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充分燃烧的焚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2374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充分燃烧的焚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焚烧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安全充分燃烧的焚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生活垃圾积累越来越多,通过深度掩埋处理生活垃圾的效率已经低于垃圾的增长率,掩埋生活垃圾需要大面积用地,而且掩埋在地下的垃圾很容易污染地下水资源;为了克服掩埋处理垃圾方式产生的问题,目前很多城市利用垃圾焚烧炉集中密闭焚烧生活垃圾,通过焚烧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又能利用垃圾燃烧产生的热能进行发电或取暖,充分利用废物资源;但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乡镇,习惯用小型垃圾场来囤积生活垃圾,基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配置不了标配的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沿袭传统的现场焚烧,生活垃圾处理量小且生活垃圾燃烧不充分造成的烟气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专利号为CN202109491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小型垃圾焚烧炉包括炉体,鼓风机,燃烧机,垃圾入口,炉排,排渣口,烟囱。所述的垃圾焚烧炉的炉排设置落灰孔和热风孔,可以直接对未经过前期烘干和淋漓处理的垃圾进行焚烧处理,能够保证任何情况下炉膛都有充足的氧气供给,实现充分燃烧,但是此专利技术方案的垃圾进料口设置在炉体的侧壁,人为在进行垃圾进料时,存在由于炉内火势过旺,在投料过程中直接引燃正在进料的干燥垃圾,从而对操作人员产生危害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充分燃烧的焚化装置,通过在炉体的进料区与焚烧区之间阻隔设置隔火组件,隔火组件从两侧将进料区的垃圾输送至焚烧区,避免焚烧区中心位置处的主燃烧区域火焰与进料区内的垃圾直接接触,解决了焚化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炉内火焰引燃进料中的垃圾对操作人员产生危害的技术问题,且结构巧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充分燃烧的焚化装置,包括炉体,该炉体从上至下划分为进料区、焚烧区及储灰区,所述焚烧区与储灰区之间设置有格栅板,所述储灰区上开设有出灰口,还包括:

隔火机构,所述隔火机构设置于所述进料区与所述焚烧区之间,其包括隔火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隔火组件进行垃圾输送和隔火工作;

供气机构,所述供气机构包括供气组件和鼓风机,其对焚烧区输送空气;以及

供油机构,所述供油机构包括供油管和油箱,其对所述焚烧区输送燃油。

作为改进,所述隔火组件设置于所述炉体内,其包括隔门件、控制件以及回复件,所述控制件控制所述隔门开闭;所述回复件用于进行隔门的复位工作。

作为改进,所述隔门件包括对称设置的隔门以及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沿所述炉体的纵向贯穿该炉体设置于所述进料区与焚烧区之间,所述隔门的一端均与该第一转轴铰接,并绕该第一转轴旋转。

作为改进,所述控制件包括:

若干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隔门纵向的两侧,其一端与该隔门的中部铰接,且其另一端沿所述炉体的炉壁上下滑动;

若干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隔门纵向的两侧,其一端与该隔门的中部铰接,且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并沿所述炉体的炉壁上下滑动;

若干滚轮,所述滚轮对称设置于所述炉体纵向的两侧,其通过刚性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铰接点;以及

若干凸轮,所述凸轮对称设置于所述炉体纵向的两侧,其均位于所述滚轮的正上方。

作为改进,所述回复件对称设置于隔门件的两端,其包括: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滚轮的下方,其中部开设有避让槽;

导杆,所述导杆对称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两侧;

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套设于所述导杆上,其沿该导杆上下滑动,且其上端与所述刚性连接件抵触设置;以及

回复弹簧,所述回复弹簧套设于所述导杆上,其抵触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与支撑块之间。

作为改进,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炉体外侧壁上;

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沿所述炉体的纵向贯穿该炉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的上方,其一端通过皮带传动方式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凸轮分别套设于该第二转轴的两端,并均随该第二转轴同步转动。

作为改进,所述供气组件包括第一供气管以及第二供气管,所述第一供气管与第二供气管均位于所述焚烧区处,该第一供气管设置于第二供气管的上方,其均沿所述炉体的纵向对称设置于该炉体的左右两侧,且其均通过管道与所述鼓风机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供气管与第二供气管均分别沿其轴向等距设置有若干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与第二出气口均贯穿所述炉体的外壁设置于所述焚烧区内。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出气口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二出气口水平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供油管通过管道与所述油箱连接,其贯穿所述炉体的前侧外壁水平设置于所述焚烧区内,其沿轴向方向等距设置有喷油嘴,该喷油嘴均沿该供油管的周向方向等距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炉体划分为进料区、焚烧区及储灰区,并在进料区与焚烧区之间阻隔设置隔火组件,隔火组件从两侧将进料区的垃圾输送至焚烧区,避免了焚烧区中心位置处的主燃烧区火焰与进料区内的垃圾直接接触,并且两侧通道被不断下落的垃圾填充,能有效防止焚烧区内的火焰引燃进料区垃圾产生安全事故的情况;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焚烧区内的两侧设置供气组件,第一供气管与第二供气管分别在炉体的左右两侧向焚烧区输入空气,气流形成对流,将焚烧区内的火焰向中心区域引导,配合隔火机构在两侧进行安全落料;

(3)本实用新型在设置第一供气管和第二供气管时,将第一供气管上的第一出气口倾斜向下设置,第二供气管上的第二出气口水平设置,并将供油管设置在第一供气管和第二供气管之间,燃油从喷油嘴喷出时,在各第一出气口吹出向下的气流和各第二出气口吹出的水平对流气流作用下,均匀地铺洒在燃烧区内的垃圾上,提高了燃油的燃烧效率,使燃烧无死角;

(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格栅板的位置处设置清渣组件,可以将焚烧后产生的无法从格栅板上自动掉落进入储灰区的固态硬质灰渣进行清理,避免灰渣堵塞格栅板影响清灰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垃圾燃烧充分,使用过程安全可靠,炉灰清理程度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垃圾焚烧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隔火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隔火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供气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供油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清渣机构和格栅板组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安全充分燃烧的焚化装置,包括炉体1,该炉体1从上至下划分为进料区11、焚烧区12及储灰区13,所述焚烧区12与储灰区13之间设置有格栅板14,所述储灰区13上开设有出灰口131,还包括:

隔火机构2,所述隔火机构2设置于所述进料区11与所述焚烧区12之间,其包括隔火组件21和驱动组件22,所述驱动组件22带动所述隔火组件21进行垃圾输送和隔火工作;

供气机构3,所述供气机构3包括供气组件31和鼓风机32,其对焚烧区12 输送空气;以及

供油机构4,所述供油机构4包括供油管41和油箱42,其对所述焚烧区12 输送燃油。

其中,焚烧区12还连通设置有烟道15,所述烟道15设置于所述炉体1的后侧。

如图2、图3与图4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隔火组件21设置于所述炉体1内,其包括隔门件211、控制件212以及回复件213,所述控制件212控制所述隔门2111开闭;所述回复件213用于进行隔门2111的复位工作。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隔门件211包括对称设置的隔门2111以及第一转轴2112,所述第一转轴2112沿所述炉体1的纵向贯穿该炉体1设置于所述进料区11与焚烧区12之间,所述隔门2111的一端均与该第一转轴2112铰接,并绕该第一转轴2112旋转。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控制件212包括:

若干第一连杆2121,所述第一连杆2121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隔门2111纵向的两侧,其一端与该隔门2111的中部铰接,且其另一端沿所述炉体1的炉壁上下滑动;

若干第二连杆2122,所述第二连杆2122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隔门2111纵向的两侧,其一端与该隔门2111的中部铰接,且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2121 铰接,并沿所述炉体1的炉壁上下滑动;

若干滚轮2123,所述滚轮2123对称设置于所述炉体1纵向的两侧,其通过刚性连接件2125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121与第二连杆2122的铰接点;以及

若干凸轮2124,所述凸轮2124对称设置于所述炉体1纵向的两侧,其均位于所述滚轮2123的正上方。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回复件213对称设置于隔门件211的两端,其包括:

安装板2131,所述安装板2131设置于所述滚轮2123的下方,其中部开设有避让槽;

导杆2132,所述导杆2132对称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板2131的两侧;

支撑块2133,所述支撑块2133套设于所述导杆2132上,其沿该导杆2132 上下滑动,且其上端与所述刚性连接件2125抵触设置;以及

回复弹簧2134,所述回复弹簧2134套设于所述导杆2132上,其抵触设置于所述安装板2131与支撑块2133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组件22包括:

驱动电机221,所述驱动电机221固定设置于所述炉体1外侧壁上;

第二转轴222,所述第二转轴222沿所述炉体1的纵向贯穿该炉体1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2112的上方,其一端通过皮带传动方式与所述驱动电机221连接,所述凸轮2124分别套设于该第二转轴222的两端,并均随该第二转轴222同步转动。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电机221工作,皮带带动第二转轴222传动,带动凸轮2124传动,凸轮2124与滚轮2123接触并继续转动,滚轮2123与刚性件 2125下降,带动支撑块2133下降,回复弹簧2134压缩,第一连杆2121与第二连杆2122的铰接端沿炉壁上的滑槽下降,隔门2111均绕第一转轴2112转动并打开,分别与两侧炉壁形成送料通道,进料区的垃圾从两侧送料通道下落至焚烧区12。

值得说明的是,在燃烧时,结合供气组件31的结构设置特点,从两侧向燃烧区12吹入气流,火焰在气流作用下会相对集中在燃烧区12的中心区域,垃圾在落料时,隔门2111将焚烧区12的中心区域与进料区11之间形成阻隔,避免垃圾与中心区域的旺火直接接触,隔火效果明显;同时两侧通道被不断落料的垃圾填补,垃圾不断进入焚烧区12时,两侧被气流导向后火势较弱的火焰会被垃圾盖住,达到安全隔火的效果。

如图5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供气组件31包括第一供气管 311以及第二供气管312,所述第一供气管311与第二供气管312均位于所述焚烧区12处,该第一供气管311设置于第二供气管312的上方,其均沿所述炉体 1的纵向对称设置于该炉体1的左右两侧,且其均通过管道与所述鼓风机32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供气管311与第二供气管312均分别沿其轴向等距设置有若干第一出气口3111和第二出气口3121,所述第一出气口3111与第二出气口3121 均贯穿所述炉体1的外壁设置于所述焚烧区12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气口3111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二出气口3121水平设置。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供气管311与第二供气管312分别在炉体1的左右两侧向焚烧区12输入空气,气流形成对流,将焚烧区12内的火焰向中心区域引导,配合隔火机构进行安全落料。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一供气管311的出气口3111均倾斜向下设置,气流从两侧上方斜向下吹入,气流从上至下通过焚烧区12,使垃圾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更充分;同时第二供气管312的出气口3121向焚烧区12内输送水平流向的气流,推动底部的垃圾进行一定程度的位移,使之向焚烧区12的中心移动,在达到助燃效果的同时,配合隔火机构起到更好的隔火效果。

如图6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供油管41通过管道与所述油箱42连接,其贯穿所述炉体1的前侧外壁水平设置于所述焚烧区12内,其沿轴向方向等距设置有喷油嘴411,该喷油嘴411均沿该供油管41的周向方向等距设置。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供油管41位于第一供气管311与第二供气管312之间,其通过喷油嘴411在多个方向向焚烧区12内输出燃油时,喷出的燃油在气流的作用下四散铺散在焚烧区12内,与垃圾充分接触,提高了燃油的焚烧效率,进一步提升燃烧效果。

实施例2:

图7与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充分燃烧的焚化装置实施例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7与图8所示,其中与实施例1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1 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1的区别点,该实施例2 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清渣组件5,所述清渣组件5位于所述格栅板14处,其包括:

推板51,所述推板51设置于所述焚烧区内,其下端面与所述格栅板14的上端面紧密接触设置,其由气缸52推动进行清渣工作;

气缸52,所述气缸52设置于所述炉体的后侧,其推杆与所述推板51固定连接

出渣口16,所述出渣口16设置于所述炉体的前侧,其位于所述格栅板14 处。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焚烧完成后,气缸52工作,推动推板51移动,将焚烧后产生的无法从格栅板14上自动掉落进入储灰区13的固态硬质灰渣进行清理,灰渣从出渣口53排出,避免灰渣堵塞格栅板14影响清灰效率。

工作过程如下:

垃圾从进料区11进入,在隔门2111的上方暂存,控制件212控制隔门2111 打开,垃圾从隔门2111与炉体1侧壁之间形成的落料通道进入焚烧区12,同时供气机构3和供油机构4分别向焚烧区12内输送空气和燃油进行助燃,隔门2111 在回复件213的作用下复位继续承接垃圾,并将进料区和焚烧区隔绝。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