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3896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能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吸收、利用火焰热能的装置,具体为一种热能交换器。
背景技术
目前热处理生产中,连续式可控气氛网带炉应用比较广泛,炉内多余的保护性气氛 (甲醇)及可燃性废气在炉口充分燃烧,大量的热能散失,部分炉型炉口安装了吸热装 置,但由于采用了简单结构(扁盒式或少量水管排列),吸热效果往往不佳。在工业应 用中,换热得到的热量也不是连续的,无法提供温度适宜的热水给清洗槽等设备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多管排列式结构,热能交换器,用于吸 收工业炉废弃热能,它可以充分吸收炉口余热,产生较高温度的热水提供给清洗槽循环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热能交换器,包括交换器的主体和外部管道,所述交换器主体包括外壳和设在 外壳内的内部管道,所述外壳内部上下贯通;所述外部管道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它们 分别与内部管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所述内部管道进水口设在主体的上部,出水口 设在主体的下部;进水管上设有循环泵。内部管道是由多根管道组成;每根管道成一个 "S"或多个"S"首尾相连的形状;多根内部管道构成多管排列式结构。所述多管排列 式结构是,多根内部管道沿水平和竖直方向相互平行;主体的一个纵向截面是矩阵结构, 矩阵的每个节点是一根管道所在位置,该管道是一根内部管道的一部分。矩阵结构的节 点的密度是180个/平方米 480个/平方米。这种结构可以提高本交换器的效率。尤其 是该密度的选择,是经过实验得出的值,在该范围内,同样结构下,本交换器的效率最 高。
所述内部管道的材质是无缝钢管;该钢管的管径是20土5mm。无缝钢管可以承受 更高的温度;管径太大,则管中不能保证水是填满的,使有足够的水压使管中水是填满 的,也不能保证水完全吸收热量,造成浪费;管径太小,则不足以吸收热量。该管径是 根据一般工厂所采用的水压下,实验比较了多种管径后得到的最佳值范围。
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进水延长管,进水延长管一端与进水管连通,另一端与大气连通;所述进水延长管与地面垂直,开口向上;所述出水管上设有出水延长管,出进水延长管 一端与出水管连通,另一端与大气连通;所述出水延长管与地面垂直,开口向上。采用 该技术方案,可以避免交换器主体内的水干烧或溢出。
所述出水延长管与出水管的连接处比进水延长管与进水管连接处高100 150mm。 所述进水延长管和出水延长管的管径比进水管的管径大30土5mm。该数值是根据实验 比较得到的结果,应用了本技术特征,在避免水干烧或溢出的情况下,使用的材料最少。
所述外壳上部设有防风罩;外壳的壳壁上设有保温层。
上述热能交换器用于吸收丁业炉废弃热能的使用方法,具体是,把所述热能交换器 设在工业炉废弃热能的排出口,使热量从热能交换器主体内穿过;把循环泵的入水端接 在水源上;在循环泵的出水端设有三通管,三通管的一端通过阀连接热能交换器的进水 管,三通管的另一端也设有阀。
所述工业炉可以是网带炉,热能交换器设在炉口火帘处;所述三通管的另一端通过 阀连接清洗水槽;所述热能交换器的出水管通往清洗水槽。
使用上述三通管以及阔,可以自由切换供水流向,保证了热能交换器和清洗槽中水 量,避免了热能交换器和清洗槽中缺水或水压过大。
本发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水通过循环泵自h而下缓缓注入多管排列式结构中, 沿折线流动,充分吸收炉口火帘热能,再缓缓流入清洗槽中,依次循环往复,经过一段 时间运转,可以保持清洗槽水温在7(TC左右,再流入清洗槽或其它用水装置。
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充分吸收炉口火帘的余热,循环加热自来水供给清洗槽,可 以显著节约电能。通过实验,原有清洗槽加热功率64千瓦,持续工作,每月发生的直 接电费成本相当大。而采用本实用新型,在保证煮洗去除淬火后零件的表面附着油污效 果的甜提下,每月可以节约直接生产成本约15000-20000元,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推广到类似的其它炉型(有较大火焰余热的情况)热能循环利用之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清洗槽循环供水走向示意图。 图2热能交换器内部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左视图) 图3热能交换器内部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4炉口安装位置示意图(管线图) 图5炉口安装位置示意图(主视图)图6炉口安装位置示意图(左视图)
1、阀l; 2、阀2; 3循环泵;4、保温层;5、内部管道;6、进水延长管;7、出水延长 管;8、防风罩;9、进水口; 10、出水口; 11、主体。 图l、 3、 4中,箭头标示水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的连续式网带炉或者未考虑炉口火帘余热的吸收利用,或者现有的热能交换器 效率较低,大量热能散失。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网带炉口火帘余热吸收、利用的装置。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热能交换器,包括交换器的主体11和外部管道,所述交换器主体11包括外壳 和设在外壳内的内部管道5,所述外壳内部上下贯通;所述外部管道包括进水管和出水
管,它们分别与内部管道5的进水口9和出水口 IO连接;所述内部管道进水口9设在 主体11的上部,出水口 10设在主体11的下部;进水管上设有循环泵3。内部管道5 是由多根管道组成;每根管道成一个"S"或多个"S"首尾相连的形状;多根内部管道 5构成多管排列式结构。所述多管排列式结构是,多根内部管道5沿水平和竖直方向相 互平行;主体11的一个纵向截面是矩阵结构,矩阵的每个节点是一根管道所在位置, 该管道是一根内部管道的一部分。所述矩阵结构的节点的密度是180个/平方米 480 个/平方米。所述内部管道的材质是无缝钢管;该钢管的管径是20士5mm。
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进水延长管6,进水延长管6—端与进水管连通,另一端与大气 连通;所述进水延长管6与地面垂直,开口向上;所述出水管上设有出水延长管7,出 进水延长管7—端与出水管连通,另一端与大气连通;所述出水延长管7与地面垂直, 开口向上。所述出水延长管7与出水管的连接处比进水延长管6与进水管连接处高100 150mm。所述进水延长管6和出水延长管7的管径比进水管的管径大30士5mm。
所述外壳上部设有防风罩8;外壳的壳壁上设有保温层4。
下面例中,优选108根无缝钢管分为9列12层密集排列。
实施例l:按照图3安装好热能交换器及相应的管道。网带炉升温时,经过阶段性 升温、保温, 一般炉温达到80(TC,开始供给保护性气氛(以甲醇为例),经过一段时间 的平衡,多余的可燃性气氛在炉口熊熊燃烧,形成一道火帘。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清洗槽循环供水走向示意图(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为水流 方向),水流经阀l流到水槽。水流经阀2流到热能交换器。关闭阀l,开启阀2,自来 水经过循环泵3加压,由直径20mm的自来水管道输送到图3所示的热能交换器中,自上而下,沿折线流动,缓缓注满108根内径20mm的无缝钢管,炉口火帘携带的大量热 能为其吸收,交换器沿列管平行的两侧增加了耐火纤维保温层,可以兼顾蓄热保温及隔 热,以便于人工操作铺加零件。在管线发生故障时,可以关闭阀2,开启阀l。
图2、图3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多管排列式热能交换器示意图。热交换器中的无缝 钢管单根长约l米,按照9列3排共27根作为1组,从上到下,总共4组(共9列12 排,总计108根),竖直方向总高约960mm, 一次可蓄满约40kg水。
图4、图5、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在网带炉炉口安装位置示意图。为防止注水 进入热能交换器时,发生溢出事故,在CD位置加上l根直径50mm的镀锌管,长度约 1.5 2米;为了使热能交换器中的自来水加热时间相对充分且保证一定的流量,将出水 口的水平高度B处设定在距离进水口 D处以上约100 150mm的位置;同样地,为防 止热水溢出,回水管AB位置也加上l根直径50mm的镀锌管,长度约1.5 2米。
以上所述的热能交换器采用无缝钢管,其余直径20mm和50mm的为镀锌水管,也 可以用其它相近的规格替代。为减少水在管道循环时的热能散失,应在上述管道外壁上 包裹相应的保温隔热层。
(1) 循环泵加压、进水循环泵2.2kw,启动后将自来水输送到网带炉加热炉口的 热能交换器,进水口在上面;
(2) 蓄水吸热自来水沿无缝钢管自上而下流动,热能交换器蓄满约40kg自来水, 炉口形成的火帘呈发散状,自下而上加热交换器的无缝钢管外壁,进而传热给钢管中的 自来水,出水口的热水温度可达7(TC以上;
(3) 热水回流到清洗槽上述的热水经过管道流回清洗槽中,使水温提升,再经
过循环泵加压,重复以上步骤,最终经过一段时间的循环加热,清洗槽水温可以保持在
7(TC左右,可以较好地除去落入清洗槽的淬火零件表面附着的油污。
实施例2:渗碳处理时,炉内多余的可燃性废气(例如丙烷、氨气)和保护性气氛
(例如甲醇),在炉口燃烧,产生灼热火焰。
自来水经循环泵加压流入炉口的热能交换器,原理仍与实施例l中的相同,两者的 区别主要在于本例中火帘较大,相同环境温度条件下,清洗槽水温上升较快。
改进前,清洗槽采用64kw的加热管提供热能,由于槽口是开放式,加热管持续工 作,每月电能消耗约15000 20000元。改进后,取消电加热,直接利用了网带炉口火帘 的热能,提升清洗槽水温,可以较好地满足淬火零件的表面除油要求。在后续的表面处 理工序中,可以减轻去除零件表面油污的难度。上述两个例中,通过电泵注满自来水,在网带炉正常工作时,炉内多余的保护性气 氛及可燃性废气在炉口充分燃烧,火焰热能可以被该装置充分吸收,进而加热管道中所 流经的自来水,并导入淬火后的清洗槽中,有利于清除零件表面附着的油污,节约了大 量的电力能源和后续的表面处理成本。
可以充分吸收网带炉炉口火帘余热,产生70'C以上的热水,通过电泵带动循环热水 流入清洗槽,取代原有的电加热,节约了大量的电力能源,并降低了后续的表面处理成 本。
采取了保护性设施①在进出水管上接上开放式加长水管,可以有效防止干烧及热 水溢出;②在清洗槽处加装1个三通,采用球阀控制,可以自由切换供水流向。
自来水通过电泵自上而下缓缓注入多管排列式结构中,沿折线流动,充分吸收炉口 火帘热能,再缓缓流入清洗槽中,依次循环往复,经过一段时间运转,可以保持清洗槽 水温在70'C左右。
本实用新型的网带炉口火帘余热吸收、利用装置及使用方法还可以推广到类似的其 它炉型(有较大火焰余热的情况)热能循环利用之中,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 融汇贯通,在此就不过多举例了。
权利要求1、一种热能交换器,包括交换器的主体和外部管道,所述交换器主体包括外壳和设在外壳内的内部管道,所述外壳内部上下贯通;所述外部管道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它们分别与内部管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所述内部管道进水口设在主体的上部,出水口设在主体的下部;进水管上设有循环泵,其特征是内部管道是由多根管道组成;每根管道成一个“S”或多个“S”首尾相连的形状;多根内部管道构成多管排列式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交换器,其特征是所述多管排列式结构是,多根内 部管道沿水平和竖直方向相互平行;主体的一个纵向截面是矩阵结构,矩阵的每个节点 是一根管道所在位置,该管道是一根内部管道的一部分。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能交换器,其特征是所述矩阵结构的节点的密度是180 个/平方米 480个/平方米。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交换器,其特征是所述内部管道的材质是无缝钢管; 该钢管的管径是20土5m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交换器,其特征是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进水延长管, 进水延长管一端与进水管连通,另一端与大气连通;所述进水延长管与地面垂直,开口 向上;所述出水管上设有出水延长管,出进水延长管一端与出水管连通,另一端与大气连 通;所述出水延长管与地面垂直,开口向上。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能交换器,其特征是所述出水延长管与出水管的连接 处比进水延长管与进水管连接处高100 150mm。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能交换器,其特征是所述进水延长管和出水延长管的 管径比进水管的管径大30士5mm。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交换器,其特征是所述外壳上部设有防风罩;外壳 的壳壁上设有保温层。
专利摘要一种热能交换器,包括交换器的主体和外部管道,所述交换器主体包括外壳和设在外壳内的内部管道,所述外壳内部上下贯通;所述外部管道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它们分别与内部管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所述内部管道进水口设在主体的上部,出水口设在主体的下部;进水管上设有循环泵。内部管道是由多根管道组成;每根管道成一个“S”或多个“S”首尾相连的形状;多根内部管道构成多管排列式结构。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吸收工业炉废弃热能,它可以充分吸收炉口余热,产生较高温度的热水提供给其它热备或工序使用。
文档编号F28D1/04GK201302397SQ20082016170
公开日2009年9月2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4日
发明者叶玉明, 常忠智, 徐学俊 申请人:南京利民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