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铸铁板翼型内腔无砂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4737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灰铸铁板翼型内腔无砂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供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灰铸铁板翼型内腔 无砂散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散热器主要有三种,即铝合金散热器、钢质散热器 及铸铁散热器。铝合金散热器的散热速度快、造型美观,但铝材造价 太高,且寿命短,无法为广大用户所接受,因此,难以在建筑工程中 大规模采用。钢质散热器的蓄热量较小,容易腐烂生锈,生产工艺复 杂,价格也比较高,因此,也难以大规模推广和应用。铸铁散热器具 有蓄热量大、耐腐蚀、生产工艺简单、造价低廉等优点,因而在建筑 工程中大规模广泛应用,特别是铸铁翼型散热器应用最为广泛。但铸 铁翼型散热器也有很多缺点,例如,内腔较大,水容量多,因而耗能
较高,且耐压较低,最大工作压力仅为0.6MPa,所以,不能用于高 层建筑。特别是传统的造型生产模具与落后的砂芯配合使用,铸造出 的散热器自身重量较大,金属材料消耗较多,每片重量高达18 20kg, 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另外,散热器的内腔中还遗留有大量的余砂, 这些余砂非常容易堵塞供热循环系统和计量供热装置,因而无法实现 计量供热。同时,由于体积较大,占用的空间也比较大,此外,铸铁翼型散热器的正反两面均带有叶片,传热方式不尽合理,因而热效率
较低,其金属热强度仅为0.32,难以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生产成 本低、自身重量轻、占用空间小、传热效率高的灰铸铁板翼型内腔无 砂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包括铸铁散热器壳体、散热器内腔及散热器叶片,在 铸铁散热器壳体的上、下两端分别有连接口,其特殊之处是,散热器 的正面为平面,散热器的背面为向内的凹槽,散热器叶片位于背面的 凹槽中。
在散热器的正面还有一圈凸起的S形图案,以增强散热器的美感。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 散热器的背面设置为向内的凹槽,散热器叶片位于背面的凹 槽中,减小了散热器内腔的厚度,降低了水容量,其水容量仅为现有
铸铁翼型散热器的30%,循环系统节水70%,燃料同比节省50%以 上,同时,还提高了耐压性能,可用于高层建筑,此外,还减小了散 热器的整体厚度,其厚度不到现有铸铁翼型散热器的一半,从而减小 了散热器的占地面积和散热器的重量,每片重量仅为6.4kg,降低了 金属材料的消耗,减轻了建筑物的负荷,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2、 散热器的正面采用平面,散热器叶片设置在散热器的背面, 即一面为平板,以辐射传热为主, 一面为翼片,以对流传热为主,传热方式更为合理,其金属热强度达到0.4,提高了散热器的热效率, 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3、减小了散热器内腔的厚度,铸造时,适合于与树脂内芯配合
使用,使铸造出来的散热器内腔光亮无砂,为计量供热的实施创造了 条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1的右视图; 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铸铁散热器壳体2、散热器内腔3 及散热器叶片4,在铸铁散热器壳体2的上、下两端分别有连接口 1; 在散热器内腔3中有三个加强筋5,以增强散热器内腔3的耐压性能, 加强筋5倾斜设置,以利于水的流动;所述的散热器的正面为平面, 散热器的背面为向内的凹槽,散热器叶片4位于背面的凹槽中,以减 小散热器内腔3的厚度,降低水容量,并使传热方式更为合理;在散 热器的正面还有一圈凸起的S形图案,以增强散热器的美感。
权利要求1、一种灰铸铁板翼型内腔无砂散热器,它包括铸铁散热器壳体、散热器内腔及散热器叶片,在铸铁散热器壳体的上、下两端分别有连接口,其特征在于,散热器的正面为平面,散热器的背面为向内的凹槽,散热器叶片位于背面的凹槽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铸铁板翼型内腔无砂散热器,其特 征在于,在散热器的正面还有一圈凸起的S形图案。
专利摘要一种灰铸铁板翼型内腔无砂散热器,包括铸铁散热器壳体、散热器内腔及散热器叶片,在铸铁散热器壳体的上、下两端分别有连接口,其特殊之处是,散热器的正面为平面,散热器的背面为向内的凹槽,散热器叶片位于背面的凹槽中;优点在于,减小了散热器内腔的厚度,降低了水容量,其水容量仅为现有铸铁翼型散热器的30%,循环系统节水70%,燃料同比节省50%以上,同时,还提高了耐压性能,可用于高层建筑,此外,还减小了散热器的占地面积和散热器的重量,每片重量仅为6.4kg,降低了金属材料的消耗,散热器的正面采用平面,为辐射散热,散热器叶片设置在散热器的背面,为对流散热,传热方式更为合理,提高了散热器的热效率,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文档编号F28D1/053GK201322555SQ20082023925
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6日
发明者李明义, 赵宇明 申请人:赵宇明;李明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