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燃料的燃烧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233209阅读:来源:国知局
动,挥发份被朝向燃烧腔燃烧的燃烧火焰点燃,进入燃烧腔燃烧,燃烧尾气从尾气出口排出;同时,析出挥发份后的固定碳燃料被点燃,进行固定碳燃烧,产生新的燃烧火焰,燃尽后产生的灰烬通过堆料层底部的炉箅排出,随着燃烧的进行,新燃料不断补充的堆料层上,形成燃烧循环。
[0021]由于在燃烧过程中,在燃料析出挥发份和进行固定碳燃烧都在堆料层,随着燃烧的进行,燃料析出挥发份后体积变小,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向下移动,并逐渐被下层燃烧火焰点燃,新燃料自动从进料口补入到堆料层上,下层燃料的固定碳燃烧又为上层新燃料挥发份析出提供所需的热量,新燃料的补充速度取决于下层燃料的燃烧速度,从而自然实现了上层挥发份析出与固定碳燃料燃烧速度的匹配,有效解决了现有热风炉因燃烧速度不匹配而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0022]同时,在燃烧过程中,新补充到堆料层的燃料被下层固定碳燃料加热所析出的挥发份随着气流朝向燃烧腔流动,而下层固定碳燃料燃烧产生火焰也在气流带动下朝向燃烧腔燃烧。在挥发份经过燃烧火焰时,被燃烧火焰产生的高温点燃,从而实现了挥发份的充分燃烧。并且,由于本发明的燃烧装置可以随着燃烧的进行利用重力自动有序进料,可以使燃烧炉处于无人值守的运行状态,不但节省了人力,而且由于堆料层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使得固定碳燃烧和挥发份析出一直处于连续稳定的燃烧状态下,有效保证了挥发份的充分燃烧,提高了燃烧效率,实现了燃烧炉的有序可控燃烧。
[0023]另外,由于本发明从堆料层的一侧进风,在堆料层与进风侧相对的燃烧侧设置燃烧腔。这样,在气流的带动下,下层固定碳燃烧的高温火焰从堆料层的燃烧侧穿出,在燃烧侧形成高温火焰区,为挥发份提供点燃所需的高温环境,而堆料层在底部炉箅位置几乎没有气流通过,从而在底部炉箅位置不存在高温火床。并且,随着燃烧的进行,体积变小的固定碳燃料逐步下移,燃烧时间越长的固定碳燃料位于越向下的位置,使得下部的固定碳燃烧层越向下温度越低,燃烧所产生的炉灰也在固定碳燃料向下移动过程中,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底部炉箅被排入到下部的灰室中,有效解决了现有燃烧炉存在的熔灰问题,保证了燃烧炉的持续稳定燃烧。
[0024]另外,本发明中,进风侧的炉箅的空隙结构边缘与炉膛内壁之间设置有阻止气流通过的封闭段,该封闭段将来自进风侧的气流进行有效地阻挡,使之不能从该部位直接进入燃烧侧。因此,即使进风侧位于炉箅上方的堆料层的边缘处的料层厚度较薄,或者呈无燃料的状态下,进风侧进入的风不能从该部位透过炉箅直接进入燃烧侧,从而保证了进风侧的风基本上全部穿过料层后进入燃烧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风的助燃效率。
[0025]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封闭段水平设置或由与炉膛内壁的连接处向下倾斜设置。
[0026]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封闭段由阻挡件构成,该阻挡件的一侧与炉膛内壁相接,并遮挡炉箅边缘。
[0027]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阻挡件由挡片或挡块构成。
[0028]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封闭段由凸设于炉膛内壁的支撑部构成,所述炉箅边缘支撑于所述支撑部上。
[0029]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封闭段由炉箅空隙结构之外的一段边缘部分构成。
[0030]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炉箅在进风侧和燃烧侧之间的两相对侧面与炉膛内壁相接。
[0031]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固体燃料在进料口与炉箅之间形成有堆料层,该堆料层在进风侧和燃烧侧之间的两相对侧面与炉膛内壁相接,从而由该堆料层将进风侧与燃烧侧隔离开。
[0032]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炉箅上方的炉膛在进风侧与燃烧侧之间的该两相对侧内壁的侧壁面,与堆料层在进风侧与燃烧侧之间的两侧面可形成的自然堆放坡度一致或位于该自然堆放坡度内侧,从而使得堆料层在进风侧与燃烧侧之间的两侧面与炉膛内壁相接。
[0033]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炉箅在燃烧腔的一侧边缘与炉膛内壁具有间隔。
[0034]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的燃烧腔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5]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的燃烧腔连接于换热装置。
[0036]经试验表明,本发明中,由进风侧进入的风基本上全部由炉箅上方穿过堆料层后进入燃烧侧。因此,即使进风侧位于炉箅上方的堆料层的边缘处的料层厚度较薄,或者在无燃料的状态下,从进风侧进入的风不能透过该料层厚度较薄,或者在无燃料边缘部位的炉箅直接进入燃烧侧,从而保证了进风侧的风基本上全部穿过料层后进入燃烧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风的助燃效率。
【附图说明】
[00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8]图1为现有的正反烧热风炉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2为本发明燃烧装置的结构及燃烧原理示意图;
[0040]图3为本发明燃烧装置的进风侧与燃烧侧炉膛侧壁侧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41]图4为图2中B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42]图5为本发明燃烧装置的图2的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6为本发明燃烧装置的B部结构的封闭段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0044]图7为本发明燃烧装置的B部结构的封闭段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0045]图8为本发明燃烧装置的B部结构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0046]图9为本发明燃烧装置的B部结构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0047]图10为本发明燃烧装置的B部结构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0048]图11为本发明燃烧装置的B部结构的第七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0049]图12为本发明燃烧装置的B部结构的第八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0050]图13为本发明燃烧装置的B部结构的第九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0051]图14为本发明燃烧装置的B部结构的第十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0052]图15为本发明的燃烧装置具有两个燃烧腔的结构示意图。
[0053]图号说明:
[0054]燃烧装置100 ;换热装置200 ;尾气排出口 201 ;
[0055]炉膛10 ;进风侧101 ;燃烧侧102 ;进风侧炉膛内壁103、104 ;
[0056]堆料层I ;两相对侧面161、162 ;自然堆放坡度16 ;进料口 11 ;进风口 12 ;侧壁13 ;开口 132 ;进料斗15 ;
[0057]燃烧腔3 ;燃烧腔出口 31 ;灰室32 ;
[0058]炉箅4 ;封闭段41 ;排灰空隙结构42 ;阻挡件43 ;阻挡支撑44炉箅边缘构成的水平封闭段411 ;炉箅边缘构成的向下倾斜封闭段412 ;水平阻挡片431 ;向下倾斜式阻挡块432 ;与炉膛一体成型水平阻挡支撑441 ;与炉膛一体成型三角阻挡支撑442 ;三角支撑阻挡块 443 ;
[0059]固体燃料5 ;挥发份51 ;析出挥发份后的固定碳燃料52 ;炉灰53。
【具体实施方式】
[006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