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顶膏体煤泥入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3375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顶膏体煤泥入口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矸石和煤泥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顶膏体煤泥入口结构。



背景技术:

煤矸石和煤泥同时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燃烧时,需要将煤泥通过加水搅拌成膏体状,再通过膏体泵输送到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燃烧,在输送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循环流化床锅炉炉顶膏体煤泥入口,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不同种类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炉顶膏体煤泥入口结构。

已知现有技术授权号CN205979749U公开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顶膏体煤泥入口结构,包括炉顶开孔套管和煤泥入口插管,煤泥入口插管插入到炉顶开孔套管内,其端部设置成向下缩口并带齿的锥体部,煤泥经膏体泵高压输送实现至循环流化床炉顶,煤泥成坨自然坠落掉向流化床,在其掉落行程中经过干化、挥发份析出以及固定碳燃烧,对应行程三级应力爆裂。

但是,上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炉顶膏体煤泥入口结构,煤泥膏体容易对煤泥入口插管以及锥体部造成严重的侵蚀,影响了煤泥入口插管及锥体部的使用寿命,也影响了该循环流化床锅炉炉顶膏体煤泥入口结构的使用寿命,且导入的煤泥膏体颗粒体积较大,容易使得煤泥膏体在燃烧时发生煤泥燃烧时间长及燃烧不充分的情况,不利于该循环流化床锅炉炉顶膏体煤泥入口结构的使用,难以满足市场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顶膏体煤泥入口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煤泥入口插管及锥体部使用寿命短,导致该煤泥入口结构使用寿命短,导入的煤泥膏体颗粒体积较大,导致发生煤泥燃烧时间长及燃烧不充分情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顶膏体煤泥入口结构,包括煤泥入口插管,所述煤泥入口插管的底端设置有向下缩口用于形成最佳成坨煤泥的锥体部,该锥体部下端内侧设置有水平指向的环形齿状结构;所述煤泥入口插管的内管壁固定连接有上下两端相互贯通的限位管,所述限位管内壁的一侧从上至下分别斜向连接有相互平齐的月牙形上导板和月牙形下导板,限位管内壁的另一侧斜向连接有月牙形中导板,该中导板位于上导板与下导板之间,且中导板与上导板及中导板与下导板相拼合的整体截面外形均为V状;所述上导板、中导板和下导板的板体顶部均间隔连接有用于分割流动煤泥的三角形分割板,所述限位管的内管壁并排设置等距分布有用于与煤泥形成接触碰撞的半球状凸起。

优选的,所述上导板、中导板和下导板的板体表面均涂覆有防腐漆,上导板与下导板的倾斜角度均处于45~90度之间,且中导板的倾斜角度处于135~180度之间。

优选的,所述上导板、中导板和下导板板体底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圆弧形托块,该托块的一侧焊接于限位管的内壁。

优选的,所述限位管的外管壁开设有凹凸状槽纹,且限位管与煤泥入口插管内管壁通过胶粘剂连接于一体。

优选的,所述分割板的板体外表面并排设置有加强筋,分割板的板体表面间隔开设有贯通的用于减压降压的圆形通孔,该通孔内嵌装有减磨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管、上导板、中导板、下导板和分割板的配合,能够在煤泥入口插管的内管壁形成管体保护机构以及煤泥导流分割机构,利用限位管在煤泥入口插管内充当减磨减压保护机构,在煤泥导入时,通过限位管阻挡一部分煤泥膏体对煤泥入口插管造成的流动冲刷磨损,极大地降低煤泥膏体对煤泥入口插管以及锥体部所造成的侵蚀,从而延长了煤泥入口插管及锥体部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了该循环流化床锅炉炉顶膏体煤泥入口结构的使用寿命,并且依靠上导板、中导板和下导板的导流作用下将煤泥自上而下导向流化床,使得上导板、中导板和下导板在导流时形成螺旋向下力,能够在煤泥导入时对煤泥实现螺旋式搅拌,通过凸起在上导板、中导板和下导板螺旋进行煤泥导流时与煤泥膏体产生接触碰撞,使得煤泥膏体的颗粒体积逐步减小,利用分割板的分割作用,能够在煤泥膏体下落过程中对煤泥膏体产生流动切割并在煤泥膏体上犁出不规则沟槽,缩小了煤泥膏体整体的体积,使得煤泥膏体颗粒更加精细,有利于煤泥膏体的快速导入,同时让煤泥膏体在锅炉内进行充分燃烧,有效防止煤泥膏体在燃烧时由于煤泥膏体颗粒较大而发生煤泥燃烧时间长及燃烧不充分的情况,从而大幅度提高煤泥膏体燃烧的速度及资源利用率,有利于该循环流化床锅炉炉顶膏体煤泥入口结构推广使用。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加强筋,能够增强分割板的结构强度,提高分割板的抗压性能,降低分割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裂的情况,并利用通孔的减压降压作用,降低煤泥膏体对分割板造成的压力磨损,延长了分割板以及限位管的使用寿命,有利于限位管长期对煤泥入口插管进行保护,从而延长了煤泥入口插管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了该循环流化床锅炉炉顶膏体煤泥入口结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分割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煤泥入口插管、2锥体部、3限位管、31上导板、32中导板、33下导板、34凸起、35分割板、351加强筋、352通孔、3521减磨环、36槽纹、37托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顶膏体煤泥入口结构,包括煤泥入口插管1,煤泥入口插管1的底端设置有向下缩口用于形成最佳成坨煤泥的锥体部2,该锥体部2下端内侧设置有水平指向的环形齿状结构;煤泥入口插管1的内管壁固定连接有上下两端相互贯通的限位管3。

限位管3内壁的一侧从上至下分别斜向连接有相互平齐的月牙形上导板31和月牙形下导板33,限位管3内壁的另一侧斜向连接有月牙形中导板32,该中导板32位于上导板31与下导板33之间,且中导板32与上导板31及中导板32与下导板33相拼合的整体截面外形均为V状;上导板31、中导板32和下导板33的板体顶部均间隔连接有用于分割流动煤泥的三角形分割板35,限位管3的内管壁并排设置等距分布有用于与煤泥形成接触碰撞的半球状凸起34。

上导板31、中导板32和下导板33的板体表面均涂覆有防腐漆,防腐漆的设置能够提高上导板31、中导板32和下导板33整体的抗腐蚀性能,降低上导板31、中导板32和下导板33在使用过程中所受到的煤泥磨损及煤泥腐蚀,从而延长了上导板31、中导板32和下导板33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了该循环流化床锅炉炉顶膏体煤泥入口结构的使用寿命,上导板31与下导板33的倾斜角度均处于45~90度之间,且中导板32的倾斜角度处于135~180度之间。

上导板31、中导板32和下导板33板体底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圆弧形托块37,该托块37的一侧焊接于限位管3的内壁,托块37的使用能够为上导板31、中导板32和下导板33提供稳固的支撑台,使得上导板31、中导板32和下导板33能够稳固的安置于限位管3上进行持续的煤泥导流。

限位管3的外管壁开设有凹凸状槽纹36,且限位管3与煤泥入口插管1内管壁通过胶粘剂连接于一体,凹凸状槽纹36的设置,能够大幅度提高限位管3与煤泥入口插管1整体的连接稳固性和稳定性,有利于通过限位管3对煤泥入口插管1实现保护,延长了煤泥入口插管1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了该循环流化床锅炉炉顶膏体煤泥入口结构的使用寿命。

分割板35的板体外表面并排设置有加强筋351,分割板35的板体表面间隔开设有贯通的用于减压降压的圆形通孔352,该通孔352内嵌装有减磨环3521。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加强筋351,能够增强分割板35的结构强度,提高分割板35的抗压性能,降低分割板35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裂的情况,并利用通孔352的减压降压作用,降低煤泥膏体对分割板35造成的压力磨损,延长了分割板35以及限位管3的使用寿命,有利于限位管3长期对煤泥入口插管1进行保护,从而延长了煤泥入口插管1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了该循环流化床锅炉炉顶膏体煤泥入口结构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管3、上导板31、中导板32、下导板33和分割板35的配合,能够在煤泥入口插管1的内管壁形成管体保护机构以及煤泥导流分割机构,利用限位管3在煤泥入口插管1内充当减磨减压保护机构,在煤泥导入时,通过限位管3阻挡一部分煤泥膏体对煤泥入口插管1造成的流动冲刷磨损,极大地降低煤泥膏体对煤泥入口插管1以及锥体部2所造成的侵蚀,从而延长了煤泥入口插管1及锥体部2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了该循环流化床锅炉炉顶膏体煤泥入口结构的使用寿命,并且依靠上导板31、中导板32和下导板33的导流作用下将煤泥自上而下导向流化床,使得上导板31、中导板32和下导板33在导流时形成螺旋向下力,能够在煤泥导入时对煤泥实现螺旋式搅拌,通过凸起34在上导板31、中导板32和下导板33螺旋进行煤泥导流时与煤泥膏体产生接触碰撞,使得煤泥膏体的颗粒体积逐步减小,利用分割板35的分割作用,能够在煤泥膏体下落过程中对煤泥膏体产生流动切割并在煤泥膏体上犁出不规则沟槽,缩小了煤泥膏体整体的体积,使得煤泥膏体颗粒更加精细,有利于煤泥膏体的快速导入,同时让煤泥膏体在锅炉内进行充分燃烧,有效防止煤泥膏体在燃烧时由于煤泥膏体颗粒较大而发生煤泥燃烧时间长及燃烧不充分的情况,从而大幅度提高煤泥膏体燃烧的速度及资源利用率,有利于该循环流化床锅炉炉顶膏体煤泥入口结构推广使用,解决了煤泥入口插管1及锥体部2使用寿命短,导致该煤泥入口结构使用寿命短,导入的煤泥膏体颗粒体积较大,导致发生煤泥燃烧时间长及燃烧不充分情况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