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蒸发自湍流油料燃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70942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蒸发自湍流油料燃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炉窑油料燃烧机,尤其涉及一种预蒸发自湍流油料燃烧机。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工业炉窑,燃油锅炉一般将重油预热至90°C,以蒸汽作雾化剂喷入炉膛,通入助燃空气进行燃烧,由于重油雾化不好,与助燃空气混合不均,很难燃烧完全,大多数采用鼓入过量的助燃空气的办法使重油燃烧得好一些。在这种高温高氧浓度的燃烧条件下,生成大量的SOjP NOx污染环境。高温中的不完全燃烧现象普遍存在。随着我国炼油技术的提高,重油的粘度大、难燃烧、高污染问题更为突出,部分大城市限制重油作能源使用,重油的高热质能源地位受到严重的挑战,一个大型燃油企业年排污费达一、二百万元之多,解决重油不完全燃烧和高污染问题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根据重油的自身特性,提供一种预蒸发自湍流油料燃烧机,使重油充分雾化并与空气混合均匀,保证重油燃烧充分,达到高效率燃烧、低污染排放的目的。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预蒸发自湍流油料燃烧机,由油槽、油栗、进油阀、安全阀、油压调节阀、冷油回油阀、压力表阀、压力表、供油阀、供风阀、离心风机、燃气点火器、湍流混合火焰筒、不锈钢金属软管、一级电子加热控温器、二级电子加热控温器、三级电子加热控温器、练氏喷油嘴及固定装置组成,在湍流混合火焰筒上安装有练氏喷油嘴和燃气点火器,在练氏喷油嘴的输油短管上安装有固定装置,湍流混合火焰筒通过风管与离心风机连接,进风阀通过风管与离心风机连接,练氏喷油嘴通过不锈钢金属软管与供油阀连接,供油阀通过油管同时与压力表阀、冷油回油阀、三级电子加热控温器连接,二级电子加热控温器同时与三级电子加热控温器、油压调节阀连接,油栗通过油管与进油阀、安全阀与二级电子加热控温器连接,进油阀通过油管与油槽连接,压力表阀通过油管与压力表连接,回油总管通过油管同时与冷油回油阀、油压调节阀、超压回油管、油槽连接,一级电子加热控温器安装在油槽上。
[0005]前述的湍流混合火焰筒包括外筒、连接在外筒端板上的进风筒以及与进风筒连接的侧风管,进风筒两端分别与外筒端板以及进风端板连接,在外筒内设置有内筒,内筒通过连接块与配风筒连接及外筒连接,配风筒通过连接块与设置在配风筒内的预蒸发筒连接,在预蒸发筒内设置有孔板,在孔板的中央设置有喷嘴座,在喷嘴座的中央设置有练氏喷油嘴,在喷嘴座上围绕练氏喷油嘴的周边设置有一组座上小孔,6组小孔均匀分布在孔板上,除炭稳燃板遮挡在每组小孔上并通过垫块与孔板连接,6组大孔与6组小孔相间配置,6组导风管对应6组大孔与孔板连接,在预蒸发筒内的进风端设置有均风均压板,两组湍流槽交错焊接在内筒的内壁上,固定装置的固定三销钉套焊接在进风端板上,销钉与固定三销钉套连接。
[0006]前述的湍流槽是一个三面围板围成的槽形结构,其上的进风口朝向配风筒,出风口朝向内筒的中心线。
[0007]前述的燃气点火器的燃气进气管与燃气打火开关连接,主喷气嘴、副喷气嘴同时与燃气打火开关连接,燃气导槽安装在副喷气嘴47上,打火针通过瓷环安装在燃气导槽上,打火针通过导电线与燃气打火开关连接,导火管与外筒端板连接,主喷气嘴通过胶管与混合燃气导管连接,混合燃气导管依次穿过外筒端板、均风均压板及孔板后与火炬底板连接,火炬底板与火炬筒连接,在火炬筒内设置有节流板,节流板的中央设置有节流孔。
[0008]前述的练氏喷油嘴包括喷嘴外壳,喷嘴外壳一端与空心园锥连接,另一端与大螺栓连接,在空心园锥的端面上设置有一对旋流槽,在空心园锥的圆锥头上设置有喷油孔,实心园锥安装在空心园锥内,密封圈套在大螺栓上,压紧弹簧装在实心园锥和大螺栓之间,输油短管与大螺栓连接,油管活接头与输油短管连接。
[0009]前述的实心园锥的锥度α小于空心园锥的锥度β。
[0010]前述的固定装置的内档环和压缩弹簧、活动三槽环、外档环套在练氏喷油嘴的输油短管上,并将外档环、内档环焊接在输油短管上,所述的输油短管与练氏喷油嘴上的大螺栓连接。
[001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采用了均风均压、离心雾化、燃气点火、除炭稳燃、预蒸发及自湍流等技术方案,实现了高温低氧浓度的燃烧条件,创建了湍流混合燃烧新工艺,有高效率燃烧、低污染排放的效果,结束了重油粘度大,难燃烧、高污染、限使用的历史,重塑了重油高热质、易燃烧、低污染的战略能源地位。本发明有易点火、易操作、不结焦、不积炭、高效率、低污染等优点,可为燃油企业节省大笔排污费,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湍流混合火焰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C-C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中燃气点火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练氏喷油嘴及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A-A剖视图;
图9为图7的B-B视图。
[0013]附图标记说明:1-油槽,2- 一级电子加热控温器,3-油栗,4-安全阀,5- 二级电子加热控温器,6-三级电子加热控温器,7-练氏喷油嘴,8-燃气点火器,9-湍流混合火焰筒,10-离心风机,11-燃气导槽,12-回油总管,13-进油阀,14-超压回油管,15-油压调节阀,16-冷油回油阀,17-压力表阀,18-供油阀,19-供风阀,20-压力表,21-不锈钢金属软管,22-导电线,23-孔板,24-喷嘴座,25-大孔,26-导风管,27-小孔,28-垫块,29-除炭稳燃板,30-座上小孔,31-预蒸发筒,32-均风均压板,33-配风筒,34-内筒,35-外筒,36-伸缩弹簧,37-连接块,38-外筒端板,39-进风筒,40-进风端板,41-侧风管,42-湍流槽,43-固定三销钉套,44-燃气打火开关,45-燃气进口接管,46-主喷气嘴,47-副喷气嘴,48-负压吸气孔,49-打火针,50-导火管,51-胶管,52-混合燃气导管,53-火炬底板,54-火炬筒,55-节流板,56-节流孔,57-空心园锥,58-实心园锥,59-喷油孔,60-旋流槽,61-喷嘴外壳,62-压紧弹簧,63-大螺栓,64-密封圈,65-输油短管,66-内档环,67-伸缩弹簧,68-活动三槽环,69-外挡环,70-油管活节头,71-销钉,72-瓷环,73-固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5]本发明的实施例:预蒸发自湍流油料燃烧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由油槽1、油栗3、进油阀13、安全阀4、油压调节阀15、冷油回油阀16、压力表阀17、压力表20、供油阀
18、供风阀19、离心风机10、燃气点火器8、湍流混合火焰筒9、不锈钢金属软管21、一级电子加热控温器2、二级电子加热控温器5、三级电子加热控温器6、练氏喷油嘴7及固定装置73组成,在湍流混合火焰筒9上安装有练氏喷油嘴7和燃气点火器8,在练氏喷油嘴7的输油短管65上安装有固定装置73,湍流混合火焰筒9通过风管与离心风机10连接,进风阀19通过风管与离心风机10连接,练氏喷油嘴7通过不锈钢金属软管21与供油阀18连接,供油阀18通过油管同时与压力表阀17、冷油回油阀16、三级电子加热控温器6连接,二级电子加热控温器5同时与三级电子加热控温器6、油压调节阀15连接,油栗3通过油管与进油阀13、安全阀4与二级电子加热控温器5连接,进油阀13通过油管与油槽I连接,压力表阀17通过油管与压力表20连接,回油总管12通过油管同时与冷油回油阀16、油压调节阀15、超压回油管14、油槽I连接,一级电子加热控温器2安装在油槽I上。
[0016]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在关闭供油阀18及冷油回油阀16,开启压力表阀17、油压调节阀15及进油阀13的情况下,起动油栗3、一级电子加热控温器2、二级电子加热控温器5,油槽I的重油在油栗3的驱动下通过进油阀13进入油栗3,然后进入二级电子加热控温器5及油压调节阀15,再经回油总管12回到油槽1,作循环流动。待油槽I的重油温度达到90°C时,起动三级电子加热控温器6,开启冷油回油阀16,保持压力表油压为0.5MPa,使三级电子加热控温器6保持125?135°C时,起动燃气点火器8,在湍流混合火焰筒9内形成点火火炬,等待喷油点火。启动离心风机10,开启进风阀19,保持1/4开度。此时离心风机10向湍流混合火焰筒9供风,火炬筒54的火焰久吹不熄。点火时,关闭冷油回油阀16,开启供油阀18,练氏喷油嘴7喷出的油雾被燃气点火器8的火炬筒54点燃。调节进风阀19与油压调节阀15相匹配,湍流混合火焰筒9即可喷出明亮的中性焰或还原焰。
[0017]参见图2,所述的湍流混合火焰筒9包括外筒35、连接在外筒端板38上的进风筒39以及与进风筒39连接的侧风管41,进风筒39两端分别与外筒端板38以及进风端板40连接,在外筒35内设置有内筒34,内筒34通过连接块37与配风筒33连接及外筒35连接,配风筒33通过连接块37与设置在配风筒33内的预蒸发筒31连接,在预蒸发筒31内设置有孔板23,在孔板23的中央设置有喷嘴座24,在喷嘴座24的中央设置有练氏喷油嘴7,在喷嘴座24上围绕练氏喷油嘴7的周边设置有一组座上小孔30,6组小孔27均匀分布在孔板23上,除炭稳燃板29遮挡在每组小孔27上并通过垫块28与孔板23连接,6组大孔25与6组小孔27相间配置,6组导风管26对应6组大孔25与孔板23连接,在预蒸发筒31内的进风端设置有均风均压板32,两组湍流槽42交错焊接在内筒34的内壁上,固定装置73的固定三销钉套43焊接在进风端板40上,销钉71与固定三销钉套43连接。参见图3,所述的湍流槽42是一个三面围板围成的槽形结构,其上的进风口朝向配风筒33,出风口朝向内筒34的中心线。
[0018]湍流混合火焰筒9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助燃风由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