垫(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散热器,特别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使用的管带式散热器。该汽车发动机冷却用管带式散热器,包括散热器芯体、与芯体相连的上下水室,上下水室上分别带有进出水口,整体的外部设有金属框架,所述散热器芯体包括主片及固定在主片上的水管和散热带,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水管和散热带所用材料为铝合金,采用硬钎焊方式焊接在主片内侧。本实用新型具有冷却性能高、重量轻、强度大的优点。
文档编号F28D1/00GK2798024SQ20052008338
公开日2006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5日
发明者曹金山, 刘志波 申请人: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