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数字电视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7947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携式数字电视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字电视的散热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小型数字电视内部组件配置与构造所形成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视的发展过程中,过去大部分都以接收模拟信号的电视种类为发展主力。这种电视机所表现的收视品质与其模拟信号接收的良好程度有着相当显著的关系,其模拟信号在传递的过程,有赖于电视的接收天线的位置,然而其模拟信号因其穿透力不足,常受地形或建筑物影响,从而影响其收视品质。因此,在电视传输信号的技术上,渐渐以穿透力较强的数字信号来取代模拟信号,以增加电视的收视品质,因此,数字电视也即将成为电视主流。
由于数字信号的品质优于模拟信号,因此即便在地面接收也可达到极佳的信号质量,如车用或手持使用,皆如家用使用状况一般。近年来的电子商品的发展趋势,渐渐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朝向小型化、多功能合一为主流,发展出功能更为强大,体积却更为方便携带的产品。数字电视也顺应这股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因而在薄型迷你化的设计潮流下,为使数字电视符合外观造型轻薄的美感,且可同时安装其必要的零组件,使其善加利用机体内的各容置空间,以实现在最小化的同时,兼具多功能合一的目的,如除了收看数字电视外,可兼具收听MP3音乐,读取数码相片等移动多媒体功能。
在追求薄型化的同时,其相关的零组件也开始微型化,以期可容置于窄小的机壳内,而相关的零组件为了维持如包括收看数字电视等的移动多媒体功能,其零组件则需要发挥强大的运算能力,其散发的热量也相对提高。因此,数字电视的散热结构是否能有效提供散热效能,成为影响数字电视的电子零组件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然而,在薄型化的设计要求下,其内部空间设计因需安装必要的零组件而无多余空间,使其散热效果相对不佳,若要维持其零组件正常的运行,而考虑安装散热组件时,如散热风扇,则需要考虑到其内部空间是否仍有安装空间,且影响其小型化的外观设计,亦有成本增加的考虑,即便安装微型散热风扇,也会直接影响其供电时间,大大减低小型数字电视在携带上的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针对上述可携式数字电视的薄型迷你化设计在散热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携式数字电视的散热结构,利用该结构的组件与组件间及组件与壳体间自然形成的空隙,配合外壳体所开设的散热进气孔与排气孔,当机体站立时,在主要散热区上方形成平行于气体流动的散热通道,且在控制电路上加装散热鰭片,增加其散热面积及效能,利用其空气对流的方式,在有限空间及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具有最佳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可携式数字电视的散热结构,包括壳体,在其中段处设有控制电路区;控制电路,设在所述壳体内的控制电路区;多个散热进气孔,开设在所述壳体的控制电路区下方;多个散热排气孔,开设在所述壳体的控制电路区上方;其中,在所述壳内表面与控制电路区之间及所述控制电路与电池容置空间之间具有空隙,当壳内的空气为控制电路加热时,可通过所述空隙向上流动,由所开设的散热排气孔排出,而外部冷空气再经所述散热进气孔进入壳内,形成自然对流。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背部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背部散热通道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鰭片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鰭片散热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操作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前壳 11-隔板12-调谐器13-读卡装置14-天线141-螺栓组件2-后壳 21-凹陷空间22-电池壳面23-扣具24-透气孔 25-支架26-散热进气孔 27-容置空间28-圆孔29-散热排气孔 30-孔洞3-散热鰭片31-长形散热片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为长形薄体,其两长边呈半圆形状。该壳体可分为前壳1及后壳2,通过多个螺栓组件相固定连接。在前壳1内设有隔板11,隔板11将前壳1区隔成两个装置区。在隔板11前的装置区设置有显示器及控制面板(图中未示出);在隔板11后的装置区设置有控制电路区,在该控制电路区上设有调谐器12及读卡装置13,在读卡装置13上方处设有固定座,天线14通过螺栓组件141与固定座相固定连接。
在后壳2的右侧开设有用以放置电池的凹陷空间21,在电池外部包覆有可拆卸的电池壳面22,其与后壳2通过扣具23相扣合连接。在对着该控制电路区的后壳2的壳面上,其中,在对着读卡装置13的位置上方开设多个透气孔24,在透气孔24的左侧设有支架25,用以支撑整个壳体站立的角度。在支架25下方,接近后壳2底侧半圆形端处开设多个散热进气孔26。在后壳2顶壳半圆端开设有用以收纳天线14的长形容置空间27。在容置空间27底部开设有供天线14的连接端穿出的圆孔28。在容置空间27的侧边开设多个散热排气孔29,在后壳2顶壳半圆端的两侧分别开设孔洞30,孔洞30内开设有至少一个散热排气孔(图中未示出)。
如图2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组装后,后壳2的内表面会与控制电路区产生空隙,且在该控制电路区与容置电池的凹陷空间21之间也会产生空隙。因此,当控制电路区运行产生热量时,其周围空气受热后便会开始上升,使后壳2体内部空气向上流动,通过其构造组件所产生的空隙流动,经后壳2顶端所开设的多个散气排气孔29及孔洞30内的散热排气孔散逸出去,使周围的冷空气通过后壳2底端所开设的散热进气孔26进入壳体内,经其空隙流通,填补向上流动的热空气,使空气成为流动状态,产生对流效应,使其构造组件所产生的空隙成为散热通道。
如图3所示,在设置在控制电路区的发热组件,本实施例中为调谐器12上,设置有与调谐器12的面积相等同的散热鰭片3,且散热鰭片3与后壳2的内表面具有空隙;散热鰭片3进一步沿伸有一段长形散热片31,长形散热片31紧邻于后壳2上所开设的透气孔24而产生间隙。如图4所示,控制电路区运行时所产生的热量,通过空气的自然对流经多个散热排气孔29排出壳外,进一步利用设置在发热组件上的散热鰭片3将热吸收并经空气的对流加速其散热效率,并进一步将热量传导至延伸的长形散热片31上,扩大其散热面积,再经空气对流后由紧邻的透气孔24直接向外排出,以增强其整体散热结构运作的效率。
如图5所示,当使用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数字电视时,用支架25支撑整个壳体,该壳体呈倾斜角度,且不会遮蔽设置于后壳2底端的长形散热片31,使冷空气可顺利经由散热进气孔26进入壳体内,进行自然对流的效应,且该天线在本实用新型的数字电视被使用时,成翘立状态,使热空气顺利由开设于天线容置空间中的散热排气孔29排出,配合开设在长形散热片31上方的透气孔24加强其散热效率,带动周围的空气形成对流的状态,使整体散热更趋于完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携式数字电视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在其中段处设有控制电路区;控制电路,设在所述壳体内的控制电路区;多个散热进气孔,开设在所述壳体的控制电路区下方;多个散热排气孔,开设在所述壳体的控制电路区上方;其中,在所述壳内表面与控制电路区之间及所述控制电路与电池容置空间之间具有空隙,当壳内的空气为控制电路加热时,可通过所述空隙向上流动,由所开设的散热排气孔排出,而外部冷空气再经所述散热进气孔进入壳内,形成自然对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数字电视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前后两壳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数字电视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电路上设有散热鰭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携式数字电视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鰭片与所述后壳之间具有空隙。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携式数字电视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鰭片沿伸有长形散热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携式数字电视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长形散热片上方的壳体开设有多个透气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携式数字电视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长形散热片与多个透气孔之间具有空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数字电视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散热进气孔开设在所述壳体的底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数字电视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散热排气孔开设在所述壳体的顶端。
专利摘要一种可携式数字电视散热结构,具有壳体及由各组件所形成的散热通道;其设置在该小型数字电视的壳体背部;在该壳体内部设有控制电路,在壳体背部外表面相对于该控制电路的位置的正下方处开设多个散热进气孔;在壳体背部外表面顶壳端处开设多个散热排气孔;该壳体背部内表面与该控制电路之间具有空隙,形成散热通道;使壳体在直立状态时,该空隙与下方的多个散热进气孔及上方的多个散热排气孔,利用冷热空气自然对流的原理,构成平行于气体流动的散热通道,使空气通过散热孔及散热通道流动,形成最佳的散热结构。
文档编号G12B15/00GK2834119SQ20052010668
公开日2006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31日
发明者杨英智, 林志冠 申请人:声宝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